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曼,駱文香,崔向華,張 堅
(本文編輯:黃攸生)
患者女,44歲,因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半年,加重0.5 h于2010年12月16日入院。既往月經規(guī)則,5~6/30 d,量中等,無痛經。3年前出現(xiàn)性生活后陰道流血,量少,無異常陰道排液,未重視。2010年4月因結腸癌在外院行右半結腸切除術,術后病理:右半結腸隆起型黏液腫瘤,癌組織侵及全層,脈管見癌栓,腸周淋巴結3/15見癌轉移。診斷為結腸癌Ⅲb期,術后給予化療。同年6月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少量陰道流血,多為一過性,常在咳嗽、大小便時出現(xiàn),10月中旬大量陰道流血在當?shù)蒯t(yī)院行診斷性刮宮術,自訴病理未見子宮內膜惡變(未見報告單)。術后陰道流血淋漓不凈,并逐漸出現(xiàn)下腹墜痛,入院前0.5 h出現(xiàn)大量陰道流血。婦科檢查:陰道內大量積血及血塊,宮頸外口見一直徑約1.5 cm的增生組織,表面出血明顯,宮頸增粗,質地較硬。陰道鏡:宮頸上唇見不規(guī)則腫物突出,質地脆,觸之易出血,醋酸染色變白,不褪色,碘不著色。MRI:宮頸管占位,局部累及后壁基質,宮頸管腔內見較多液體信號,盆腔少量積液。入院即行分段診刮+宮頸活檢術,病理示:宮頸內膜及宮頸贅生物為高中分化腺癌。宮腔刮出物為出血性宮內膜,有分泌,其中見小塊腺癌組織,形態(tài)同頸管內膜及宮頸贅生物。免疫組化提示高中分化腺癌,考慮結腸來源。術前診斷:宮頸癌(轉移性)、結腸癌術后。于12月28日在全麻下行全子宮+雙側附件切除術+盆腔粘連松解術+雙側卵巢動靜脈高位結扎術,術中盆腹腔未見其他腫瘤病灶,術后病理示:宮頸管腺癌(中分化),結合腸癌病史及免疫組化檢查考慮為轉移性黏液腺癌伴壞死,癌組織直徑約2cm,宮頸外環(huán)完整,子宮內膜及肌壁均未見癌組織侵犯;子宮旁組織未見癌組織侵犯;雙側附件、子宮闊韌帶未見癌組織侵犯。出院后1個月至外院化療4個療程,后因不能耐受停止化療,改口服中藥。術后半年復查陰道殘端愈合好,CT及B超檢查未發(fā)現(xiàn)盆腹腔病變。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原發(fā)癌多見,轉移癌較少見,國內外報道較少,原發(fā)灶包括胃、卵巢、結腸、乳腺、腎、胰臟[1]。結腸癌早期易出現(xiàn)淋巴轉移,晚期癌細胞及癌栓通過門脈系統(tǒng)血行轉移至肝臟多見,宮頸轉移較罕見,浙江省腫瘤醫(yī)院曾對該院1994年至2007年該癥患者進行報道,8例術后病理發(fā)現(xiàn)當病灶侵犯宮體時表現(xiàn)為外膜到肌層的受累模式,故認為腫瘤經腹膜播散,直接浸潤是其主要轉移途徑[2],亦有文獻通過分析患者 MRI圖像后得出該結論[3]。但該例患者病灶未侵犯宮體,且病理示宮頸外環(huán)完整,故其轉移途徑不明。結腸癌轉移宮頸治療目前尚無統(tǒng)一意見,多數(shù)認為對于能手術患者選擇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可使其生存期延長,通過手術達到根治及最大程度的減瘤,術后再通過放化療控制可能存在的轉移灶及術后殘留病灶,從而提高療效。
[1]吳小華.實用婦科腫瘤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02-303.
[2]殷卓敏.胃癌與結直腸癌宮頸轉移22例臨床分析[J].中國癌癥雜志,2009,19(3):210-213.
[3]Metser U,Haider MA,Khalili K,etal.MR imaging findings and patterns of spread in secondary tumor involvement of the uterine body and cervix[J].AJR,2003,180(3):76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