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武漢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閱微草堂筆記》中鬼狐形象的人性化特征*
楊華
(武漢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一部重要的志怪小說,紀昀開辟了一條志怪小說的新路。本文主要分析《閱微草堂筆記》中的鬼狐形象的人性化特征:揚善懲惡,知恩圖報;讀書明理,熱衷學問;姻緣際會,皆有人情;鬼界狐界,自有律法;人情世態(tài),洞若觀火。
鬼狐;《閱微草堂筆記》;紀昀
鬼狐形象出現(xiàn)眾多的古典文獻及民間傳聞中,因此自古以來鬼狐之說便為眾人所熟知。但人們心目中的鬼狐形象卻在不停地發(fā)生改變。以狐為例,在先秦作品中代表著祥瑞的狐貍到魏晉志怪中已成為邪惡的象征,幾經(jīng)波折,蒲松齡重新賦予了狐性情,紀昀卻解構(gòu)了蒲松齡塑造的狐形象,給狐貼上了理性的標簽。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敘述了很多鬼狐的故事,很多故事讀來令人忍俊不禁,真可謂是“雋思妙語,時足解頤”,卻在笑過之后不得不深思這笑意背后的意味?!堕單⒉萏霉P記》中的故事不是枯燥無味的說理與勸誡,著者經(jīng)過深思熟慮塑造了一批生動活潑的鬼狐形象,這些鬼狐上演了一幕幕人鬼妖三元合一的世間情景劇。
《閱微草堂筆記》中有大量的鬼狐形象,卻表現(xiàn)得參差不齊,因此,本文在論述中不是一概而論,主要論述鬼狐主要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特征?!堕單⒉萏霉P記》中的鬼、狐充滿了人情味,不再是殘酷、邪惡的象征,紀昀給他筆下的鬼、狐披上了人性的外衣,不知不覺中會誤以為鬼、狐實乃為人。但是紀昀絕不是在虛妄敘事,他是經(jīng)過了一番邏輯推論之后,才會有鬼、狐人性化的定論的?!痘蔽麟s志二》一則中記張子克與鬼為友曰:“人未離形之鬼,鬼已離形之人”,人鬼雖陰陽殊途,卻有著共同的思維、行為方式。而狐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最具靈性的動物。除此之外,狐也是高智商的動物,他們長期與人雜處,模仿人的言行舉止,自然沾染了人類的習性。修煉的檢驗標準也是看幻化為人是否長期可靠?!肮肀救?,狐近人”,因此,紀昀認為鬼狐有人性化的特征在理論上是可以成立的。那么鬼、狐的人性化特征從哪些方面得以體現(xiàn)的,下文將具體論述。
有著人性化思維的鬼狐遵循儒家之禮,根據(jù)人世間的法則行事。雖然他們有各自的生存空間,但在他們自己的生存空間也根據(jù)人類的法則禮俗來生存。因此,鬼狐中也有知廉恥、懂孝悌的好榜樣,也有忠貞正直、報恩復仇等觀念,他們的處世之道與人類非常相似。
鬼、狐知恩圖報,畏有德之人,欽佩忠貞正直之人;他們大多時間與人和平共處;不時戲弄一下心術(shù)不正的人和侵犯過他們的人;或者依具衰氣之人等等,但是鬼、狐行事堅持的準則是揚善懲惡,知恩圖報。
鬼、狐雖為異類,但深知人間孝悌之義,有人道主義的精神,如《灤陽消夏錄》(五)中記木工鄭五病將死,囑咐妻子一定要贍養(yǎng)好老母,如有能為他養(yǎng)老母之人,可嫁之。死后,其妻侍母稍有懈怠,則室中有聲,如碎磁折竹,母棉衣未成,呼大聲如鐘鼓,殷動墻壁,其母死后,乃止。《灤陽消夏錄》(四)中記孀婦病臥,不能自炊,哀呼臨媼代炊,亦時不能至。一少女排闥入,愿為孀婦具食且侍疾。日來起家,凡三四月,不曾間斷。孀婦病愈,將詣門謝其父母。女如實回答,其身乃狐,因與孀婦之子在世時頗相昵。今感念舊情,憐孀婦之苦節(jié),托名而來。并置白金數(shù)錠于床,嗚咽而去。著者議論一女狐曰:“此狐非惟形化人,心亦化人也?!惫?、狐有仁人之心,才會感念救恩,憐恤貧弱者。
《如是我聞》(一)記客作秦爾嚴御車自李家洼往淮鎮(zhèn)。遇持銃擊鵲者,馬驚逸。爾嚴倉皇墮車下,橫臥轍中,斷無生還之理。而馬忽不自行。抵暮歸家,與人把酒慶賀時,才發(fā)現(xiàn)是二鬼掣馬轡令馬不前行。還記載了另外一則故事:俗云飲鹵汁者,血凝而死,無藥可醫(yī)。里有婦人飲此者,方張皇莫措。忽一媼排闥入,曰:“可急取隔壁賣腐家所磨豆?jié){灌之。鹵得豆?jié){,則凝漿為腐而不凝血。我是前村老狐,曾聞仙人言此方?!闭Z迄不見,試之果得蘇。這二則故事體現(xiàn)了鬼、狐古道衷腸,在人患難處伸出援助之手,助人度過劫難。鬼、狐已經(jīng)拔掉了獠牙換上了一副親可近之的面容。然而鬼、狐并不是救人于危難之際的神人,雖然他們選擇與人和平共處。但他們時常也會侵害和戲耍人,不過他們一般侵害具有衰氣和心術(shù)不正之人,只戲弄那些惡人或者侵犯過他們的人。
《如是我聞》(一)記烏魯木齊遣犯劉剛,驍健絕倫。不耐耕作,伺隙潛逃。至根克忒,將出境矣。夜遇易叟,曰:“汝逋亡者耶·前有卡倫,恐不得過。不如暫匿我屋中。”劉剛從之,忽恍然夢醒,覺己身坐老樹腹中。叟非昨日所見,赫然是自己以前殺過棄尸于深澗中的亡者。掙扎欲起,被頃刻來到的邏騎所捕?!痘蔽麟s志》(二)中記里有惡少聞荒冢有狐,能化形魅人,設(shè)下圈套機關(guān)捕狐,捕獲后,強令其變形為其蹂躪。狐變化為人后,軟語請求解鎖,解鎖便逃遁,惡少歸家未及門,數(shù)家皆焦土?!豆猛犞?三)中記以捕狐為業(yè)者,被狐以游戲報復。綜觀《閱微草堂筆記》中鬼、狐很少會主動侵犯人類,一般是人類無事庸擾鬼、狐,鬼、狐才拿起矛頭向侵犯過他們的人發(fā)起攻擊。那些鬼、狐少有惡劣行徑,已經(jīng)是以社會秩序的守衛(wèi)者的形象出現(xiàn),給那些在現(xiàn)實社會中壞事做盡卻又逍遙法外的惡人以懲戒,令人有大快人心之感。
鬼本人,狐近人,鬼、狐與人一樣,分三六九等,有愛好陽春白雪,知書達禮,善琴棋書畫之輩;也有粗俗的下里巴人,文墨不通。鬼、狐在擇居時也更愿意與高雅之人共處,俗氣之人他們遠而避之。鬼、狐中高素質(zhì)、修養(yǎng)卓越者皆精通人的知識學問和歷史。關(guān)于異類是否能文翰這個問題,紀昀還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做了專門的探討:鬼本是無形之人,死后仍有為人時的記憶,故能吟詩作對,談玄論道,還時常出現(xiàn)與人論辯;狐近于人,耳濡目染漸漸也就有了學問。《如是我聞》(一)記:“其他草木鳥獸,何自知聲病。至于渾家門客并蒼蠅草帚亦俱能詩,即屬寓言,亦不應荒誕至此。”所以紀昀認為只有曾經(jīng)是人的鬼和高智商的狐才能揮灑文墨。鬼、狐歷來熱衷于文翰學問,對于學問是心向往之?!度缡俏衣劇?一)記老塾師王五賢過狐穴聞鞭撲聲,問責之語乃是一狐教子弟要讀書明理。“爾不讀書識字,不能明理,將來何事不可為?至上干天律時,爾悔遲矣。”老塾師自己也未曾料到狐貍的世界里對于學問知識也是如此的看重。
讀書識字,漸漸提高了鬼、狐的修養(yǎng),是以在《灤陽消夏錄》(三)中有雅狐居樓上。“余走視之,則地板塵上,滿畫荷花,莖葉苕亭,具有筆致?!币膊艜谠乱孤劸G意軒中傳出棋聲琴聲。鬼魂也大多在暗夜吟詩作對,互相切磋。這些鬼、狐都是經(jīng)過人類文化熏陶的佼佼者,他們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知書達禮尚高于常人。
鬼、狐學會了人類的知識學問,禮遇文士,便特別喜歡與人談玄論道,闡發(fā)自己對于人世的看法?!稙搓栂匿洝?一)記兩儒者同步討論,不覺到了傍晚,一人恐懼約歸去。一老人執(zhí)杖出:“世間安得有鬼,不聞阮瞻之論乎?二君儒者,奈何信釋氏之妖妄?!北汩L談闊論闡發(fā)程朱二氣屈伸之理,疏通證明,詞條流暢。二人聽之,皆首肯,共嘆宋儒見理之真。竟夕談論,天明之時老者稱要離去,俯仰之間,欻然湮滅。這樣的故事在其他卷中俯拾皆是,狐鬼都好與人談玄論道,而且他們的見解一般都比人類通透開闊。
《閱微草堂筆記》中的鬼、狐被賦予了人性化特征,這是紀昀刻意而為之,他對《聊齋志異》風行百年頗有微詞,稱其是才子之筆,非著書者之筆。紀昀認為就算是寫志怪小說虛構(gòu)的成分也不應太多,《聊齋志異》大多是人與鬼、狐的戀愛之事,是文人期冀的“白日夢”。而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寫作人與鬼、狐的關(guān)系時有兩種態(tài)度:一是解構(gòu)的態(tài)度,破滅文人心中的“白日夢”;一種是肯定的態(tài)度,用發(fā)乎情止乎禮來約束文人的感情泛濫。《如是我聞》(一)中記了一則充滿了解構(gòu)意味的故事。一孝廉看見少婦,心存希冀,不想夜晚不期而至,料是一段人狐戀愛的佳話。卻不想是白發(fā)老媼冒恥自獻,整個故事令人忍俊不禁,與《聊齋志異》中的人狐戀愛故事,相距甚遠。
《灤陽消夏錄》(五)中也曾提到人與狐的關(guān)系有兩種,一是蠱惑為采陽;一是夙因有緣?!稙搓栂匿洝?一)中記獻縣周虎與狐女的姻緣關(guān)系乃是上天注定的,二人為夫妻一日不滿,一日不得生天。緣盡當去?!稙搓柪m(xù)錄》(三)中提到的名為溫玉的狐貍,愿意委身于她仰慕董天士,因為依附于有德者,則族黨以為榮。
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較少提及人與鬼的關(guān)系,一般都是死后鬼魂不愿離自己的伴侶而去,守候在伴侶的左右。
陰間冥司,有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約束群鬼,其實也是人間的一個反映。狐界有自己的律法約束眾狐?!度缡俏衣劇?一)中記載了一則有趣的陰間官司:
吾患寒疾,昏懵中魂至冥司,見二官連幾坐。一吏持牘請曰:“某處狐為其孫嚙殺,禽獸無知,難責以人理。今惟議抵,不科不孝之罪。”左一官曰:“狐與他獸有別。已煉成人形者,宜斷以人律;未煉形成人者,自宜斷以獸律?!庇乙还僭?“不然,禽獸他事與人殊,至親屬天性,則與人一理。先王誅梟鳥、破鏡,不以禽獸而貸也。宜仍科不孝,付地獄。”左一官曰:“公言是。”
這一則故事說明了不僅人間會遇到這樣兩難的案件,在陰界冥司也會有這樣的案例。《灤陽消夏錄》(一)中記一狐大談為官之道,“明公為民父母,但當論其冤不冤,不當問其允不允”。
狐界的行為規(guī)范通過《灤陽續(xù)錄》(三)中溫玉之口說出:“狐所畏者五:曰兇暴,避其盛氣也;曰術(shù)士,避其劾治也;曰神靈,避其稽查也;曰有福,避其旺運也;曰有德,避其正氣也?!焙逵欣捉?,紀昀還在文中專門探討雷劫既然是狐族特有,既是劫難,為何還要專訂在某一時一刻,狐若知,定然會逃遁或隱匿,這樣的懲罰不能稱之為劫數(shù)。
人類在發(fā)展的歷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多的大思想家,能看透世間的種種幻象,在鬼、狐的種族中也會出現(xiàn)這樣的杰出者,對世事人生通達透徹。
鬼中的隱者就是看透世間的智者,生為人時厭倦了官場傾軋、人心黑暗、世事險惡,死后為鬼尚有如此之情況,看透了人間鬼界的萬端,故隱鬼遠離人跡、鬼跡,隱居于偏僻之處。一人因逃避仇家至深山遇一鬼,人懼鬼,鬼揶揄人,是人追逐他,他才逃到這深山中,又不是鬼,那到底是人可怕還是鬼可怕呢。因此,這位鬼向人說明了一個道理,這個世界鬼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
《灤陽消夏錄》(四)中記一孝廉叱鬼怪邪不勝正,自認為道學精通,不畏鬼怪。鬼怪卻不以為意,認為孝廉堅持的道學不過是爭名好勝之工具,打著儒學的幌子招搖撞騙罷了。孝廉捫心自問,不敢再與之辯論。不知是鬼是狐,但卻一言說中孝廉內(nèi)心深處的秘密,可謂做到了有的放矢,招招直指問題的核心,讓孝廉無可辯駁,觀察人心很是細微?!稙搓栂匿洝?五)中記有人與狐為友,嘗招狐與其他友人共坐。狐飲食笑語和眾人相同,但只能聞其聲不能睹其貌。有人說雙方不能相互見到,怎能做朋友,狐曰:“相交者交以心,非交以貌也。夫人心叵測,險于山川,機阱萬端。諸君不見其心,以貌相交,反以為密;于不見貌者,反以為疏。不亦悖乎?”此狐閱世極深,故能對人情世態(tài)如此了解,大有莊子的遺風。世事險惡,鬼、狐對于世事卻是洞如觀火。
鬼狐為什么會有這種面對人情世態(tài),洞若觀火的超然心態(tài)呢,在于他們能真正做到使萬緣斷絕一意精修。于世間無所聞、無所見,便沒有愛憎。道成之后,往來人間,視一切機械變詐為戲劇,視一切得失勝敗,以至于治亂興亡為泡影。這樣的觀點和莊子的“絕學去智”不謀而合,要求以一種理性的超脫來面對世間萬物,萬物遂齊而為一。
除了以上例舉的鬼狐故事,書中還有更為精彩的故事。鬼、狐形象在紀昀筆下基本上是一種良性狀態(tài),鬼、狐絕對不是與生俱來就為非作歹。他們已經(jīng)是被人同化后的產(chǎn)物,有著人類式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讀到《閱微草堂筆記》的鬼、狐才會覺得分外親切。《閱微草堂筆記》作為一部志怪小說,雖句句所言皆是荒誕的鬼神狐魅之事,卻與人們休戚相關(guān)。這些狐鬼形象是紀昀苦心孤詣塑造出來的,靈動有趣。書中每一則筆記雖是短小,卻是字字珠璣,經(jīng)常令人去思索自身存在是否也如書中描繪的一樣。通過這些故事,令讀者沉思,反省,最后達到一種超越的心態(tài)。
[1]紀昀.閱微草堂筆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長沙:岳麓書社,2010.
[3]吳波.閱微草堂筆記·狐·形象的文化意蘊及其審美特征[J].明清小說研究.2005,(2).
[4]汪龍麟.20世紀·閱微草堂筆記·研究綜述[J].殷都學刊,2000,(1).
I06
A
1006-5342(2012)04-0083-02
201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