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潔蘭
摘要:成功的課堂教學依賴于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和諧的課堂。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寬松、積極的教學氣氛,自覺養(yǎng)成高效的課堂習慣,使學生身心愉悅,有成就感。這樣,學生才能自由地,敏捷地去求知,去探索。
關鍵詞:激情滿懷;樂趣;互動;微笑;贊美
這些年,我一直從事英語學科的教學工作。作為語言類學科的英語,跟其它思維類學科的教授方法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我們一直在呼吁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如何提高?相信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長期以來工作的經驗和課改的收獲。我對此也體會頗多,感受頗深?,F(xiàn)以英語課堂教學者可以自我培養(yǎng)的習慣來談幾點個人看法,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一、激情滿懷地走入課堂
教師并不只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他還在教育教學中扮演著“形象使者”的重要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以及一切外在表現(xiàn)和內在素養(yǎng)都極大程度地影響和感染著他的學生。課堂教學既是教書,更是育人。一節(jié)課,我們不光應該把它看做是傳授知識,更應該把它視為在影響和塑造一代人。故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也充分地表明了偶像的力量。所以在課堂中教師應抓住這個特有的舞臺來展現(xiàn)自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征服他的崇拜者”,靠自身富有激情的“表演”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靠這種積極性來燃燒學習的熱情,在燃燒中收獲知識。為了達到這個境界,教師在上課前就應該滿懷激情,面帶微笑,語言要有鼓舞和感染力,課堂組織要張弛有度,語調要抑揚頓挫,必要時動作表情要夸張有力??傊?要“忘我”地投入課堂。什么叫“忘我”?就是忘掉生活中的煩惱,工作中的不順,甚至忘掉自己是誰。全神貫注發(fā)揮“火柴”的作用來成就一節(jié)課。當每節(jié)課都去有意識的培養(yǎng)并使其成為一種習慣之后,我們的每節(jié)課都會是一節(jié)既教書又育人的課堂,一節(jié)有獨特風格的課堂。伴隨著這種習慣的影響也就造就了一名有個性有風格的教師。
二、讓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愛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它是學好英語的首要條件。
那么該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興趣呢?我認為,對學生而言,對某學科所產生的興趣首先基于對該學科老師的喜愛,所以教師一定要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要熱愛自己的學生,力爭做一名有鮮明個性風格的課堂表演者,要把自己對英語、對人生、對生活的深沉的愛和理解傳授給學生,要把自己最具獨特魅力的東西展現(xiàn)給學生,感染學生,讓其產生共鳴,從而激起他們內心深處對語言、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進而轉化為學習動力。其次,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置的情景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利用錄音機、投影儀、簡筆畫、實物、模型、動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種直觀手段,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化難為易,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將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戲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競爭性等各種活動中獲得樂趣,增長知識。最后,讓學生體驗成功是教師進行興趣培養(yǎng)的重要策略。心理學者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成功愿望,在課堂教學中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使每個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過程中,產生快感,獲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三、養(yǎng)成“偷懶”的習慣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其含義很廣,表現(xiàn)在課堂上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講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但事實上又有幾個人“放心”我們的學生?由于懷疑學生的能力和自覺性,或者受教學進度的制約,我們不都在一如既往地努力承包著四十五分鐘嗎?即使有一些師生互動,我們也是在不遺余力地“誘導”學生朝向正確的答案。說的嚴重些,那是摧殘式的教育和掠奪式的啟發(fā)。鄧小平同志說:速度再快一點,步子再大一點。為什么我們課堂改革的膽子不能再正一點?難道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就那么重要?重要到可以忽視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而非要以我們的經驗來代替學生的思考?所以,教師要學會“偷懶”,根據(jù)教學需要,根據(jù)教材內容,組織學生表演,培養(yǎng)優(yōu)秀演員。讓學生動起來不僅是讓他們的手和口動起來,更需要他們敢于思考,學會思考,敢于挑戰(zhàn)“權威”,具備懷疑精神。所以在組織教學時要從實際出發(fā),按照英語教學的原則,精講語言基礎知識,著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語言環(huán)境,提供各種運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英語、運用英語,力爭最大程度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顯示才能、發(fā)揮才智的英語環(huán)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動狀態(tài)、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過程。使英語課堂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成就師生互動的英語情景課。
四、養(yǎng)成“走到學生中去”的習慣
這里的“走到學生中去”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形式上的走近,即就是教師一節(jié)課不要霸住講臺,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我們不妨走到學生中去,教室的各個區(qū)域基本都應照顧到。這樣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這種“距離之美”的消亡有利于學生在心靈上對老師的接納。這種形式上的接近學生便于他們在心靈不設防的狀態(tài)中更容易接受外界的信息,也不會讓學生覺得老師厚此薄彼。從而更好的實現(xiàn)師生的互動與溝通。而第二次含義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就是教師要走入學生心靈。也就是前面我們提到的“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我們的解決辦法就是“微笑+贊美”。在整個課堂活動中,我們應始終“微笑服務”。笑是打開學生心門的最美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時,在適當?shù)臅r候選擇合適的語言贊美學生,把握好教育契機,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充分表揚。實踐證明,表揚及時得法,會對教學效果產生極大作用。同時,要注意表揚方式多樣性??梢越處燑c評,也可以生生互評。但應注意表揚切忌濫用和夸大其辭。如果表揚太做作,語言上夸大其詞,難免拉遠了師生距離,讓學生覺得你低估他,這甚至對學生是一種侮辱.結果會適得其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外界(特別是老師)的肯定是有一定需求的。教師滿足了這一點,自然也就走入了他們的心靈。所以不要讓我們的學生等我們的關心等得最后卻關上了心。
課堂教學之美是一種缺憾美。既然注定要有缺憾,我們教育者又何必以犧牲學生的主動思考為代價,一味苦苦追求所謂的完美?正是因為有缺憾,才給了每一個參與課堂教學的教者以追求的空間。在教學中思考,在思考中改進,無限接近可望而不可及的課堂之美。
(作者單位:貴州省大方縣文惠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