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臨床對腎功能損傷的判斷多采用腎小球濾過率進行判斷。其可使用各種指標,如菊粉、肌酐等[1-2]。但是研究表明,這些指標均有一定的缺點。胱抑素C 是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的一種新的指標,可較好地判斷腎臟功能的損傷[3]。我院將胱抑素C用于判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腎功能損傷,進一步證實了其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 年8 月—2011 年8 月收治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輕度32 例、中度30 例和重度28 例,及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兒40 例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所有高膽紅素患兒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無感染、窒息、溶血等疾病,均為足月順產(chǎn),出生時間在1 ~10d。高膽紅素組: 輕度32 例,其中男18 例,女14 例,出生體質(zhì)量2 500 ~3 700g,平均(3401.38 ±183.72) g。中度30 例,其中男17 例,女13 例,出生體質(zhì)量2 500 ~3 800,平均(3403.42 ±181.33)g。重度28 例,其中男15 例,女13 例,出生體質(zhì)量2 500 ~3 900,平均(3 404.33 ±183.99) g。健康組40 例,其中男22例,女18 例,出生體質(zhì)量2 500 ~4 000,平均(3409.39 ±186.28) g。4 組新生兒的性別、出生體質(zhì)量無明顯差異(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所有新生兒均采取靜脈血約2ml,將血液放入到促凝管中送入檢查,儀器使用日立710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試劑為北京原子能科學研究所提供。實驗室工作人員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監(jiān)測。比較4 組新生兒胱抑素C 是否存在差異。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shù)據(jù)錄入SPSS 17.0 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 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 檢驗。取95%可信區(qū)間,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高膽紅素新生兒中,重度患兒胱抑素C (2.28 ±0.64) 明顯高于中度(1.69 ±0.31) 和輕度(1.18 ±0.22) ,且高膽紅素新生兒的胱抑素C 均高于健康組(0.77 ±0.19) ,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的病癥,一旦膽紅素持續(xù)升高,會突破血腦屏障,進而會損傷腦細胞,并對肝腎等均產(chǎn)生損傷。其中腎臟損傷是較為常見的損傷,如果能早期發(fā)現(xiàn),并給予及時有效的質(zhì)量,有助于改善患兒的預后。胱抑素C 又被稱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其位非糖基化的橢圓形小分子蛋白,能夠存在于各種體液中,其中腦脊液最多,尿液中最少。幾乎所有的核細胞均能夠穩(wěn)定地穩(wěn)定地產(chǎn)生胱抑素C,抑制內(nèi)源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胱抑素C 通過腎臟近曲小管重吸收,隨后被完全地代謝和分解,并不會返回血液。因此,血液中的胱抑素C由腎小球濾過率所決定,而且不會被年齡、性別、飲食等影響。其對腎功能的反應敏感性高于血清BUN、尿NAG 等。
研究表明,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大部分患兒有腎功能的改變,且改變的程度隨著血液中的膽紅素能夠增高而增高[4]。正常1 個月以內(nèi)的嬰兒檢測臍帶血,其胱抑素C 平均為(0.18 ±0.04) mg/ml。
我院的本次實驗,對高膽紅素血癥組和健康組新生兒進行了比較,發(fā)現(xiàn)高膽紅素血癥組患兒胱抑素C 明顯高于健康組,而膽紅素血癥越嚴重的患兒,其胱抑素C 越高,也就是說,膽紅素血癥越嚴重,其腎損傷越嚴重。
綜上,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檢測胱抑素C 能夠判斷其腎臟功能是否有損害,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在臨床應用。
1 舒桂華,梁琪,姚家奎,等. 新生兒ABO 溶血高膽紅素血癥血尿胱抑素C 測定及臨床價值探討[J]. 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0,25 (6) : 328-331.
2 朱承松.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與腎小球濾過率及炎癥遞質(zhì)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 (1) : 327.
3 張子前,袁傳順,陳吉慶,等. 血、尿β2 微球蛋白對評價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腎功能損害的價值探討[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13 (13) : 103-104.
4 楊軍霞,劉克苗,劉善美,等. 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腎過氧化損害機制和早期干預效果[J] . 中國綜合臨床,2010,26 (3) :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