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浩 何興軍 楊秀強 張會欣
摘要:本文主要根據(jù)哈瑞工程論述了鋼筋施工過程中施工準備、施工方法及工藝,以及在施工過程中需對鋼筋工程的施工質量引起重視,本文分別從鋼筋配料、鋼筋代換、鋼筋連接、鋼筋加工、鋼筋安裝等各工序簡述鋼筋工程施工技術要求要點和難點。同時根據(jù)其技術要求對其進行質量控制、進度控制等。
關鍵詞:鋼筋工程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TU3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b)-0059-02
鋼筋工程的施工質量對于結構工程質量關系很大,因此施工過程中強調過程控制,對本分項施工的全過程進行全面檢查、預控。鋼筋原材料在一個施工周期內價格長浮較大,施工中應準確的計算出各規(guī)格鋼筋所需要的噸數(shù)并對進料節(jié)點進行有效控制,以節(jié)約成本。
1鋼筋加工
1.1 鋼筋除銹及放樣
鋼筋原材加工及半成品安裝前,先對由于潮濕或雨水引起的鋼筋銹蝕進行除銹。HPB235級盤條鋼筋原材的浮銹可在調直過程中除去。鋼筋除銹可采用鋼絲刷手工進行。對于銹蝕嚴重形成老銹、片銹的鋼筋禁止使用。
根據(jù)工程的施工圖紙及規(guī)范要求,對工程各部位進行詳細的鋼筋配置,配置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框架節(jié)點、暗柱及連梁節(jié)點鋼筋過密,一定要先放樣,提前采取措施,便于現(xiàn)場的加工制作。配筋單必須先經審核,無誤并簽字后方可進行鋼筋加工。應綜合考慮原材用料,按照鋼筋原材長度9m和12m兩種長度適當比例制訂下料計劃,以減少鋼筋加工的損耗。下料原則:同規(guī)格鋼筋根據(jù)不同長度,長短搭配,統(tǒng)籌配料;先斷長料,后斷短料,減少短頭,減少損耗。
1.2 鋼筋調直、切斷
光圓鋼筋主要采用鋼筋調直機進行調直;對于HRB400級鋼筋,供貨廠家在運輸過程中應保證鋼筋不彎曲、不變形,如果出現(xiàn)彎曲、變形情況,可采用錘直或扳直的方法進行調直。鋼筋調直后應平直、無局部彎曲。根據(jù)尺寸來量取長度以免浪費。
將同規(guī)格鋼筋根據(jù)不同長度長短搭配,統(tǒng)籌排料;一般先斷長料,后斷短料,減少短頭,減少損耗。鋼筋切斷時,鋼筋和切斷機刀口要成垂線,同時避免用短尺量長料,防止在量料中產生累計誤差,為此,在工作臺上標出尺寸刻度線并設置控制斷料尺寸用的擋板。滾軋直螺紋連接鋼筋切斷長度允許誤差為±5mm。
1.3 鋼筋的彎曲成形
光圓鋼筋采用人工操作搖手扳子進行鋼筋彎曲成型,HRB400級鋼筋采用鋼筋彎曲成型機進行彎曲成型。成型鋼筋的彎折必須符合抗震等有關規(guī)定:對HPB235級鋼筋兩端的180°彎鉤和箍筋的135°彎鉤,其彎曲直徑不小于2.5d;90°HRB400級鋼筋彎曲直徑不小于4d;180°鉤平直長度3d;(φ10:50mm;φ8:45mm;φ6:30mm)箍筋平直長度10d(φ10:>100mm;φ8:>80mm;φ6:>60mm)。見圖1所示。
1.4 鋼筋代換
鋼筋的級別、種類和直徑須按設計要求采用。當需要代換時,須征得設計單位同意,必須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不同種類鋼筋的代換,須按鋼筋受拉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進行;當構件受抗裂、裂縫寬度或撓度控制時,鋼筋代換后須進行抗裂、裂縫寬度或撓度驗算;鋼筋代換后,須滿足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中所規(guī)定的鋼筋間距、錨固長度、最小鋼筋直徑、根數(shù)等要求;對重要構件,不得用HPB235光面鋼筋代換變形(帶肋)鋼筋;梁的縱向受力鋼筋與彎起鋼筋須分別進行代換;對有抗震要求的框架,不得以強度等級較高的鋼筋代替原設計中的鋼筋;預制構件的吊環(huán),必須采用未經冷拉的HPB235熱軋鋼筋制作,嚴禁以其他鋼筋代換。
2鋼筋連接
大部分鋼筋采用標準型連接,在施工縫等處鋼筋可采用正反絲扣型連接,柱鋼筋變截面處采用變徑型連接。
(1)施工要點。
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確定要進行鋼筋直螺紋連接的鋼筋位置及數(shù)量,不同直徑鋼筋連接時,一次連接鋼筋直徑規(guī)格不宜超過2級。連接鋼筋時必須用管鉗扳手擰緊,使兩鋼筋絲頭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頂緊,或用鎖緊螺母鎖緊并加以標記。接頭拼裝完成后,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的完整絲扣外露。連接鋼筋時,鋼筋規(guī)格和連接套的規(guī)格應一致,鋼筋上螺紋的形式、螺距、螺紋外徑,應與連接套一致。并確保鋼筋和連接套的絲扣干凈、完好無損。
(2)機械連接。
外觀檢查:操作人員應認真逐個檢查接頭的外觀質量,首先應注意鋼筋與套筒的規(guī)格應一致,外露絲扣不得超過一個完整扣或不能超過兩個半扣。
現(xiàn)場檢驗與驗收:鋼筋連接作業(yè)開始前及施工過程中,應對每批進場鋼筋進行接頭連接檢驗,工藝檢驗應符合下列要求:每種規(guī)格鋼筋的接頭試件不應少于3根,接頭試件的鋼筋母材應進行抗拉強度試驗;三根接頭試件的抗拉強度均不小于被連接鋼筋實際抗拉強度0.95倍。現(xiàn)場檢驗按驗收批進行,同一施工條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級、同型式、同規(guī)格接頭,以500個為一個驗收批進行檢驗與驗收,不足500個也作為一個驗收批。同樣每種規(guī)格鋼筋的接頭試件不應少于3根且每個構件的接頭抽檢數(shù)不得少于一個接頭。抽檢的接頭應全部合格,如有一個接頭不合格,則該驗收批應逐個檢查,對查出的不合格接頭應進行補強;每個試件取樣的位置需用同樣規(guī)格的鋼筋搭接,其搭接長度滿足去規(guī)范要求,若長度不合格需要焊接時單面綁條焊10d,雙面綁條焊5d。
(3)綁扎搭接接頭。
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及接頭位置須符合抗震規(guī)范要求。受拉區(qū)域內,HPB235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須做彎鉤,HRB400鋼筋可不做彎鉤。直徑不大于12mm的受壓HPB235鋼筋的末端,以及軸心受壓構件中任意直徑的受力鋼筋的末端,可不做彎鉤,但搭接長度不小于鋼筋直徑的35倍。鋼筋搭接處,須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綁扎接頭中鋼筋橫向凈距大于或等于鋼筋直徑且不小于25mm?,F(xiàn)澆板下部鋼筋不得在跨中搭接,板上部鋼筋不得在支座搭接。
①混凝土柱鋼筋綁扎。清理下面預留柱筋上的混凝土渣,根據(jù)柱邊線校正柱立筋位置(最底層柱插筋應根據(jù)柱邊線固定立筋位置,支模時再次校正與固定)。根據(jù)柱箍筋的形式與數(shù)量往立筋上套箍筋,并注意箍筋開口處沿柱四角通轉布置,豎向鋼筋連接位置:柱豎向鋼筋直螺紋接頭嚴禁設置在箍筋加密區(qū)范圍內,同一平面內豎向鋼筋接頭按50%錯開不小于35d(d為柱主筋),且不小于500mm。對豎向鋼筋的連接接頭進行外觀檢查及按要求取樣試驗,合格后用腳手架臨時固定立直,開始綁扎箍筋。中柱、邊柱、角柱柱頂縱向鋼筋錨固長度應符合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其中邊柱、角柱柱外側縱筋面積的65%應伸入梁內。
②梁、鋼筋綁扎。梁柱節(jié)點處鋼筋非常密集,除柱主筋及其加密箍筋外,縱橫梁筋交錯匯集,綁扎中需重點控制使梁柱節(jié)點區(qū)域鋼筋綁扎到位。
工藝流程: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穿次梁底層縱筋并與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層縱向筋及架立筋→綁扎主梁箍筋→穿次梁上層鋼筋→綁扎次梁鋼筋→設置鋼筋保護層墊塊→驗收交接。
綁扎要點:箍筋間距分檔:起步箍筋距節(jié)點邊50mm開始設置,加密區(qū)間距100mm,非加密區(qū)間距200mm,在框架梁與次梁或主梁與次梁交接處在主梁外邊線以外50mm處設置第一根箍筋.
穿縱筋:按設計根數(shù)擺放縱筋,穿筋時應根據(jù)技術交底確定哪個方向的梁縱筋先穿,并從邊支座向中間穿入,縱筋伸入支座的水平長度應滿足錨固要求,負筋在支座兩側的長度一致,當縱筋連接完后,調整縱筋間距并與箍筋固定。原則上應先綁短向主梁、再綁長向主梁、再短向次梁、最后綁長向主梁,等高梁相交處按下圖進行處理,以梁筋防疊加超高。
縱筋接頭位置:上鐵接頭設置在跨中1/3范圍內,下鐵接頭設置在支座1/3范圍內,同一連接區(qū)段內接頭錯開距離不小于35d。
③板鋼筋綁扎。樓板采用有梁平板,板厚分別為120mm,受力筋主要為HRB4008、10等。樓板鋼筋綁扎時應注意錨固長度、搭接長度及位置符合要求,另外鋼筋網(wǎng)片不得超高。板起步筋距梁邊50mm。確定擺放順序:無特別注明,板下網(wǎng)先擺放短向鋼筋,后長向鋼筋,上網(wǎng)則先擺長向鋼筋,后短向鋼筋。本工程應先擺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鋼筋綁扎順直,端部對齊。錨固要求:在板邊沿,板受力筋在端支座的錨固長度為下層筋不小于1/2梁(墻)寬與15d之間較大值,上層筋La,其中下層筋錨固彎頭朝上,上層筋錨固彎頭朝下。為防止混凝土澆筑時墊塊下滑,用綁扎絲將墊塊與主筋綁牢。踏步板筋與梯段板筋以及平臺板筋之間要求墊馬凳支撐,保證上層筋負筋位置。
參考文獻
[1] 凝土結構施工圖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現(xiàn)澆混凝土框架、剪力墻03G101-1.
[2]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現(xiàn)澆混凝土樓面、屋面板)04G101-4.
[3] 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筋排布規(guī)則與構造詳圖06G901-1.
[4] 建筑物抗震構造詳圖03G 329.
[5] 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程JGJ 18-2003.
[6] 滾扎直螺紋鋼筋連接接頭JG 163-2004.
[7] GB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S].
[8] GB 50204-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