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紅
提起“燕子李三”的名字,許多人都聽說過,知道他是民國時期的一個“神偷”、“飛賊”。
文學作品以及影視劇中所描寫的“燕子李三”,與真正的“燕子李三”有很大出入。實際上,在全國有兩個民間傳說中的“燕子李三”:一個是河北的“燕子李三”,是上世紀30年代平津地區(qū)有名的飛賊,專偷豪門富戶,新聞界對有關(guān)他的消息也時有報道。民間流傳的許多“燕子李三”的故事就是以他為原型的。另一個是山東的“燕子李三”,叫李圣武,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強盜和淫賊。文學作品中的“燕子李三”,有許多就是綜合兩個“燕子李三”的經(jīng)歷并加上一些有關(guān)兩人的傳說演繹出來的。
劫富濟貧
河北“燕子李三”,原名叫李景華,又名李鴻。1898年生于河北,幼年隨叔父流落到滄州,并在滄州落了戶。李景華自幼拜師習武,由于他的稟賦較好,身體輕快,爬墻上樹易如反掌,非一般人所能比。李景華從小就開始小偷小摸,后來年紀大了點,就跟著滄州的一個賣藝班子到河南洛陽等地賣藝。一次,賣藝班子里有人丟了東西,由于他有過小偷小摸的“前科”,老板懷疑是他偷的,就把他從賣藝班子里趕了出去。他在洛陽人地兩生,只好靠偷盜生活。
在這期間,李景華來往于平漢線上,在河南、湖北一帶屢屢作案,不久以后便有了“燕子李三”的名頭。一次,他見洛陽警備司令白堅武橫行霸道,非常氣憤,便在夜里偷偷摸進白堅武的家里,將白堅武隨身佩帶的左輪手槍偷走,并用武裝帶把手槍吊在白堅武家的后花園里,還留下一張紙條,上書:“‘燕子李三到此一游”,令白堅武惱恨異常,可又怕事情傳出去有傷自己的臉面,就沒有大動干戈。
后來,李景華又沿著平漢線來到平津一帶活動。李景華作案有兩個特點,一是專門偷豪門富戶,他偷的大多是金銀首飾和貴重的衣物,從來不騷擾貧苦百姓。二是作案后總要留些痕跡。為顯示自己藝高膽大,李景華還仿效傳奇小說中諸如花蝴蝶、白菊花等大盜的做法,把一只用白紙疊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有時留下寫有“燕子李三”字樣的紙條,以顯示自己明人不做暗事?!把嘧永钊钡木b號便由此得來。
“燕子李三”究竟有什么樣的高超武藝?他當然不會有傳說中的“燕子三超水”的輕功,但他的武功確實非同小可。這可以從他的作案對象中看出。他的作案對象基本都是深宅大院、高墻阻隔、護衛(wèi)森嚴的富家大戶。在這些地方,他能夠來去自如。
據(jù)李景華被捕后他的辯護律師蔡禮先生回憶,李景華可以頭朝下,借助一些工具,身子像壁虎一樣緊貼墻壁往上爬,他曾在百塔寺高高的大殿墻壁上爬過,這一招兒叫“蝎子爬”。他隨身攜帶一條繩子,繩子一端拴有一個鐵鉤子,把繩子往樹上或木梁上一扔,鐵鉤子就鉤在了木頭上,他便可順著繩子爬上去。他還可以用腳蹬墻,借勁使力,巧妙地越過障礙;也可以輕而易舉地撬開各種鎖……由于具有這些本事,再加上作案前周密細致地摸底,并配有特制的藥水等,李景華在平津地區(qū)作案無數(shù),很少失手,他甚至到臨時執(zhí)政段祺瑞的府邸行竊,還偷過國務(wù)總理潘復、執(zhí)政秘書長梁鴻志以及軍閥張宗昌的財物,偵緝隊雖多次對他嚴加緝拿,但都很難抓到他。所以,“燕子李三”的名聲也越來越響,轟動一時,他的真名李景華反倒不為人所知了。
當時時局十分混亂,當權(quán)者即為國之巨蠹,為富者往往不仁,因此,老百姓對于專偷富人錢財?shù)摹把嘧永钊崩罹叭A倒有一份親切感,把他看做梁山好漢時遷一樣的人物。當時曾有報紙這樣報道:燕子李三“贓數(shù)千元之巨,初冬往游城隍廟,見附近居民以貧苦者太多,遂起憐憫之心,每人一元或二元,任意施舍,遂為偵緝隊注意,跟蹤逮捕”。
勾結(jié)獄卒
“燕子李三”李景華曾多次被捕,又多次成功越獄。尤其是他被關(guān)在獄中時也能作案,更為他平添了無窮的神秘色彩。
1934年,李景華再次被捕,先被關(guān)押在河北第一監(jiān)獄,不久被押解回北平地方法院看守所,以后又被關(guān)押進北平感化所。由于“燕子李三”名聲在外,不僅囚徒們都想結(jié)識這位了不起的英雄,就連獄卒也十分仰慕他,愿意為他效力。
感化所巡官史海山給李景華好吃好喝,后來,兩人竟結(jié)為拜把兄弟。最后,史海山和獄卒們與李景華達成協(xié)議:晚上他們把李景華放出去作案,李景華則信守諾言,作案后及時返回感化所,作案所得贓款贓物,李景華與史海山等人平分。
一天晚上,李景華偷竊北平西單麗華綢緞經(jīng)理潘國英家中不少高檔綢緞制品,將贓物都給了史海山和幾個獄卒。潘國英發(fā)現(xiàn)家中失竊后,心有不甘。他除了報警外,還通知了與他有關(guān)聯(lián)的各家商鋪,請他們務(wù)必留心。同行有同行的規(guī)矩,潘國英家丟失的綢緞衣眼雖沒有明顯的記號,但內(nèi)行人一看便知。這一天,史海山將李景華送給他的一件毛背心送到附近的洗染房洗染,掌柜一看毛背心像是潘國英家丟失的衣物,就不動聲色,并詳細詢問了史海山的姓名住址,說以便衣物洗好后送過去。史海山?jīng)]有警惕,說出了自己的姓名住址。等史海山剛走,洗染房掌柜馬上將此事告訴了潘國英,潘國英仔細查看毛背心后,確認正是自己丟失的物品,于是迅速報警。警察隨后將史海山和幾名獄卒拘捕。
史海山被抓的消息很快傳到李景華的耳中,他預(yù)感到事情已經(jīng)暴露。當天深夜,他穿上夜行衣潛出監(jiān)獄,爬到審訊史海山等人的大廳房頂上偷聽。其實,史海山并沒有供出李景華,警察試圖在別的獄卒口中得到線索。就在此時,李景華突然煙癮發(fā)作,他實在按捺不住了,抱著僥幸心理,點燃一根火柴。就是煙的一點火光把他暴露了,他也因此落入了法網(wǎng)。
病死獄中
1935年1月,北平地方法院開始審理“燕子李三”李景華盜竊一案。此案屢經(jīng)波折,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由于原告說李景華不僅偷盜財物,還用槍恫嚇仆人,法院因此認定李景華有“強盜罪”,判處李景華有期徒刑12年。
為了防止他再次逃脫,判刑后給李景華戴上了一種類似木枷、叫做“木狗子”的刑具。這種刑具戴上三年后雙腿就會徹底殘廢。當時李景華不服從判決,提出上訴。由于此事影響很大,多家報刊均對此報道,時任北平律師工會副會長的蔡禮先生為他免費辯護。
就在李景華上訴期間,由于他長期吸食鴉片造成的肺癆嚴重發(fā)作,沒有等到最高法院的重新判決,便病死在北平看守所內(nèi),時年40歲。
值得稱奇的是,李景華在押期間竟與一位寡婦結(jié)了婚。當時的情形是,李景華雖然被關(guān)押在感化所,但他仍夜間潛出行竊,手頭上仍很寬裕。而劉氏孀居在家,還帶著兩個幼子,日子過得極其艱難。兩人相識后彼此印象很好,很快就論及婚嫁。為了照顧劉氏一家,李景華夜間偷竊的次數(shù)增多了。
有了李景華送給她的贓款贓物,劉氏的日子好過多了,她拋棄了所有的顧忌,跟定了李景華。即便以后李景華再次案發(fā),被判了重刑,劉氏仍不改初衷,在李景華被捕后,劉氏仍經(jīng)常去獄中探望,并毅然跟他結(jié)婚。然而在李景華死后,劉氏卻拒絕認領(lǐng)李景華的尸體,看守所只好把李景華的尸體葬在義地里,并立了一塊石碑,上書“李景華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