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華
胰腺癌在腫瘤發(fā)病中排第五位,在我國上升趨勢,是一種早期診斷困難、進展迅速、預后極差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因此,近年來對探討胰腺癌早期診斷及治療方法的進展日趨重視,積極早期及時進行篩查,對于改善胰腺癌預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意義重大。
臨床的研究已經認識到,當胰腺癌直徑小于1cm時,病變局限于導管皮內,根治術后5年生存率可達100%,當直徑>1cm時,5年生存率降為17%~41%[1],國際抗癌聯盟/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的TNM分期(2002年第6版)將胰腺癌直徑<2cm定位為Ⅰ期。
現有文獻表明有多種因素與胰腺癌發(fā)病相關,包括環(huán)境因素、內外科疾病因素、遺傳因素和職業(yè)因素,基因突變,有研究表明端粒酶活化在胰腺癌發(fā)生中起重要作用。2004年哈佛公共衛(wèi)生學院對胰腺癌危險因子進行分級,已明確危險因子有吸煙、家族史、基因突變如BRCA2基因突變、K-ras原癌基因突變;中度級別可疑危險因素包括慢性胰腺炎、糖尿病、肥胖;低級別危險因素包括運動量,長期服用非甾體消炎藥、及糖類攝入過多等。在眾多胰腺癌危險因素中,一些臨床病歷隨訪分析提示:長期患慢性胰腺炎的患者,發(fā)展為胰腺癌危險性明顯高于普通人群,病因學及病理學方面的分析認為,胰腺的慢性炎癥逐漸破壞和損傷胰腺的正常生物屏障,長期刺激可誘發(fā)胰腺癌。另外糖尿病與胰腺癌關系一直是臨床流行病學研究熱點,長期糖尿病是胰腺癌危險因素,新的初發(fā)糖尿病是胰腺癌早期癥狀之一。Mayo Clinic提出了早期胰腺癌篩查策略:即將新的初發(fā)糖尿病患者作為早期胰腺癌篩查指標。初次篩查發(fā)現新的糖尿病患者,即開始二次篩查,即檢測胰腺癌相關糖尿病標記物,最后通過影像學及細胞學檢查加以確診[2]。
3.1 癥狀與體征 胰腺癌早期癥狀為上腹部不適或隱痛、脹痛、鈍痛,極易與胃腸肝膽疾病相混淆,胰頭癌以腹痛、黃疸、上腹部飽脹不適為最多見,胰腺體尾癌則以腹痛、上腹部飽脹不適、腰背痛為最多見,厭油膩、體重減輕而無其他原因易是早期臨床經常表現之一。早期查體多無陽性體征。中上腹及左中上腹部壓痛值得注意。腹部腫塊、腹水、肝膽腫大、黃疸多為中晚期表現。
3.2 超聲影像檢查 腹部胰腺超聲檢查典型表現為低回聲、回聲不均勻、邊緣不規(guī)則的實性腫物,當胰頭部直徑大于4cm時常提示胰頭部占位,可以作為普查和初篩的方法;超聲內鏡(EUS)和胰管內超聲(IDUS)可測到<1cm的小胰癌,并且在超聲內鏡引導下可行胰腺腫塊穿刺針吸活檢(EUSFNA),EUS-FNA診斷胰腺癌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達84%和97%;三維超聲內鏡和三維腔內超聲有利于觀察病灶空間結構和比鄰關系。
3.3 CT影像 超薄多層螺旋CT(MDCT)目前被很多學者認為是胰腺癌診斷和分期首選方法,早期胰腺癌表現除了顯示為低密度腫塊直接征象外,其間接征象的顯示對診斷很重要,隨著掃描和數據處理技術的進步,三維重建、曲面重建及三維多重膽管攝影技術發(fā)展并應用于腫瘤的早期診斷上。
3.4 ERCP 是鑒別診斷胰膽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對胰腺癌診斷敏感性70%~90%,特異性50%~94.3%,可通過ERCP獲得細胞學診斷,日本學者2009年報道一種改進ERCP方法,采用一種導絲引導下細胞學檢查敏感性提高93%,特異性提高100%,是一個值得期待方法[3]。
3.5 MRIMRCP是MR水成像,主要原理是利用體內含水量大的液體(胰膽液、腦脊液、尿液)作為天然對比,使圖像黑白分明,使含液腔是、更清晰。
3.6 胰管鏡 基于ERCP經口胰管鏡,(POPS)就是利用胰管鏡通過十二指腸鏡鉗道插入胰管,直接觀察胰管內病變,對小胰腺癌發(fā)現具有極大應用價值。[4],
3.7 血清腫瘤標記物 CA199 CA50 CA195 CA242是臨床上常用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可提高敏感性和特異性,其中CA199檢測可以作為早期診斷重要證據[5];CEA對胰腺癌診斷敏感性為30%~60%。
3.8 基因腫瘤標志物 K-Ras是與胰腺癌關系最密切的原癌基因之一,K-Ras基因突變主要發(fā)生在胰腺癌早期階段,其突變率為75%~100%,在胰腺癌早期診斷及預后判斷上具有重要意義。P53基因是與胰腺癌關系最密切抑癌基因之一,因此P53基因失活可作為胰腺癌特異性腫瘤標志物,端粒酶的表達與胰腺癌臨床分期、診斷及預后關系密切,測定胰腺組織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胰腺良惡性疾病鑒別診斷。
4.1 手術根治切除 目前胰腺癌的治療仍以可切除病歷要爭取手術根治切除為主。
4.2 胰腺癌的微創(chuàng)治療 胰腺癌手術不可切除的可采用姑息微創(chuàng)治療,內鏡下胰管支架植入術,超聲內鏡引導下綜合治療;腹腔鏡下胰腺癌放射粒子植入術;腹腔鏡下胰腺癌射頻消融術;影像學引導下胰腺癌局部冷凍、微波治療等。
4.3 胰腺癌輔助治療 包括化療、放療、介入治療、高功率聚焦超聲治療、胰腺癌基因治療、胰腺癌免疫治療。其中抗EGFR分子靶向藥物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及其受體過度表達,導致了腫瘤新生血管形成,促使腫瘤發(fā)展,抗VEGFR藥物目前主要作用于VEGFR配體的貝伐珠單抗。
總體上看,胰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還任重道遠,需要我們利用流行病學手段確定其高危因素及早監(jiān)測高危人群,合理利用影像學檢查手段并盡快發(fā)現新的有價值標志物應用于早期診斷,為最終實現胰腺癌治療突破,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1]任建林,焦興元.現代消化病診療學:659-683.
[2]趙海華,朱明華.胰腺癌相關基因研究進展.醫(yī)學綜述,2006,12(5):257-259.
[3]劉軍,袁耀宗.胰腺癌基礎與臨床研究若干進展.消化病新視野,2009:109-117.
[4]朱景凱,傅春彬.胰腺癌早期診治研究現狀及進展.消化系統(tǒng)疾病最新指南,2011:86-88.
[5]Hiroyuk U,Koichi T,Eriko M.Scraping cytology with a guidewire for pancreatic-ductal sttictures Gintest En dosc 2009 electric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