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音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信息化普及的程度也越來越高。學校對信息技術課程也日益重視。尤其是在職校中,信息技術課成為了一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該文從如何調(diào)控課堂、構建實用課堂、實施分層次教學三個方面探索了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性。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了一些較為具體的實施辦法可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信息技術;有效性;分層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30-7283-02
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與其他學科不同,有其獨特的教學模式與學習方法。對于高職二年級的學生而言,更是需要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去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的考試,取得相應的證書。因此,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對于學生而言,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是一個迫在眉睫,至關重要的問題。結合這幾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針對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人從四個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
1 調(diào)控課堂,把握大局
除了前面部分章節(jié)的理論內(nèi)容,信息技術課絕大部分教學活動都是在機房里進行,對動手能力要求較高,這就產(chǎn)生了一些實踐課通?;乇懿涣说膯栴}:如果缺乏教師有效的調(diào)控,課堂容易失控,成為收效甚微的喧囂鬧市??梢姡處熣{(diào)控課堂的能力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任務進度和教學效果,是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的首要關鍵因素。
1.1 讓學生參與制訂機房管理規(guī)則
在機房上課,有一些普遍的情況就是學生會表現(xiàn)的比傳統(tǒng)課堂隨便一些,帶飲料、零食進機房,利用機房的電源為手機充電,更有甚者將手機作為存儲設備,偷偷的將手機里的電影,歌曲或游戲拷進電腦。盡管教師一再強調(diào)機房管理條例,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面對此情況,一開始我感到苦惱,如何才能在不是非常強硬的手段下,讓學生自覺的遵守機房紀律呢?后來我從一本教學書籍中得到了啟示。
在進機房的前一節(jié)課上,可以利用部分時間,組織學生討論制定機房上課規(guī)則,各抒己見,學生們在討論過程中,通常都會換位思考,比如每次課提前幾分鐘去開機,穿好鞋套,不帶零食飲料,不帶手機充電等等。這時教師進行總結,列出由學生自己討論得出的機房管理規(guī)則,以及如果違反的話會受到相應的打掃機房衛(wèi)生的處理等。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與教師冷冰冰的宣讀相比,讓學生對規(guī)則和紀律的理解更加深刻,如同學生自己的承諾。實踐證明,課堂紀律大有改觀,違規(guī)行為急劇減少。
1.2 充分的課前準備,建立友善的師生關系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皮爾遜曾經(jīng)說過:“為了得到教師的愛,學生可以去做各種教師喜愛的事,甚至去學習他不感興趣的課程。”可見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友善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你的課堂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我們信息技術教師作為一門不算主課的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間之外,平時與學生接觸的機會不多,就更要利用課前十分鐘的準備時間跟學生進行交流。
建議教師每次上課提前幾分鐘到達機房,打開教師機,再利用廣播系統(tǒng)將下面的學生機遠程開機,接著準備好上課要用的素材。提前等候?qū)W生。相反,如果你等到上課鈴響起才急忙忙的來到機房,開門,開機,不僅會耽誤寶貴的教學時間,也會使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受到影響。
課前交流有助于教師醞釀上課的情緒,及時進入上課的那種狀態(tài),利用上課前的幾分鐘與學生交流學習、生活方面的情況,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提高課堂上師生配合的契合度,融洽課堂氣氛。
1.3 把握課堂節(jié)奏,顧全大局
我們都知道,每一節(jié)課都有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判斷一節(jié)課是否成功的指標之一就是學生的目標達成率。一節(jié)課40分鐘,應該如何去安排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是值得思考的,參考的原則有,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要詳略得當,對于較為簡單的知識內(nèi)容,安排較少的時間即可,不必多作停留與贅述,相反的,對于教學目標中的重難點內(nèi)容,可多安排些時間讓學生去理解去實踐去掌握。教師應根據(jù)自己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與課堂上實際的進程,掌控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把握。
我想大多數(shù)實踐課的教師也許都有這樣一個感受:想要準確的把握課堂進度,很難!與其他理論課程不同的是,在實踐課上,由于學生們的基礎與操作能力相差很大,各種突發(fā)情況都有可能發(fā)生,在年輕教師的實際教學中,不難看到的情況是教師一旦把一個任務布置下去,往往就不大容易收回來了!特別是對待那些基礎比較薄弱,動手能力比較欠缺的學生,教師在巡回指導的過程中在他們身上花的時間會很多,如果這樣的學生數(shù)量稍微多一些的話,出現(xiàn)的問題又是不同類型的,教師就得不停的進行個別指導,預計的這一個任務時間超過之后,直接影響下面一個任務的進行,進而影響整個課堂的教學目標的達成。
有這種困惑的信息教師不在少數(shù),我自己就深有體會。如果總是這樣拖進度的話,整個課程的進度就慢下來,對于必須要完成的教學內(nèi)容而言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所以我們在遇到這類班級的時候,一定要顧全大局,控制好時間。對于那些比較薄弱的學生,可以讓較快的學生暫先輔導,或者等下課后再進行單獨輔導,盡量避免影響到大部分人的課堂進度。
2 構建實用課堂,讓教學更加貼近生活實際
計算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信息技術又是實用、整合的技術,那么我們的教學目的就不該僅僅是為了通過等級考試,獲得一紙證書,而要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讓學生真正的掌握計算機應用的能力,并且能真正的應用到實處,我們的課堂就應該是彌漫智慧、充溢探索精神的課堂,迸發(fā)思維火花的課堂,學以致用、技術整合的課堂。
2.1 將教學內(nèi)容融入實際應用中
如果只是單純的講授各個軟件的功能使用,只是機械的告訴學生某個菜單,某個命令的用法,而忽略了功能與應用之間的關系,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興趣,因為他不知道學這些能在實際中派上何種用場。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是會學的前提。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他自然就會非常樂意的主動去學習信息技術。教師以需帶教,學生為用而學的境界才是構建實用課堂的根本。
就拿WORD軟件的教學來說,可以讓學生嘗試對一份數(shù)學試卷進行排版。其中就包含了文字的復制、粘貼、頁面設置、格式編排、頁眉頁腳等零散的知識點。試卷中的數(shù)學圖形、公式等拓展內(nèi)容,可供學生自行探索,享受成功的樂趣。在學完圖文混排部分后,可以布置一些制作諸如宣傳頁、廣告單、宴席菜單、班級名片、學生校牌的設計任務。在學習完郵件合并后,可讓學生幫助老師編寫一份家長會的通知書,其中要包含對應學生的各科成績……融合在實際情境中的知識點,在操作了一遍之后,學生往往記憶深刻,不容易忘記。
2.2 將其他學科融入教學內(nèi)容中
在傳統(tǒng)的概念中,信息技術的學科整合僅限于教師之間的活動。且通常是其他學科整合信息技術。反過來,我們信息技術是否可以整合其他學科?其他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能否為我們所用?我認為是完全可以的。
比如說在學習完PPT的一系列制作技巧后,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其他科目,例如語文、外語、地理、生物等平時課上經(jīng)常使用PPT課件的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以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為分割單元,像語文中的《賣炭翁》、地理中的《太陽公轉(zhuǎn)及地球自轉(zhuǎn)》等較為典型的單元課程。
等學生們經(jīng)過自己的制作成PPT課件成品之后,在班級內(nèi)展示評選,選出一些制作的較為優(yōu)秀的課件,推薦給相關的任課教師。如果以后任課教師在授課時使用了某位同學制作的課件,是一種多么讓人自豪的事情。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提升了課堂參與度,促使學生們暗自比較,力求做到更好。
3 關注兩級群體,分層次教學
3.1 對于接觸電腦較少的學生,創(chuàng)造體驗機會
有少部分學生受到所在區(qū)域,家庭條件的影響,平時很少接觸電腦,在初中階段幾乎沒怎么碰過電腦,信息素養(yǎng)有所欠缺。對于這部分學生,除了用耐心的態(tài)度講解之外,最好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讓其親身體驗電腦。比如,在廣播教學時,有個別學生不受控制,無法觀看到廣播屏幕。這時可以提示他可能會出現(xiàn)的哪些問題:網(wǎng)線是否松了,IP地址是否被修改,本地連接是否被禁用等等。鼓勵他盡可能在提示下自己快速解決這個問題,當問題圓滿解決時,他的內(nèi)心也會感受到成功的愉悅。
機房里,電腦的故障在所難免,如果一個一個親自躬身解決,不僅浪費正常教學時間,也剝奪了學生自己探索的機會。在出現(xiàn)能解決的小問題時,教師不要局限于臨時調(diào)位等方法,應抓住時機,讓學生親身體驗到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培養(yǎng)他們使用維護電腦的技能。
3.2 對于接受較慢的學生,樹立其信心
有這樣一部分學生,同樣的內(nèi)容,別人聽一遍就能理解就能做出來,可是他們需要聽兩遍,三遍甚至多遍才能領會。原因上有可能是注意力分散,沒認真聽講。也有可能是天生的接受知識較慢,但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一般都很認真,只要你再給他演示一遍,他也能做出來。對于后一種原因的學生,樹立其學習信息技術的信心很重要。
關于如何樹立他們的信心,我建議教師們暫時將他們調(diào)至靠前的位置,便于聽講,另外多給予他們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演示的機會。當他們做對了的時候,當眾表揚以示肯定。當做錯了的時候,也多加溫暖的鼓勵,指導其做到對為止。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關心每一位學生,只要認真用心去聽講,就沒什么難的,從而信心倍增。
以上三方面是我在從事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總結出的一些經(jīng)驗,也嘗試著在自己的課堂中進行了一些實踐,總體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有時還需根據(jù)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調(diào)整。課堂有效性的探索需持之以恒,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會繼續(xù)探索有效的方法,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 李藝.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M]. 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范生雨.信息技術教學與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藝術,2006.(4).
[3] 張劍平.信息技術教育:概觀與展望[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