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梓
記得小時候窮,白面少,母親經(jīng)常做黃米糕給我們吃。那時我的早餐是喝一碗糊糊,吃兩塊黃米糕。有時吃膩了,我就叫嚷開了:“媽,咋又是甜饃饃?”
“甜饃饃”是黃米糕的俗名,也有叫它“米黃甜饃”的。糕類本是江南特色,而黃米糕被天水人稱之為“米黃甜饃”——一個“饃”字,道出了它的北方血統(tǒng)。因此,可以這么說,黃米糕體現(xiàn)了天水這座古城的開放意識,它身上有南北融合的影子。黃米糕在天水算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風頭。
先說天時。黃米糕以糜子為原料,糜子者,古稱“黍”,是中國傳統(tǒng)的五谷之一,《詩經(jīng)》中“黍稷重,禾麻菽麥”的記錄中,黍排在首位。而中國最早的黍,就是在天水的大地灣遺址發(fā)現(xiàn)的,距今已有7000年的歷史。俗語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碧焖敲幼拥墓枢l(xiāng),天水人自然就得靠糜子來填飽肚皮了。
次說地利。甘肅天水,有“隴上小江南”之稱。范長江先生在《中國的西北角》寫道:“甘肅人說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說蘇杭一樣,認為是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富饒,人物秀麗的地方?!笔聦嵣希狈降男燮婧湍戏降男沱?,天水都有。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地圖上的甘肅像條細長的帶子,而天水就像是這條細帶子最東邊的一個結(jié),它地處西北高原的東部之首,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qū)。用已經(jīng)寓居南方的報人文長輝的話說,天水“既有北方暖溫帶之陽光普照,又有南方濕潤帶之季雨頻臨”。地理決定食品的特性,這理論在天水是行得通的,古長安往西,唯獨天水有著較為濃烈的江南氣息。有江南氣息,就少不得這江南韻味的黃米糕。
至于人和,天水有句俗話說:“天上下臘肉還要人張口?!币庵阜彩律行枞俗觥<幢闾焖榈胤N上糜子,江南之氣也勝過蘇杭,還得有人親自下廚親手把它做出來吧,恰恰天水就有這樣的人。我一直固執(zhí)地認為,美食是悠閑之地的特色,也是悠閑之人的事業(yè)。依我看,只有氣定神閑的人,才會在內(nèi)心深處把吃當成一種藝術(shù),并且不斷地發(fā)明一些新的吃法。其實,這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
天水,恰恰是一座悠閑的城市。
我有不少外地朋友在天水呆上一段時間后,都會不約而同地流露出喜歡之意。因為這座城市的悠閑和散淡,著實迷人。所以,我們能夠想象得出,那些天水人,愿意泡在廚房里打發(fā)時光,突發(fā)奇想地創(chuàng)造出黃米糕,也實屬必然。而在繁忙的大都市里,即使有遍地的糜子,忙碌的上班族們也做不出黃米糕來。他們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更沒有心境,他們匆匆的腳步只愿停留在快餐店牛肉面館的門口。
前幾年,我偶爾想吃黃米糕就上街去買,而現(xiàn)在上街買都不容易買到了。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全國的早點都在北京化,好像大家不約而同地喜歡上了油條和豆?jié){似的。但在天水的鄉(xiāng)下和老城區(qū)西關(guān)一帶,還能見到黃米糕。我相信,黃米糕不會在天水消失,因為它畢竟承擔著傳承天水悠閑傳統(tǒng)的重任。
黃米糕,多柔軟的名字,天水小城的大街小巷、天空乃至人心里,因它的存在而散溢著一股溫柔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