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璇
1982年,在闊別法律界23年之后,王文正終于回到上海市司法局,出任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秘書長。
其時,上海市律協(xié)還沒有穩(wěn)定的棲身之地,不斷的搬家成為律師們一項日常工作。王文正回來時,律協(xié)暫租于上海中山南二路的03招待所內(nèi)?!?3招待所”一度成為律協(xié)的代名詞。
王文正的首要任務是招兵買馬。他一回來,就拿到了一張666人的名單。1980年6月,中共上海市司法局黨委向上海市委上報《關于動員司法干部歸隊的請示》,獲得批準。司法局經(jīng)向上海各個局機關查詢?nèi)耸聶n案、下發(fā)調(diào)查表后,匯總上來這樣一張名單。
為此,司法局專門成立了一個6人動員小組,王文正任組長。
“上海的特點就是老律師多,50年代留下的老律師有100多人,這是別的地方?jīng)]有的。北京恢復律師制度用的多是年輕人,因為沒有老人兒。上海不一樣,一開始就弄了一群老頭子、老太太。”84歲的王文正笑著向《中國新聞周刊》解釋。他還保留著多年法律人的習慣,穿著樸素但整潔的西裝。
半年里,6人小組拿著這張名單,幾乎翻遍了上海,才勉強從666個人里拉回了20個——王文正的感覺,就像是蕭何月下追韓信。
短暫的法律生涯
1950年代,新中國有了自己的第一批法律人。
傅玄杰與法律的結(jié)緣,始于青少年時代。1947年,上海的學生運動風起云涌。17歲的傅玄杰擠在眾多上海市民當中,擁在關押被捕學生的曹家花園門口?!爱敃r史良帶著幾個學生出來,我們一大群人都在鼓掌?!备敌芨嬖V《中國新聞周刊》。
這位做了10年軍事法官、30多年執(zhí)業(yè)律師的老人,今年已經(jīng)82歲了,仍在執(zhí)業(yè),是傅玄杰律師事務所的主任。他穿一身筆挺的西裝,一頭烏黑的頭發(fā),不戴眼鏡,臉上也沒有多少皺紋,看起來也就60多歲。
親眼見到史良保釋學生的這個場景,從此影響了傅玄杰一生。本來有志于科學救國的他改變了志向,在一年后進入了史良的母校——上海法政學院(后并入華東政法大學),攻讀法律。
傅玄杰入學的1948年,沈鈞儒還在學校兼課。教材是國民政府的“六法全書”,注重保護私人財產(chǎn)權(quán)和交易自由。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廢除了“六法全書”,全部采用蘇聯(lián)教材。他親身感受到了“法律就是國家機器”這個現(xiàn)實。
1950年畢業(yè)時,恰逢朝鮮戰(zhàn)爭開始。他和無數(shù)熱血青年一樣,報名參加了志愿軍,由于是法律科班出身,被分到了志愿軍軍法處。他隨部隊南征北戰(zhàn),最后留在了華東軍區(qū)空軍軍法處。
傅玄杰骨子里有一種法律人特有的“叛逆”。他幾乎是系統(tǒng)中唯一一個法律科班出身的“秀才”。無論什么案件,他考慮的只是實體是否合法,程序是否合法。他常把純粹的法理分析直接告訴思想開明的處長,處長每每告誡他:你的這些建議我清楚了,但記住,走出這個門檻,這些話都不許講,一切按上級決定辦。
總的來說,1950年代前半期,傅玄杰感受到了中國法制的快速推進。1954年,中國有了第一部憲法,并開始醞釀第一部刑法。這一年,史良出任新中國第一任司法部長。在她的推動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開始恢復律師制度。
1956年4月,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籌備會宣告成立。王文正擔任籌備會副秘書長兼第一法律顧問處主任。這個12歲當兒童團團長、15歲入黨的南下干部,此前在上海的司法系統(tǒng)工作。
籌備會下設6個法律顧問處,有專職律師150余人,兼職律師125人。上海由此成為當時中國律師最多的城市。
傅玄杰所在的軍法處,有一些案件涉及地方,需要公開開庭。此時,已有律師參與辯護了。他感覺,新中國的法制建設在非常有序地進行著。
法律人流散
不久,形勢變了。作為軍法官,傅玄杰隱隱覺察到了法庭上微妙的變化,律師不像原來那么敢說話了,開口時有了顧忌。
反右風暴很快降臨。王文正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時上海的100多名律師中有10多人被打成右派。北京比上海還嚴重,3個法律顧問處主任中,有兩個成了右派。
1959年,上海律協(xié)籌備會和6個法律顧問處相繼撤銷。
此后的20年中,除了個別涉外案件中,法院會抽調(diào)幾個做過律師的老法官,象征性地出出庭、做做場面外,律師這種職業(yè),在中國銷聲匿跡。
1959年,王文正被定性為積極宣傳“無罪推定”和“有利被告”論,受到黨內(nèi)警告處分,離開了上海,先后在安徽等地的煤炭系統(tǒng)工作。
1960年,傅玄杰從軍隊復員。他本來可以轉(zhuǎn)業(yè)到地方法院、檢察院等司法機關,但此時,他已對法治有點消極,遂選擇了上海洗滌劑廠,從事教育和基建工作。這個廠生產(chǎn)的白貓洗衣粉聞名全國,看著廠里高高的化工反應塔一個個豎起來,傅玄杰感到十分滿足。
然而,幾年后文革的到來,讓傅玄杰再次失望。1967年,造反派在廠里私設刑場,一些干部被活活打死。傅玄杰實在看不下去,便大著膽子直接給上海市革委會寫了舉報信,為此被造反派抓起來關了半年。
和許多法律人一樣,1952年畢業(yè)于上海法學院(后并入華東政法大學)、在上海市檢察署工作的趙,由于出身不好,在1958年“精簡機構(gòu),下放干部,充實生產(chǎn)第一線”的大潮中,被調(diào)到一家設在里弄中的小工廠,成了一名產(chǎn)業(yè)工人。
絕望中,她賣掉了家中所有的法律書籍,用了4年時間學習機械加工技術,考取了技術員職稱,并最終調(diào)到三機部下屬的上海573工廠負責產(chǎn)品質(zhì)量監(jiān)督。她在政治上成了“逍遙派”,別人搞運動,她就像看不見一樣,一個人專心學習、苦練技術。
集結(jié)號
1979年,53歲的趙已是一個有著十幾年廠齡的老師傅。
如果不出意外,再過兩年,她就該退休了。工友們常跟她講:“等你退休的時候,我們就用單位買的日本豐田小汽車,敲鑼打鼓送你回家?!?/p>
但就在這時,她和整個中國的命運,都發(fā)生了巨大轉(zhuǎn)彎。
1978年12月的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迅速重回法制軌道。1979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成立了專門小組,起草律師條例,很快形成征求意見稿。同時,京、津、滬、穗開始試點,恢復律師制度。
7月,《刑法》《刑事訴訟法》等7部重要法律通過,明確規(guī)定,被告人享有辯護權(quán),可以委托律師進行辯護。
趙至今記得,1979年秋天的一次同學聚會。他們已經(jīng)多年不怎么來往了,打倒四人幫后,才又開始交往。那次聚會上,她的老同學、50年代的老律師楊志鰲透露了律師制度即將恢復的消息。
從那天起,她的法律夢突然蘇醒。
她給籌備中的上海市司法局寫了一封信,表達了當律師的夙愿:“雖然我對現(xiàn)在的工作和生活也很滿意,但仍然希望實現(xiàn)當律師的理想。”如今已經(jīng)86歲的趙笑著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往事。她一頭短發(fā)染成栗紫紅色,身穿玫紅色羊絨衫、戴著真絲印花圍巾,看起來年輕時尚。
兩個月后,司法局的調(diào)令下來了。除了興奮和喜悅,趙還有些傷感。她又用了兩周時間,物色好接班的人選,安排好下一年的工作,一切布置妥當后才從容離開。
1979年11月,趙來到位于四川中路29號的上海市第一法律顧問處報到。其時,顧問處還沒正式對外成立,小小的兩間辦公室,有好幾張空桌,全部人員還不到10個。包括她在內(nèi),女律師共有3個。
倪彬彬比趙早報到幾個月,是夏天來到顧問處的。她屬于1949年后的第一批律師,1955年畢業(yè)于華東政法學院,1956年曾在司法部的安排下為日本戰(zhàn)犯辯護。剛歸隊時,全上海連她在內(nèi)只有兩個律師,加上一位領導,在位于福州路209號的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509室辦公。
“你想不到的,那時我們歸法院管。”80歲的倪彬彬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起這段不同尋常的往事,自己也覺得好笑。
直到1979年10月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迅速建立地方司法行政機關的通知》,上海市司法局進入重建倒計時,對律師的分管才由法院轉(zhuǎn)到司法局。
不過,雖然司法機關即將恢復、律師制度即將重建的消息在媒體上鋪天蓋地,傅玄杰卻全沒放在心上。對他來說,法律生涯早已成了一段模糊的記憶。
一天,他像往常一樣到上級主管機關——上海市輕工業(yè)局辦事。閑聊中,組織處的人問他:上海律協(xié)要恢復了,你這個老法律人要不要回去做律師?傅玄杰想都沒想地回答:“我不想回去?!碑吘?,離開法律多年,業(yè)務早就忘光了,新崗位也已打拼得小有成就。
沒過多久,與傅玄杰同在徐匯區(qū)工會做法律服務的李樹棠把他找了去。李樹棠是新中國最早的律師之一,1959年后到上海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做圖書館工作,此時已回到司法系統(tǒng),負責律師協(xié)會的籌備工作。李樹棠試探地問他,是否愿意回司法系統(tǒng)工作?他一口回絕。
1980年初,李樹棠直接找到廠里,向傅玄杰攤牌:我們要組建律師隊伍了,你要不要來?說著,他還掏出司法部1979年12月9日下發(fā)的《關于律師工作的通知》。
一聽到“律師”兩個字,傅玄杰心底那根法律人的神經(jīng)一下子又被觸動了,在曹家花園見到史良的一幕再次浮現(xiàn)。這一次,傅玄杰答應考慮考慮。
回到家,家里人卻勸他安分一點,不要去了吧。傅玄杰用“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比喻給家人做工作:“一個人是不可能違背社會大背景的。如果大環(huán)境亂了,你在哪都不可能吃上一碗安穩(wěn)飯?!彼麍孕牛瑧K痛的文革,有生之年不會經(jīng)歷第二次。
1980年4月,50歲的傅玄杰來到上海市第一法律顧問處報到。此時,第一法律顧問處已搬到徐匯區(qū)天鑰橋路,正式對外辦公。文革期間他蹲了3個月的徐匯區(qū)看守所,就在對面。傅玄杰沒想到,十幾年后,他又回到了這個地方。
李樹棠交給傅玄杰的第一項任務不是辦案,而是繼續(xù)找人,擴充隊伍。
他和兩位同事拿著司法部的文件,到上海所有局級機關查檔案。由于一直在輕工業(yè)系統(tǒng)工作,輕工業(yè)局的下屬單位就成了傅玄杰動員的主要對象。
找人并不容易。有時候,他跟人聊著聊著就開始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覺得人家確實不應該回來,在工廠勞保待遇比機關好。找了一個多月,回來的寥寥無幾。
6人動員小組
1980年春節(jié),王文正回上海探親,上海市司法局局長鞠華要他“趕快回來”。但因其戶口不在上海,調(diào)動擱淺了。
這年年底,中央組織部和國家人事局聯(lián)合發(fā)文,要安排一批部隊轉(zhuǎn)業(yè)干部充實政法機關,為此需要師資。司法局借此爭得了10個從外地調(diào)滬的名額,將王文正調(diào)入了上海。王文正被送到北京的中央政法干校學習了半年,學成后回到上海搞了半年軍隊轉(zhuǎn)業(yè)干部培訓工作。
1982年春節(jié)過后,王文正來到上海市律協(xié),出任秘書長。此時,律協(xié)下面已有市屬的第一法律顧問處和第二法律顧問處,共40多個工作人員;區(qū)縣所屬的19個法律顧問處,共80多人。全上海的律師加起來,滿打滿算120人。
他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招人。其時,文革后重新招生的法律專業(yè)學生還未畢業(yè),只有動員老法律人歸隊這一途。
王文正擔任了新成立的6人動員小組的組長,其他成員包括司法局人事處干部、司法干校的學生科長和律協(xié)工作人員。
每次動員前,要先與該系統(tǒng)的分管機關聯(lián)系,機關轉(zhuǎn)告下屬單位,單位接到通知后,他們才能上門找人。
動員小組去了,單位一般都比較配合,真正困難的是本人不愿意回來。“單位上報名單的時候,沒跟本人打招呼。如果征求本人意見,人家就不報了?!蓖跷恼嬖V《中國新聞周刊》。
王文正記得,電影局系統(tǒng)有20個動員對象。其中有一個在話劇團做黨支書,表示可以考慮歸隊,但要求律協(xié)幫其解決住房問題。王文正一聽就犯了難:“我當時從外地調(diào)回來還住在老岳母家,真不敢答復他一定能解決。”就這樣,電影局系統(tǒng)的一個都沒回來。
王文正眼瞅著動員對象一個接一個地說“不”,卻不愿放低律師行業(yè)的門檻。還是鞠華勸他:“只要學過法律、干過法律的,本人愿意就都可以要。你要求不要太高嘛。”
時年59歲的劉禮強在化工局一家設計院做行政科長,馬上就要退休。為了他,本來設定的55歲年齡底線也被突破。劉禮強后來成為上海市律協(xié)的辦公室主任,年近七十方才退休。
三個月跑下來,幾乎跑斷了腿,算上后面陸續(xù)回來的幾個,一共調(diào)回來20人,僅占名單的3%。但20人也是不小的成績了,占了當時上海全部律師的16%。
隨著人員陸續(xù)到位,辦公場所不斷搬遷。搬家時的體力活,可以說是律師們的家常便飯。一次,為把寫字臺搬上一條狹窄逼仄的樓梯,幾個男律師把桌子翻過來,一人一個,扛在背上就走。女律師力氣小,就兩人一張寫字臺,連拖帶拉地往樓上拽。這群人中,最年輕的當時也已超過45歲了。
在倪彬彬的印象里,從1979年底開始的不到5年時間里,第一法律顧問處先后搬家13次。條件好的時候,在延安飯店辦公,“感覺像賓館一樣”;條件差的時候,在永嘉路飛綸制線廠的院子里搭過活動板房,“像個臨時工棚”。她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細細數(shù)算著那些停留過的地方:“金陵路、延安路、徐家匯、衡山路……直到淮海中路,那是最后一次?!?/p>
1980年代末,政府包辦律師事業(yè)的做法逐漸壽終正寢,合作制律師事務所開始試辦。
1994年,傅玄杰已是擁有290余名專職和兼職律師的上海市第一律師事務所(上海市第一法律顧問處改名而來)的主任。64歲的他帶了10多位律師,放棄公職,組建了合作制的上海市傅玄杰律師事務所。
2000年,上海市第一律師事務所改制更名為上海市滬一律師事務所,至今營業(yè)。那里,還有一位從業(yè)30多年的老律師在堅守,他就是當年被王文正從嘉定一家工廠的車間主任崗位上找回來的吳寶琛。
(實習生宋媛媛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