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棟
不知從何時起,一種追求在工作上“不出事”的思維方式開始在某些黨政領導干部的頭腦中出現(xiàn)并蔓延,目前大有泛濫之勢。尤其在十八大之前,為保證會議順利召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出事”思維卻愈演愈烈。這種思維方式,本質(zhì)上是自己分管的地區(qū)和部門千萬別出現(xiàn)麻煩問題和突發(fā)事件。在其支配下,一種“寧可不求有功、一定但求無過”的思想在一些領導干部頭腦中盛行。
“不出事”的思維方式是與改革開放的歷史要求背道而馳的。改革開放這樣一場深刻的歷史變革,機遇和風險確實同在,困難和希望必然并存。尤其是目前改革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qū),我們面臨的矛盾和困難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在這樣一種歷史條件下,作為改革開放的組織者的各級領導干部如果一味追求“不出事”,遇到矛盾繞著走,碰到困難躲著走,沒有迎難而上、敢于碰硬的勇氣和決心,只求四平八穩(wěn),過平凡日子,不僅矛盾和困難解決不了,反而會造成更多的矛盾和困難。誰都能看到,正當我們千方百計地保穩(wěn)定、堵信訪的時候,群體性事件此起彼伏。結果,還是影響了社會穩(wěn)定。
“不出事”的思維方式與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空話,它是由全體共產(chǎn)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身先士卒地為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奮斗來實現(xiàn)。改革開放的最終目的是能給全體人民帶來共同富裕和真正幸福,實現(xiàn)這個目標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有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的事業(yè)才能夠獲得成功。如果一味追求工作中的“不出事”,久而久之,必然只注意對上級領導負責而對人民群眾的疾苦麻木不仁,甚至違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透過“不出事”的思維方式的流行和泛濫,我們不難看到封建主義傳統(tǒng)政治文化思想殘余的影子。我國的封建社會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封建主義統(tǒng)治的社會中,與封建專制制度相得益彰的是一整套封建主義政治文化。文化的改造是一個長期、艱巨的歷史過程。盡管封建主義政治文化基本上已經(jīng)被人們拋棄,但是其思想殘余仍然存在并且在頑強地表現(xiàn)自己。為什么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等級觀念、特權意識、人治方式還在我們的政治生活中發(fā)生影響?為什么當前在一部分領導干部頭腦中還盛行“不出事”的思維方式?其實都是封建主義政治文化殘余在作祟——“不出事”的思維方式本質(zhì)上是封建主義政治文化中庸之道的現(xiàn)代翻版。這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四平八穩(wěn)為官之道,與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事業(yè)觀、價值觀完全背離。
“不出事”思維方式之所以在我們的干部隊伍中能夠繁衍生息并且愈演愈烈,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我們現(xiàn)有的干部選拔和管理制度必須繼續(xù)深入地進行改革。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干部選拔和管理制度的科學化、民主化、程序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種種原因,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領導干部尤其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產(chǎn)生實質(zhì)上由上級確定的狀況還是客觀存在。由此一來,必然造成領導干部對上級負責過多,而對人民群眾負責較少,這就為“不出事”的思維方式得以生存客觀上提供了制度土壤。所以,尋求用好的制度選人、選最好的人仍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面臨的重大任務。要真正建立一種黨管干部與人民選擇干部有機統(tǒng)一的干部選拔管理機制,讓人民群眾能夠真正參與領導干部的選拔和任用;讓人民群眾始終能夠監(jiān)督領導干部的權力活動,才能使領導干部的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tǒng)一起來,從制度上杜絕“不出事”思維方式。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
責編/張瀟爽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