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定義一:系借助于富于情感的形象塑造或意緒的渲染,真實地反映現(xiàn)實或精神生活,并表白作者審美理想的一種特殊社會意識形態(tài)。[1]
藝術定義二:凡是含有技術與思慮的活動及其制作,皆謂之藝術。
藝術定義三:凡含有審美的價值的活動及其活動的產物,而能表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及情感,并予接觸者產生共感者,謂之藝術。后者似乎較合乎真正藝術的含意。
藝術定義四:人類物態(tài)化的審美創(chuàng)造。
這四個定義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審美性和人工性。藝術本質是藝術的內在規(guī)律,藝術特征是藝術本質的外在表現(xiàn)。用哲學里的一句話來說是“內在規(guī)律決定外在表現(xiàn)”。而對于美的追求則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藝術。所以很多人在總結藝術的時候,都會說到兩點,一是審美性,二是人工性。任何藝術都是人的勞動結果,不管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都必須有人參與才算得上藝術品。否則只能算自然物。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未經(jīng)人為因素影響的風景,綠水環(huán)繞,群山聳立,看到這個美景的人都稱贊風景美,但不會有人稱贊風景有藝術美。因為風景是自然的產物,天然風景之美,畢竟是大自然造就的,不是人為的創(chuàng)造物。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是人所創(chuàng)造的,凝聚著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2]
縱觀西方歷史文明的發(fā)展,關于藝術本質的學說中,模仿說是最古老同時也是影響最久遠的的藝術起源論,也是最重要的藝術本質論。模仿說認為,藝術是對生活世界的模仿。與生活世界具有同一性,藝術的存在合理性及價值與它是否真實地再現(xiàn)或反映了生活世界有關。由于模仿說的一度盛行,造就了一大批的寫實主義的畫家和雕塑家。在中國的藝術發(fā)展過程中,人們普遍的不大接受藝術是對生活世界的模仿,在探索藝術之路的時候,中國形成了一種種特有的藝術,更偏向于寫意,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3]
西方的模仿說和中國的暢神說在很大的程度上有相似之處,相同點是兩種學說出發(fā)點都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模仿。,不同點是兩者的著重點不同,模仿說強調的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再現(xiàn),暢神說強調的是欣賞者的精神舒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陶淵明的《飲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西方,關于藝術的本質還有一種說法——游戲說,游戲說的的主導者認為,藝術本質上是一種游戲,是由游戲發(fā)展而來的。一方面,藝術和游戲都具有虛構的力量,富有拓展性和能動性;另一方面,它們所引起的快感是消除了一切主觀偏見和現(xiàn)實差異的,是自由的。
模仿說的不足在游戲說中得到顯現(xiàn)。游戲說揭示了藝術是擺脫感性物質束縛的非功利性成果,藝術本質上是自由創(chuàng)造的產物。這一點是模仿說不具有的,模仿說被現(xiàn)實世界所限制,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只是機械的模仿。唯一的審美性是在選取題材時才有所體現(xiàn)。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藝術的審美性被扼殺了。[4]
游戲說和暢神說放在一起對比又可以體現(xiàn)出藝術另一特性。游戲說認為藝術是自由的,富有拓展性和能動性。它的自由不只是體現(xiàn)在藝術創(chuàng)作階段,還體現(xiàn)在藝術活動的全過程,包括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和藝術欣賞,暢神說是站在欣賞者的角度來分析藝術的。在倪瓚時期暢神說得到發(fā)展,但還是沒揭示出藝術的主體性特征。
在西方藝術發(fā)展史上,模仿說和游戲說之后的一種學說是表現(xiàn)說,表現(xiàn)說在不否定模仿說的基礎上進一步的發(fā)展,表現(xiàn)說的倡導者認為,藝術的本質在于主觀精神的表現(xiàn),它與人的主觀世界尤其是情感、直覺和想象等能力有關,而與客觀的對象世界沒有直接關系。
而西方的另外一種學說——符號說則完全的否認了模仿說,符號說的倡導者認為藝術不是對現(xiàn)實的再現(xiàn)和模仿,也不是表現(xiàn)藝術家個人情愫,“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的創(chuàng)造”。藝術家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符號是一種非邏輯非抽象的符號,具有表現(xiàn)情感的功能。同時,藝術符號所表現(xiàn)的情感不應是個人瞬間的情緒,而應是一種人類的普遍情感或者情感概念。[5]
與此同時,在中國也有一種學說,叫言志說,言志說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藝術本質觀,被認為是中國古代藝術理論的理論基石,代表著儒家學派的美學觀,這種主觀之志,是合乎理法規(guī)范的思想。
中國的言志說和西方的符號說都肯定了情感的表達在藝術中的重要作用,但兩者之間還是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符號說強調的是人類普遍的情感,這種情感可以是理想的也可以是感性的,包含著真善美和假惡丑。而言志說則強調主觀的感情,這種情感要合乎道德的要求,排斥那種抒發(fā)一己之利的情感。
雖然東西方關于藝術的本質認識有著各種不同的見解,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進步,對于同一件藝術品剖析,不管是站在西方的研究角度還是站在東方的研究角度,得出來的結果應該是一樣的,殊途同歸,這才是藝術的精髓。
藝術創(chuàng)作也是一種生產勞動,其性質和農民耕作是一樣的,農民用鋤頭在農田里耕作,藝術家用藝術本質觀在藝術的原野里勞動。藝術家必須具有專門的藝術技能,否則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毫無藝術![6]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藝術本質觀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這種作用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習慣性的改變創(chuàng)作者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思維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講,藝術本質觀是一種“紅線”( 紅線一般是指各種用地的邊界線。有時也把確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條建筑線謂之紅線,即建筑紅線。它可與道路紅線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紅線之后,但絕不許超越道路紅線,在建筑紅線以外不允許建任何建筑物?!凹t線”以內是藝術活動,“紅線”以外的不能算是藝術。先人在農田勞勞作,在勞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某個動作很優(yōu)美,然后對這一動作進行加工,然后就出現(xiàn)了一種藝術語言——舞蹈。這個加工就是在人類活動的過程中附加藝術本質觀,將藝術的要素融入人類活動。一個成功的藝術創(chuàng)作作品,構成的要素很多,但最基本的是各個藝術要素藝術本質觀能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1]曾慶元.《文藝學原理》.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
[2]彭吉象.《藝術學概論(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朱青生,朱青君,曲保中,孫浩良,等.《西方現(xiàn)代哲學與文藝思潮》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
[4]顧平.《藝術概論教程》.遼寧美術出版社,2011.
[5](美)F?大衛(wèi)?馬丁.《藝術導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
[6]張黔.《藝術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