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鋼
全世界最年輕的“房奴”在中國
近年來關(guān)于中國經(jīng)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是如何擺脫對出口的依賴、降低出口在經(jīng)濟增長中所占的比例,依靠以政府主導的投資和老百姓的消費來拉動經(jīng)濟。但是人們有一種共同的感受,無論怎么降價、打折、促銷、發(fā)券,老百姓的消費總是很勉強。
我談到過有關(guān)“泛貨幣化”“流動性過剩”的話題,這些過剩的貨幣通過金融的杠桿效應,流到了富人手中,物價漲了,利息降了,工資基本持平——如此說來,普通老百姓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并沒有明顯增加,存款還在貶值。再加上教育、醫(yī)療、住房制度改革尚未到位,社會保障不夠完善,價格體系又不夠明朗,導致大多數(shù)中國人承受著各種“不能承受之重”。據(jù)說,某些幼兒園的贊助費就已高達5萬元甚至10萬元;生一場大病,更是足以讓人傾家蕩產(chǎn)。相比低齡和老齡人口,中青年人在收入上最具優(yōu)勢,但又承擔著“上有老,下有小”的責任,收入如何支配,當然不能造次,需三思而后行。
于是我們有了這樣一個關(guān)鍵詞:安全感。
坐飛機出行,什么最搶手?答案是機場擺渡車上極其有限的幾個座位。車門一開,人們肩扛手提大包小包,一哄而上。
幾年前吃“必勝客”,什么最有挑戰(zhàn)性?答案是壘沙拉。每份限取一次,網(wǎng)上能搜出各式秘籍,告訴你怎么將各色水果蔬菜堆兩尺高而不倒。
這是兩個值得思考的現(xiàn)象。在飛機上一坐幾個小時,難免頭痛腳脹,站一站會舒服些,但還是要爭搶擺渡車上的座位。壘沙拉自然樂在其中,但樂趣是由初始的占小便宜心態(tài)衍生而來,何況真的壘出個6層寶塔都吃下去,對胃也沒什么好處。能夠簡單地歸咎于“素質(zhì)低下”嗎?不是的。歸根結(jié)底,還是要回到我們討論的“安全感”。
中國人普遍缺乏安全感,究其原因,說來話長。我們的父輩、祖父輩、曾祖輩……遭遇過貧窮、專制、欺侮和動蕩。縱然今天的中國軍事力量完備,物資供應基本充足,政府有著很強的執(zhí)行力,在某些方面我們甚至比美國人還強,至少走在北京不必像走在紐約一樣,擔心突然有人拿槍頂著你讓你把錢拿出來。但是,在我們的靈魂深處,仍然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
也許是因為那些物質(zhì)匱乏的記憶太清晰了。在我小時候,巧克力是一種奢侈品。一次媽媽去上海出差,帶回來很大一塊,爸爸用菜刀切成幾小塊分給每個人。我和姐姐特別高興,一小塊一小塊,很節(jié)省地吃,我吃完自己那一份,又可憐巴巴地找姐姐要,那種興奮與渴望,我到今天還記得很清楚。我還認識很多比我年長、生活很優(yōu)越的人,他們的童年記憶則更為艱難和苦澀。雖然時隔已久,卻仿佛就在腦后,一閑下就能想到,一回首就能看到。以至于坐擁億萬財富,卻總在害怕失去,長期被抑郁和失眠折磨。
中國人特別熟悉“競爭”這個詞,也特別具有“競爭意識”,各種爭爭搶搶無處不在,連往來人群素質(zhì)相對較高的機場也不例外。除了上文提到的擺渡車上的座位,候機樓里的行李車也是搶手貨。按說行李車循環(huán)使用,應有盡有,但每一趟航班落地,人群走進閘口,便潮水般涌向長長的一排行李車,總歸是早到手早踏實。
幾年前的某日我在合肥機場,飛機晚點,旅客休息室里唯一一臺聯(lián)網(wǎng)的電腦成了稀缺資源。我著急查一個e-mail——那時手機上網(wǎng)并不普及——可是有一個中年男人霸著那臺電腦就是不走。我看他也沒做什么正經(jīng)事,無非是瀏覽網(wǎng)頁和聊天。見我在后面等著,他更加覺得自己的這塊資源寶貴,不時警惕地瞟我一眼,堅決不讓位,還告訴我:“我沒用完呢?!蔽夷托牡氐攘擞值?,心想看你能用多久,你的行李還在遠處角落里放著呢。這時他終于站起來了,我剛想起身過去,他又說:“我還沒用完!”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向自己的箱子,拎過來放在電腦旁邊,心安理得地坐下接著玩兒。自己并不需要的東西,只因他人需要就價值倍增,好像“我有你沒有”就能提升自己的安全系數(shù)。我當時覺得很滑稽,過后細想,又感到有些難過。
也許是因為今天的中國各方面資源仍然十分有限,看病上學、買房置地,都還處于僧多粥少、社會福利保障不完善的境地。中國有一大批20多歲的“房奴”,這是個很特別的現(xiàn)象。一方面因為擔心工資的漲幅趕不上房價的漲幅;另一方面,中國人最講究“安居樂業(yè)”,沒有一紙房契在手就不踏實。于是多少父母拿出畢生的積蓄湊夠首付,幫助剛剛大學畢業(yè)的孩子置一套房產(chǎn)。每天早上一睜眼就欠銀行幾百元錢,不敢冒險,謹小慎微,遑論朝氣和豪情。
有“專家”說,一畢業(yè)就買房或一結(jié)婚就買房是剛性需求,我倒覺得從理論上講,這不應該是剛性需求。在發(fā)達國家,人們通常不會在35歲以前將買房提上日程。我經(jīng)歷了10年租房生涯,才買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套房子。可能過不了多久我會把它租出去,然后再去其他地方租一套。年輕人,漂泊是常態(tài)。
說到底,買房象征著一種保障,有個屬于自己的窩,抑或人們對其他投資沒有信心,覺得辛苦攢了一輩子的錢,用來置一套房產(chǎn)才可靠。一個身體健全、具備基本謀生手段的年輕人為什么那么擔心“窩”呢?寧愿背負沉重的負擔,也要買一個看似穩(wěn)定的保障,是對自己的未來不確定,還是對國家的未來不確定?
在這里,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未來房價走勢的判斷。我認為中國房地產(chǎn)的暴利時代過去了,如果從投資角度看,房屋的買賣不會再讓你賺太多的錢,房價將在回落中逐漸企穩(wěn)。未來住房會增加兩種成本,一種是交易成本(交易稅),一種是持有成本(房產(chǎn)稅)。我個人傾向于提升交易成本,持有成本則維持現(xiàn)狀。對于年輕人,這是個好消息,別再繼續(xù)被“恐慌性需求”忽悠了。
為孩子攢錢,真的是“溺愛”
我們看到,大多數(shù)中國人自己省吃儉用,辛苦一生,就是希望為孩子多攢些錢,讓他們生活得更好,少走彎路。發(fā)達國家的富人卻往往不把財產(chǎn)留給孩子,而是捐給慈善機構(gòu)。有人以此推斷,西方人教育有方,中國人則是溺愛。其實問題沒這么簡單。
我認識一些美國人,事業(yè)成功,生活富足。他們的確不打算把家產(chǎn)留給子女,前提是他們讓孩子受了最好的教育。哈佛、耶魯畢業(yè)的學生,找一份年薪10萬美元以上的工作,基本不存在困難。這說明一個潛在問題:他們對美國的社會制度預期很好,相信只要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加上個人努力,就一定有機會。甚至還有一種推測:正因為美國富裕階層信任現(xiàn)行的社會制度,希望其保持穩(wěn)定,才將大把的錢拿出來做慈善,緩和貧富差距,維持社會分配的合理,以免激化階級矛盾。與此情形相比,中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父母對子女,以及年輕人對自己的未來,都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
在“安全感”的問題上,我承認自己也只是凡夫俗子,潛意識里藏著些莫名的擔憂。同樣是坐飛機,那次我換好登機牌,拿起一看,座位十分理想,剛好挨著緊急出口且臨過道,既寬敞又方便出入,屬于有限稀有資源??墒且簧巷w機我就看到那個座位上有人。我也動起了“資源被搶占”的小心眼兒,走上去很不客氣地質(zhì)問:“你怎么坐我的位置?”那個人愣了一下,轉(zhuǎn)而和顏悅色地說:“對不起,我可能弄錯了?!钡钱斘夷贸龅菣C牌一對,才發(fā)現(xiàn)是自己錯了,我應該坐在里面。我很抱歉,也很不好意思,那個人依然笑瞇瞇地說:“沒關(guān)系,我坐哪兒都可以,你定吧?!?/p>
有這種胸懷和氣度的中國人太少了。我甚至一下子對他肅然起敬,腦海里蹦出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他對于我,漸漸地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痹陲w機上我與他聊了一路,他的性子不疾不徐,安然淡定,和他談話非常舒服。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一定有著充足的安全感,才能表現(xiàn)得那么從容。一個座位,有必要那么在意嗎?不過兩個小時而已。
(桃之妖妖摘自長江文藝出版社《虛實之間》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