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春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怎樣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是一門技巧和藝術。很多學生愿意學音樂并不是單純對音樂學科本身感興趣,而是因為音樂是一門不用考試,不用費神,比較輕松的“副科”。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音樂是一門“小學科”,但這卻是關系到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大事情,因為音樂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唱歌,它既是開發(fā)和提高學生智力的最好、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又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所以說我們不能小看學校的音樂課堂。
那么究竟怎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經過了深思熟慮與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經驗。
一、發(fā)揮師愛的魅力感動學生
一般來說,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教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么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我想,教師必須尊重、關心每一個學生,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tài)度、熱情的語言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這樣,學生就會熱愛、尊敬老師,也就連帶愛上你所教的這門課。
二、發(fā)揮教師的熱情感染學生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教師的人格魅力作用。一位激情洋溢的教師,能夠使一節(jié)課充滿陽光和生機。教師要以動人心弦的音樂美、豐富多彩的抒情美及形式多樣結構美,來凈化學生的心靈,用音樂的“靈魂”“流動的旋律”來培養(yǎng)學生完美的人格。如教唱《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探討新疆維吾爾族的相關知識。接著,再讓他們欣賞一段新疆風景秀麗的一段音像資料,讓學生在感性認識上有進一步的提高。最后,我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青春舞曲》,使學生又一次受到美的熏陶,并有了主動學的興趣。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識譜學歌,比如競賽、分組合作等形式。通過這些形式,他們識譜的積極性提高了,歌也學會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發(fā)揮音樂的審美作用熏陶學生
一節(jié)成功的音樂課不僅能教會學生唱歌,還能培養(yǎng)學生生動的表現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它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也能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的情感。例如在欣賞《長江之歌》時,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放映了與長江內容有關的錄像資料,讓學生充分感受了長江的氣勢磅礴和歷史的源遠流長。學生在感官上受到了震撼,然后再欣賞樂曲,不僅使他們對音樂的思想內涵有了深刻的認識,還增進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總之,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愿望,以開拓學生的靈魂;其次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并努力參與、發(fā)現、研究和探索,從而更有效地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樣,就會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愛上音樂,愿意和老師一起去探索音樂世界的美妙,真正享受到音樂的無窮的魅力。
(唐山市豐南區(qū)王蘭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