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運行問題研究

2012-08-15 00:44郭世杰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 2012年4期
關鍵詞:相濟刑罰刑法

郭世杰

(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100861)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運行問題研究

郭世杰

(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100861)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作為一種基本的、應然的和系統的刑事政策,應由紙面上的法轉變?yōu)樾袆又械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密切關系:刑罰結構的改變和刑罰的輕緩化是我國刑罰制度的發(fā)展方向;刑事司法實踐中適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應注意刑事和解、社區(qū)矯正和修復性司法等等措施或制度的運用,并建立各部門間的協調機制。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運行中應注意相關具體的適用性問題。

刑事政策;寬嚴相濟;刑事立法;刑事司法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作為一種基本的、應然的和系統的刑事政策,應由紙面上的法轉變?yōu)樾袆又械姆?。學界關于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研究,要么因為過于關注宏觀層面上大而無當的論述而流于空泛,要么因為過于重視制度層面上細枝末節(jié)的探討而流于狹隘,但對于其在刑事司法領域運行中的整體過程和應注意的問題,卻缺乏一個體系性的考察與研究,而這恰恰是達致刑法精確與科學的目標所必不可少的。

一、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刑事立法

(一)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刑罰的輕緩化

1.刑罰輕緩化是刑法的價值取向。刑罰的輕緩化標志著人類司法文明的進步和人的能動性在更大程度上能夠得以實現。刑罰自其產生以來,經歷了從以私刑形式出現的血腥同態(tài)復仇,到以公刑形式出現于奴隸制度和封建專制制度下極為殘酷的身體刑,再到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時代的以自由刑為主,以及未來的以自由刑和罰金刑為發(fā)展趨勢,縱觀這一發(fā)展演變歷程,我們不難得出刑罰正逐步走向輕緩、走向科學和理性的結論??梢钥隙ǖ卣f,刑罰在人道主義精神的引導下已經并將繼續(xù)走向輕緩,已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歷史發(fā)展潮流。

從刑事政策的價值選擇角度看,我國的刑事政策大致經歷了兩個不同的階段:一是以消滅犯罪為目標的理想型階段;二是預防為目標的現實型階段[1]。在前一個階段,我國全方位地接受蘇聯的社會主義刑事政策思想,認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不可能產生犯罪,犯罪要么是封建社會的殘留物,要么是國外資本主義滲透和破壞的外來品,而社會主義的任務就是逐步減少犯罪直至消滅犯罪,從而全面推行嚴打的刑事政策。事實證明,犯罪是一個社會現象,自有其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嚴打并不是解決犯罪問題的根本途徑;相反,審時度勢,“刑罰與其嚴厲不如緩和”倒不失為一個合理的路徑選擇[2]。我國應當嚴格控制嚴打的重刑主義思想,努力使刑罰往輕緩的方向發(fā)展,這也是新時代刑法的價值取向。

2.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我國的良好運行以刑罰輕緩化為基礎。從根基上來說,刑法的謙抑性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確立的理論基礎。而所謂刑法的謙抑性,是指“立法者應當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罰(而用其他刑罰替代措施),獲取最大的社會效益——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犯罪。因此,刑法的謙抑性具有限制機能,在現代法治社會,這是刑法應有的價值意蘊。”[3]

究其本質,刑法的謙抑性主要是指刑法的第二位性、補充性和緊縮性,主張刑法對社會生活應當盡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干預。也即是,刑罰僅僅是社會關系調整的消防員,是其他所有部門法的后位保障法;崇尚刑罰輕緩的思想,主張對犯罪人實行較為輕緩的刑罰措施,甚至對情節(jié)輕微、危害性不大的犯罪人作無罪化處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良好運行,是建立在刑法謙抑和刑罰輕緩基礎上的。

(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刑罰結構的調整

1.我國目前的刑罰結構總體趨重。刑罰結構,從立法角度而言,是指一種刑罰方法在立法所確定的刑罰體系中所占的比例關系。從古到今以及到可望的未來,刑罰結構無非是五種:一是死刑占主導;二是死刑和徒刑在刑罰體系中占主導;三是徒刑占主導;四是徒刑和罰金并列占主導;五是徒刑的替代方式在刑罰體系中占絕對地位。第一種已成為歷史,第五種在世界上還沒有到來。刑罰結構在實際上只有三種,死刑和徒刑占主要比例的就叫做重刑;另外兩種叫輕刑[4]86-87。

在我國現行刑法規(guī)定的430多個罪名中,多達68種罪名規(guī)定了死刑,盡管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廢除了13個經濟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但現存的死刑總數量在世界范圍內來看仍是相當巨大的,并且都有無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死刑相銜接,其他犯罪也是以徒刑處罰為主。考慮到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刑罰消滅制度,如特赦,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還規(guī)定了前科報告義務①從之前的一律報告前科,發(fā)展到刑法修正案(八)中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免除報告。,由此可鑒,我國的刑罰結構屬于典型的“死刑過重,生刑過輕”的重刑結構。這種結構性的缺陷,對于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運行,無疑是一大阻礙,迫切需要刑事立法的變革。

2.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我國的良好運行以合理的刑罰結構為前提。如前所述,保障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良好運行的根本出路在于實現刑罰結構的改革,也即輕緩化和合理化。然而,我國現行刑法典和單行刑法的現狀卻是規(guī)定了一個過分倚重于死刑等重刑的刑罰結構,這就決定了“嚴”是主角,“寬”是配角,從而為嚴打等重刑主義思想提供了司法上的生存空間,致而使寬嚴失衡??梢灶A測,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改革開放和商品經濟發(fā)展帶來的社會劇烈變化注定了嚴打的勢頭不會減弱,2000—2001年進行的“新世紀嚴打”以及各種各樣的專項嚴打就是明證②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諸如“兩搶一盜”等等專項行動的開展,始終是當地治安工作的重頭戲。。

因此,只有合理的刑罰結構,才能為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良好運行提供法律制度上的堅實保障。具體而言,就是使我國的刑罰結構由“厲而不嚴”向“嚴而不厲”的結構轉變:“嚴而不厲”的價值在于嚴密刑事法網,減少漏網機會,擴大法定犯罪圈,這必然提高刑罰的不可避免性,進而增強刑法的威懾功效[4]431。法網的嚴密性保證了刑罰的必定性,即使減輕刑罰的苛厲程度,也能達到懲罰與預防犯罪的刑事目標,從而使主張刑罰寬嚴適當的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得以良好運行。

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刑事司法

在我國現階段,按照官方的觀點,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主要體現為一種實然的刑事政策和刑事司法政策,其在刑事司法領域中的運行,自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有學者從程序的角度來探討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運行,他認為,寬嚴相濟本身是一個關于刑事實體法適用的刑事政策,但按照刑事一體化的思想,實體和程序應當一并考慮。刑事政策的貫徹,也需要通過一定的程序來實現,刑事程序的設置與運行狀況對政策的貫徹將產生很大程度的減損或增益的作用[5]。筆者認為,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是一個系統化、一體化的工程,應該貫徹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執(zhí)行等整個刑事法領域,并得到一系列配套制度的輔佐,方能得到良好的實踐與運行。

(一)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加害人以認罪、賠償、道歉等形式與被害人達成和解后,國家專門機關對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責任、免除處罰或從輕處罰的一種制度[6]。刑事和解符合我國民眾重調解的傳統,能在使被害人得到經濟賠償、精神撫慰和促使被告人積極悔罪伏法、減少社會中的對抗因素、減少交叉感染兩個矛盾的對立面中得到很好的平衡。此外,刑事和解還有利于緩解矛盾,穩(wěn)定社會,促進公民之間的寬容、和解,減少法院判決后的消極因素;有利于幫教和改造罪犯,避免對罪犯的負面標簽效應;有利于司法經濟,緩解目前司法資源緊張的窘境。刑事和解要求合理確定重罪輕罪的界限,對于輕罪中的一部分可以在檢方的主持下進行庭前和解(審前階段),或者交由社區(qū)矯正機制通過庭外執(zhí)行(審判階段)。

我國的刑事司法長期為重刑主義所支配,嚴打運動一再發(fā)動,直接導致了監(jiān)獄壓力大、司法成本高的后果,并且嚴重忽略了被害人和犯罪分子在刑事訴訟中所應有的權利和主體地位。而綜觀人類糾紛解決方式的發(fā)展歷程,從原始社會的私權解決一枝獨秀到封建社會的公權解決一家壟斷,再到目前公權解決與重視其間人的主體性因素相輔相承的現實,生動地體現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尤其是被害人主體地位的彰顯。在這種情況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確立,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切實可行,不夸張地說,刑事和解是與當前刑事政策變遷、社會結構轉型、司法體制改革密切關聯的一項糾紛解決機制[7]。但要注意兩點:一是強調被害人和加害人雙方的自愿;二是刑事和解不得違反國家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社會公德。

(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社區(qū)矯正

社區(qū)矯正是與監(jiān)禁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社區(qū)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qū)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jiān)禁刑罰執(zhí)行活動①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03年7月10日發(fā)出的《關于開展社區(qū)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盡管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確列入了社區(qū)矯正,但其仍不屬于法定的刑罰種類,我們目前似乎可以把它界定為一種通過社會和民眾來矯正罪犯的新型刑罰執(zhí)行輔助方式。

社區(qū)矯正重視利用社會及其民眾的力量來對犯罪進行改造,使罪犯與社會生活并不隔絕,具有開放性、自由性等特點,體現了刑罰寬容輕緩的一面,從而有利于對犯罪人的教育矯正和彌補短期自由刑的缺陷。在我國刑罰結構整體趨嚴的大背景下,社區(qū)矯正強調刑罰寬容輕緩,這對平衡“寬”與嚴”,完善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理論內涵并維護其良好運行,無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社區(qū)矯正還面臨著重大的問題亟待解決:首先是法律根據問題;其次是機構和人員設置問題。這需要我們在未來以法律的形式進一步完善。

(三)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修復性司法

修復性司法展示了一種與傳統的刑事司法所不同的犯罪反應和規(guī)制方式,依這種理念,被害人及其親友、整個社區(qū)都被認為是犯罪行為的受害者,是指在訓練有素、公正無私的調解人的斡旋和主持下,通過被害人與犯罪人直接接觸、協商而彌補犯罪造成的損害,是“一個特定侵害的相關各方聚集在一起處理和解決該侵害出現時所致后果及其對未來影響的過程”。它強調加害人應對其所侵害的受害人和社區(qū)做出解釋、表達歉意并積極承擔對受害人物質和精神損害進行合理賠償的責任;強調給受害人、犯罪人、他們的家庭成員以及其它相關人員之間創(chuàng)造各種直接對話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強調為犯罪人提供彌補罪過、并重新融入社區(qū)生活的機會[8]。

修復性司法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刑事司法的新發(fā)展,它為受害人、犯罪人、他們的家庭成員以及社區(qū)代表,提供了直接參與對罪行所致損害做出反應和表達意見的機會,為犯罪人和受害人的直接溝通提供了平臺和機會,有助于撫慰被害人、減少焦慮和仇恨。由于被告人可以在取得社會的諒解下順利回歸社會,這就減少了社會中的對抗情緒,有利于防止再次犯罪。由此可見,修復性司法在客觀上為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運行,構造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使其更加靈活機動,從而有利于寬嚴相濟在刑事領域中立足并發(fā)展壯大。

(四)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良好運行離不開各部門的協調機制

對于公安機關,在偵查階段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應當做到:對于犯罪情節(jié)輕微、危害不大的,可以不立案或撤銷案件;區(qū)別情形適當采取刑事強制措施。而我國目前由于非監(jiān)禁類強制措施規(guī)定不完善、長期嚴打斗爭的慣性、警力和經費不足等等原因,致使監(jiān)禁類刑事強制措施的使用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特別有必要在立案方面堅持區(qū)分輕重緩急、分別對待的精神,慎重使用刑事強制措施,以科學態(tài)度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對于檢察機關,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應當做到:

第一,在審查起訴方面,首先,應建立暫緩起訴制度,具體是指綜合考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性質、年齡、處境、危害性程度、犯罪前以及犯罪后的表現等等情況,認為沒有必要立即追究刑事責任時,做出暫緩起訴的決定,給予其一定考驗期限,以觀后效,再根據其悔罪表現決定是否起訴。暫緩起訴目前雖無法律明文規(guī)定,但實踐中所做的有益嘗試表明其效果明顯[6]。其次,擴大相對不起訴范圍。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2款賦予了檢察機關相對不起訴權,具體是指檢察機關對于存在足夠犯罪嫌疑且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依其職權斟酌具體情形而做出的一種不起訴處分。適當擴大相對不起訴的范圍,有利于節(jié)約訴訟成本,合理使用司法資源;使檢察官在運用自由裁量權時有一個更大的空間;有利于改造犯罪人,實現刑法之目的。

第二,在刑事強制措施方面,由于強制措施會給被實施者的人身、精神、聲譽、經濟等方面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所以檢察機關應慎重適用拘留、審查批捕和逮捕等措施,只有在確有必要的時候才能動用。

第三,應確立辯訴交易制度。辯訴交易,是指在法院開庭審理之前,由檢察官與被告人或其辯護律師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精神經過談判和相互協商,共同達成由被告人認罪來換取較輕的定罪和(或)量刑的協議。辯訴雙方一旦達成協議,法律便不再對該案進行實質性的審判,而僅僅在形式上確認雙方協議內容的合法性即可。辯訴交易的實質是在“絕對公正”無法正常實現的情況下,退而求其次,追求更加現實的“相對公正”,能鼓勵被告人認罪,也能促進司法機關的工作效率。

對于審判機關,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應當做到:首先,積極推進庭審方式改革,擴大簡易程序和簡化審理程序的適用,這既節(jié)省司法資源、提高司法效率,又有利于被告人權利的保障①參見兩高一部于2003年3月15日發(fā)布的《關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若干意見(試行)》和《關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的若干意見》。。其次,要全面衡量不同案件的具體情況,對不同主體身份、不同罪名、不同量刑情節(jié)進行具體適用、區(qū)別對待,充分注意罰金、管制、拘役等輕刑的運用,適當擴大假釋和緩刑制度的適用比例,在刑罰審判階段體現出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此外,還可以改革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辦案方式。

對于執(zhí)行機關,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應當做到:(1)區(qū)別對待,最終實現刑罰的個別化:對遵守監(jiān)規(guī)、接受勞動改造或有舉報立功等其他情形的,積極予以減刑、假釋;對抗拒改造或重新犯罪的,堅決從重處理;(2)對監(jiān)外執(zhí)行罪犯而言,一方面,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以便于他們的改造和回歸社會;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監(jiān)獄監(jiān)管和執(zhí)行監(jiān)督工作;(3)對服役改造的罪犯,既要切實保障其合法權益,又要為其服刑后的回歸社會建立順暢的機制。

三、寬嚴相濟刑事政策運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已經推行數年,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以及執(zhí)行機關對其的貫徹執(zhí)行,已經收到了一定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但仍主要局限于針對個案的處理,仍沒有將寬嚴相濟運用于整個刑事領域,并且出現了濫用刑事強制措施、單一地以打擊率作為評判工作的標準、缺乏整體合力等等一系列執(zhí)行不力的問題。筆者認為,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良好運行,還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寬”“嚴”的權衡必須做到于法有據

盡管刑事政策指導著刑事法律的制定和適用,處于具體刑事法律的上位,但在具體適用時,卻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在現有刑事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體現出來,而不能突破現有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

近年來,在適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過程中,出現了超越于實然法律的做法。這種做法從短期的、個案的情況來看具有一定的、積極的社會意義,但從長期的、整個司法制度來看,這種做法具有極大的破壞性:使法律的穩(wěn)定性和確定性喪失無遺,使依法治國成為鏡中花水中月。法律尤其是刑事法律,原本就應當是以其明確性、穩(wěn)定性和確定性來為人們提供預測和導向作用的,司法機關肆意超越法律的行為無疑使人們陷入無法預測自己行為風險的恐慌之中。因此,公檢法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必須堅持以法律為準繩,做到自己的行為于法有據。

(二)寬嚴相濟重在系統化、一體化

社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刑事政策僅是諸多社會治理手段中的一種,但卻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德國著名刑法學家李斯特就認為:最好的社會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作為社會治理中的一種強制手段,應當貫穿于整個刑事法領域。對于具有社會危害性行為,區(qū)分其情節(jié)的輕重、處理的緩急等具體情形,來做出相應合理的安排,不僅有助于實現不放縱犯罪的目標,又能起到教育改造罪犯和規(guī)范引導民眾的作用,還契合社會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和趨勢。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要求刑罰和刑法內在結構的設定科學合理;要求厘定行政強制手段和刑事強制手段之間的分界,并慎用刑事強制措施;要求強有力的貫徹執(zhí)行,因為徒法不足以自行;要求反思二十多年來的嚴打政策,糾正重刑主義思想,認真研究“寬嚴相濟”的問題。因此,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要得到良好運行,必須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及司法行政機關等部門之間加強聯系與協調,建立經常性的協調配合工作機制,共同研究貫徹寬嚴相濟的具體工作措施,并及時解決貫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三)“寬”與“嚴”的權衡標準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要在刑事司法領域中運行,首要的前提是做好寬與嚴的權衡和決斷工作。筆者認為,寬與嚴的標準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首先,從量刑情節(jié)的角度。量刑情節(jié)是對犯罪人裁量刑罰時必須考慮的、決定是否適用刑罰及適用何種刑罰的各種事實情況,它包括法定量刑情節(jié)和酌定量刑情節(jié)。對于前者,只要嚴格遵守就是遵循了寬嚴相濟,因為立法時已經考慮到此種因素;對于后者,則應當靈活掌握,綜合考慮各種具體而微的因素,做出寬嚴適度的決定。

其次,從刑罰效果的角度。國家動用刑罰,講究刑罰經濟原則,主張以最小的刑罰成本來獲取最大的刑罰效益,而不是隨心所欲、毫無節(jié)制的。適用刑罰必須有益于懲罰和預防犯罪,利弊并存時,要斟酌權衡:利大于弊,刑罰由此帶來的預期效益大于付出代價的,可施以刑罰;弊大于利,刑罰帶來的預期效益低于付出代價的,不宜施以刑罰。

再次,從刑罰正義的角度。刑罰正義是法律正義的核心,刑罰是否正義,一方面關系到公民的生命、健康、自由、財產等權利的享有、行使和受保障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還關系到其他社會正義能否實現,因為刑罰是社會的最后一道防線。因此,司法工作人員應增強秉持刑罰正義的觀念,摒棄超越等量、超越等值的報復刑思想,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指導下作出處理決定時,充分衡量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犯罪人的主觀惡性和社會的整體利益(包括犯罪人的利益)等等各種情況。

(四)更新刑事理念

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必須克服重實體、輕程序,重打擊、輕保護等等錯誤的觀念,與時俱進地更新刑事理念:

1.從刑法萬能主義到刑法謙抑主義。刑法萬能主義認為,刑法是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的靈丹妙藥,刑法的觸角應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結果不當地擴張了刑罰權,極度禁錮了社會的生機與活力。刑法謙抑主義則認為,刑法是保障社會的最后一道防線,具有范圍上的緊縮性,適用的補充性和后位性,從而有利于充分發(fā)揮社會的自動調控功能,減少社會對抗,促進社會和諧。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主張在打擊的同時,還旗幟鮮明地提出應當注重其寬松的要求,防止了刑罰可能的濫用和不適當的擴張,順應了刑法謙抑主義的走勢。

2.從重刑主義到輕刑主義。重刑主義是對我國刑罰目的的片面理解,它過分強調刑罰的特殊預防和懲罰功能,而忽視了刑罰的一般預防和教育功能;片面強調司法機關的專政屬性,片面強調加大打擊力度,而忽視了對公民合法權益的保護。

根據菲利在犯罪三元論的基礎上提出的“犯罪飽和法則”,社會存在著不可避免的最小限度的犯罪,犯罪在特定社會的一定歷史階段總是處于飽和狀態(tài),犯罪的增加與減少與一定社會的歷史發(fā)展水平相對應。但他并不認為犯罪是不可改變的命運,盡管刑罰未必是有效的,但可以建立刑罰之外的補充策略,這種補充策略菲利稱其為“刑罰的代用物”從而來預防犯罪[9,10]。輕刑主義堅持刑罰的輕緩,以人為本,強調通過非犯罪化、不起訴、非監(jiān)禁化等來化解社會矛盾,最大限度地促成犯罪人改過自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寬”的一面。

從報應刑主義到教育刑主義。報應刑主義的刑法觀念認為,刑罰是對于犯罪分子的報應,進而希冀通過加重報應幅度或從嚴從快等方式來打擊和懲治犯罪。教育刑主義則認為,刑罰對于犯罪分子不僅僅具有懲罰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預防、挽救、教育、感化并舉的功能,體現了人文主義的關懷,促使犯罪分子真正認罪伏法、棄惡從善。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核心就是對刑事犯罪區(qū)別對待,寬嚴有度,堅持教育與打擊并重,而這也正是教育刑主義精髓之所在。

(五)注重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穩(wěn)定是壓倒一切的大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目的在于維持社會治安,保持社會的穩(wěn)定與良性運行。因此,適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時,既要注重其懲治犯罪的嚴厲性一面,又要注重其解決、化解社會問題的寬緩性一面,以求最終達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總之,作為我國現階段主導的刑事政策,寬嚴相濟應當迅速轉化為一種行動中的法。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研究,應當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法則,更多地關注其在刑事司法領域中的運行狀況,這不僅是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永葆生機與活力的根本,也是刑事理論界學術長青的源泉。

[1]嚴勵.我國刑事政策的價值追問[J].山東公安??茖W校學報,2004(2).

[2]張明楷.刑法格言的展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77-291.

[3]陳興良.本體刑法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76.

[4]儲槐植.刑事一體化與關系刑法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5]龍宗智.通過程序實現“寬嚴相濟”刑事政策[J].社會科學,2007(5).

[6]陳光中,葛琳.刑事和解初探[J].中國法學,2006(5).

[7]雷小政.刑事和解中的風險控制與司法保障[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2(3).

[8]陳曉明.論修復性司法[J].法學研究,2006(1).

[9]菲利.實證派犯罪學[M].郭建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7:27.

[10]菲利.犯罪社會學[M].郭建安,譯.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56-79.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iminal Policy of Temper Justice with Mercy

GUO Shi-jie
(Law School,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The Criminal Policy of Temper Justice with Mercy,which should be positioned as a basic,should to be,and systematic criminal policy,is supposed to transfer from“l(fā)aw in paper”to“l(fā)aw in action”.The Criminal Policy of Temper Justice with Mercy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riminal legislations and criminal judicature:the mitigation of punishment and 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f crime punishment are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our criminal law;When carrying out the criminal policy in criminal judicial,we should set our eyes on the setup of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the Criminal Summary Procedure,the Rehabilitation justice,and so on;We should set up a harmonization system among all judicial departments.The Criminal Policy of Temper Justice with Mercy should be noted about some relevant specific issues in its operation.

criminal policy;temper justice with mercy;criminal legislation;criminal judicature

DF61

A

1009-1505(2012)04-0014-07

(責任編輯陶舒亞)

2011-12-28

郭世杰,男,河南柘城人,北京大學法學院2010級刑法學博士生,主要從事刑事法學理論與實踐研究。

猜你喜歡
相濟刑罰刑法
過度刑法化的傾向及其糾正
刑罰威懾力的刑法學分析
代運為名行詐騙 構成犯罪獲刑罰
斷鹽也是一種刑罰
刑法的理性探討
學校管理要“寬嚴相濟”
刑罰的證明標準
刑法的宣示性:犯罪黑數給我們帶來的思考
監(jiān)獄行刑視角下的寬嚴相濟
寬嚴相濟,養(yǎng)出中國好兒子
舞钢市| 阿拉尔市| 桂平市| 巴青县| 贵州省| 建湖县| 大理市| 濉溪县| 阜城县| 什邡市| 延吉市| 浠水县| 东乡族自治县| 邵东县| 酉阳| 禄劝| 会泽县| 会宁县| 喀喇| 从江县| 金昌市| 潼关县| 贵州省| 富锦市| 宁城县| 庄浪县| 栖霞市| 安新县| 花莲县| 小金县| 六盘水市| 弋阳县| 手机| 旺苍县| 怀安县| 尤溪县| 揭阳市| 兴义市| 林周县| 临夏市| 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