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煒
當零點的鐘聲響起,你對著窗外的煙花許下新年愿望的時候,不知是否還記得去年此時立下的“宏愿”——可是,那本只看了不到一半就被扔在某個角落里的書,表面落滿厚厚的灰塵;下定決心辦的那張價格不菲的健身卡,總共也沒用過幾次,不知不覺早已過期作廢;出國旅游的計劃一再擱置,當初費盡工夫辦好的簽證已經過期……
為了排解心中淡淡的沮喪,你“順手”就登上微博去刷屏。此時,一條微博吸引了你的注意——
“每次打開跑步機決心鍛煉減肥,就覺得應該先彈會兒琴,打開琴又覺得光彈琴不寫歌浪費,于是打開電腦;然后上網亂看一小時;腦子被攪亂,無法寫作,便上樓吃飯,吃完飯腦袋缺血,必須睡一覺,臨睡時安慰自己雖然吃完了就睡會長肉,但是睡醒了會去跑步機上鍛煉減肥……”
看罷這條微博,你頓時釋然了——原來名人也有這毛病。
音樂人高曉松的這則微博后面跟了2100多條評論,粉絲們紛紛表達自己的共鳴。網友“潑辣客”不乏幸災樂禍地說:這就是個死循環(huán),高曉松也有拖延癥!
拖延癥,和網癮、社交恐懼癥一樣,已經成為蔓延在現(xiàn)代都市里的流行病。有人不堪忍受拖延帶給自己的種種麻煩,在網上發(fā)起了專門“治療”拖延癥的小組。跟隨著這些組員們抽絲剝繭的自我剖析,幾乎每個人都能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影子,甚至透過拖延的毛病,隱約看到內心深處不易察覺的潛流。
“我們都是拖延癥”
2008年,由于遲遲沒有遞交申請材料,北京師范大學在讀博士“高地清風”錯過了一次出國留學的機會。雖然理智告訴他,這對他并非是一次“絕對不容錯過”的機會,但在失去的時候,他仍很難過,并為自己的拖拉而自責。
無意間,他發(fā)現(xiàn)了豆瓣網上有個“我們都是拖延癥”小組,成員大多是學生和白領。大家在小組內紛紛公布自己曾經為拖延而付出的代價:有人錯過了出書的機會;有人錯過了高薪的工作;有人因為玩“空當接龍”而錯過了對國足隊員的采訪;甚至有人因此失去學業(yè)、丟掉文憑……
“高地清風”發(fā)現(xiàn),這世上竟還有這么多跟他一樣有類似困擾的人。于是,他加入這個小組,積極參加討論,“高地清風”這個名字迅速成為小組內最著名的ID之一。
在豆瓣網的這個小組里被追捧為“圣經”的,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資深心理咨詢師簡·博克與同事萊諾拉·袁合寫的《拖延心理學》一書。這本書于1983年第一次出版,2008年經過修訂再次出版,前年才剛剛引進到國內。
簡·博克在解釋再版原因時說,“本書第一次出版時,互聯(lián)網與個人電腦還沒有普及。我們用鉛筆寫作,用打印機打印稿子,用聯(lián)邦快遞傳遞稿件。如今,我們重新修訂這本書,是因為世界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電腦成了我們的紙和筆,同時也成為我們的圖書館和郵件遞送者。技術進步可以讓我們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24小時,但它也會引誘我們每周7天、每天24小時地拖延著時間!網絡越來越成了人們不愿意做事的罪魁禍首?!?/p>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的詹妮弗·拉沃伊通過網絡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50.7%的受訪者承認他們有長期的“網絡拖延”現(xiàn)象,這些人在網絡活動中,有47%的時間用在磨磨蹭蹭上。這項研究還發(fā)現(xiàn),網絡拖延與壓力、內疚等負面情緒有關。
拖延往往都是在干正事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小動作而造成的,而互聯(lián)網上恰恰充滿了這種觸手可及的東西。拉沃伊舉例說,“就查一封郵件”“再玩兒一次游戲”,在上網的時候,時間太容易不經意地從指間流逝。想想看,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正是那些“分分鐘搞定”的事造成了拖延嗎?一個想擦拭冰箱里幾滴油漬的念頭,就可能最終導致幾個小時的廚房大掃除。網絡拖延的形成其實與此類似,只不過網上有太多可以“分分鐘搞定”的事兒讓人分心——互聯(lián)網時代的拖延癥大流行也就不足為奇了。
的確,即使沒有電腦和互聯(lián)網,人們照樣也會拖延。就在寫這篇稿子的時候,記者本人也在不斷地刷新微博頁面。為避免“拖稿”,最后不得不請一位技術高手來封掉自己的微博網站。但是在接下來的一天里,又不由自主地吃零食、看電視、洗衣服……你讀到的這篇有關拖延的稿子,恰是在各種方式的磨蹭當中,拖拖拉拉地完成的。
按照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心理學家皮爾斯·斯蒂爾的說法,拖延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誕生一起出現(xiàn)的。拖延最早被提及,是在公元前44年的古羅馬時期。與普通人的拖延比起來,那些“大人物”們一旦拖起來更有戲劇性,甚至會影響歷史的進程。
最著名的“拖拉機”當屬達·芬奇,他留下的那一堆未完成的畫稿,都是由于拖延所致。
為克服拖延,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甚至強令自己赤身裸體地寫作,讓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來,使自己在寫作時無法外出。
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北方軍總司令喬治·布林頓·麥克萊倫由于一再拖延而貽誤戰(zhàn)機,導致這場戰(zhàn)爭晚了3年才結束,他最終也被解除軍職。
網上廣為流傳的一篇關于胡適留學日記的帖子,則令“拖拉機”們倍感親切——“7月4日,新開這本日記,也為了督促自己下個學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讀完手邊莎士比亞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打牌。7月14日,打牌。7月15日,打牌。7月16日,胡適之啊胡適之!你怎么能如此墮落!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7月17日,打牌。7月18日,打牌?!?/p>
盡管后來有人考證說,此乃今人杜撰,但胡適于1911年8月的留美日記中,的確多次出現(xiàn)了“打牌”的記錄,直到9月6日,他在日記中寫到“與金濤君相戒不復打牌”??梢娚鲜鎏与m系偽造,卻生動地反映了胡適內心的“天人交戰(zhàn)”。
如果說,名人的拖延給人一種親切的幽默感,那么,常人的拖延卻并不總是那么“好玩兒”。根據(jù)已有的研究結果,拖延令15%~20%的人深受其害,尤其是在大學里,這一問題更加普遍。有統(tǒng)計顯示,有80%~95%的學生都有拖延的毛病,其中有一半的人,拖延已成為他們正常生活、完成學業(yè)的嚴重障礙,令其痛苦不堪。
拖延的本性
雖然豆瓣小組成員喜歡稱自己為“拖延癥患者”,但實際上,拖延癥并不屬于精神疾病的范疇,甚至它都不是一個嚴格的醫(yī)學術語。
“Procrastination(拖延)”一詞來源于拉丁文,其中“pro”的意思是“向前、偏好,而詞根“crastinus”的意思是“明天”,連起來的字面意思是“推遲到明天做”,這只是一個描述現(xiàn)象的名詞。
世界上對拖延的研究可謂五花八門,從時間管理策略到心理學探源,就連弗洛伊德的“泛性論”也能與之扯上關系。根據(jù)美國心理治療專家克瑙斯的引述,研究拖延的第一本專著是1971年由里根巴赫寫成的。但實際上,你根本找不到這本書,因為它從未出版——這是里根巴赫伙同出版人向讀者開的一個玩笑:即有關拖延的著作本身也被“拖黃”了。
2007年,斯蒂爾翻閱了從1920年代開始學術界對拖延的800多項研究,寫出綜述《拖延的本性》,對拖延的歷史、變遷和各種原因做了詳盡闡述,幾乎是對人類拖延問題的“終極”解讀。
斯蒂爾發(fā)現(xiàn),在工業(yè)革命之前,拖延并不是一個完全負面的詞語。在農耕文明時代,拖延是中性的,有時甚至被看作是一種有智慧的應對策略。但隨著科技發(fā)展,整個社會越來越像一架高速運轉的精密機器,人們生活中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契約、承諾與期限要求,這就給拖延現(xiàn)象的產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機會。農業(yè)社會的拖延,不會對生活有多大影響,而如今,人們一旦拖延,小則損壞“齒輪零件”,大則使“機器”無法順利運轉,因此,歷史悠久的拖延,在今天則成了一種現(xiàn)代病。
豆瓣網的“我們都是拖延癥小組”自2007年創(chuàng)立以來,至今迅速發(fā)展到7萬多成員。很多“拖拉機”們每天都來小組里報到,立下當天的目標;第二天來檢查自己有沒有完成,再立下新的目標,以此督促自己戒掉拖延的惡習。
然而,由于“拖拉機”們本身的拖延習慣,這樣的“治療”往往到后來就不了了之?!备叩厍屣L”覺得這樣的“治療”有些過于簡單,他想探尋拖延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2010年4月底,他與豆瓣小組的幾名核心成員組建了一個QQ群,很快發(fā)展為“戰(zhàn)拖心理成長會”,并建立了新的網站。“戰(zhàn)拖會”的會員們定期組織線下讀書活動,交流心得,在網上發(fā)長帖分享經驗。此外,他們還翻譯、出版了克瑙斯所寫的《終結拖延癥》一書。
有人將拖延癥看成絕癥,因為它似乎永遠也根治不了。“戰(zhàn)拖會”核心成員“我要好起來”就有這樣的經歷:她剛剛在前一天成功克服了拖延,又在第二天里故態(tài)復萌。
對拖延原因的探尋,“高地清風”有一個“螞蟻理論”。他說,螞蟻分成兩種,一種是拖延的螞蟻,一種是不拖延的螞蟻。如果給螞蟻的腳底板涂上墨水,在它們行走的廣場上標記出各自的軌跡,那么,不拖延的螞蟻就像來去匆匆的火箭,留下近似直線的細細尾跡。而拖延的螞蟻呢?大體分兩種,一種是“瞎忙拖”,這類螞蟻不時地被周圍食品店的香味勾引得暈頭轉向,每次都要費力把自己揪回來,于是形成了一條“之”字形的尾跡。另一種是“宅拖”,他們的內心又擰巴又糾結,往前走一會兒就要停一會兒,有時還會往后撤一段?!罢稀眰兊穆窂酱篌w是直線的,只是由于前后來回折騰,他們的尾跡又粗又短。
“高地清風”自己就屬于“瞎忙拖”。他說,自己的腦海里總是迸射出各種火花,但卻難以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一個事物上。由于思維活躍,他夜里常常失眠到四五點才能睡著。最夸張的一次,他在學校食堂排隊打飯,可排著排著就走神兒了,直到輪到他,打飯師傅連問了他兩遍,才將他從沉思中驚醒過來。
美國芝加哥德波爾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瑟夫·費拉里則從另一種角度來劃分拖延癥患者的類型。他認為,拖延癥患者可以分為三種:激勵型,又稱喚起型,他們凡事等到最后一刻才去做,借以尋求刺激。這類人通常相信最后一刻的壓力可以成為效率、創(chuàng)造力的催化劑;逃避型,他們也許是害怕失敗,甚至是害怕成功,但是不管在哪種情況下,他們都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他們寧愿讓別人認為自己不夠努力,也不愿意讓別人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舉棋不定型,他們做不了決定。做不了決定既是結果,也是原因。因為遲遲不做決定,而最后擺脫拖拉的決定也成為困難的一部分。
在豆瓣小組,常常會出現(xiàn)“關公戰(zhàn)秦瓊”的現(xiàn)象:“拖拉機”們對某一種“治療”方法有用還是沒用爭論得面紅耳赤,最后卻發(fā)現(xiàn),大家說的根本不是同一個問題。
“高地清風”認為,與其說拖延癥像癌癥,還不如說像感冒更貼切。感冒的癥狀都是頭疼打噴嚏流鼻涕,但引發(fā)感冒的病毒有多種,這就跟拖延癥一樣,給人們帶來同一個結果的原因卻并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人身上,這一次拖延與下一次拖延,原因也可能不盡相同。這也是拖延難以根治的原因——即使你從這次感冒中康復過來,卻依然無法抵擋下一場流感來襲。
可以說,不拖延的人總是相似的,拖延的人則各有各的原因。因為拖延只是人格或者心理問題的外在表現(xiàn)。而由于拖延背后根源上的差異,幾乎不存在一種通用于各種拖延癥的萬能藥。
"拖延癥”背后
當年,當簡·博克在寫《拖延心理學》第一版時,還頗篤定地寫道,“世上不存在拖延基因這回事”,但25年后,當她們再次出版這本書時,卻把這句話改成了疑問句。因為神經科學已經表明,有一些生物學因素可以導致拖延,如注意力缺陷紊亂癥(ADD)及它的變種注意力缺陷多動癥(ADHD)、抑郁癥、強迫癥和季節(jié)性情緒紊亂等等。
“高地清風”的情況,就與ADHD有關,他在讀到這本書以后,就去醫(yī)院做了診斷,醫(yī)生對他是否有ADHD的回答是“99.99%”。
對拖延癥生理根源的研究大多圍繞大腦前額葉皮層的作用。這個腦區(qū)負責大腦的行政職能,比如規(guī)劃、沖動控制、注意力,它就像一個過濾器,減少因來自其他腦區(qū)刺激而造成的分心。如果這個部位受損或者不活躍,屏蔽讓人分心的刺激的能力就會降低,從而導致管理能力較低,注意力缺失,拖延加重。
“精神分析家霍妮做過一個經典的比喻:(神經癥患者)就像在開車時同時踩住了油門和剎車,結果是外表毫無動彈,內心早已精疲力竭。我的拖延,可以說是現(xiàn)實、穩(wěn)定、追求完美和安全的我,與理想化、不安分、喜歡獨特和冒險的我之間長期戰(zhàn)斗、兩敗俱傷的產物?!边@是“戰(zhàn)拖會”成員“我要好起來”對自己拖延的深層次分析。
簡·博克就認為,從根本上來說,拖延并不是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而在直接心理動機背后,是隱藏得更深的人格因素。國外已有種種的研究都已表明,拖延,與一個人的公正嚴謹性、自尊和完美主義等人格特質都有關系。
“我要好起來”記得,小時候,院子里有個小朋友買了自行車,很快就學會了騎車。其他小朋友也都去找她玩,很快都學會了。她也很想騎自行車,但她卻同時想到:大家都會了,如果她現(xiàn)在去學,就是最后一個學會的。在她學車的過程中,小朋友們都會搶著教她,她可能還會受到大家的嘲笑——“所以,自行車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不學了?!本瓦@樣,直到她上了大學,因為校園太大,她才不得已學會了騎車。
從小到大,像這樣的例子在她身上還有很多,只要感覺自己成不了其中的佼佼者,大部分新事物她“碰都不碰”。對此,“我要好起來”自我剖析說:這是一種“all or nothing”的完美主義思想,非黑即白,要么第一,要么什么也不是?!皩嶋H上,我對自己的這種要求不符合自然規(guī)律,大部分時間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對自己的感受也不會好?!?/p>
而這樣的完美主義,往往沒有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拖了人們的后腿,在拖延行為的形成中推波助瀾。費拉里說,很多拖延行為并非拖延者缺乏管理自己的能力,而是某種形式的完美主義和求全觀念的反映,他們共同的心聲是“多給我一些時間,我可以做得更好”。
此外,對于很多逃避型拖延者來說,拖延也是為了保護自尊而自我設障的一種策略。因為人們認為任何行為的失敗都可能意味著一個人的不足,為了保護脆弱的自尊,他們通過拖延而為失敗找到一個外在的借口。
按照費拉里的解釋,拖延并不是先天的,它與個人成長環(huán)境不無關系。有時候,它是獨裁家長作風的一種產物。如果有一位嚴厲、控制欲強的父親,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往往會被抑制,不得不把自己內心的愿望藏起來,去迎合父親的意志。在這樣的家庭條件下,拖延行為有時候就表現(xiàn)為一種反叛。
可見,拖延產生的原因,深深地根植于每個人的天性之中。簡·博克就說,與其稱拖延為可“治愈”的,不如被稱為可“管理”的。她還打破每一個拖延者的幻想,“不要天真地認為,結束拖延就可以保證快樂的到來??鞓返膩碓粗?,就是能夠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不管拖延是否是你生活的一部分,都能如實地接受它?!?/p>
“高地清風”對此頗有體會,他在認清自己拖延的原因之后,就調整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他說,因為“瞎忙拖”的性格不適合從事要求專注沉靜的科研工作,他決定等博士畢業(yè)后放棄生物學領域的研究,而另擇更適合自己的行業(yè)。
作為一名“資深拖拉機”,他想告訴“戰(zhàn)拖”新人們,不要指望一勞永逸地解決拖延問題。重要的是,在克服拖延的過程中,你進一步認清了自己,從而學會與自己的內心講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