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曉東
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臨床分析
慕曉東
目的 探討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筆者所在醫(yī)院采用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的58例脛骨遠端骨折患者并作為觀察組,并以同期采用單側外固定架超踝固定治療的58例脛骨遠端骨折患者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和踝關節(jié)功能。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踝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為89.66%,對照組為74.14%,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臨床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解剖鋼板; 脛骨遠端骨折; 并發(fā)癥; 關節(jié)功能
由于脛骨是典型的長管狀骨,在受到強烈暴力沖擊后容易發(fā)生骨折。脛骨遠端骨折較為常見,但是臨床對脛骨遠端骨折的治療一直存在爭議[1,2]。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縮短住院時間,改善患者預后一直是臨床治療中面臨的重要課題。2009年10月~2011年10月筆者所在醫(yī)院采用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58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組58例均為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脛骨遠端骨折患者,其中男37例,女21例;年齡18~65歲,平均(40.5±4.2)歲;其中左側骨折24例,右側骨折34例;根據AO分型:A型17例,B型22例,C型19例;致傷原因:車禍傷34例,高處墜落傷12例,重物砸傷8例,扭傷4例。對照組58例為本院同期收治的脛骨遠端骨折患者,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齡17~66歲,平均(41.7±4.3)歲;其中左側骨折26例,右側骨折32例;AO分型:A型16例,B型24例,C型18例;致傷原因:車禍傷32例,高處墜落傷13例,重物砸傷10例,扭傷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單側外固定架超踝固定治療;觀察組均采取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麻醉成功后在骨折斷端上3~5 cm于脛骨嵴內側旁1 cm處開始向下做一縱形切口,遠端漸弧向內踝后緣暴露骨折端。骨膜剝離的寬度以剛好置入鋼板即可。對游離較大的骨折碎片盡量不做完整的骨膜剝離,先將其按解剖位置逐一歸位,骨折復位后如較大骨折碎片不穩(wěn)定則采用克氏針或螺絲釘暫時固定,盡量不影響鋼板放置。保持牽引位的條件下將7~11孔脛骨遠端內側型解剖鋼板置于脛骨的內側,遠端以能擰入3枚直徑6.5 mm全螺紋松質骨螺釘為佳,近端采用MIPPO技術置入固定。出院后常規(guī)給予抗感染治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確定是否放置引流。術后早期進行康復治療。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和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踝關節(jié)功能評價采用參照Mazur等的踝關節(jié)癥狀和功能評價標準[1]進行評價,包括疼痛、跛行、行走距離、使用拐杖或支具、踝關節(jié)活動范圍方面,總分為100分,優(yōu):大于92分;良:87~92分;可:65~86分;差:小于65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處理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u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住院時間(d)觀察組<0.01 <0.01 <0.01 58 114.2±24.2 147.2±54.2 12.7±3.9對照組 58 145.8±32.4 184.2±61.0 17.6±4.3 u值 32.360 35.695 17.642 P值
2.2 兩組患者踝關節(jié)功能評分及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踝關節(jié)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t=8.604,P<0.05),觀察組臨床療效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χ2=41.724,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踝關節(jié)功能比較(n,%)
脛骨遠端骨折因患肢受劇烈暴力沖擊所致,患者病情一般較重,多合并有軟組織損傷。為患者制定完善的治療方案,以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是治療中的關鍵。目前,臨床治療方法多樣,為了保證患肢功能,改善患者預后,臨床多采用外科治療[3,4]。特別是開放性骨折,患者多合并嚴重的軟組織挫傷和傷口污染,急診手術時必須按照要求嚴格進行傷口徹底清創(chuàng),將污染、失活組織及污物徹底清除后對骨折復位。本研究兩組患者均采用手術治療,觀察組以解剖鋼板內固定為主要治療手段,術后配合常規(guī)康復訓練[5]。對照組采用單側外固定架超踝固定治療。
由研究數據可見,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踝關節(jié)優(yōu)良率為89.66%,對照組為74.14%,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臨床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但應根據患者骨折情況和軟組織損傷情況靈活選擇治療方法,術后配合規(guī)范的康復治療計劃,以保證患者預后。
[1]盧世璧.坎貝爾骨折手術學[M].第9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2017.
[2]辛景義,魯杰,魏萬富,等.混合式外固定器結合有限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J].中華骨科雜志,2006,26(9):586 -589.
[3]王景,胡浩,楊俊忠,等.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52例[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23):132 -133.
[4]明立功,明立德,明新文,等.解剖型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0,25(8):740 -741.
[5]胡茂忠,范猛,井萬里,等.經皮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8,16(2):135 -137.
10.3969/j.issn.1674 -4985.2012.06.010
116400遼寧省莊河市中心醫(yī)院
慕曉東
2011-12-29)
(本文編輯:連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