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光迅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
盡責、明德、崇學、致和
——關于“浙江人價值觀”之我見
□ 周光迅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
經過幾個月來對浙江人價值觀的廣泛討論,應該說基本思路已經厘清。這里再略陳一己見。
作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高度抽象,任何價值觀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土壤中孕育發(fā)展的。從內容層面看,價值觀應體現一個社會的政治訴求、道德規(guī)范、精神氣質、社會理想等多方面內容;從歷史淵源看,價值觀應體現民族歷史文化的精髓,同時又體現鮮明的時代精神;從區(qū)域視角看,我們浙江人的價值觀既應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又要彰顯浙江人的傳統特色和時代訴求。對核心價值觀的提煉,則還要充分體現漢語特有的語言詞匯之美,音韻之美;同時要兼顧普及之需,在達意的前提下,盡量做到通俗易懂、抑揚頓挫、易誦易記。根據以上要求,個人認為“浙江人的共同價值觀”核心詞可表述為:盡責、明德、崇學、致和。
盡責,這是從公民的政治擔當角度來說。對黨和國家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對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小事宜,我們都必須恪盡職守。盡責,和我國傳統文化中提倡的“公忠為國”、“精忠報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等高度一致,只不過在語言表達上更符合當代規(guī)范,也易為人理解和接受。盡責,充分體現了浙江人民在對待國家和集體利益上的一貫態(tài)度,從大禹的“三過家門而不入”,到岳飛、于謙的精忠報國,再到嘉興南湖上的第一次黨代表大會,無不彰顯了浙江人的責任擔當。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浙江人生逢報效祖國和人民的難得歷史機遇,理應樹立起“舍我其誰”的豪情壯志和堅定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明德,這是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的根本要求。明德,就是要求公民要不斷砥礪自我,完善自身道德修養(yǎng),服務于社會。明德者,萬物一體之仁也。所謂“萬物一體之仁”,即視國人如同自身,視國家如同己家,以親愛呵護之心去對待天下間有血有氣的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明德向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格物致知、正心誠意、反思內省、正義謀利等等,不過是學習做人和人生修養(yǎng)中的具體功課而已。明德,也是浙江人在處理人我關系中一直以來的追求,從倡導“致良知”的心學大師王陽明,到“戒欺誠信”的百年老店胡慶余堂,再到“最美媽媽”吳菊萍,明德至善的價值觀一直根植于浙江人的血液之中。面對急功近利、享樂主義、頹廢思潮無形中消解人的尊嚴與價值的現實,大力倡導“明德”理念,促使人們知榮辱,明善惡,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有著非常迫切的現實意義。
崇學,這是從應有的精神氣質角度來談的。崇學,就是要崇尚知識、崇尚進步。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fā)有為的態(tài)勢,樂于學習,善于學習,抓住當前發(fā)展的大好機遇,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把浙江的各項事業(yè)做好做強,創(chuàng)造出不辜負時代、不辜負人民的一流業(yè)績?!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一直被看做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典型表現。在五千年的奮斗歷程中,中華民族涌現出無數諸如“匡稚圭鑿壁偷光”、“楊中立程門立雪”、“段玉裁終身念師恩”之類的勤奮好學、尊師重道的典范。崇學,既是浙江人的歷史傳統,也是他們的現實寫照。從“講求實學,創(chuàng)辦書院”的知府林啟,到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再到以“求實、創(chuàng)新”為追求的浙江大學,浙江一直以崇學的精神在孜孜追求。從實踐領域來看,從溫州 的“敢為天下先”,臺州的“有硬氣、不張揚、敢冒險、善創(chuàng)造”,蕭山的“奔競不息、勇立潮頭”,無不體現出浙江人好學、愿學的精神氣質。新時期,只有進一步弘揚這種精神氣質,浙江人才能在發(fā)展中勇立潮頭,引領時代前進的步伐。
致和,這是從社會發(fā)展的理想目標來談的。致和,就是要達到人我之間、人物之間的和諧發(fā)展狀態(tài)。和諧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禮記·中庸》稱之為“天下之大本”、“天下之達道”?!痘茨献印分刑岬剑骸疤斓刂畾猓笥诤汀?。立足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的重大戰(zhàn)略命題。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人以“和諧幸福”理念為指向,以建設“平安浙江”為載體、“法治浙江”為保障,妥善處理和化解利益沖突,促進不同利益群體平等友愛、相互協調、良性互動。在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進程中,浙江省委深刻認識到自然是人類生存的空間,率先提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青山綠水”的綠色理念,將和諧的視角由人及物,彰顯了浙江人“和美與共”的崇高情懷。和諧凝聚力量,和諧成就偉業(yè)。只有以“致和”作為浙江人奮斗的理想目標,并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和領導機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徐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