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喜德 胡正康
息肉主要是由于黏膜的細胞生長聚集所形成的,胃息肉的發(fā)病率隨著年齡而上升,多發(fā)于60歲以上的人群,男性與女性的發(fā)病率沒有明顯差別,胃息肉并無傳染性,大多數(shù)息肉均是良性病變,并不會危及生命,但其中有一部分息肉有癌變的傾向,需要及時進行治療。通過電子胃鏡可以檢查出胃息肉,在內鏡下行高頻電切術可以更準確的對病灶部位進行切除。在本組研究資料中,我們對100例胃息肉患者,對其行內鏡下高頻電切術治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我院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胃息肉患者100例,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齡在25-73歲,平均年齡(37.5±11.5)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電子胃鏡檢查診斷,確診為胃息肉患者,需要及時行內鏡下高頻電切術治療。
2.方法:術前進行常規(guī)檢查,確保患者沒有高血壓或者心臟病,40歲以上的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術前12小時內禁食禁水,在術前30分鐘時為患者肌注阿托品和魯米那,劑量分別為0.5mg和100mg。手術時先將胃鏡進鏡到胃部,觀察胃部的情況,無蒂的小息肉可以直接采用活檢鉗將其取出,小息肉直徑為2cm以內可以采用電凝法直接將其切除,根據(jù)患者的出血情況可以一次性切除或者分為多次進行切除。亞蒂型或者是有蒂型的息肉,息肉直徑為1cm以內的可以選擇直接切除,息肉直徑為1-2cm也可以選擇直接切除,直接切除是先在基地底部圈套住息肉后收緊圈套器,這時抬起鏡端,可以使圈套住的息肉遠離胃鏡,然后直接切除,采取電凝法點灼切除部位,這樣可以防止出血。息肉直徑為2cm以上可以多次切除,從最容易被圈套住的部分開始切除,最終將全部息肉切除干凈。
3.觀察指標:主要觀察胃息肉患者在電子胃鏡下的檢查結果、手術后的療效、是否出現(xiàn)并發(fā)癥和切除的息肉病理情況。
4.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都是采用專業(yè)的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所有計數(shù)數(shù)據(jù)采用X2進行檢驗,并且P<0.05為有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00例胃息肉患者共有203粒,其中單發(fā)112例,多發(fā)91例,最多的胃息肉患者有8粒,其中無蒂104粒,有蒂99粒。2cm以下184粒,2cm以上19粒,直接一次性切除186粒,多次切除17粒。術后出血1例,經(jīng)過電凝點灼后止血。術后出現(xiàn)腹痛3例,嘔吐1例,惡心1例,經(jīng)過對癥治療后,癥狀均消失。術后24小時內禁食,術后2天內需用止血藥,術后3天內需口服抗生素,術后5天內只可以吃半流質食物,需使用質子泵抑制劑。術后3個月后需要復查,治愈189例,治愈率高達93.10%,14例胃息肉患者需要再次手術切除。術后1年需再次復查,1例患者復發(fā),需要再次手術切除。其中炎性息肉47粒,占23.15%,增生性息肉134粒,占66.01%,腺瘤性息肉12粒,占5.91%,上皮化生性8粒,占3.94%,錯構瘤性2粒,占0.99%。
胃息肉主要是指生長在胃內的息肉,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多數(shù)胃息肉都是在上消化道內鏡檢查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1]。息肉主要是指從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在經(jīng)過檢查沒有確定其病理性質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均稱之為息肉。在病理學的角度可以將胃息肉分為幾種,分別為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樣息肉、息肉病和其他。大多數(shù)胃息肉患者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少數(shù)胃息肉患者會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貧血、惡心、嘔吐和腹痛等癥狀[2]。電子胃鏡也叫電子內窺鏡,主要由內鏡、視頻處理器和電視監(jiān)視器組成,優(yōu)點是可以獲得高清晰的圖像,而且經(jīng)過計算機進行各種圖像處理后可以進行三維顯像。高頻電刀主要由主機、電刀刀柄、病人極板、雙極鑷和腳踏開關等附件組成,高頻電刀的工作模式可以分為單級和雙極。根據(jù)本次實驗結果治愈189例,治愈率高達93.10%,可以得出治愈率非常高,安全有效,在內鏡下采取高頻電切術可以有效治療胃息肉,治愈率很高,可以更好的治療,而且復發(fā)率很低,高頻電切術具有安全有效、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恢復快、費用低和并發(fā)癥少[3]。
1 宋紹輝,麻治彪,麻治輝.內鏡下高頻電切術治療胃息肉503例臨床應用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11(7):352 -352.
2 江文明.內鏡下電切術治療胃息肉706例臨床分析[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2,7(1):51 -52.
3 張頌.內鏡下高頻電切和微波治療胃息肉260例療效觀察[J].2010,48(3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