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安
文人畫在中國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是與中國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衣袂相連的。它符合繪畫藝術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使水墨畫最終與中國的大文化相統(tǒng)一。從自然主義到表現(xiàn)主義,是一種多么漫長的迷失與找尋!
文人畫到了元代,書法式的用筆成為一種有意識的訴求,此時題材成為習套,其象征意義(如詠物詩一樣)也被沖淡,繪畫成為藝術家以手運筆在紙上流動的記錄,繪畫的重點發(fā)生了轉移,它變成一張畫到底如何去設計,如何完成??傮w說,文人畫在元代尤其是元四家那里完成了歷史性的大變革。從此,自然主義的審美轉換成表現(xiàn)主義的審美,筆墨敘述成為做畫的關樞。
在中國人眼中,書如其人、畫如其人、文如其人、人們通過作品甚至作者的怪異行跡可以感受到文人內心世界的信息。這里講的創(chuàng)作主體是文人。自宋代以來,文化上的主要承擔者是儒士,即士大夫。他們的主要文化活動是編寫史傳、注釋并傳布經(jīng)書、創(chuàng)作詩詞曲賦及各類文學、作曲奏樂、書寫及繪制圖畫。到上個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推波助瀾,中國社會翻天覆地。嗣后,文人的身份認證成為大問題。時至今日我們都在懷疑中國是否還有文人存在。以至1985年南京有人提出新文人畫的時候,反對者群起而奚之。
筆者在此必須花點筆墨來追述一下文人身份的問題,因為它關系到張志安的藝術背景。
文人就是追求獨立人格與獨立價值,更多地描述、研究社會和人性的人。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文人無處不在。我們不妨來看看對舊式文人的看法,其實文人的界定重在文人精神的界定??傮w看文人有幾個方面的共性:第一,它是以積極主動出世與消極被動抗世相結合的姿態(tài)來對待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第二,具有一種情緒化的、悲劇性的、“超?!钡娜烁窬瘢坏谌?,追求精神自由(不僅是肉體自由)、重視生命意識、甘于孤獨沉寂。
還是回到上個世紀初,文人身份砌底轉型的時候。當時,中國的封建帝制結束,士大夫階層也隨之消亡。此時的文人大概有三種:一種是傳統(tǒng)文人,他們讀傳統(tǒng)詩書,具有舊式士大夫的情結;一種是具有時代先進思想的文人,有些還出洋學習洋思想,他們力求移風易俗,改造中國;還有一種就是齊白石式的文人,他們出身寒門,沒有舊式士大夫的情結,但卻刻苦學習,骨子里保持著農(nóng)民的本色和質樸的情愫。他們沒有經(jīng)天緯地之思,更無擠身權貴之想,只想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把畫畫好換錢過日子。
中國的新文人畫,應該就從齊白石開始。齊白石的作品跟平民生活息息相關,他的畫材跟舊文人畫大為不同?!澳镲w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意境在齊白石筆下?lián)Q成了牧??巢?、銇耙籬笆??傮w看就是大文人的學識,和老農(nóng)民的本色的完美結 合。齊白石的新文人畫開宗立派,足足影響了中國近一個世紀的花鳥畫歷程。我們把他以及學步他的人統(tǒng)稱為“齊派”。齊白石的藝術成就在此不再贅述,但看他的后繼之人。通觀齊派,齊白石是座高峰,而且是座主峰,在主峰周圍有三座次峰,一座是李苦禪,還有并列的陳大羽和張志安。
李苦禪在于筆墨,陳大羽在于表現(xiàn),張志安在于設計。
細說起來,李苦禪在筆墨的繼承方面似乎天分十足,就連齊白石對這位學生也是推重備至,堅信他必顯于世。然而李苦禪在表現(xiàn)方面卻很欠缺,惟獨畫鷹,把眼睛畫成方型并放大比例,突出了鷹的銳猛。其余方面基本沒有創(chuàng)見,另外李苦禪的畫還有“質粗文細”的毛病,有人說是因為他讀書太少的緣故。但他的鷹已經(jīng)被后人記住并多有效法,光這一點已經(jīng)了不起了。陳大羽與張志安基本是同代人,客觀的說陳大羽的筆墨不如李苦禪,但他善于對形體的夸張把握,對形體的表現(xiàn)造成了強烈的視覺效果,陳大羽畫的最好的是雞,他的雞有時還有筆墨瑣碎的之嫌,其他的小動物似乎都有齊白石的影子。書法也是取法齊白石,同樣也有“質粗文細”的毛病。張志安出生于1930年,于2011年去世。長期生活在吳地,生前與陳大羽交好。張志安是科班出身,接受的是徐悲鴻的西式美術教學模式,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戰(zhàn)火紛飛,國亂如麻,在他求學的年代,泰西思潮如海,革新的強烈愿景,淹沒了對傳統(tǒng)的理性思考。在他治學的年頭,藝術大師齊白石的藝術光輝籠罩了整個國畫界。花鳥畫家基本在齊白石的羽翼下討生活,張志安跟陳大羽一樣,只能努力做齊派的骨干。張志安采用了設計的手法,對形態(tài)空間進行深入研究,打散爾后重組,既保持了動物的形態(tài)特征又充分體現(xiàn)了動物的精神風貌。老實說張志安筆墨不及李苦禪筆法略遜陳大羽,但張志安的畫整體概括而又有文氣,在表現(xiàn)上高出李苦禪。另外,張志安在題款上繼承了齊白石的清新和平民手法,題款均出己意。比如“一生都在旅途中”、“雞不叫也天亮”、“魚兒天真甚,不知有釣鉤”等等,都是對人性亙古的思考。這一點也是其他兩位比不上的。
由于張志安執(zhí)教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因此他便把齊派的藝術延伸到陶瓷上,張志安反復探索、苦心孤詣,凡此四十余年。根據(jù)陶瓷的特點和窯變的規(guī)律,張志安的大寫意文人畫終于開啟了陶瓷大寫意藝術的新里程,為齊派花鳥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概括起來,張志安的藝術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對齊派的繼承以及設計手法的開拓;二.齊派藝術與陶瓷的完美結合,使陶瓷藝術有了異樣的光芒;三、張志安心底田園的繪畫敘述對當下精神回歸的啟示。筆者將在接下來的篇幅里另行詳細論述。
錢大統(tǒng)(又名冠統(tǒng))生于1948年,上海市人,祖籍江蘇吳江?!?011景德鎮(zhèn)十大杰出陶瓷人物》?!斗ㄌm西共和國榮譽勛章》獲得者。法國國際藝術交流協(xié)會榮譽會員。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上海電影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焦版畫創(chuàng)始人。釉下彩高溫顏料人物繪畫陶瓷藝術家。江西省陶瓷研究所高級顧問。景德鎮(zhèn)陶瓷研究所特聘畫家。景德鎮(zhèn)官窯陶瓷研究中心藝術總監(jiān)。2004年9月中國創(chuàng)造學會授予“創(chuàng)造成果獎”。其作品在歷屆中國國際藝術博覽會上多次榮獲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