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教育財政如何適應高等教育的發(fā)展

2012-04-29 00:44:03俞泓
經濟師 2012年3期
關鍵詞:政府

俞泓

摘 要:文章從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角度論述了教育財政如何適應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在分析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必要性、現狀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后,進一步指出了基于教育成本分擔理論的教育財政應如何適應高等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教育財政 成本分擔 政府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3-057-02

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擔理論是美國教育經濟學家布魯斯·約翰斯通于1986年正式提出的,布魯斯·約翰斯通根據時代的發(fā)展情況不斷發(fā)展、完善“成本分擔”理論。他認為,高等教育的各種成本應由各受益主體即政府或者說納稅人、學生家長、學生本人、私人或社會事業(yè)捐贈者四部分共同承擔。我國學者王凌皓、苗淼認為,實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擔能夠緩解高等教育經費緊張的問題,有利于擴大高等教育規(guī)模并提高教育資源配置效率。

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必要性

1.解決政府對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問題的需要。我國政府對高等教育較之其他國家投入不足,使高等教育采取成本分擔的形式成為必然。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我國高校普遍擴招,紛紛增設專業(yè)、擴建校區(qū)、增加和改善設施設備等,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盡管近年來國家把教育的改革發(fā)展作為關系到社會主義建設全局的根本問題,已將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但由于財政能力的下降,我國公共教育經費占國民經濟的比重目前僅為3%左右,還沒有達到像有關政策目標設定的那樣逐步上升,沒有達到4%的預期水平。因此,推行成本分擔制度,多渠道籌集資金便成為高等院校的必然選擇。

2.促進高等教育公平的需要。在社會發(fā)展、人均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通過高校收費的方式將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給國家、高校、企業(yè)和學生家庭,增加了高等教育資源總量,從而可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是有利于促進高等教育的機會公平的。

3.經濟活動多樣化之使然。隨著現代經濟的發(fā)展,專業(yè)分工日益精細,經濟活動多樣化特征日趨明顯。而經濟活動的多樣化必須要求有教育活動的多樣化做保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育成本仍然由政府“單挑”,必須使教育完全處于政府的嚴密控制下,就不利于教育多樣化的實現。而由企業(yè)、社會團體、個人和政府一起分擔教育成本,會使其對教育獲得一定的影響權,進而能夠根據自身的需要量身打造一批專業(yè)人才,使整個社會經濟實現多種形式蓬勃發(fā)展成為可能。

二、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成本分擔的現狀。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成本的現狀是:成本分擔多元化,但在主體分擔的比例上卻出現很多問題。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入總量逐年增加,但政府投入在生均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卻變化不大。相應的,學生個人和家庭、社會團體、私人企業(yè)對高等教育的投資無論在絕對數量上和相對比例上都呈上升趨勢,尤其是高校收費改革后學生及其家庭所承擔的比重增幅較大。具體可參見2003~2007年我國普通高校教育經費來源情況(表1):

2.成本分擔存在的問題。(1)教育成本分擔比例達到或超過了社會大多數人能夠承擔的心理極限。據社科院2011年發(fā)布的《社會藍皮書》數據表明,2010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4869元,其中有40%是實物性收入,還有20%必須用于第二年的生產開支。這樣一來,農民真正的可支配收入每年人均不足2000元,要供一個孩子讀書,是非常困難的。(2)國家分擔的比例沒有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增加。近年來,全國每年GDP增長率都在9%以上,一方面,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投入確實在增長,另一方面,政府投入與學校和學生增長幅度并不相稱。這導致了從1999年擴招以來,學費收入成了高等學校經費來源的主要部分,政府和社會對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擔比例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還在相對下降。(3)成本分擔制度執(zhí)行和落實出現偏差?,F在的問題是我們在執(zhí)行成本分擔制度時,沒有考慮教育對象的接受能力,特別是沒有考慮社會中低收入階層、特別貧困階層學生的承受能力,同時,政府有關部門在成本分擔比例的控制上,沒有充分的發(fā)揮應有的主導作用和監(jiān)控作用,客觀上加劇了享受高等教育機會的不平等。

三、結論與對策

通過以上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從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角度來看,教育財政在促進高等教育發(fā)展方面應該有進一步的改善,以下為相應的對策:

1.增加和優(yōu)化國家教育投入。在保證政府處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擔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國家教育投入,比如實行對高校的財政差別化支持,這樣既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資金,又不會出現國家對高校財政投入出現“大鍋飯”的情況;此外,還可以探索利用教育券制度,進一步擴大低收入家庭獲得優(yōu)質教育的機會。同時政府也可以對那些低收入家庭的高能力學生發(fā)放獎學金,或者也可以通過學校發(fā)放,以進一步促進高等教育的機會均等。

2.激勵地方政府將更多的財政支出用于高等教育。在我國財政分權的體制下,各級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財政自主權,而且有些發(fā)達地區(qū)的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還是很高的。但是地方政府,特別是市級政府對高等教育的財政支持是很少的,究其原因,在于付出與收益的不平衡。按照高等教育的收益原則,分擔高等教育的成本越多,從高等教育得到的收益也應該越大。但我國高等教育的招生是分省進行的,市級地方政府對高等教育的財政支出并不能給該市帶來更多的招生規(guī)模。為了激勵地方政府加大對高等教育的財政補貼力度,應該將高校所在地區(qū)的招生規(guī)模與地區(qū)政府的財政投入相聯系,比如可以考慮讓高校給予所在地市一定的額外招生名額,以鼓勵市級政府更多地支持高等教育。

3.改革教育財政撥款制度。從分擔教育成本的總量上來看,政府教育財政撥款要和教育生均成本以及學費相適應,建立“教育成本——財政撥款——學費”的互動機制,履行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實現教育規(guī)模、質量、效益的協調發(fā)展。由于我國政府對教育投入總量的不足,200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3.59%,這是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重連續(xù)第四年增長,但仍未達到法定4%的比例,而西方發(fā)達國家這一比例早已達到6%~7%,投入不足仍是困擾我國教育發(fā)展的瓶頸。從分擔教育成本的形式上來看,政府除了直接給予財政補貼之外,還可采取間接資助的方式,除了對高校征地、基建、校辦產業(yè)、教學科研、圖書資料及教學設備進口等方面給予應有的援助外,向高校提供低息或貼息貸款也是分擔教育成本的合理有效的途徑。

4.對不同地區(qū)、不同層次、不同專業(yè)的高校成本分擔進行分類控制。在國家分擔總成本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根據不同地區(qū)、不同層次、不同專業(yè)類別高校的具體情況,設計和采用不同的成本分擔設計方案。(1)不同地區(qū)高校成本分擔分類控制。中西部地區(qū)的高校,國家應分擔更高比例的培養(yǎng)成本;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高校,國家應分擔較低比例的培養(yǎng)成本。(2)不同層次高校成本分擔分類控制。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培養(yǎng)對象主要應該是社會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主要培養(yǎng)的是高技能人才,國家應高分擔或全分擔成本,低收費或不收費,引導和鼓勵這些家庭的子女學習應用技術。(3)不同專業(yè)高校成本分擔分類控制。逐步在一些大學推行學費全免的政策,鼓勵那些優(yōu)秀的但是家庭收入不高的學生,能夠沒有任何負擔地進入大學學習,費用由國家全部分擔。根據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以及人力資源市場的供求狀況,通過高低不同的學費,引導和鼓勵學生選擇國家急需的專業(yè)進行學習,體現國家對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結構要求和導向。

總之,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經費已經形成了由財政撥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社會團體和個人辦學、社會捐資和集資、學雜費以及其他教育經費等多渠道分擔的經費籌集體制,盡管人們對教育成本分擔的褒貶不一,但成本分擔的改革與實踐應當進一步堅持和完善。同時政府應堅定不移地大力支持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在教育財政總額既定的情況下,如何高效發(fā)揮教育財政的作用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凌皓,苗淼.高等教育成本補償中的公平與效率問題研究[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5(6)

2.杜屏,李寶元.中國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擔與機會均等[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3.王處輝,彭榮礎.我國現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政策評議[J].高等教育研究,2007(1)

4.張亞斌,彭世琦,艾洪山.中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實證研究[J].現代大學教育,2008(2)

5.方房泉.中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政策選擇[J].高教探索,2003(3)

6.張繼華.我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體制存在的問題及政策性建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

7.朱潔義.我國高等教育經費結構現狀與高校社會捐贈.教育學術月刊,2011(1)

(作者單位:揚州環(huán)境資源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揚州 225127)

(責編:芝榮)

猜你喜歡
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支部建設(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學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看政府怎么主導“云醫(yī)院”
政府必須真正落實責任
政府與市場
政府搭臺 自由唱戲
政府主導 制度在先
推進改革需要政府的魄力和擔當
淮阳县| 饶平县| 常州市| 仲巴县| 中宁县| 娄底市| 苍山县| 磐石市| 阳江市| 杭锦旗| 且末县| 都昌县| 洛川县| 胶南市| 山阳县| 满城县| 阿拉善左旗| 仪陇县| 长白| 长治县| 闽侯县| 东至县| 内乡县| 博兴县| 开平市| 卫辉市| 石屏县| 三穗县| 平昌县| 嘉兴市| 乌鲁木齐市| 昌都县| 武宁县| 澜沧| 西华县| 定襄县| 贺州市| 塔河县| 霞浦县| 丽江市| 平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