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 要:模糊語言在公文寫作中廣泛地存在,恰當?shù)剡\用模糊語言會進一步彰顯公文的語體特點。本文簡要地分析了模糊語言在公文中的存在原因、作用、表達方式和應該注意的問題。
公文是黨政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在處理公務中形成的特定體式、特定作者,并在特定范圍內使用的各種文書。公文的實用性很強,因此《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明確規(guī)定,公文用詞用字準確、規(guī)范。但是,在實際寫作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公文在表述時,使用了大量的模糊語言。如:
(1)最近一個時期,一些地方積極探索,又相繼推出農村人口落戶城鎮(zhèn)的政策措施,積累了一些經驗,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2)為防止在市內務工的農民工大規(guī)模返鄉(xiāng)回流,市政府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鼓勵困難企業(yè)穩(wěn)定就業(yè)崗位的扶持政策。
(3)各地和有關部門鼓勵和規(guī)范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相關政策進一步明確,管理協(xié)調機制進一步完善,政策執(zhí)行力度進一步加大……
什么叫模糊語言?伍鐵平先生是這樣給它定義的:外延不明確的概念叫模糊概念,表達模糊概念的語言叫模糊語言。模糊語言以其獨有的魅力在公文中應用相當廣泛,并對公文的表述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一、模糊語言在公文中存在的原因
公文中之所以出現(xiàn)大量的模糊語言,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原因:
(一)客觀事物本身具有不確定性、不精確性
在實際工作中,客觀事物是復雜多變的,有些情況的出現(xiàn)往往是一個逐步形成發(fā)展的過程,有些情況本身就處于模糊狀態(tài)。這些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情況是連續(xù)體,無法作出精確的切割,也無法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述,只有依靠模糊語言,才能準確地反映處于模糊狀態(tài)的事物和現(xiàn)象。如:
(4)2月14日,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北關學校10名小學女生在校外租賃房屋內發(fā)生煤氣中毒,造成其中3名學生經搶救無效死亡,7名學生送醫(yī)院搶救,暫無生命危險,現(xiàn)予以通報。(《教育部辦公廳關于一起小學生煤氣中毒事件的通報》)
(5)到2015年,力爭使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以下簡稱重點縣)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總和生育率控制在1.8左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人口計生委扶貧辦關于進一步做好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fā)相結合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學生的病情是時刻變化的,例(4)中用了模糊詞語“暫”來表述,顯得更為準確。例(5)中是一種情況預測、推斷,使用“力爭”“8‰以內”“1.8左右”等模糊詞來描述不確定的內容。
(二)人對事物的認識存在著模糊性
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既有清晰和精確的一面,也有模糊不清的一面,當無法對事物做出明晰、清楚的斷言時,只能用模糊語言。如:
(6)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zhàn)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義,把“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這一重大課題始終擺在重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例(6)中的“認識”和“領導”本身存在著模糊性,無法做出明確的斷言,只能用模糊詞語“充分”和“切實加強”分別來修飾限定。
(三)反映客觀事物的語詞具有模糊性
模糊語言是客觀存在的語言現(xiàn)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大量詞語都是模糊的,不能精確地確定其外延所指,如“早上”“中午”“晚上”這些詞語的外延具有一定交叉性和延續(xù)性。又如“大”與“小”、“多”與“少”、“重”與“輕”、“高”與“低”、“遠”與“近”之間的邊界也是模糊的。如:
(7)近年來,各地區(qū)、各部門、各單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大力推進科學發(fā)展、安全發(fā)展,持續(xù)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各類事故總量和重特大事故大幅度下降,事故傷亡人數(shù)大幅度減少。(《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xù)深入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例(7)中的“近年來”“深入”“大力”“積極”“明顯”“大幅度”都屬于模糊概念。
(四)公文特定語境需要使用模糊語言
公文活動中,對于一些涉及個人隱私或國害機密、丑惡現(xiàn)象等內容,如果用精確語言表述或具體描述,反而會產生負面影響或損害國家利益,這種情況下用模糊語言顯得更恰當。如:
(8)中央軍委委員、總后勤部部長廖錫龍出席命名大會,宣讀了軍委主席江澤民簽署的授予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科技練兵先鋒飛行大隊”榮譽稱號的命令……
部隊的番號屬軍事秘密,不能對外公開,所以例(8)中用“某團”這一模糊語言來表達。
二、模糊語言在公文中的表達方式
模糊語言在公文中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利用模糊詞
模糊詞是最基本的模糊義構成手段,詞組、句子、語段的模糊性大都是由模糊詞引起的。公文中的模糊語言主要是利用模糊詞來表述,常見的有:一是表時間的,如“現(xiàn)在、過去、將來、最近、目前、當前、屆時、近段時間、長期以來、月末、年終”等;二是表范圍的,如“任何、個別、有些、某些、大多數(shù)、少數(shù)、有關、廣大、一批、局部、一部分”等;三是表程度的,如“很、極、較大、嚴重、十分、非常、明顯、比較、巨大”等;四是表頻率的,如“經常、不斷、往往、多次、一再、再三、反復”等;五是表趨向的,如“繼續(xù)、持續(xù)、仍舊、深入、增強、提高、減少、加重、減輕、加強、強化”等。
(二)利用公文表達的專用語
公文在長期寫作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專用的詞語,如“研究執(zhí)行”“認真貫徹執(zhí)行”“經研究,同意”“妥否,請批復”“為盼”等。如:
(9)《安全生產“十二五”規(guī)劃》(以下簡稱《規(guī)劃》)已經國務院同意,現(xiàn)印發(fā)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zhí)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安全生產“十二五”規(guī)劃的通知》)
(10)你們關于2011年度高等學校申請增設第二學士學位專業(yè)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現(xiàn)批復如下……(《教育部關于2011年度高等學校增設第二學士學位專業(yè)的批復》)
這些期望語,表示要求、愿望,而要求、愿望很難量化,均帶有模糊性。
三、模糊語言在公文中的作用
(一)用模糊語言能使公文的表述簡潔明了
模糊語言具有較強的概括力,能以最少的文字反映最大的信息量。在公文中,對于一些沒有必要詳細闡明的內容,可以通過模糊語言一筆帶過,將文字集中在重點要說明的問題上,讓讀者更好地領會公文的實質和核心,并達到節(jié)約文字和行文精練的目的。如:
(11)三鹿牌嬰幼兒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發(fā)生后,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相關處置工作。(《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通知精神進一步做好嬰幼兒奶粉事件處置工作的通知》)
例(11)中的“高度重視”“多次召開”“相關處置工作”,它們所包含的信息內容是相當豐富的,如果將其組成成分一一列舉的話,會使公文變得十分繁瑣冗長。它們是用來概括市委、市政府對三鹿牌嬰幼兒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視,不是全文的核心所在,本文的重點是放在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通知精神進一步做好嬰幼兒奶粉事件處置工作的措施上,這樣便于引導讀者更深刻地掌握文件的精神。
(二)用模糊語言能使公文的表述周密嚴謹
公文是要貫徹執(zhí)行,語言要做到周到精密,不可有絲毫的馬虎和疏漏,以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
(12)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擠占、挪用補貼資金,不得拖延兌付時間,嚴禁騙取補貼資金行為的發(fā)生,否則將追回或停止撥付補貼資金。(《北京市家電下鄉(xiāng)補貼資金管理辦法》)
(13)充分發(fā)揮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紅十字會、工商聯(lián)等人民團體和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yè)單位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有關基層組織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積極鼓勵和支持其在宣傳教育、預防干預、關懷救助等方面開展工作。(《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例(12)中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任何理由”沒有特指哪個單位和個人、哪種理由,而是泛指,卻能把范圍和情況全部囊括進去,周密嚴謹,無懈可擊。例(13)中的“等”是一個具有不確定性的模糊語,但它在文中的運用,避免了難以一一列舉或列舉遺漏的問題。
(三)用模糊語言能使公文的表述靈活務實
公文是人們進行公務活動時的重要工具,關系著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的貫徹以及日常具體工作的進行。我們知道,不同地區(qū)、不同行業(yè)和部門的具體情況是千變萬化、紛繁復雜的。為了保證公文的可行性,在堅持原則性的同時,語言又要有靈活性,這時候就需要模糊語言表情達意,因為模糊語言較之精確語更有靈活性。如:
(14)各?。▍^(qū)、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指導意見,結合本地區(qū)實際情況,制定試點具體實施辦法,并報國務院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備案;要在充分調研、多方論證、周密測算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試點實施方案,按要求選擇試點地區(qū),報國務院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zhèn)居民社會養(yǎng)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
例(14)中的“切實可行”是一個模糊詞,不確指哪些試點實施方案,各地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切實有效”的試點實施方案,如果硬性加以規(guī)定,那會脫離客觀實際,不利于公文的貫徹執(zhí)行。
另外,公務活動本身是一個發(fā)展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寫作過程中借助模糊語言,能對涉及預測、推斷的內容,進行靈活表達。如:
(15)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的現(xiàn)代化內河水運體系,建成比較完備的現(xiàn)代化內河水運安全監(jiān)管和救助體系,運輸效率和節(jié)能減排能力顯著提高,水運優(yōu)勢與潛力得到,對經濟發(fā)展的帶動和促進作用。(《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fā)展的意見》)
例(15)中的“比較完備”“顯著提高”“充分發(fā)揮”“顯著增強”都是模糊詞,是對十年后長江等內河水發(fā)展的一種預測,是不確定的推斷。
四、把握模糊語言在公文中的正確應用
(一)不要錯把模糊語言當語言模糊
模糊語言是一個語言概念,它在表述上是清楚的,只是有不確定的語義。而語言模糊是指對客觀事物的表述含糊不清,會給讀者造成思想上的混亂和執(zhí)行上的困惑。如:
(16)參加工作15年以上的職工一年可享受10天以下的帶薪旅游假。
(17)與會人員接此通知后,請攜帶有關文件,于八月二日前來市政府招待所報到……(《××市會議通知》)
例(16)中有兩處不明確:15年以上是否包括15年?10天以下是否把10天也包含在內?執(zhí)行過程中很可能會因此有糾紛。例(17)中“八月二日前”很含糊,是“八月二日”那天“前來報到”呢,還是“八月二日前”來報到,兩者解釋都可以,這就讓與會者難以把握。
(二)不要為求靈活,一味搞模糊
公文寫作需要借助模糊語言來體現(xiàn)一定的靈活性,但是,留有余地的靈活不能導致過于靈活而成的空泛,過于“委婉”而讓政策無法實行。如許多常用詞語,如“尚待研究”“原則同意”“酌情處理”“事出有因”等,可能成為官僚主義作風的推托之辭,使問題一脫再脫,得不到解決,給工作帶來麻煩,損害各級政府機關的形象,造成極壞影響。
因此,公文寫作時應根據工作的需要,該明確表態(tài)的就要明確表態(tài),避免模糊語言的消極作用。
(三)不要脫離語境,濫用模糊語言
公文中模糊語言的使用要綜合考慮具體語境、作者的身份地位、行文關系及發(fā)文意圖等各要素,這樣才能使模糊語言的運用和諧恰當。濫用模糊語言會損害公文內容的表述,降低其實際的操作性,如“一般不能挪用公款”“大體符合制度規(guī)定”“有些盜版影碟必須嚴格查禁”“原則上不能超編”等語句就嚴重違背了發(fā)文的本意,有可能使收文機關在理解上產生歧義而給工作帶來損失。
(四)公文寫作應以精確語言為主,模糊語言為輔
準確、真實是公文的核心,在寫作中應堅持精確語言為主,模糊語言為輔這一原則,即在不影響精確表達的前提下,才能有條件地科學使用模糊語言。只有這樣,才能使模糊語言在公文寫作中產生特殊效果。如:
(18)過去一年,我們的各項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3%,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1168萬人,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例(18)中第一句用“很大”這個模糊詞簡明概括2011年所取得的成績。第二句則從四個方面、三個具體數(shù)據來鋪陳。這兩句前呼后應,豐約結合,相輔相成。
(本文為湖南省高??茖W研究項目“模糊語言學語用功能研究”的部分成果,項目編號:11C0729。)
參考文獻:
[1]伍鐵平.模糊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龍厚雄.公文中模糊語言問題研究[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2001,(4).
[3]論模糊語言在公文寫作中的使用誤區(qū)[J].秘書之友,2004,(1).
[4]公文寫作中模糊語言的運用[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