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霞 于淑春
小兒輸液外滲的預防與護理
董紅霞 于淑春
目的對小兒靜脈輸液所致藥物滲漏的主觀及客觀原因、護理對策和防治措施的探討。方法 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與防治措施,對50例患兒藥物外滲的原因進行分析,最大限度的降低輸液所致藥物滲漏的發(fā)生、減少后遺癥。結(jié)果除2例因未及時治療局部組織壞死遺留瘢痕外,其余49例痊愈。結(jié)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可以減輕滲漏對患兒的損害,小兒靜脈輸液所致藥物滲漏是可以預防的。
小兒靜脈輸液;外滲原因;預防護理
1.1 一般資料 靜脈輸液藥物外滲是小兒經(jīng)脈輸液過程中較常發(fā)生的現(xiàn)象之一,多發(fā)生于制動性差的嬰幼兒,如果得不到及時和有效的治療,將容易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且治愈時間較長,這對家長和孩子的心理、生理都具有不小的不良影響。小兒自制力差,特別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基本上不能按需要制動,且嬰幼兒血管腔細小、管壁薄,靜脈輸液最常選用的穿刺部位為頭皮、手或足背部的靜脈?;疾r血流緩慢,以及高濃度、強刺激性藥物的輸注等因素致藥液外滲至皮下,易引起局部組織水腫、嚴重者可引起局部組織缺血壞死。臨床資料: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醫(yī)院兒科進行靜脈輸液23225次,發(fā)生藥物外滲1870例次,其中導致一定后果者8例,患兒年齡范圍為2~7歲。
1.2 方法
1.2.1 一般護理 為促進局部外滲藥物的吸收,在藥物外滲的48 h內(nèi),應抬高受累部位。在靜脈給藥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藥物外滲或疑似外滲情況時,應立即停止給藥。
1.2.2 熱敷 操作方法:把毛巾在熱水中(溫度在35℃ ~49℃之間,以避免燙傷)浸濕,擰干后敷于外滲部位在熱毛巾外面包裹透明敷貼,再蓋一層毛巾或棉墊以保持熱度,避開針眼。一般每5 min更換一次毛巾,最好用兩條毛巾交替使用。每次熱敷時間15~20 min,敷3~5次/d。減輕外滲藥液對局部的損傷。局部熱敷可加速外滲藥液的吸收和分散,熱敷適用于一般的藥物,如抗生素、維生素、生理鹽水等。兒科處理液體外滲一般采取的是濕熱敷,但如果高滲液如鈣劑外滲已超過48 h,則不可熱敷。此時局部皮膚由白轉(zhuǎn)為暗紅,產(chǎn)生局部充血,熱敷使溫度升高,耗氧增加,代謝加快,會加速組織壞死。
1.2.3 藥物處理 生理鹽水、60%硫酸鎂、75%酒精濕敷可減輕水腫對局部組織的損傷,促進局部組織修復。硫酸鎂和酒精本身就是高滲液體,高滲液的外滲是不能夠用硫酸鎂和酒精的,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而引起的外滲,如果用于高滲液滲漏者,可加重組織脫水。
1.2.4 應用相對應的藥物相拮抗 如縮血管藥物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外滲,硝酸甘油、可以用酚妥拉明、地塞米松濕敷等。
除2例因未及時治療局部組織壞死遺留瘢痕外,其余49例痊愈。
護理人員應在熟悉小兒靜脈輸液外滲原因的基礎上,積極采取各項預防措施,以減少和防止藥物外滲現(xiàn)象的發(fā)生。而對于已發(fā)生的藥物外滲,要針對小兒靜脈輸液藥物外滲的具體情況,采用各種護理對策,將藥物外滲帶來的不良反應降至最低。但若發(fā)生在關(guān)節(jié)處、外滲范圍大、藥物刺激大,易導致組織壞死等嚴重后果,給患兒造成較大身心傷害,甚至引發(fā)醫(yī)療糾紛。小兒靜脈輸液藥物外滲雖然是臨床上常見的護理問題,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積極預防和處理小兒靜脈輸液外滲具有重要意義。參靜脈輸液外滲給患者帶來身心痛苦,易引發(fā)醫(yī)療糾紛,必須高度重視。在臨床工作中,認真做好靜脈輸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安全有效地為患者輸液治療,確保護理質(zhì)量。要以“預防為主,及時補救為輔”為原則。
[1] 王曉麗.小兒輸液外滲的預防與護理.航空航天一醫(yī)藥,2009,8(1):113.
130011 長春,吉林大學第四醫(yī)院/一汽總醫(yī)院
1.2.5 濕潤燒傷膏的主要成分為黃芩、黃柏、黃蓮等,其具有清熱解毒、去腐生肌、止痛、抗炎、生理化再生修復肌膚、促進愈合、減少損傷等作用,對各種藥物外滲后引起的腫脹、疼痛及創(chuàng)面修復有一定的療效。方法:外滲局部用無醇碘伏消毒,自然晾干后,將濕潤燒傷膏均勻抹于外滲部位皮膚約1 mm厚,一日2~3次。
1.2.6 藥液外滲引起局部水皰處理 水皰小末破潰的盡量不要刺破,可用無醇碘伏外涂;水皰大的,碘伏消毒后用無菌注射器抽去水皰里的滲出液,再用無醇碘伏外涂、外敷[1]。
1.2.7 外科處理 如保守療法失敗,潰爛形成,需請外科會診,徹底清創(chuàng)或進行聯(lián)合植皮整形手術(shù),保住肢體的功能和外觀。一旦患者發(fā)生藥物外滲,必須連續(xù)觀察和評估局部癥狀和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