梅重
三五年前的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內的中國茶葉博物館前,豎起一通刻石:茶為國飲,杭為茶都。
茶的文化工作者的普遍看法:中國是茶葉的原產地;八大茶類中,以浙江、安徽等省的綠茶最為著名;局限于太湖洞庭的碧螺春產地狹隘、產量低微,西湖龍井遂成代表品種。
知名女作家陳學昭曾創(chuàng)作過一部叫《春茶》的長篇小說,寫數(shù)十年前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西湖茶區(qū)翻天覆地變化的故事。如今,如何?在新時期新農村的建設中,這里早已是美麗鄉(xiāng)村的景象。
西湖茶區(qū)憑藉清雅風光,經營品質休閑式農家茶,是自發(fā)于民間的改革發(fā)展思路,成新的習尚,也成新的民俗文化。
首倡西湖農家茶之風的,應當推屬梅家塢。過去,西湖龍井茶有產地名號之分,在風景區(qū)內的稱本山龍井,列為獅(獅峰)、龍(龍井)、云(云棲)、虎(虎跑)、梅(梅家塢)五品。梅家塢茶地連屬成氣象,既也在目中,解放后便一度聲名遠揚,離去不遠的地方并建立了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大約始自十幾二十年前,梅家塢依靠自身物產,門前屋后擺幾張桌子辦起農家茶,一村戶戶皆然,農村經濟在廣闊田野上邁進。
韻致流播,蔚然成風。西湖周遭大大小小的村子二三十,或多或少都產茶,或大或小都賣茶,或雅或俗都做農家茶。西湖是天下名區(qū),春天的清茶與清景同美。外雞籠山舊屋,有高樹有小橋,隔小溪是開闊的茶地和剪影般的山峰,讓人恬淡從容;三臺山新居,背湖傍潭的,坐著坐著,心緒如同滌濾過一樣清絕透明。
早些年西湖“西進”,配合“申遺”,整治、改造了景區(qū)內所有的村子,粉之墻、黛之瓦、棕之戶樞窗牖,帶矮墻天井,帶竹籬菜畦,高高下下,明明滅滅,融入江南玲瓏婉約的山水環(huán)境。不過,最還保持鄉(xiāng)野本色的是翁家山上的山路人家,自然樸素中可以感覺離隔市廛的煙霞。
翁家山下的滿覺隴也依舊味道。明人曾說,春茶季節(jié)當在此沉酣而飲一個月?,F(xiàn)在,最旺一市秋茶時,煙青石空,巖桂暗香氤氳。扯說起來,西湖農家茶不獨春天,四季總宜。憑窗夏雨的九溪,即便泡一碗炒青,也能聽無數(shù)活活流水。古人評說,晴湖雨湖月湖不如雪湖。大雪紛揚,云凍不流,在金沙港農舍紅爐煮茶,能體悟到黑白的精神和美學意境中的崇高。
秀色可餐可飲。多年下來,西湖農家茶深深吸引了老杭州人和新杭州人,使前者的友朋聚會和后者的家庭出游,不再過多專注傳統(tǒng)十景,更不知曉有什么創(chuàng)新二十景;連單位安排職工假日年節(jié)、春游秋游活動,都喝農家茶吃農家飯。但究其真正原因,恐怕良辰美景之外,還是賞心樂事為主:拋棄緊張的工作與學習,讓生活節(jié)奏舒緩減慢,放松心情,放縱個性,甚至適可而止地放誕行為。
影響波及,西湖農家茶又名揚遠近。不少人專程從省內嘉湖甬紹臺、從周邊滬寧蘇錫常、從北地南國的京粵來西湖,僅僅也為在農家極其閑適地品嘗一杯龍井茶與幾只家庭菜;當采摘季節(jié),看幾眼四圍茶園里散落著的紅藍間白的采茶女身影,聽幾聲她們偶爾的贛南山歌或吳地軟語,心中萌生遠韻。
熱鬧了,略略有點囂煩,西湖農家茶向遠郊展衍。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的外圍保護地域也產茶,舊時歸類稱作四鄉(xiāng)龍井,其實品質不差,早就劃入正宗龍井。前述立碑的時候,龍塢被宣布為西湖龍井茶的代表性生產基地,那里有成片成片的茶叢隨順丘巒形勢栽培。龍塢一帶離城更遠,林泉更深,農家茶的飯菜更土。
所謂農家茶的飯菜,意指喝茶只是由頭,用餐才是主旨。以前龍井茶按采摘時間分有雨前明前,按鮮葉形狀分有旗槍雀舌鷹爪,后來統(tǒng)一作特級一級二級三級。茶戶開辦農家茶之外,要做買賣,好茶葉上千塊乃至數(shù)千塊一斤不等。
江南煙雨地多修竹翠色,西湖農家茶賴此不少。酒菜面飯中一年到頭總有春筍毛筍鞭筍冬筍以及筍干毛筍干,可作主料可作配料。竹園山塘放養(yǎng)些雞鴨,號本雞土鴨。竹地上挑不凈薺菜馬蘭頭與地滑脫,竹林旁的雜樹摘不光春的香椿、秋的栗子。
知曉的客人隔三叉五這里那里地跑,吃飯只要點家常菜范圍內的就行。杭州人并不重湖上杭菜所宣揚的清淡鮮嫩,受紹興越地民俗和汴梁南渡臨安形成京杭大菜的影響,反而口味濃油赤醬的,亦偏愛腌制的南貨:醬肉蒸春筍、咸肉燉毛筍、雪菜炒鞭筍及醬鴨魚干之類。他們圖的是喝酒談天打麻將嗑瓜子的隨意自在。
經營西湖農家茶應該收益可觀,三五客人花費七八十塊到百把塊,價廉物美,薄利多銷,平常五六張、雙休日十來張桌子,收入也蠻好。于是,有人前來尋租,部分的開起酒家,開起會所,開起旅店,吸引了不少游客,茶戶年租金十來萬。
隨著游客增多,這里文化的意蘊也有流蕩。只要客人需要,服務員會初步的烏龍茶藝表演:關公巡城、鳳凰三點頭;也會簡單的紫砂茶具介紹:供春壺、大彬壺、曼生十八式;當然,對龍井知識的講述就更進一步:唐代《茶經》時期的葛嶺寶云和三竺白云垂云以及明代的桂韻花茶、清代的九曲紅梅、近代的杭白菊,而元代的層山亂泉中的龍井,是泉名、寺名、茶名……
透過這些粗淺表象觀察內在實質,杭州逐漸變遷著優(yōu)雅民風、閑適生活、品質文化,是市民與茶戶對生活新的認識感悟,是他們內心情操的委婉表述。西湖山水如詩如文,農家茶已經斐然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