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來
女性主義是西方社會民主建構過程中的產(chǎn)物,而藝術家的加入則讓女性主義變的更為豐滿和感性。受女性主義思想影響的藝術家把女性訴求轉化為藝術力量,從而拓展了藝術發(fā)展的邊界。本文試從西方女性主義對藝術及藝術家的影響說開去,從而思考女性主義在世界藝術發(fā)展過程中的精神意義,同時中國藝術家又該如何正確認識女性主義。
首先,西方女性主義對藝術及藝術家是有極大影響的?!芭灾髁x”與“女權主義”同是feminism一詞的中文翻譯,基于目前使用“女性主義”這一說法更為普遍,故本文統(tǒng)一使用“女性主義”作為feminism一詞的中文翻譯。女性主義是西方女性爭取自由與平等的思想果實。藝術家們則在女性主義這塊充滿激情與智慧的土壤上改寫了藝術史,她們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拓展了藝術的邊界、改變了人們對男權世界的固有看法,女性主義為女性參與藝術活動創(chuàng)造了可能。
19世紀隨著西方女性主義運動的不斷深入,女性逐漸在政治上、社會權益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西方女性開始獲得與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權。她們學習繪畫、聆聽音樂、知曉哲學,逐步用藝術語言來表達理想、抒發(fā)情感,展現(xiàn)女性對世界的看法。1917年美國女畫家格魯吉亞·奧基夫(Georgia O'Keeffe)在紐約“291”前衛(wèi)畫廊首次舉辦個展,是當時美國首個舉辦個展的女藝術家。她于1926年完成的《黑色鳶尾花》,將極為自我的女性意識融入自然中,把花朵無限放大,變成一個個微觀的女性世界。她的作品后來也成為女性主義藝術中最早的經(jīng)典之作。早期女性主義對藝術家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她們對自身女性特質(zhì)的關注上,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花朵、白云這些具有美好象征意味的圖式,時常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要物象。
西方的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充滿喧囂的年代,這也是女性主義發(fā)展最為激烈的年代。女性雜志、女性團體紛紛出現(xiàn),同時還產(chǎn)生了一大批女性主義藝術批評,這在之前是很少見的。1971年,一篇題為《為什么沒有偉大女藝術家?》的文章刺痛了整個藝術史,諾克林(Linda Nochlin)勇敢的拉開了女性藝術史的序幕。 受當時女性主義思潮的影響,女藝術家用藝術手段為女性爭取社會權益,積極參與社會文化建構。1974—1979年,朱蒂·芝加哥(judy chicago)展出了她巨大的裝置作品《晚宴》,在圍成三角形的長排餐桌上擺放了39個銘刻女性的名字席位,每個餐具里盛裝著由女性制作的精美手工藝品。作品吸引了超過10萬觀眾前來觀摩,巨大的社會效應使得這件藝術品不僅僅是一場為歷史上39位杰出女性正身的虛擬晚宴,它更是一件直指男權社會病痛的利器。女性主義動搖了以男性藝術家為全部的藝術界,樹立了成就偉大女藝術家的信心。
20世紀80年代隨著西方進入后工業(yè)時代,女性主義也深受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的影響,開始用懷疑的態(tài)度拷問社會規(guī)范的唯一性和普遍性。這時候有一群身份各異的女性帶著大猩猩面具向我們走來——她們是游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這個藝術團體的成員來自不同種族、不同職業(yè)和年齡段,頭戴大猩猩面具是其標志性行為。團體成員制作各種海報用于抨擊像商人、批評家、收藏家們的如收受賄賂、惡意炒作、歧視女藝術家等不公行為。團體的代表作《女性主義和當代藝術》《游擊隊女孩的自白》《裸起來》等海報創(chuàng)作手法怪誕離奇、幽默詼諧,她們用藝術對不公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拷問,引發(fā)社會共鳴。一直以來不愿收藏女性藝術作品的美術館開始爭相收藏她們的海報,極具諷刺意味。女性主義團體儼然已成為一股社會力量。
女性主義可以說是一個矛盾和爭議的代名詞,矛盾也勢必帶來斗爭與排斥,帶來新舊觀念的對抗。在這樣的情形下,受女性主義思想影響的藝術家卻頂住巨大的社會壓力大膽創(chuàng)作,用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精神敲醒了當代藝術的大門。
其次,女性主義為藝術家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精神之門。
無知與否的根本不在于你會不會閱讀,而在于你肯不肯閱讀。一個鼠目寸光的知識分子遠比一個文盲可怕得多。同樣一個沒有批判精神的藝術家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偉大的藝術家,充其量只可能是一個收入不菲的銷量榜冠軍。
在璀璨的藝術史長河里,只有具有反思精神的藝術家才能為我們創(chuàng)造藝術的奇跡。但是奇跡也意味著打破常規(guī),顛覆歷史,更意味著非議與抵制。從弗洛伊德到超現(xiàn)實主義,從虛無主義到達達,從女性主義到游擊隊女孩,他們的出現(xiàn)都伴隨著對抗與爭議。達利那長胡子的蒙娜麗莎、杜尚的小便池、沃霍爾的布里若盒子,游擊隊女孩的大猩猩面具,他們曾經(jīng)都被看作一群怪物。創(chuàng)造新事物并且維持下去的代價是必須終生面對無數(shù)非議,新事物的出現(xiàn)預示著舊事物的滅亡,在失去或者動搖現(xiàn)有的規(guī)范之時,人們總是會表現(xiàn)出無比的不安與反感。偉大的藝術家往往是社會發(fā)展的預言者,用堅定的價值觀和政治立場,帶領所有的人一起尋求關于人性自由的一個又一個答案。所以堅持女性主義的藝術家注定要穿上防彈衣。偉大女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在2010年與世長辭,她用長達98年的生命創(chuàng)造了藝術生命的奇跡,那些奇妙的帶有雙重性別的軀體雕塑,那些爬滿世界的大蜘蛛,無疑都是視覺的神話與靈魂的奇跡。她一生都認為靈魂與藝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與神秘性是她藝術人生最好的女性主義闡釋。朱蒂·芝加哥雖然與路易絲·布爾喬亞獨行俠的風格不同,但是她依然在女性主義的信仰下堅持自己的立場。她不僅創(chuàng)作了像《宴會》那樣宏大的裝置作品,同時還是一個教育家。她在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開創(chuàng)了第一個關于女性主義的藝術課程,逐漸形成了系統(tǒng)的以女性主義思想為主線的藝術教育體系,這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舉措——她為女性主義在藝術領域的成熟發(fā)展提供了堅固的教育基礎。
再則,女性主義在西方已經(jīng)為藝術家打開了一條通往世界另一端的大門。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的逐漸加快,中國也正在逐步邁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西方女性主義對中國藝術家也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女藝術家的逐漸崛起,有著女性主義意識和女性主義天然追求的藝術家也越來越多,女性主義逐漸成為少部分女藝術家自發(fā)的精神追求。但在當代中國藝術發(fā)展的語境下,大部分藝術家存在對女性主義思想的不了解,甚至誤解。
中國的歷史、國情、文化背景和西方迥異,所以女性主義在中國藝術領域的發(fā)展肯定有著東方化的軌跡。在借鑒西方女性主義藝術成果的同時,更需要認真分析中國的文化背景,這樣才能在中國藝術領域找到一條女性主義發(fā)展的路。女性主義在中國藝術領域會是怎樣一種圖景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她給藝術家?guī)淼乃伎紖s具有強大社會意義。我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了解和關注女性主義的藝術家將越來越多,以此作為自己信仰和立場的藝術家也將越來越多,因為女性主義的真諦與藝術的真諦不謀而合,它們從不同角度引發(fā)對人類生存現(xiàn)狀的思考,引發(fā)對人性解放的推測和預想。
女性主義,為藝術家多元解讀世界的方式提供了可能;女性主義,為藝術家開辟邊緣化的藝術途徑提供了可能;女性主義,為豐富傳統(tǒng)的藝術經(jīng)驗提供了女性經(jīng)驗的可能,它代表著一種獨特的視角、一種堅定的立場、一種創(chuàng)作的動力。
我堅信中國成熟的女性主義藝術家以及與之相匹配的女性主義藝術就好比腹中的胎兒,孕育的過程無比艱辛,出世的瞬間讓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