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常維
動物在《動物世界》里撒歡,是歡樂的。
許多時候,當你在原野上走著,也有許多歡樂的動物與你結伴同行,只要彼此和睦共處、友好相待,就可結為朋友。人類還可以從這些富有靈性的動物身上,學到許多東西!
化蛹成蝶舞蹁躚
又是一年春柳綠。
依依垂柳,紫燕呢喃,鶯鳴枝頭,春光爛漫??晌铱吹搅肆硪环簣D——“化蛹成蝶”。
經(jīng)歷了作繭的食不甘味,進入了變蛹的夜不入眠,嘗試了冬眠的死不瞑目,丑陋的小蟲蛻變成幼蝶,拼命掙扎,不停撲騰,終于脫殼而出,自由地飛向藍天。陽光下,它忽閃忽閃的翅膀,格外鮮艷……
看著眼前的這一切,我捕捉到了蝴蝶最為動人之美,在于她破繭而出的瞬間。這個瞬間是以“吐絲”、“變身”、“假死”的深度“潛伏”而取得的,蝶變不易。
蝴蝶超乎尋常的蛻變滲入了我的心靈,驚醒了我的靈魂。她的破繭重生給人以啟迪,使人頓覺塵世中的一些迷惑霧散天朗。
最近,我對“化蛹成蝶”有了點新理解。比如說,一位援藏共產(chǎn)黨員心中那盞不亮的電燈吧。一次聚會,聽一位職務很高的援藏共產(chǎn)黨員講他進藏以來記憶最深的一件事,那是他在特別遙遠也特別偏僻的高寒牧區(qū)親眼見到的:一望無際的曠野上,一家孤獨的牧民屋里掛了只嶄新的電燈泡。可那里是不通電的,方圓百里連個小型發(fā)電機也沒有,那牧民家的電燈線只有接到屋檐窗口那么幾米長——那純粹是牧民的一個愿望。他盼望有一天能用上電燈,所以,他天天都把那不通電的電燈擦拭一遍。在遙遠而偏僻的藏北高原,讓那盞電燈亮起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這位援藏人員被深深觸動了,他還想到那些千里迢迢長頭叩拜的藏胞們朝圣求幸福的來世信念。從此,那盞亮不起來的電燈成了他心中日夜追求的“化蛹成蝶”的目標。從此,他廢寢忘食做著許許多多的努力,雖然跟我們談這件事時還沒有如愿以償,但他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這位援藏黨員就是一只報春的美麗蝴蝶啊,他的心和眼從早到晚都在等待“蝶變”后的瞬間光明,這樣的光明,才真正是美麗的。
世界上一切美麗的東西,無不經(jīng)歷痛苦與煎熬的考驗。成功道路十八彎,彎彎都有險和難,只有經(jīng)受住磨礪,才能修成正果。沒有一番銜木自焚燒,怎得鳳凰涅槃再飛翔?追求美麗的過程就是自我折磨般的“闖關”悲壯式的過程,徹肌透骨的痛苦堅持下來了,才能脫胎換骨;逆境崛起的遭遇經(jīng)歷過來了,才能實現(xiàn)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
一個人的成功需要奮斗,為了一個科學發(fā)現(xiàn),或為一種技術發(fā)明,失利不搖其心,失意不失其志。因此,需要“化蛹成蝶”的堅忍不拔。
一個民族的崛起需要拼搏,歷史拒絕呻吟,但歷史不拒絕抗爭,一個偉大的民族,往往是在艱難困苦中走向成熟的。因此,需要“化蛹成蝶”的鍥而不舍。
一個時代的進步、發(fā)展、繁榮昌盛,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需要養(yǎng)精蓄銳,審時度勢,一旦時機成熟,便要丟掉舊殼實現(xiàn)騰飛。因此,需要“化蛹成蝶”的沖破牢籠。
“化蛹成蝶”,是靜中之動,是勤勞之果;“化蛹成蝶”,是一種超越,升華“超我”的境界;“化蛹成蝶”,羽化了千年不變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圣典,譜寫一個又一個高潮迭起的科學發(fā)展、振興中華的華彩樂章;“化蛹成蝶”,塑造你完美人生,實現(xiàn)你所有夢想。
“蟬蛻”枝頭鳴高聲
蟬兒是聲音和力量的象征,上帝賦予它非凡的歌唱能力,每年一到夏天,只要它一“練聲”,萬籟俱靜,連號稱“天才歌手”的百靈鳥也趕快逃遁。無數(shù)的蟬兒把蒼穹當背景,把大地做幕布,演繹出自然界最宏大的天籟之音,獻給大地之子——農(nóng)人,慰藉那些整年與大地打交道的父老鄉(xiāng)親。
蟬兒的一鳴驚人,有一個“蟬蛻”的升華。蟬兒的幼蟲要在地底下生存3到9年,經(jīng)過漫長的地下黑暗生活,最終拱出地面,忍受著一番剝離肌體的疼痛,靈動技巧地脫掉整個幼蟲的外殼,蛻化成為成蟲,徑直爬上樹枝,開始自己的唱歌生涯。
蟬兒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唐人虞世南詠蟬詩),還有一個“只爭朝夕”的努力。據(jù)法布爾的《蟬》記載,蟬兒在樹上之所以吼叫,從不打盹小憩,是因為蟬兒在陽光下的生命太短暫,僅僅一個月左右,自知“時不再來”、“機不我遇”,于是在有限的生命中,熱情無限,執(zhí)著無限,爭分奪秒,抓緊時間,竭盡全力地歌吟!
世間萬象,事理相通。蟬兒作為夏之精靈,其生命的底蘊給人深刻的啟迪。試想,沒有篤定的目標,沒有長時間的地下培養(yǎng),沒有擺脫因襲舊“殼”的創(chuàng)新精神,哪來瞬間生命的升華?哪來日后的“于無聲處聽驚雷”?人生旅途不也如此嗎?沒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心和信念,不打好長遠發(fā)展的基礎,哪來日后的大作為、大突破、大跨越?
侯寶林最初不過是前門天橋下一個賣藝人,大字不識得幾個。后來走南闖北,漸漸明白了事理,懂得了文化對于一個藝人的意義,遂發(fā)憤讀書、鉆研,隨時向人請教,孜孜以求,終于實現(xiàn)了“蟬蛻”,成了相聲界的一代宗師。就拿他的膾炙人口的相聲《戲劇與方言》來說吧,且不說作品對各地人文風情及心態(tài)的傳神表現(xiàn),即以其對各地方言的研究便是一件非常專業(yè)的工作?!蛾P公戰(zhàn)秦瓊》融歷史文化與社會批判于一體,也是大師級的作品。侯寶林之外,馬季、新鳳霞不也是在事業(yè)上成名之后發(fā)憤讀書,使自己獲得了極大的提高,而這種提高也是其演藝事業(yè)水漲船高,如虎添翼,獲得了新的提升。近有球星姚明上大學,用行動給力昭示自己良好職業(yè)觀和價值觀,并且效果良好……
當今社會是一個看起來是好學求知的社會:人人爭相獲取高文憑,還要加上“西太平洋大學”的文憑。尤其是那些富商與官員,拿碩士博士文憑如玩魔術。這里的根本問題就是“神馬”都是浮云,惟有蟬式脫去淺嘗輒止的外“殼”,才有知識的升華。誰比誰更有文化不是有文憑、不是憑玩街頭把戲的本事,不是靠話語權說了算的,那要看什么文化能遠離虛假,什么文化能讓大寫的人站立,什么文化更能引導人崇文厚德!一個耐不住寂寞的人,一個熱衷于名利的人,是難以體驗到這蟬蛻之中的大美和真美的。自然,也就很難擁有風情萬種的人生了。
蟬兒神奇的成長方式,讓我們看到默默奮斗的精神。蟬兒最初3到9年是寂寞的,但正是這3到9年的“潛伏”,成就了日后的大器晚成。人生多半的時間是沉寂的,要坐得住冷板凳,甚至引發(fā)猜疑和誤解??墒?,耐過“黎明前的黑暗”,待到登臺放聲高唱時,一切都不辯自明。這就是“蟬蛻”的美麗,蟬兒生存的智慧,蟬兒成長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