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穎
(河北阜平縣農(nóng)業(yè)局,阜平 073200)
棗樹是發(fā)芽晚、落葉早、年生長時期比較短的果樹。一般在4月中旬開始發(fā)芽,到10月中下旬落葉,小麥則在9月下旬播種,來年6月上旬收獲,棗樹與小麥的共生期大約在80~90天,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小麥楊花、灌漿至成熟期,以吸收磷、鉀肥為主,氮肥為輔。而棗樹正是長葉、分化幼芽和生長新棗頭的時期,以吸收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因此棗樹與小麥間作,爭肥爭水的矛盾不大。6月上旬棗樹進入開花坐果期,需肥處于高峰期,小麥則開始收獲。而剛剛播種的谷子、夏玉米等作物,尚處于出苗期,需肥量較小,一般不影響棗樹的開花坐果。9月中下旬棗樹采收后,為儲備營養(yǎng)物質(zhì),棗葉需磷、鉀肥數(shù)量上升,但小麥尚處于出苗期,對磷、鉀肥吸收量較小,而且小麥播種前又施足了底肥,故此棗樹與小麥爭肥的矛盾不大。
棗樹根系的分布以水平為主,集中分布在樹冠內(nèi)30~7cm土層內(nèi),占根系總量的65﹪~75%,樹冠外圍根系分布稀疏,密度小,而間作物的根系則集中分布在0~20cm的耕層內(nèi)。棗樹主要是吸收30cm以下深土層肥水,且以樹冠內(nèi)為主。而間作物主要吸收20cm內(nèi)耕層的肥水,以樹冠外為主。因此,棗糧間作比大田更能提高肥水利用率。
(1)棗麥間作。小麥從返青到拔節(jié)期,要求一定的光照強度、采光量,而此時棗樹剛剛萌發(fā)不久,基本上不影響小麥的光照。5月上旬至6月初,小麥進入抽穗、楊花、灌漿成熟期,要求光照強度和采光量,僅為全光照的25%~30%,此時棗樹枝葉進入速長期,棗葉展開后,單葉面平均在7.4~9.8cm2,隨風擺動形不成固定的陰影區(qū),基本上可滿足小麥對各生育階段光照的要求。(2)棗與谷或豆類間作。谷子、豆類是光飽和點較低的耐陰作物,因此間作可滿足作物對光照的要求。(3)棗與夏玉米間作。小麥收獲后可壟作夏玉米,夏玉米的光飽和點較高,是喜溫作物。但是,光的補償點較低,它具有短光照、高光效的特點。而且夏玉米又是C4植物,在較弱的光照條件下,仍可積累一定的干物質(zhì),所以棗樹與夏玉米間作,也能滿足對光照的要求,并且可以獲得較高的產(chǎn)量。
這種模式適用于地多人少的地區(qū)采用。棗樹株行距為4m×6m,每667m2栽植棗樹37株,占地面積432m2,糧食作物占地面積235m2?;蛘卟捎秒p行帶狀型間作模式,即大小行株距4m,小行距4m,大行距10m,每667m2栽植棗樹24株,占地面積384m2,糧食作物占地面積283m2。
這種模式適用于人多地少的地區(qū)采用。棗樹行距較大,一般行距15m,株距4m,每667m2栽植棗樹11株,占地面積176m2,糧食作物占地面積491m2,或采用株距4m,小行距4m,大行距18m雙行帶狀型間作模式。每667m2栽植棗樹15株,占地面積240m2,糧食作物占地面積427m2。
這種模式適用于人口、土地均衡地區(qū)采用。棗樹株距4m,行距 8m,每667m2栽植棗樹 21株,占地面積336m2,糧食作物占地面積331m2,或采用株距4m,小行距4m,大行距12m雙行帶狀型間作模式,每667m2栽植棗樹21株。
棗糧間作的關(guān)鍵技術(shù),就是調(diào)節(jié)好棗樹與間作物之間爭肥、爭水、爭光的矛盾,以達到棗糧的互惠、互利,實現(xiàn)棗糧雙豐收。
行距大小對空氣、溫度、濕度、光照和風速都有明顯影響,也是影響棗糧產(chǎn)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根據(jù)栽培目的,因地制宜,統(tǒng)籌安排。以棗為主的行距6m為好,以糧為主的行距15m為好,棗糧兼顧的行距8m為好。
行向?qū)棙洚a(chǎn)量有一定的影響。實踐證明,南北行向栽植棗樹,冠下受光時間較均勻,日采光量也大于東西行向的日采光量。因此,一般以南北行向栽植棗樹為好,同時也要因地制宜,靈活掌握。
樹體高度與接受直射光量多少有一定關(guān)系。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和經(jīng)濟效益,樹體高度應控制在6m以下,所以樹干高度應在1~1.5m為宜。
據(jù)考察,樹冠形狀對棗樹和間作物的生長及產(chǎn)量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樹冠郁閉,枝條擁擠,通風透光不良,結(jié)果部位外移,坐果率下降,并且加重了對間作物的影響。因此,樹冠形狀以疏散開心形為宜。
選擇適宜間作物進行合理的配植,是調(diào)節(jié)棗樹與間作物“三爭”矛盾的重點技術(shù)之一。選擇的間作物應具備物候期與棗樹物候期相互錯開、植株矮小、耐陰性強、生長期短、成熟期早的特點。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以下幾種作物比較適合間作:(1)麥類包括冬小麥、春小麥、大麥等,這類糧食作物植株小,根系分布淺,且物候期與棗樹物候期相互交錯,是棗糧間作理想的作物。(2)豆類包括大豆、豌豆、綠豆、紅小豆等,這類作物植株矮小,耐陰性強,生長期短成熟又早。而且有固氮作用,是與棗樹實行間作較好的作物。(3)雜糧類包括玉米、谷子、芝麻、花生和棉花等,都可和棗樹間作。但必須搞好合理布局和配植。因為這些作物都是喜光作物,但光飽和點和光補償點存有較大差異。與棗樹間作時,在靠近棗樹的一側(cè),先播種幾行豆類作物,然后再播種谷子、玉米、芝麻、棉花等。采取“矮-高-矮或矮-中-高-中-矮型”的配植組合,既有利于通風透光,滿足間作物對光照強度、采光量的要求,又有利于緩解棗樹與間作物爭肥、爭水的矛盾,還有利于防治病蟲害及便于樹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