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琳 劉如
摘 要:近三十年,中國民間自發(fā)興起了一股編修新家譜的熱潮。文章先回顧了家譜的歷史演變,再分析了重修家譜興盛的原因,并以家譜的“前言”、“后記”來例證。
關鍵詞:家譜重修原因
中圖分類號:K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a)-0220-01
家譜,也稱宗譜、族譜、世譜、家書等,是記載一個家族遷徙、繁衍、興衰歷史,褒揚家族功德人物的史實資料,可以說是一個家族的百科全書。近三十年來,中國民間自發(fā)興起了一股編修新家譜的熱潮。這股熱潮,其聲勢之大、數(shù)量之多、影響之深,遠遠超過了中國歷史上編修家譜的任何一個歷史階段。這股編修新譜的熱潮的出現(xiàn)并不是偶然的,其原因可以從新修的家譜的“前言”、“序”、“后記”等中得到印證。
1家譜的演變
最早的家譜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在甲骨、青銅器上簡單刻有父子兄弟世系,這是中國最古老、最原始形態(tài)的家譜。經(jīng)過秦漢時期的發(fā)展,到了魏晉南北朝,家譜適應世家豪族的政治需要處于興盛期,成為了世族之間通婚和做官的主要依據(jù)。唐代,譜學的發(fā)展達到了新的高度,官修譜牒巨大,私修家譜亦十分興盛。宋代為家譜的轉型期,官修譜牒廢絕,私修家譜興盛。家譜作為用來區(qū)別門第身份的政治功能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尊祖、敬宗、收族”和“尊尊親親之道”的道德教化功能,并產生了對后世影響極大的歐式譜例和蘇式譜例。進入明代,中國家譜發(fā)展趨于成熟,編修家譜的體例、內容更加完善,并基本定型。明代修譜進一步發(fā)展以朱熹“三綱五?!睘楹诵牡牡赖聜惱碜鳛樾拮V的指導思想。清代及民國時期,編修家譜的活動在民間非常普及。新中國成立后的50~70年代,編撰家譜一度停止,大量的舊譜牒遭到了破壞。80年代改革開放以后,在福建、浙江等東南沿海省份率先出現(xiàn)了重修家譜現(xiàn)象,很快遍及全國各地。
2重修家譜興盛的原因例證
2.1 主觀愿望——敬宗睦族,惟有修譜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發(fā)生了極為深刻和變化,其中最重要的變化之一就是農村人口流動的增長,即農村人口外出務工、經(jīng)商、求學日曾增多。各家族子孫遷居全國各地,甚至國外,彼此有相見不相識之感。而家譜,就是家族群體聯(lián)系感情、親情的紐帶。族中老人希望通過修家譜,達到“敬宗睦族”的目的。浙江海寧《褚氏家譜》的“前言”中寫到:“當大部分子孫匯集硤石參加遷葬時,彼此有相見不相識之感。尤其是少、青、壯年一代對褚氏根從何來、對家史一無所知。所有健在老人都為自己重任深感不安和內疚。后經(jīng)合計,一致認為,有續(xù)修家譜刻不容緩的急切愿望,因此開始籌編?!毙拮V可以使民族源流清晰,能得到族人相互提攜幫助?!嶙逯V,自公元一九二四年第四屆續(xù)修至今,屈指已八十有六載,由于年代久遠,族內后裔或謀生外遷,或經(jīng)商發(fā)跡,子孫繁衍,徙居各地,昭穆既遠。當今后裔輩份不清,祖宗支派不明,猶如陌路之人,如何將族內之人團結起來,惟有修譜?!?/p>
2.2 客觀基礎——盛世修譜,勢在必行
中國有句古話:盛世修史,明時修志。盛世也為修譜提供了客觀條件,這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沖破了“左”的思想牢籠,思想大解放使人們打破了精神枷鎖,營造了寬松的文化氛圍,讓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了新生的政治條件;二是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國力日益增強,百姓日益富裕,為修譜的各項費用提供了物質基礎?!渡嫌莨芟焓献谧V》序:“盛世修志,盛世修譜。可以說,政通人和,太平盛世賦予編史修志著譜的神圣使命和高度的責任感。”
2.3 推動因素——“兩個通知”的發(fā)布
1984年,國家檔案局二處、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社科院歷史所圖書館等單位聯(lián)合編撰《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為使這項涉及全國各圖書、檔案、文化部門的聯(lián)合目錄編撰順利,國家檔案局會同教育部、文化部聯(lián)名向大陸地區(qū)各文化廳、文管會、檔案局等單位發(fā)出了《關于協(xié)助編好(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通知》(國檔會字(1984)7號)。為了增加大陸以及海外收藏的中國家譜目錄,2000年國家決定編撰《中國家譜總目》。為了推動此項工作進展。文化部辦公廳于2001年2月發(fā)了《關于協(xié)助編好(中國家譜總目)的通知》(辦社圖函[2001]29號)。“兩個通知”的發(fā)布對近三十年來的家譜編修意義十分重大,推動了家譜重修的盛行。
首先,家譜的價值重新得到了確認。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家譜被認為是封建糟粕,不要說是修譜,連收藏的舊家譜也遭到了破壞。而在“兩個通知”中,明確指出:家譜蘊藏著大量有關人口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歷史學、民族學、教育學、人物傳記以及地方史的資料,對開展學術研究有著重要價值,同時對海內外華人尋根認祖,增強民族凝聚力也有著重要意義?!跺X塘孔氏宗譜》重修宗譜新凡例中說:“家譜,是記載一個家族繁衍遷徙的歷史文獻,曾經(jīng)被作為維系宗法制度和祖先祭祀的工具而被奉為圣物。然而在上世紀中葉的“文化大革命”中被作為“舊時代”的遺物而慘遭毀滅。浩劫之后,家譜的性質和現(xiàn)實意義重新被人們所認識,被認為與國史和地方史志同為民族歷史文化大廈的三大支柱。”
第二,為農村修譜提供了契機,成為了修譜宗旨。需要敬宗睦族,修譜有了主觀愿望。思想解放、物質豐富,修譜有基礎。而家譜目錄整理工作的開展,為修譜者重修家譜提供了契機。家譜目錄專業(yè)工作人員為了對各地家譜資源進行調查、征集和著錄工作,深入城鄉(xiāng),宣傳家譜的價值、家譜工作的意義,民間私藏家譜被公諸于世。在家譜目錄整理工作開展之際,各族人認為有必要對自家的家譜進行重修,并把“兩個通知”精神定為修譜的宗旨。廣西北流《鄭氏族譜》凡例第十條: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關于編好《中國家譜總目錄》等文件精神編好士球公宗支系族譜。并在書前附有“兩個通知”的原文。《齊賢鎮(zhèn)西徐巷村樊氏家譜》“譜例”第一條:遵循1984年國家檔案局、教育部國檔會字[1984]第7號聯(lián)合通知“關于協(xié)助編好《中國家譜綜合目錄》”中指出:“家譜是我國寶貴文化遺產中的一部分,也是建筑自己的血緣關系……”之精神,作為編修本譜之宗旨。
編修新譜是歷史上續(xù)修家譜的繼續(xù)與發(fā)展,是適應社會需要、民眾需求的一個文化現(xiàn)象。新修的家譜跟舊家譜相比,有繼承、有批判、有創(chuàng)新。我們應對其進行引導,使新譜編修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健康向前發(fā)展,促進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擔當起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功能。
參考文獻
[1] 王鶴鳴.中國家譜通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 趙小玲.家譜征集工作的實踐和體會[J].當代圖書館,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