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衛(wèi)東
案例:
一天,一個學生眼圈紅紅地走進心理咨詢室,連說自己“想不通”。經過詢問,得知她與班主任發(fā)生了沖突,而且這樣的矛盾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她告訴心理咨詢老師:因為班主任把班級信箱的鑰匙收了,她與外校一個男生的通信被查,班主任一定要她說明情況,并說有事可以打電話,為什么一定要寫信。這位學生氣憤地說:“我為什么必須向他說明情況?我為什么一定不能寫信?”這還不是促使她來咨詢的直接原因,她走進心理咨詢室的直接緣由是因為那天是她的生日,卻不料讓班主任攪和得心情一團糟。為了慶賀生日,她請了幾個同學準備中午一起吃飯。在課間休息時,她拿出同學送的生日禮物——千紙鶴在把玩。正好班主任經過,不由分說沒收了禮物,還當場狠狠地批評了她一通,上午的課結束后又把她叫到辦公室繼續(xù)批評,于是生日聚會,小壽星卻沒能到場?!八惺裁礄嗬麤]收我的東西?”這位女生的眼淚終于忍不住掉了下來。
這位同學遇到的就是典型的師源性心理傷害,即由于教師不當的教育教學行為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傷害。在筆者幾年的學生心理咨詢經歷中,這樣的事例雖不能說很頻繁,但也不是罕見。聽了她的傾訴并經過一番心理疏導,這位同學終于平靜下來。
在學校心理咨詢中,讓我們最感頭疼的就是這種類型的問題。畢竟學生“控訴”的是自己的同事,從維護教師權威的角度,我們可以同情學生卻不能明顯地否認同行,只好希望甚至是“要求”學生理解教師的苦心。但這樣做的效果著實讓人心里沒底,因為即使這位學生心理平衡了,也不能保證班里其他同學不會因為同樣原因走進心理咨詢室。事實上,這樣的擔憂也并非庸人自擾。因此,重視師源性心理傷害,減少學生的心理困惑,是學校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
原由:
許多證據表明,由于超負荷的工作、傳統(tǒng)觀念和社會現實之間的沖突、教育體制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對教師的挑戰(zhàn)等等原因,造成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出現前所未有的危機。近年來,屢見于報端的一些教師體罰學生、污辱學生的惡性事件,經調查發(fā)現,肇事教師基本上都存在心理不健康問題,有的甚至相當嚴重。
不過,根據筆者幾年的心理咨詢實踐來看,師源性心理傷害的發(fā)生,有相當一部分并非由于教師自身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而是因為一些教師的教育教學的觀念陳舊滯后、教育教學的方法僵化單一,對學生心理了解不多,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掌握不夠。
對策:
最大程度地避免師源性心理傷害,需要社會、學校和教師三方共同努力。
首先,社會各界對教師期望值不要過高,不要將教師無法承擔的責任強加給他們。學校領導要全面關心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和班主任——的工作要以激勵為主,不要總是批評指責。教育行政部門則要嚴格執(zhí)行國家有關教師工作考評的規(guī)定,完善內部競爭機制,為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工作氛圍。
從教師自身角度看,為了減少和避免師源性心理傷害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的不利影響,教師要從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和教育方法入手,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健康、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
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社會轉型期,文化上的代際沖突;數字時代,家長和教師共同面臨的再次社會化等問題,都要求教師能勇敢正視現實、不斷進取,同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適時適度地調節(jié)好自己的心態(tài)與情緒,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教師還應該嚴格遵守教師職業(yè)道德,努力提高職業(yè)技能,盡可能避免因為知識技能欠缺而對學生身心造成傷害的事件發(fā)生。筆者以為,現在一線教師特別需要補充學習心理學、心理咨詢學等方面的知識。教師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時俱進,才能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
□編輯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