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云
(南陽師范學(xué)院 河南 南陽 473061)
張嵩是唐代開元時期愛國愛民、保衛(wèi)邊疆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英雄事跡長期以來一直在中原和西北地區(qū)流傳。張嵩生于南陽,進士做官后,因政績突出被封為南陽郡公。張嵩去世多年后,西北的歸義軍政權(quán)仍依托張嵩的威望加強其在當(dāng)?shù)氐墓芾?,自稱張嵩后人,襲爵南陽郡公。
《唐書》有關(guān)張嵩史跡的記載很簡略,且沒有單獨列傳,兩《唐書》將其附在《郭虔瓘傳》后面?!杜f唐書》對張嵩轉(zhuǎn)太原尹的時間記載互有出入。
《舊唐書》卷103《郭虔瓘傳附張嵩傳》:“郭虔瓘,齊州歷城人也。開元初,累遷右曉衛(wèi)將軍,兼北庭都護。……其后,又以張嵩為安西都護以代虔瓘。嵩身長七尺,偉姿儀。初進士舉,常以邊任自許。及在安西,務(wù)農(nóng)重戰(zhàn),安西府庫,遂為充實。十年,轉(zhuǎn)太原尹,卒官?!盵1]文中說:開元十年,安西都護張嵩轉(zhuǎn)為太原尹。
但在另一列傳中,張嵩轉(zhuǎn)太原尹的時間卻是在開元十二年?!杜f唐書》卷98《杜暹傳》:“杜暹,濮州濮陽人。父承志,則天初為監(jiān)察御史?!_元四年,遷監(jiān)察御史,仍往磧西覆屯?!?,安西都護張孝嵩遷為太原尹……”[1]此段記載認(rèn)為,開元十二年,安西都護張嵩遷為太原尹。
《舊唐書》關(guān)于張嵩史料的記載出現(xiàn)矛盾,張嵩轉(zhuǎn)太原尹的時間究竟是在開元十年還是在開元十二年?
首先我們看唐代太原尹的設(shè)置情況?!杜f唐書》卷39《地理二·北京太原府》云:“隋為太原郡。武德元年,改為并州總管,領(lǐng)晉陽、太原、榆次、太谷、祁、陽直、壽陽、盂、樂平、交城、石艾、文水、遼山、平城、烏河、榆社十六縣。其年,置清源縣,仍以榆社屬韓州。三年,廢總管。其年,置汾陽,仍以盂、壽陽二縣置受州,治盂縣;樂平、遼山、平城、石艾四縣置遼州,治樂平;太谷、祁二縣置太州,治太谷;仍以文水屬汾州。四年,又置總管,管并、介、受、遼、太、榆、汾七州。其年,改為上總管。五年,又改代、石二總管。其年,改上總管為大總管。六年,又改朔州總管,仍割汾州之文水來屬。其年,廢太州,以太谷、祁二縣來屬。七年,改為大都督府。其年,置羅陰縣,仍省陽直縣,改汾陽為陽曲縣,又以文水屬汾州。貞觀七年,省烏河、羅陰二縣,又以文水來屬。八年,以廢壽州之壽陽、盂、樂平、石艾,又順州之燕然,凡五縣來屬。督并、汾、箕、嵐四州。十四年,廢燕然縣。龍朔二年,進為大都督府。天授元年,置北都兼都督府。開元十一年,又置北都,改并州為太原府。天寶元年,改北都為北京。”[1]可知,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并州又改為太原府?!顿Y治通鑒》卷212開元十一年記載:“春,正月,己巳,車駕自東都北巡;庚辰,至潞州,給復(fù)五年,辛卯,至并州,置北都,以并州為太原府,刺史為尹。二月,戊申,還至?xí)x州?!盵2]《資治通鑒》與《舊唐書·地理志》的記載大致相同,即開元十一年并州改為太原府,不過《資治通鑒》又增加了并州刺史改為太原尹的記載。依據(jù)上面的推測,《舊唐書》卷103《郭虔瓘傳附張嵩傳》記載張嵩開元十年轉(zhuǎn)為太原尹的說法是錯誤的。這一年張嵩正在西北地區(qū)與小勃律共抗吐蕃入侵,《資治通鑒》卷212開元十年(722年)秋,八月,癸酉,“吐蕃圍小勃律王沒謹(jǐn)忙,謹(jǐn)忙求救于北庭節(jié)度使張嵩曰:‘勃律,唐之西門,勃律亡則西域皆為吐蕃矣。’嵩乃遣疏勒副使張思禮將蕃、漢步騎四千人救之,晝夜倍道,與謹(jǐn)忙合計吐蕃,大破之,斬獲數(shù)萬。自是累歲吐蕃不敢犯邊?!盵2]吐蕃為了拔掉通往西域四鎮(zhèn)的障礙小勃律(今吉爾吉特),派兵圍攻其都城,小勃律降服吐蕃。唐恢復(fù)四鎮(zhèn)的控制權(quán)后,小勃律改善了同唐的關(guān)系。小勃律王沒謹(jǐn)忙在吐蕃的圍攻下,向唐北庭節(jié)度使張嵩告急,稱:“勃律之國,是漢西門。漢若失之,則已西諸國并陷吐蕃矣。都護其若之何?”張嵩當(dāng)即答應(yīng)了沒謹(jǐn)忙的請求,認(rèn)為“國家西岳,久被聲教”,“當(dāng)整師徒,為王翦滅”。唐兵出擊,大敗吐蕃。
第一任太原尹當(dāng)為韋湊,《唐會要》卷68《諸府尹》曰:“武德元年五月二十六日,并州置總管府,以竇靜為長史。七年二月十七日,改為大都督府,以齊王元吉為之。貞觀二年十月,去‘大’字,為都督府,以李弘節(jié)為之。龍朔二年二月十六日又加‘大’字。長壽元年九月七日,置北都,改為太原府,都督為長史,以崔神慶為之。神龍元年二月四日,罷為大都督府,以宋璟為之。開元十一年正月二十日,置北都,以韋湊為尹。天寶元年正月二十日,改為北京。上元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停北京之號,尋卻復(fù)為北京。”[3]《文苑英華》卷九一四《唐太原節(jié)度使韋湊神道碑》載:“(開元)九年正月,(韋湊)遷河南尹,累封彭城郡公……(開元)十一年,轉(zhuǎn)汾州刺史。其年又遷太原尹,仍充太原以北節(jié)度大使、北都留守、河?xùn)|道支度營田大使,并檢校北都軍器監(jiān)……粵以其年十二月九日,薨于太原之官舍……”[4]。
這里還有一個疑問,即崔隱甫任太原尹的時間。《舊唐書》卷185下《崔隱甫傳》:“(崔)隱甫,開元初再遷洛陽令,理有威名。九年,自華州刺史轉(zhuǎn)太原尹,人吏刊石頌其美政。十二年,入為河南尹。十四年,代程行諶為御史大夫。時中書令張說當(dāng)朝用事,隱甫與御史中丞宇文融、李林甫劾其犯狀,說遂罷知政事?!盵1](p4821)根據(jù)開元十一年設(shè)置太原尹判斷,文中記載開元九年崔隱甫從華州刺史轉(zhuǎn)太原尹是不大可能的?!短茣肪?8《節(jié)度使》:“岢嵐軍……開元十二年,崔隱甫又置軍?!盵3]從中推測,崔隱甫置岢嵐軍當(dāng)是在太原尹任上。這就出現(xiàn)了開元十二年有兩個太原尹的情況,究竟誰在前誰在后?
張嵩任過太原尹,對當(dāng)?shù)厍闆r非常熟悉,這在他的文學(xué)作品中也有反映。《全唐文》卷三二八有張嵩賦一首,題名為《云中古城賦》:
開元十有四年,張子出玉塞,秉金鉞撫循邊心,窺按窮發(fā)。走汗漫之廣漠,陟崢嶸之高闕。徒觀其風(fēng)馬哀鳴,霜鴻苦聲;塵昏白晝,云繞丹旌。虜障萬里,戍沙四平。乘蒙恬之古筑,得拓拔之遺城。
……
魏家美人聞姓元,新聲巧妙今古傳。昔日流音遍華夏,可憐埋骨委山樊。城闕摧殘猶可惜,荒郊處處生荊棘。寒飚動地胡馬嘶,若個征夫不沾臆。人生榮耀當(dāng)及時,白發(fā)須臾亂如絲。君不見,魏都行樂處,只今空有野風(fēng)吹。乃載歌曰:云中古城鬱嵯峨,塞上行吟《麥秀歌》。感時傷古今如此,報主懷恩奈老何。[5]
《云中古城賦》中有“開元十有四年”之語,《資治通鑒》卷213也有開元十四年太原尹張嵩事跡的記載,以此判斷崔隱甫開元十二年從太原尹轉(zhuǎn)為河南尹之后,同年張嵩接任太原尹之職,若這一推測成立,《舊唐書》卷98《杜暹傳》記載張嵩轉(zhuǎn)太原尹時間為開元十二年當(dāng)是正確的。張嵩職任太原尹的時間為開元十二年至開元十四年。
[1]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87.
[2]司馬光.資治通鑒[M].長沙:岳麓書社,1994.
[3]王溥.唐會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李昉·文苑英華[C].北京:中華書局,2003.
[5]董誥等.全唐文[C].北京:中華書局影印嘉慶本,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