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爽
“每個人都是要回家吃年夜飯的呀”劇中外婆反反復(fù)復(fù)的念叨著……
除夕的年夜飯對于中國人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頓飯,關(guān)愛、期望與祝福都被凝聚到了食物里。而在2011年冬至的這個晚上,話劇《守歲》提前讓觀眾在劇場感受到一股濃濃的年味,品味一桌舞臺上的年夜飯。
《守歲》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除夕夜一家三個女人:一個身患老年癡呆癥的外婆,一個終年忙碌賺錢的母親,一個在外國讀書卻懷了孕的女兒,三個女人在吃年夜飯的前前后后發(fā)生的爭吵、回憶、反思和理解,通過三代人揭開家庭的過往隱秘和三代母女間的層層隔閡,在矛盾的不斷升級中,流露出彼此間濃濃愛意和深切的包容。
一進劇場,不禁令人勾起對那個年代的記憶,氣壓式熱水瓶,三五牌臺鐘,單喇叭收錄機,雙門五斗櫥,它們的組合搭配使舞臺上“家”的意味生動起來。戲一開場,外婆開心的買回一兜子菜,忽然折回時卻又忘記已經(jīng)買過菜了,導(dǎo)演李宗熹通過設(shè)置這些小細節(jié),緩緩鋪墊出外婆的病癥,因為這病在接下來的劇情中至關(guān)重要。
外婆在廚房忙碌的“量身打造”年夜飯,坐在桌邊的母親邊算著賬本邊吆喝“媽,別做了,我們就三個人,吃不了!”女兒萍萍朋友彼得的出現(xiàn)改變了年夜飯的氣氛,從女人間的肅然變得歡樂起來,他對中國年夜飯的好奇和外婆的熱情不謀而合。外婆“重播”起了上海人年夜飯里一道道菜的來頭和講究,聽著聽著,觀眾也像是聽自己家人在耳邊叨念這些親切“紅燒扁魚年年有余;四喜烤麩,喜慶臨門;手工蛋餃,招財進寶”。然而,患病的外婆還是失控了,彼得一會穿上深色外套在外婆眼中就成了萍萍爸爸,一會帶上外公的紅圍巾又成了外公,又是掃帚打,又是用水潑,似乎外婆對已經(jīng)離開的兩個男人的想念和埋怨都堆積到了彼得身上。
一頓年夜飯就這樣活生生被吃成了幾頓,而每一頓又是新的開始。外婆時而清醒時而失控,失控的時候就“重播”或者“倒帶”過往的情感沖突?!爸夭ァ痹斐闪讼哺校闪嘶饬四概P(guān)系的關(guān)鍵;“倒帶”透露出往事悲涼,在喜感與悲涼的交錯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這個家庭情感的濃重。
彼得的出現(xiàn)改變了這頓年夜飯的味道,另一個男人的“回歸”就如一道菜里最后作料——味精,使這頓年夜飯鮮美了許多。偷了錢離開出走的阿弟,因為愧疚只能借口修電器探訪老母親。但在除夕的晚上,在母親聲聲的凄厲呼喚聲中,他終于摘下帽子直面家人,媽媽的喜和姐姐氣都是一種愛。外婆的呼喚真的靈驗了,犯錯離家的孩子在除夕這天回來了,這頓年夜飯人齊了,笑中帶淚可能是此刻所有人情感的體會吧。
戲里外婆說“你失意的時候回到家里來,哪怕少賺些錢?!笔前。依锏哪暌癸堄蟹N力量,總是牽引著你。只是,今年導(dǎo)演李宗熹吃不到自己外婆親手做的年夜飯了。謝幕時李宗熹強忍淚水,因為他現(xiàn)實中的外婆在當(dāng)天下午剛走了。這出原本就是多年前導(dǎo)演李宗熹獻給自己外婆的作品,如今在上海首演,有了別樣的意味。溫暖之余,平添憂傷。所以,乘家人都在,乘節(jié)日空暇,記得回家一起吃個團圓的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