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敏
(桂林理工大學 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541004)
陽朔山水的格式塔審美研究
鄧敏
(桂林理工大學 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541004)
格式塔心理美學是在格式塔心理學之上發(fā)展而來,文章根據格式塔心理美學中“整體大于個體的總和”的審美意向,在陽朔“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之美之上,探討陽朔山水的格式塔心理美學的整體、和諧之美。
格式塔心理學;陽朔山水;審美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譯,基本含義為“形式,形狀”,意指有機而連貫的整體。格式塔心理學的貢獻主要表現在知覺心理學領域,即用大量經典的實驗來揭示眼睛如何自然地把一系列經驗感覺組織成前后連貫的模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整體不能用部分之和去理解;整體的特性是基本的,而部分的特性則依賴于它們在整體中的地位。在20世紀上半期格式塔心理學同文藝學相結合,催生出文藝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流派——格式塔心理學美學。當中,“格式塔”指的不再只是視覺上單純、靜止的形狀,而是著重于事物各部分組織成的整體性效果,這種效果是經過人的感知活動實現的,它要大于各個部分機械相加的總和。因此,“格式塔”又被譯作“完形”,同人的感知活動緊密相連,經由這一橋梁,人把外部世界的形式及動力結構內化為個人的感知,其指出的美學現象即“整體大于個體的總和”[1]。
(一)陽朔概況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睆V為流傳的千古名句是陽朔山水的真實寫照。以風景秀麗著稱的陽朔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桂林市區(qū)南面,距離桂林市約65公里,屬桂林市管轄。建縣始于隋開皇十年 (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全縣總面積1428.38平方公里,轄6鎮(zhèn)3鄉(xiāng),114個行政村(居)委,總人口30萬,居住著漢、壯、瑤、回等13個民族[2]。
(二)陽朔旅游概況
陽朔是最早確定的“國家級風景旅游名勝區(qū)”之一,人稱“山青、水秀、峰奇、洞巧”,堪稱天下四絕。陽朔百里山川,處處奇山秀水,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被譽為“中國旅游名縣”。陽朔風光更是以獨特其獨特山水文化魅力吸引著人們的關注。自1978年對外開放以來,共有150多位外國元首到過陽朔,游客數量逐年遞增。1998年7月,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游覽漓江到達陽朔,并在中途訪問了興坪趙氏漁村,考察了漁村的古建筑,陽朔再次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
(三)陽朔山水概況
據有關資料說明,早在距今3.7億至3.5億年間,桂林陽朔一帶是一片汪洋,海底沉積了巨厚的石灰質。爾后,由于地殼上升,海水退出,這時石灰質經硬結成巖作用而形成數百、數千米厚的碳酸鹽巖,又在地表高溫多雨的條件下,這些可溶性巖石幾經風雨、流水的侵蝕、切割和溶蝕而逐步產生溶溝、溶漕、石芽、石林,發(fā)展成石丘、落水洞、漏斗和洼地等,而后歷經漫長的年累月變而最后才形成今日大面積分布的峰林谷地。約在距今三百萬年前,由于地殼新構造運動的抬升以及古地下河的干涸,又形成了現今不同標高的多層溶洞,其間多采多姿的石筍、鐘乳石琳瑯滿目,成為一座座“大自然藝術之宮”[3]。這些奇峰、巧洞加上由于巖溶地貌河床造成河水碧綠清澈的河流作陪襯,相得益彰,成了一個藏芳隱秀、山青水綠人間佳境,古往今來,遐邇聞名,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之譽。可見山水之美、之奇。陽朔的山奇麗俊秀,陽朔的水氣象萬千,山與水的交融,宏偉而又博大的氣勢,含蓄而又深長的意趣,形成一幅富有詩情畫意的山水畫。
陽朔之美,美不過阡陌縱橫,屋宇錯落的“世外桃源””,這里有“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桃源意境;陽朔之奇,奇不過水平如鏡的燕子湖,這里有青山如黛的自然山水和錯落的良田村舍。陽朔之靜,靜不過西街,西街是屬于夜的,那里是小資的天堂,露天的桌子和秋風中一杯濃香四溢的南山咖啡,就是全部的生活。
(一)陽朔山水的基本形狀
格式塔”其基本含義為“形式,形狀”。陽朔山水以其“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旅游資源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他們流連于陽朔的清山秀水之中,享受著美的感受。這些構成了陽朔山水之美的基本形狀[4]。
1.山清
陽朔屬地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境內有奇特的山峰2萬多座,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中穿插著農田、阡陌、溪流、水面和村莊,自然山水空間充滿靈氣。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tài),山多是翠綠的石山,山上的植物多是常綠植物。漓江兩岸隨處可見奇特的美石、奇洞,在陽朔碼頭,“碧蓮峰下泊行舟”,映入眼簾的便是碧蓮峰了。碧蓮峰像一朵含苞欲放的玉芙蓉,又似一對倒開綻放的并蒂蓮。乘坐竹筏在碧蓮峰下閑游,仿佛漫游在蓮瓣之中,可以擁有“碧蓮峰里住人家”的家庭溫暖;可以觀賞白沙漁火鸕鶿捕魚的本領;可以享受東嶺朝霞的沐??;可以笑看小貓捕鼠的憨厚神情;可以在垂釣中尋覓嚴光當年隱居富春江的悠閑自得……。
2.水秀
陽朔境內有大小河流16條,自然景點110多處,其中漓江流經陽朔縣境56公里,兩岸奇峰林立、岸邊翠竹叢叢,奇峰和翠竹倒影在澄碧江面上,形成一幅絕妙的山水畫長卷。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春到陽朔游覽漓江,江水清澈,倒影無數,順流而下,可謂“幾程漓江曲,萬點桂山尖”,“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
3.洞奇、石美
陽朔巖溶地貌發(fā)育典型,轄區(qū)內洞穴、石峰數以千計,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麗壯觀,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瑯滿目。蓮花巖在陽朔縣興坪鎮(zhèn)東北6千米的白山底村東側。巖體如瓶,內寬外窄,巖口狹小,已開發(fā)供游覽部分長481米,巖內乳石遍布,形態(tài)萬千,已命名景點百余處。主要有:蓮塘奇觀,水面飄浮著大大小小108塊如荷葉的云盆,盆中滿盛天然穴珠,又稱溶洞珍珠,大小、形狀、顏色與蓮實同。仙蓮倒掛,進口處簇簇乳石,如片片蓮瓣,像一朵碩大的蓮花,高懸洞頂,華麗奪目。為陽朔巖洞的一大奇觀。
(二)陽朔山水的格式塔之美
“格式塔”又被譯作“完形”,格式塔心理學所指出的美學現象即“整體大于個體的總和”。陽朔山水之美不僅在它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更在于它的整體、和諧之美,在于陽朔山水給旅游者的心靈的感受和收獲,在于“天人合一”。
1.中國人的審美意識的由來
古往今來,中國人對大自然抱有特殊的情懷,或者說與大自然有著異乎尋常的“親合性”或“親和力”(affinity)。究其本質,這首先與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思想有關。這種思想認為自然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庇護所或養(yǎng)育者,而人是自然界的“立心”者或協(xié)助者。特別是從孔子提出悅山樂水的“仁智說”和莊子推崇“逍遙游”的生存方式以來,名士優(yōu)游、恣情山水與吟詠風物幾乎成了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經久不衰、歷久彌新的社會時尚[5]??鬃釉疲骸爸邩匪收邩飞健闭f可謂最早的自然美理論,最早將自然納入到審美活動中來體認的學說,是對自然美深層意蘊的認識,是對自然美的自覺追求。孔子是將山水納入到人的觀念系統(tǒng)、社會系統(tǒng),尤其是倫理道德系統(tǒng)中來體認時,山水才具有審美價值和欣賞意義。山水是與人結合在一起的,山水體現出人的某種倫理道德特征。人從山水身上反窺自身,觀賞到山水能象征人的某種品質精神,從而才能愉悅人的心性,給人帶來精神享受?!皹飞健薄皹匪弊匀痪褪且环N審美的表達形式了。在這種審美現象中,必然產生出自然美與自然美意識。
2.陽朔山水的格式塔之美
作為自然物的山水,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樂”,并非是因為它具有自然物質性,而是因為它在與人的關系中構成了一定的社會屬性,能滿足人的某種要求,因而才具有價值。當它與審美主體構成一定的審美關系時,山水就不是一般意義上作為自然物質而存在的山水了,而是作為審美對象來對待的山水,作為自然美來對待的山水了。
陽朔山水的格式塔之美,在于它以超脫了一般的山水之美,在它的山水周圍,是它的山水文化吸引著人們的眼光。在于它山文化所代表的堅毅性、水文化代表的包容性、山水文化的多樣性和協(xié)調性。人們看到,陽朔大地到處是山清水秀、山繞水抱、依山傍水,錯落有致,表現出人和自然的和諧,有很強的協(xié)調性。此外,在陽朔境內來自世界各國的外國人,他們被陽朔獨特的文化所吸引,聚居在陽朔境內。在這種文化特征的作用下,人們比較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商品意識、開放意識較強[6]。在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下,陽朔人民接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及其先進文化思想,在陽朔大地上建設起美麗的家園,最終譜寫出燦爛的篇章。這都是陽朔山水文化協(xié)調性積淀的突出表現。
3.陽朔山水美的欣賞
美的欣賞很大程度取決與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認識的有機結合[7]。因此,在陽朔山水美的欣賞過程中要注意:挖掘,重視對陽朔山水文化中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現、挖掘和研究。為此首先是在全面發(fā)掘整理陽朔山水詩、山水散文、山水畫等基礎上加強對陽朔歷史文化的深層內涵研究和理論升華,使其蘊含的意蘊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其次是在對陽朔山水自然美欣賞的基礎上發(fā)掘其深層內蘊,將形式美與內容美有機結合起來,使陽朔山水自然美獲得新的意蘊和新的價值。再次是將傳統(tǒng)觀念和現代意識有機統(tǒng)一起來,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也有不可分割的連續(xù)性、繼承性,我們可以傳統(tǒng)的自然美觀中獲得啟迪,賦予新的意義,亦可以創(chuàng)造出新的審美意象,對陽朔山水自然美有新的發(fā)現。最后我們也應該重視對審美主體的教育和培養(yǎng),使每一個人都具有能審美的眼睛、耳朵和心靈。這就需要運用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知識來熏陶人們的精神,用審美活動來改造人們,使他們成為審美主體,能成為自然美的欣賞者。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中,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觀念使文化中有自然,自然中有文化,文化與自然難以分割合為一體。陽朔山水也就不惟有自然美,而且有人文美,陽朔山水美不僅在自然,而且在人文,從而創(chuàng)造出陽朔山水文化這一特定的現象,創(chuàng)造出更新的陽朔山水自然美蘊涵。
[1]張智輝.格式塔心理學與袁宏道游記散文的美學特征[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3):116-122.
[2]陽朔概況[EB].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2003-09/02/content _892680.htm.2003-09-02.
[3]劉濤.桂林旅游資源[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4]張文.審視陽朔旅游的發(fā)展:社會文化影響的調查與比較[J].旅游學刊,2003,(5):15-20.
[5]王柯平.旅游審美與山水旅游文學泛言(上篇)[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8,(3):6-12.
[6]郭建琳,費向克.陽朔西街的傳統(tǒng)文化與外來文化[J].規(guī)劃師,2003,(9):88-90.
[7]張利群.論桂林山水審美中的儒家文化蘊涵[J].社會科學家,1997,(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