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有關人類進化的研究是體質人類學的重點,相關的研究報道在國際著名雜志《自然》、《科學》上頻繁出現(xiàn),也是眾多媒體關注的熱點,深深吸引大眾的眼球。筆者近來讀到了一些與人類進化相關的文章,并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意思的內容,因此寫出以下文字與讀者共享和探討。
中國小學歷史課本中專門講過北京猿人,也許很多人還記得北京猿人的形象:平扁的額頭、粗壯且突出的眉脊、突出的嘴巴、沒有下巴的頦等等,總之感覺有點像猿。如果同時對比現(xiàn)代人的頭骨,大家肯定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從幾十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到現(xiàn)代人,頭骨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就是說頭骨在進化。若從一個更大的時間尺度來看,從六七百萬年前的撒海爾人乍得種(托麥)、南方古猿(它們都可以直立行走,可以說是人了)至今,這種進化趨勢更為明顯。
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從新石器時代經(jīng)過青銅鐵器時代到近代,全新世(約距今10000年)以來人群頭骨仍在進化:顱容量在逐漸縮小,頭骨形態(tài)特征也有幅度微小的變化,如腦顱和面顱趨向縮小、鼻型趨向狹化、眶型趨向高窄化、顱型趨向圓隆化等,在不同的時間段這些變化的幅度也有所不同。
來自化石和全新世人骨的研究表明,從幾百萬年前至今,人類一直在進化。這個時間尺度似乎太大,說明的僅是久遠的過去,我們還是不知近段時間(如幾千年、幾百年)來,人類是否還在進化?人類未來是否還會進化?這些都是科學家一直面對的問題。這些問題難以用傳統(tǒng)的體質人類學方法解決,因為體質特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人群變異、飲食結構、氣候、基因交流、文化習俗(如纏頭)等。如有學者認為,幾千年來,下頜骨形態(tài)的變化完全是受咀嚼功能和食物結構的影響,與進化沒有關系。小時間尺度上的形態(tài)變化似乎也很難歸為進化,比如幾十年來骨骼強壯度的增加應該歸結為飲食、營養(yǎng)的改善,而非進化。若未來幾十年里女孩體重降低、骨骼粗壯程度減小,似乎可以歸因于科學的飲食和減肥,也應與進化沒有關系。想要預測人類未來是否還將進化,基因方面的研究也許有更多的發(fā)言權。
美國芝加哥大學遺傳學家布魯切·藍博士的研究表明,在晚期智人出現(xiàn)后人類的大腦還在進化,并且很有可能至今仍在繼續(xù)進化。牛津大學的遺傳學家布賴恩·西基斯指出,Y染色體上的一些基因在一代代不停地進化,然而可惜是惡化的,這會導致可怕的結果:男性有可能在12.5萬年后將不能生育,甚至有可能滅亡。美國亞利桑納大學的人類學家希瑟·諾頓領導的研究小組根據(jù)基因研究,發(fā)現(xiàn)歐洲人的膚色極有可能直到大約6000年前才進化成現(xiàn)在這樣白皙。
許多研究者認為,人類與地球上其他生物一樣,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所有生物都處在進化之中,人也是生物,理所當然也還在進化。我們之所以看不到人類還在進化,是因為生物進化是以大的時間段為尺度的。也有學者認為,人類不僅在進化,而且還像其他生物一樣,必然會走向滅絕。但這些觀點難以檢驗:若看不到人類還在進化,看不到人類在走向滅亡,完全可以歸因于時間尺度不夠大。若這種預測的時間尺度達到幾十億年,那意義真的不大了,因為最終地球都可能會消失了。
一些科學家指出,發(fā)達國家擁有的高科技和現(xiàn)代醫(yī)藥學的迅速發(fā)展改變了進化規(guī)律。以前是“最適者生存”,現(xiàn)在是“人人都生存”,自然選擇起不了作用了。雖然自然選擇在100年前甚至50年前還發(fā)揮著作用,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對人類不起作用了,至少對發(fā)達國家的人群不起作用了。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人類學家泰特撒不認為人類還在進化,美國遺傳學家史蒂文·瓊斯也同意這種觀點。他們認為,“關鍵是進化指什么。一般而言,進化意味著自然選擇起作用。單從這個角度來講,發(fā)達國家的人類已經(jīng)停止進化了”。但也有證據(jù)證明,在發(fā)達國家中,不同的基因型對后代的貢獻率也有區(qū)別,這意味著自然選擇仍然還在起作用,也就意味著人類還在進化。
在發(fā)展中國家,很多人生活貧苦,疾病纏身,即使對“人類還在進化”持否定態(tài)度的人也認為自然選擇對不同的基因型有不同的壓力,對自然災害、疾病有抵抗力或有生育優(yōu)勢的基因在自然選擇上必然有優(yōu)勢。如在非洲,某些人的基因對瘧疾和艾滋病具有較強的免疫力,能抵抗這些疾病而生存下來,這些基因就更容易傳播。英國遺傳學家克里斯·泰勒·史密斯認為,如果人們在生育之前或達到生育年齡之前因某些疾?。ㄈ绡懠埠桶滩。┒溃敲催x擇性壓力就一定存在,人類就還在進化。加拿大靈長類學家帕維爾卡認為,“人類是否還在進化”的問題可以理解為“人們的孩子數(shù)目一樣嗎”,因為我們對下一代的貢獻不同,所以可以說我們還在進化。由此可以看出,在“人類是否還在進化”這個問題上,很多科學家的觀點都不一樣,沒有標準答案。
人類是否還在進化存在爭議,而其他動物的進化應該是肯定的,那么與人共祖的現(xiàn)代猿有沒有可能進化成人?如果人類真的還在進化,那未來人類會是什么樣子的呢?真的會像許多科幻小說、電影中描述的那樣,身體變小,長著大大的腦袋嗎?未來的嬰兒一生下來就會照顧自己嗎?還是像今天的嬰兒一樣需要好幾年的母愛和照顧?
科學家對現(xiàn)代猿進化成人的可能性持否定態(tài)度。的確,古猿進化成人經(jīng)歷了太長的時間,有特殊的地質、氣候環(huán)境,而且大多數(shù)都成為進化的絕滅旁支,并沒有延續(xù)下來;其中幸運的一支最終進化成人,這中間有太多的偶然性。現(xiàn)代猿也與古猿大不一樣了,如四肢比例等。簡單來說,它們能否進化成人的問題,似乎類似于“煮熟的雞蛋還能孵化成小雞嗎”這一問題。
誠然,未來的人類肯定比我們更聰明,但聰明的大腦不見得需要大的腦袋。法國文學家法朗士的腦袋比一般人小得多(法朗士的腦容量約1000毫升,而一般人的腦容量大約在1400毫升),但他成就斐然,并在1921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同樣,大的腦袋也不見得就聰明,尼安德特人(屬于早期智人,在大約3萬年前滅絕)的腦袋比現(xiàn)代人大很多,但肯定不如今天的我們聰明。未來人腦的變化似乎更可能是基因方面的、精細的變化,而不是體積大小的變化,就像電子計算機目前日新月異的改進一樣。
人類嬰兒出生時軟弱不能自理、兒童期很長,這其實是現(xiàn)代人類進步的表現(xiàn),是進化而來的。在動物界中唯獨人類才有這種現(xiàn)象,包括猿在內的大多數(shù)其他哺乳動物,都幾乎是從嬰兒期直接進入成年期的。人類嬰兒出世的時間相對來說太早了,因為出生時嬰兒的腦子剛長到成年體積的1/3,而其他哺乳動物嬰兒(包括猿)出生時腦子已經(jīng)較成熟了。若人類嬰兒也像猿的嬰兒那樣等腦子較成熟時才出生,那么妊娠期應該是21個月,而不是實際的9個月,但人類的直立行走對骨盆、對婦女生殖道的限制使得人類嬰兒不得不提前降生。所以合理的預測應該是,未來的人類嬰兒還會像今天一樣需要長時間的照顧,未來母愛依然不會變。
若未來人類還在進化,似乎更可能只涉及基因型等細小方面。也許千百萬年后,子孫后代的外表看起來還是與今天的我們很相似,雖然我們現(xiàn)今的生活相對他們很落后,也遠不如他們聰明。但預測人類未來其實真的有太多不確定性,克里斯·泰勒·史密斯就認為進化其實沒有明確的目標,預測人類進化的未來有點兒像科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