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在中職學校任教的這幾年,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整體道德水平不高,輕則表現(xiàn)在隨手丟垃圾、說臟話,重則甚至和老師公開頂嘴、同學之間打架、不顧父母擔心離家出走等現(xiàn)象。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深知語文教學的意義不僅是傳授給他們知識,更應該教會他們做人做事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有意在教學過程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
下面我就以《人生的境界》一文為例,介紹一下我的教學方式。
一、情景導入
通過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所提到的“三境界”引出馮友蘭先生的“四種境界說”。
二、整體感知
教師提出問題一:人生境界有幾種,是根據(jù)什么來劃分的?用自己的話說說四種境界的內(nèi)涵。這個問題不難,憑借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他們能輕松地答出來。但我的任務已不再是讓他們僅僅接受這種內(nèi)涵,更主要的是讓他們感悟內(nèi)涵,了解四種境界是一個由低到高的過程,所以我把重點放在了下面的問題上。
教師提出問題二:請同學們舉例說明一下這四種境界?
幼教的學生思維活躍,動口能力極強,于是他們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知道的事實。
同學甲說:只知道吃喝拉撒睡的人屬于自然境界。教師明確:很正確,講述放羊娃的故事。
同學乙:賣假貨的。教師明確:這種人你們喜歡嗎,如果不喜歡,為什么?
同學回答:不喜歡,他們太自私。
教師明確:對,他們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因此,才會出現(xiàn)許多坑人的事件,我們能做這樣的人嗎?
同學:不能。
教師:既然我們不能那么自私,就不能只停留在功利境界,我們應該努力提高到道德境界。于是平時被他們忽略的雷鋒再次走進我們的課堂,我們共同回憶著這個時代楷模的螺絲釘精神;郭明義走進了我們的課堂,我們深入了解了這個“當代雷鋒”的不平凡事跡;阿里木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他那顆善良之心溫暖著我們每一人……緊接著,我播放郭明義和阿里木的視頻,用這種直觀的效果再次沖擊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們意識到提高自己的境界其實并不難,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先進事跡,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一個人能毫不利己而專門利人,已經(jīng)是一個高尚的人,但馮友蘭認為,還有比道德境界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天地境界。什么是天地境界呢?
這個問題也許比較難,但大家都熟悉孔子,我們就針對孔子展開討論,在他的身上,哪些行為體現(xiàn)出天地境界呢?
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同學們意識到一個人如果能夠認識到自己僅僅是自然的一部分,懂得尊重自然規(guī)律,那么他的境界就在接近天地境界。
三、質(zhì)疑思辨
因為這是一篇哲學散文,哲學語言學生不太容易理解,所以我安排了這個環(huán)節(jié),但即使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在舉例的時候仍然不忘對學生道德進行熏陶。
“為了成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p>
學生討論,但并沒有說到點上。教師明確故事《洗缽去》,通過這個故事,學生明白要成為圣人,必須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同時,教師啟發(fā)學生要學會自己去學習和生活,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天。
“功利的人并非是不道德的?!?/p>
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雖然是為了找到好工作,但這樣將來不誤人子弟,對社會也是一件益事。商家賣東西雖然是為了掙錢,但如果能夠保證產(chǎn)品質(zhì)量,群眾也能受益。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在做他所做的事。這種覺解為他構成了最高的人生?!?/p>
學生回答:自覺學習等。
教師補充馮友蘭寫書的故事,總結“馮友蘭現(xiàn)象”所表現(xiàn)的精神就是“不依傍他人,不顧及榮辱”。
四、情感延伸
教師播放視頻《小悅悅事件》。
提出問題:遇到相似的情況時,你會怎樣做?比如公交車上讓座的問題、老人摔倒的問題等。
通過討論,學生意識到,一個人不能只為自己而活,一個人的價值應該在于奉獻,而非索取,提高自己的境界應該從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每一個社會人都應該做到“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
反思這堂課,我有以下幾點感想:
(1)每一個同學都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有人說過,每一個孩子都像是白紙,雖然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的紙上已經(jīng)畫上了很多不雅觀的印記,但并沒有定向,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教師只要對他們充滿愛心,充滿耐心,孩子的明天仍然是一片藍天。(2)教師應該做一個好的引導者。新課改對語文課的要求雖然削弱了教師的講課作用,但絕對不能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弱,教師應告訴他們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只有這樣,學生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才能有所思考,有所顧及。(3)語文教學一定不能忽視這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有詩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闭娴娜绱耍行┦虑榧辈粊?,比如孩子的成長,比如對孩子的教育,強硬的方式只會招來他們的反感,這個時候,潛移默化的知識則能影響他們的一生。
(鄭州市藝術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