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婧
“六一”前夕,溫家寶總理到湖南湘西武陵山區(qū)看望了當?shù)剞r(nóng)村小學在校的留守兒童。當工作人員給8歲的龍英俊遞上一個粉紅色的書包時,他表示:“我是男生,不要這個顏色”。溫家寶說道:“哦,忘了你是個男子漢!”并趕緊讓人換了一個藍色書包。(新京報)
我是男生,不要粉紅色的書包。這本應(yīng)是孩子自然天性的反應(yīng),但今天它卻成了一個新聞,尤其是面對總理的時候,依然如此地真實表達,難能可貴,值得喝彩。
無意的影響、無形的滲入使不少幼兒變成“小大人”。天真爛漫、可愛無邪這些詞似乎已與其無關(guān),取而代之的是老氣橫秋、成熟世故……張藝謀在拍電影《山楂樹之戀》時,曾發(fā)出感嘆“再也找不到清純女孩了”。兒童成人化,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兒童穿著打扮的成人化,兒童語言的成人化,兒童游戲的成人化,兒童交往的成人化……
社會學研究已經(jīng)證明,兒童成人化,是兒童成長的災(zāi)難,更是一個民族的災(zāi)難。過早的成人化,導致兒童天性的喪失,失去的不僅是童言無忌的單純與可愛,而是敢于想象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此外,過早的成人化,會導致兒童的內(nèi)在精神文化邊緣化,進而導致兒童出現(xiàn)精神萎糜、思想懶惰、謹言慎行、舉止猥瑣等嚴重后果。
兒童成人化,是社會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結(jié)果,但由成人控制的制度化的教育,不得不反思。法國教育家盧梭在名著《愛彌兒》中說過:“野蠻的教育為了不可靠的將來而犧牲自我,使孩子受各種各樣的束縛,我認為孩子永遠也享受不到所謂的幸福?!边^分早熟的兒童,實際上是透支人生。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童年的消逝是可怕的,失去兒童,最終必將失去成人。
總理的禮物,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在機會面前,還能夠說出“我是男生,不要這個顏色”的真話,我們除了喝彩,還能說什么呢。我們不敢說龍英俊的一句話證明了中國教育的進步,但我們看到了星星之火;我們還不能預(yù)測龍英俊的未來人生,但我們可以希望龍英俊的人生可以像現(xiàn)在一樣一直“忠于內(nèi)心”,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8歲的龍英俊以一個鮮活的舉動,讓我們的教育和整個社會反思。在兒童成人化的今天,我們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呼吁:“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取得豐富的學問;解放他的時間,要讓他有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干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