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仕華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澳門)
論我國內地繼承法特留份制度之構建
——以澳門地區(qū)立法為鑒
梁仕華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澳門)
特留份制度源于羅馬法對遺囑自由的限制,對維護家族倫理關系和社會利益有積極作用,亦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地區(qū)繼承立法的大勢所趨。澳門特留份制度立法比較完善、頗具特色,對我國內地立法構建特留份制度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特留份;必留份;扣減制度;遺囑自由
特留份制度是近現(xiàn)代繼承法的一項重要內容,目的在于合理限制遺囑自由原則。我國澳門民法亦確立了特留份制度,內容豐富詳盡、頗具特色。故此,本文在探研澳門特留份制度的基礎上,并為構建我國內地特留份制度提出有益建議。
特留份是指被繼承人以遺囑方式處分其遺產(chǎn)時,必須為法定繼承人特留的一部分財產(chǎn)。特留份最初起源于羅馬法的義務份制度,目的在于防止家長濫用遺囑自由而分散家產(chǎn)。盡管特留份和義務份的目的一致,但兩者的保護對象是不同的。特留份制度著眼于保護繼承人利益,義務份則為了保護受遺贈人利益。
在古羅馬《十二銅表法》之前的繼承均以法定繼承為主,以遺囑繼承為輔。于《十二銅表法》時期,遺囑自由取代了法定繼承而成為繼承法的首要原則[1]。但《十二銅表法》對遺囑自由仍有一定限制,被繼承人得以遺囑自由處分的財產(chǎn)僅限于家畜、裝飾、農具以及與個人有關的財產(chǎn),與氏族全體利益有關的財產(chǎn)則被禁止以遺囑的方式加以處分[2]。至共和國時,因遺囑人常常不依傳統(tǒng)的風俗行事,而把遺產(chǎn)全部贈給外人。于是,羅馬陸續(xù)頒布了多項法令限制遺囑自由。較為著名的是《查士丁尼新律》第18條規(guī)定,“有子女4人以下者,必須為子女保留的份額是遺產(chǎn)的1/3;有子女4人以上者,必須為子女保留的份額是遺產(chǎn)的1/2”[3]。遺囑人如不給其扶養(yǎng)的親屬留下一定的遺產(chǎn),其近親屬得提起遺囑逆?zhèn)愔V,請求回復必繼份。如果遺囑雖留有遺產(chǎn),但遺產(chǎn)不足法定份額或遺產(chǎn)雖達到法定份額,但繼承開始后,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遺產(chǎn)實際價值減少的,繼承人可以請求補足特留份額[4]。至此,羅馬法已經(jīng)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特留份制度。
近現(xiàn)代繼承法基本上源于羅馬法,羅馬繼承法的制度和理論成為了近現(xiàn)代繼承法的基本模式和準則。羅馬法的特留份制度對后世亦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世界上許多國家或地區(qū)立法都規(guī)定了特留份制度。特留份制度已成為限制遺囑自由,維護繼承人之間利益的平衡、促進社會財富分配公平的重要制度。
關于特留份的性質,學界爭論不一,主要有三種學說:一是繼承權說,認為特留份是遺產(chǎn)的一部分,非繼承人不得享有。其權利受侵害時,以返還原物為原則。特留份的性質仍為法定繼承份,特留份權利是一種受保護的法定的繼承權,法國、日本、瑞士等國立法采此學說。二是債權說,認為特留份是特留份權人對繼承人的請求權,特留份權屬于一種債權性權利。特留份受侵害時,繼承人可以請求返還金錢,而不是限于原遺產(chǎn)本身,德國立法采此學說。三是折中說,認為特留份權是對于繼承人之債權,類似于德國主義;非繼承人不得享有特留份,類似于法國主義[5]。
筆者認為,學界之所以對特留份性質有不同的認識,是因為不同國家存在不同的國情和立法技術。若從保護權利的角度分析,繼承權說中的財產(chǎn)權以物權的方式保護權利的實現(xiàn),保護力度更強,但對其他繼承人和當物權發(fā)生轉移時第三人的權利影響最大,并且物權恢復請求權不利于分割財產(chǎn)。債權說對第三人影響較小,也有利于財產(chǎn)分割,尤其是不動產(chǎn)。但其對繼承人的保護力度則無法與繼承權說相比較;若從立法技術角度講,債權說把復雜的關系簡化為特留份權利人與遺囑繼承人之間的債權關系,這更加直觀,有利于操作。而繼承說則無此優(yōu)點。故此,各種學說均有其利弊。只要立法能符合本國國情,獲得應有的社會效果,則為已足。
澳門向來重視家族倫理關系,為維護家族制度以及保護社會利益,在繼受羅馬法的基礎上,澳門民法建立了現(xiàn)代的完備的特留份制度,《澳門民法典》在第五卷“繼承法”中設專編(第三編)規(guī)定了“特留份制度”,共兩章22條。
《澳門民法典》第1994條規(guī)定:“依法須留給特留份繼承人,以致遺囑人不得處分之財產(chǎn)部分,稱為特留份。”可見,特留份是法定必須惠及法定繼承人的一種繼承方式。
至于澳門特留份的性質,筆者認為,其采繼承權說。具體分析如下:第一,特留份為不可侵之法定繼承權,系法定繼承人之權利。故此,非繼承人不得享有特留份權。喪失繼承權的人亦喪失其特留份權。被繼承人也不得任意為特留份設定負擔①詳見《澳門民法典》第1994條、第2001條、第2003條規(guī)定。;第二,特留份系被繼承人遺產(chǎn)中的部分財產(chǎn),且為積極財產(chǎn)②詳見《澳門民法典》第2000條規(guī)定。。第三,特留份的份額、計算方法均由法律作出嚴格的規(guī)定,任何人都不得違反③詳見《澳門民法典》第1996條至第2000條之規(guī)定。;第四,繼承人之特留份權被非法侵害時,可行使扣減之訴而獲得救濟④詳見《澳門民法典》第五卷“繼承法”第三編“特留份繼承”第二章“慷慨行為之扣減”。;第五,繼承人之特留份權亦可因法定事由成立而被剝奪⑤詳見《澳門民法典》第2003條規(guī)定。。
特留份繼承人和法定繼承人兩者內涵并不一致,特留份繼承人是有權繼承特留份的法定繼承人,而法定繼承人則是按法定繼承方式繼承應繼份的人??梢?,特留份繼承人必為法定繼承人。至于特留份繼承人和法定繼承人范圍是否完全一致,各國立法態(tài)度不一。而《澳門民法典》第1995條規(guī)定了只有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及直系血親尊親屬才能享有特留份??梢?,特留份繼承人和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完全不一致,前者小于后者⑥詳見《澳門民法典》第1973條關于法定繼承人范圍之規(guī)定。。
特留份額是特留份制度的核心內容。澳門民法對此作出比較詳盡的規(guī)定:第一,如僅存配偶繼承時,其份額為遺產(chǎn)之1/3;第二,如僅有配偶與子女共同分享特留份時,則特留份為遺產(chǎn)之1/2;第三,如僅存子女繼承時,子女之特留份為遺產(chǎn)之1/3或1/2,視乎僅有一名子女、或有兩名及兩名以上子女而定;第四,如僅有配偶與直系血親尊親屬共同分享特留份時,則特留份為遺產(chǎn)之1/2;第五,如僅存直系血親尊親屬繼承時,其特留份為遺產(chǎn)之1/3或1/4,視乎被賦權繼承之人為被繼承人之父母、或為其二親等及二親等以外之直系血親尊親屬而定。最后,若僅存二親等及二親等以外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繼續(xù)時,其有權享有其直系血親尊親屬應得之特留份,且各人所占之部分須按有關法定繼承之規(guī)定而定出。由此可見,澳門系按照比例計算每一特留份繼承人應得的特留份額,但規(guī)定又比較復雜,該特留份額隨參與繼承的主體不同而不同,變化不一。
關于特留份的計算方法,有全體特留主義和個別特留主義之爭。依《澳門民法典》第1996條至第2000條規(guī)定,其采納的是全體特留主義,即在計算特留份時,以被繼承人的遺產(chǎn)總數(shù)為基數(shù),從遺產(chǎn)總數(shù)中劃出法定比例的遺產(chǎn)作為特留份。如某特留份權人拋棄或喪失繼承權,其權利份額就歸其他特留份權利人,而不會對遺囑的自由份造成影響。另外,在計算特留份時,要考慮兩種因素:第一,特留份的計算以被繼承人的積極財產(chǎn)為基礎。即必須除去債務以及扣除各種費用或開支,如被繼承人的喪葬費、執(zhí)行遺產(chǎn)費用等。第二,被繼承人生前已經(jīng)贈與他人的財產(chǎn)亦應加入到遺產(chǎn)總額中,以此遺產(chǎn)總額作為基數(shù)計算特留份。當然,如因不可歸責于受贈人的事實而在被繼承人生前已經(jīng)喪失的贈與物,無須歸扣,其價值不在特留份計算范圍內。
為了防止被繼承人的生前贈與及遺囑行為損害了特留份權人的權利,《澳門民法典》還設專章規(guī)定了扣減制度??蹨p制度,或稱扣減權,系指被繼承人的“生前慷慨行為或死因慷慨行為”(即被繼承人用遺囑處分遺產(chǎn)、于生前以特定目的或特定時間范圍內贈與財產(chǎn)),導致特留份不足時,特留份權利人依法在特留份不足的額度內,要求從被繼承人用遺囑處分的遺產(chǎn)或特定生前贈與的財產(chǎn)中扣減為填補特留份所必需之部分的權利。被繼承人的生前慷慨行為或死因慷慨行為之受益主體為扣減義務人??蹨p權利人,即因被繼承人的生前慷慨行為或死因慷慨行為而遭受損害的法定繼承人。
對于扣減的順序,首先扣減被繼承人的遺囑處分,其次為遺贈,最后為贈與。如果被繼承人生前曾多次贈與,應首先扣減最后一次贈與的全部或部分,尚不足時,再扣減其前一次贈與,依次類推;如果被繼承人生前的多次贈與發(fā)生在同一日內,扣減則按比例為之。對于扣減的方式,主要根據(jù)財物特性而定,屬可分割的則分之,屬不可分割則以金錢歸還。另外,扣減權利人提起扣減之訴的時效為兩年。
為了特留份制度的宗旨,并體現(xiàn)對特留份權人和被繼承人利益的同等保護,《澳門民法典》第2003條明確規(guī)定了特留份的剝奪制度。當出現(xiàn)法定事由,被繼承人可在遺囑內明確作出剝奪特留份權人之特留份的意思表示。剝奪特留份的法定事由包括:第一,特留份權人曾因故意侵犯被繼承人、其配偶、與其有事實婚關系之人、任一直系血親屬之人身、財產(chǎn)或名譽而被判處六個月以上徒刑;第二,特留份權人曾因誣告上述之人或針對該等人作虛假證言而被判罪;第三,特留份權人曾在無正當理由下拒絕履行其應對被繼承人或其配偶承擔之扶養(yǎng)義務;第四,特留份權人曾故意或在無合理理由下對被繼承人之財產(chǎn)或人身造成嚴重損害,又或曾在其他狀況下嚴重違反其對被繼承人所負有之義務。另外,該法第2003條第二款還規(guī)定“為著一切法律效力,被剝奪特留份之人等同失格者”??梢姡粍儕Z特留份權之繼承人,等同于無繼承能力,亦被剝奪繼承權。這體現(xiàn)了澳門立法十分重視維護家族倫理關系,而對被剝奪特留份權之繼承人作出較為嚴厲的法律制裁。
我國《繼承法》亦對遺囑自由作出了必要限制,這體現(xiàn)在兩種情況:一是為既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法定繼承人所保留的必要的遺產(chǎn)份額(以下簡稱雙無人員);二是為胎兒所保留的必要的遺產(chǎn)份額。我國學者多稱此為必留份制度,其特征為:第一,必留份是不可侵的法定繼承權,如有違反,遺囑人涉及處分應保留份額遺產(chǎn)的部分內容無效;第二,必留份權利人必然是法定繼承人,但主體僅限于雙無人員和胎兒,在遺囑生效時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確認;第三,必留份制度既適用于遺囑繼承,也適用于法定繼承。無論是遺囑繼承或法定繼承,遺產(chǎn)分割時,都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對于雙無人員,即使是在法定繼承中,當債務大于遺產(chǎn)時,也應當為其保留一定的遺產(chǎn)份額。
筆者認為,必留份制度與特留份制度的設立都是為了限制遺囑自由,但兩者并不等同,存有以下區(qū)別:
第一,價值取向不同。必留份僅考慮維持家庭共同生活成員中“雙無人員”或胎兒的基本生活,是對遺囑自由的特殊限制。特留份則系基于親屬倫理來保障近親屬利益和維護家庭關系和睦。
第二,權利人的范圍不同。必留份的權利人范圍是法定繼承人中的“雙無人員”或胎兒。特留份的權利人范圍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其范圍廣于前者。
第三,權利數(shù)額或計算方式不同。特留份額在各國立法中,要么規(guī)定一定的比例,要么直接規(guī)定數(shù)額。而我國《繼承法》對必留份數(shù)額只規(guī)定為“必要”的遺產(chǎn)份額,較為難以操作。
第四,權利計算的基數(shù)不同。我國必留份是以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遺產(chǎn)總額為基礎,該遺產(chǎn)不包括被繼承人的生前贈與或死后遺贈,也不除去被繼承人個人債務。而特留份則以被繼承人遺留的積極遺產(chǎn)為基礎,積極遺產(chǎn)包括除去遺產(chǎn)債務所余下的被繼承人的財產(chǎn)利益、遺贈的財產(chǎn)以及被繼承人生前贈與的財產(chǎn)。
第五,權利救濟制度不同。特留份制度中存在扣減制度,而必留份中沒有特別救濟制度的規(guī)定,適用民法的一般規(guī)定。
從上文可見,我國必留份制度對遺囑自由之限制系非常有限的。建立特留份制度,無論從完善我國現(xiàn)行法的不足,還是與國際社會先進立法接軌,已為必然之勢。澳門民法之特留份制度頗具特色,對我國內地特留份制度的建立,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關于特留份的性質,我國應采繼承權說。這是因為:第一,從特留份制度的產(chǎn)生來看,它所保護的是被繼承人近親的繼承利益,應以法定繼承人范圍為限,因而特留份權利人首先是法定繼承人。第二,特留份權是法定繼承權,被繼承人不得以遺囑來隨意非法剝奪或未留足法定的遺產(chǎn)份額,否則,將導致遺囑部分無效或全部無效,特留份權人基于繼承的身份權即可提起訴訟,請求保護。第三,繼承權說與我國《繼承法》第7條規(guī)定相互呼應,即特留份權人有喪失繼承權的法定事由時,則其特留份權也就隨繼承權消滅。而債權說認為特留份是特留份權人對繼承人的請求權,那么,即使該繼承人存在喪失繼承權的法定事由,也得向繼承人主張?zhí)亓舴荨o疑,這與我國繼承立法精神相悖。第四,至于規(guī)定特留份權為財產(chǎn)繼承權將對一切利害關系人帶來足以妨害遺產(chǎn)清算的不安的情況,立法者可以進行靈活的制度設計來緩解這個問題。如我國《繼承法》第29條規(guī)定:“遺產(chǎn)分割應當有利于生產(chǎn)和生活需要,不損害遺產(chǎn)的效用。不宜分割的遺產(chǎn),可以采取折價、適當補償或者共有等方法處理。”
在確立特留份權人的范圍時,可借鑒澳門民法的做法,以與被繼承人有撫養(yǎng)關系的第一順序繼承人為限,即配偶、子女、父母。對于子女,在原有法律范圍內,將胎兒也納入其中。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亦適用代位繼承的規(guī)定。
將第二順序繼承人排除在外的理由在于:我國繼承法確定法定繼承人的范圍與繼承順序的依據(jù)是繼承人與被繼承人的婚姻關系、血緣關系和扶養(yǎng)關系的密切程度,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相互間有法定的相互撫養(yǎng)義務,第二順序法定繼承人只是在一定條件下才有相互撫養(yǎng)義務。若第二順序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盡了較多的撫養(yǎng)義務,可以參照《繼承法》第14條規(guī)定予以適當補償。
此外,雖然我國繼承法將對公婆或岳父母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喪偶兒媳或女婿列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其實是源于對這種主動對非親屬履行贍養(yǎng)義務的道德風尚予以褒獎的目的,這與特留份制度基于近親義務和家庭職能的立法目的不同,因此,不宜將此類主體列為特留權人。
特留份的計算方式是該制度的核心內容之一。前文已介紹澳門民法對此采全體特留主義,該法例立法成本低、司法實踐操作簡便,在此不再贅述。對于個別特留主義,即以每個特留份權利人法定繼承份額為基數(shù),乘以法定比例來得出每個特留份權利人的特留份額。這個法定比例又根據(jù)繼承人與被繼承人的血親關系之遠近、親疏的不同而不同,如我國臺灣《民法》對此采個別特留主義,該法第1223條規(guī)定了被繼承人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配偶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1/2。而被繼承人之兄弟姊妹、祖父母之特留分,為其應繼分1/3。另外,假如特留份權人喪失或放棄繼承權,其應得份額不歸其他特留份權人享有,而歸屬于繼承人自由處分的部分。該法例一方面賦予遺囑人更多的自由處分權,另一方面,以比照法定繼承應繼份來確定特留份額,符合法定繼承人的心理預期,人們比較容易接受。
筆者認為,全體特留主義與個別特留主義兩種計算方式各有所長。但特留份既然是一種限制遺囑自由、保護近親屬權利的制度,就應該從權利人的角度做制度設計,故應采取全體特留主義。另外,上文已將特留份人的范圍確定為配偶、子女、父母,不管權利人人數(shù)多少,特留份總額都是被繼承人遺產(chǎn)的1/3為宜。
還須注意的是,無論采何種方法來計算特留份,都須以被繼承人的遺產(chǎn)為依據(jù)。但是,明確被繼承人的哪些財產(chǎn)才是計算特留份時所指的遺產(chǎn),亦是一個關鍵問題。上文已提及《澳門民法典》第2000條第一款對此問題有明確規(guī)定,即該遺產(chǎn)必以積極遺產(chǎn)為基礎,扣除生前債務及各種必要開支,還必須加入被繼承人已贈與財產(chǎn)之價值,我國立法可采納之。
扣減制度是特留份制度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樣才有效遏制被繼承人損害特留份的處分行為。我國建立特留份扣減制度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明確扣減權是一種物權性形成權。若認為特留份返還請求權為一般的請求權,則特留份權人淪為債權人。當受遺贈人破產(chǎn)時,對遺贈標的物無返還請求權;當遺贈標的物被強制執(zhí)行時,也無法提起執(zhí)行異議之訴。因此,為了貫徹特留份權具有繼承權性質的特征,應將其認定為物權性形成權。
第二,明確扣減標的的范圍。澳門民法特留份不僅將遺贈財產(chǎn)作為扣減對象,還將被繼承人生前任何時候的贈與財產(chǎn)也列入其中。這樣導致扣減范圍過寬,不利于受贈人權益的保護,從而影響民事交往。故此,對被繼承人生前的贈與財產(chǎn)或遺贈扣減時,須作出特別限制??梢允苜浥c人和受遺贈人主觀狀態(tài)為準,若其明知被繼承人之行為損害特留份而接受遺贈或生前贈與的,該部分財產(chǎn)可作為扣減標的范圍。
第三,明確扣減的對外效力??蹨p的對外效力,即應扣減的財產(chǎn)流轉于第三人時,在有關當事人之間發(fā)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對此,亦應區(qū)分第三人主觀上善意或惡意,如贈與或遺贈、遺囑繼承的財產(chǎn)己經(jīng)轉讓于第三人時,扣減請求權人無權直接向該第三人要求扣減,但第三人明知的情形除外。這樣有利于保護善意第三人利益及維護交易安全。
至于扣減的順序、方式、時效。澳門民法對此有明確規(guī)定,設計較為合理,我國立法可采納之。
特留份權是一種權利,權利人當然可以拋棄。然而,特留份只是被繼承人遺產(chǎn)的一部分,那么拋棄特留權,并不意味放棄繼承權,但放棄繼承權,則視為放棄特留權。對于放棄的方式與時間,因特留份為財產(chǎn)繼承權,并且特留份權自繼承開始才產(chǎn)生,所以特留份權在繼承開始前僅是一種期待權。在被繼承人死亡前,特留份權利人放棄特留份的聲明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特留份權利人要放棄特留份權應該從繼承開始后以明示的方式作出才產(chǎn)生法律效力。但是,夫妻任何一方愿意放棄作為對方的特留份繼承人,可在婚前或婚后以協(xié)議形式明示放棄。
澳門民法對繼承人喪失繼承權與特留份權人被剝奪特留份權的法定事由進行分別立法。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即被剝奪特留份權。因為繼承權是特留份權的基礎,特留份權是繼承權的派生權利,若喪失繼承權將導致特留份權的喪失。但澳門民法還特別規(guī)定,特留份權人被剝奪特留份權的,其效果等同“失格者”,即無繼承能力。可見,澳門民法對損害家庭倫理關系的主體采取較為嚴厲的法律制裁。我國《繼承法》第7條列舉了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法定情形,特留份是一種特殊的繼承權,立法也應明確其被剝奪的特別法定事由。行為人存有喪失繼承權的法定情形的,應當依法被剝奪繼承權和特留份權。
最后,無論特留份的放棄,還是被剝奪,其本應當?shù)玫降奶亓舴蓊~由其他特留份權人享有,不影響被繼承人自由處分的遺產(chǎn)份額,即采全體特留主義,這可較好地實現(xiàn)保護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與保障遺囑人遺囑自由之間的利益平衡。
[1][羅馬]查士丁尼.法學總論[M].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113.
[2]郭明瑞,房紹坤,關濤.繼承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44-145.
[3]黃右昌.羅馬法與現(xiàn)代[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01.
[4]郭明瑞,房紹坤.繼承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61-162.
[5]史尚寬.繼承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609.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ced Heirdom System in the Interior Law of China——From the view of Macao’s heritance law
LIANG Shi-hua
Forced heirdom,from the law of Roman,restricts the freedom of testament of the decedent,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inheritance,maintaining family continuity,safeguarding social stability,and becom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egislation of all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The forced heirdom system of Macao is relatively developed and characteristic,and it would good for giving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forced heirdom system in the interior law of China.
Forced heirdom;Necessary heirdom;Deduction system;Freedom of testament
DF72
A
1008-7966(2012)02-0141-04
2012-01-20
梁仕華(1984-),男,廣東肇慶人,2010級民商法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