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虹
(膠州市膠州鎮(zhèn)膠萊小學,山東 膠州 266300)
德育教育淵源已久,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們、教育家們都非常重視當世的德育教育。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講學過程中尤其注重德育教育,《論語》:“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保?]意思是在孔子的這些弟子里面,德行最突出的是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在語言辭令方面最有才能的是宰我、子貢,最擅長處理政事的是冉有、季路,文學方面最有造詣的是子游、子夏。孔子從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這四個方面來評價他的學生,并把德行放在首位,足見其對于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視。
孔子在《論語》中有一段教育弟子的經(jīng)典之作,在此以孔子德育教育釋例加以分析之,以窺探中國古代的德育教育,以求對我們的德育教育有所幫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狈蜃舆又!扒?!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薄俺啵柡稳??”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弊釉唬骸昂蝹??亦各言其志也?!痹唬骸澳赫撸悍瘸?。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1]
孔子教育因材施教,其為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其言語不多,而頗多啟發(f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談其教育理想后,獨贊賞曾皙,可見其教育導向。注重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就是我們所說的德育。
《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酥^也。”[2]憑借武力使人服從,并不是真心服從,只是因為他沒有反抗的力量罷了。而如果是憑借自己的德行,別人才是真正心悅誠服,從內(nèi)心深處尊重崇敬,這才是長久之計。可見德行在樹立個人威望中的重要性。德育教育自孔孟發(fā)端,歷經(jīng)各朝各代,延續(xù)至今,仍可謂學生教育中不可或缺之部分。
北宋司馬光有言:“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保?]從司馬光的話中足以看出,德之于人、國、家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智育一直以來被看做是學校教育的重心,但在當今素質(zhì)教育體制下,智育和德育要平衡發(fā)展,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智育的開發(fā),更要注重德育的培養(yǎng),它是一個人受人尊重認可,一個國家安定有序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于一個處于人生啟蒙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德育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品行,才能更好地與同學團結(jié)友愛,互相幫助,和睦相處;才能懂得尊敬師長,孝敬父母;走向社會后也能更好地遵紀守法,為國家社會服務,做一個對社會國家有用的人。通過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國家和集體與個人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行為文明,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為將來繼承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成為合格的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奠定基礎。
德育教育歷史悠久,在當今素質(zhì)教育體制下也越來越受到應有的重視,那么在小學教育中應該如何開展德育教育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為了全方位地提升小學德育教育的水平和質(zhì)量,應從學校、家長、社會、學生等各方面全面抓起,缺一不可。
1.學校。小學生的很多知識都是在學校里學習到的,那么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學生大都非常崇敬自己的老師,把老師視為自己各方面學習的楷模,所以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不容小視。教師首先應該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師德,在各方面使自己成為德行典范,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其次就是引導,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方面的引導教育,通過開設思想品德等相關課程,向?qū)W生普及德育知識,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評判標準,并通過這一標準指導規(guī)范自己的日常行為。在學校、班級里評選思想品德標兵,在學生當中樹立思想品德學習典范,讓學生以此為楷模,競相學習之。而對于德育教育中后進生的引導,更應注意方法,由于小學生在各方面還都處于啟蒙階段,思想、認識等各方面還有待完善,如果這時候缺乏及時有效的引導,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時需要始終用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去糾正、引導,而不是以批評為主,要注意循序漸進,在糾正、引導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可能更加深入和久遠。
2.家長。家長與老師同樣在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過程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孩子和父母朝夕相處,父母的言行舉止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由于家長比起老師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更長,因此家長除了模范帶頭作用外,在監(jiān)督規(guī)范孩子的日常生活行為中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當今社會,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百般疼愛,但溺愛并不是一種好的現(xiàn)象,反而會助長他們的不良習慣,變愛為害。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除了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外,還應積極地配合學校的德育教育,監(jiān)督規(guī)范他們的日常行為,對于孩子的不當行為應該及時地指出,并予以糾正,而不是一味地溺愛縱容。只有當把學生在學校中學到的德育知識與他們?nèi)粘5纳顚嵺`結(jié)合起來,把知識作用于實踐,知行合一,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得以開展和落實。家長在實踐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作用實在不容小視,所以在開展德育教育時,家長應該全力配合學校的各項舉措,監(jiān)督規(guī)范孩子的日常行為,使學校的各種思想道德教育在家長的配合下,真正為學生消化吸收,從而使其成為與學生相伴一生的良好習慣。
3.社會。社會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在學校德育教育方面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各項人為制定的法律、法規(guī)還是各種約定俗成的道德準則,都會影響到學校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和方式,學校中思想道德等相關課程的開設及內(nèi)容是各項社會制度和各種道德準則的反映。各項社會活動的開展也會影響到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比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評選,各行各業(yè)孝子的評選,這些影響廣泛的社會評選活動,通過新聞媒體、報紙雜志等傳播媒介得以被大眾熟知,而這些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跡也多次在學生課本中或被老師提及,甚至在學生考卷中也屢見不鮮,這些社會活動無疑在社會各界尤其是學生中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通過社會的廣泛宣傳而深刻地影響著世人尤其是學生的認知,他們以之為學習的楷模,行動的方向。社會這面大旗在德育教育中應以其鮮明的指向,引領著學生以其為參照時時刻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使自己成長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yǎng)起與社會相融的德行標準,以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4.學生。學生是德育教育的主體,在學校、家長、社會的模范帶頭、監(jiān)督規(guī)范、指導引領下,學生應積極主動地提高自覺性,接受學校的教育,家長的監(jiān)督,社會的引領。如若自己的言行受到學校,家長的肯定,社會的認可,學生就會再接再厲,爭取有更好的表現(xiàn),更大的進步,以此來回饋社會,感謝學校、家長對自己的辛勤培育。如若自己的言行有不當之處,則應耐心聽取老師、家長的意見,接受批評,悉心改正,古人一日三省吾身,多多反省,使自己能夠在老師、家長的關懷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德育教育淵源已久,并已經(jīng)深深地扎根于各時期的教育方針中,炎黃子孫們也都接受了這一教育的熏陶,在當今素質(zhì)教育體制下,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學校、家長、社會等各方力量全面促進德育教育的開展,對于小學德育教育事業(yè)無疑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在今后的教育事業(yè)中,各方力量應當更加緊密地配合,以使德育教育更上一層樓,培養(yǎng)出更多符合社會國家需要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1]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楊伯峻,楊蓬彬.孟子譯注[M].長沙:岳麓書社,2009.
[3]司馬光.資治通鑒[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