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從梁實秋的主要的散文作品的出發(fā),從散文作品中的文字角度、思想內容的角度賞析作者的文章之美,感受梁實秋作為一代散文大家的溫潤幽默的散文之風,還有作者作為一位文學宗師的人格之美。
關鍵詞: 梁實秋;散文;文字;內容;思想;人格;品性
作者簡介:許紀宇 (1992-),男,河南人,河南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7.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3-0013-02
文人自古風流,此我所理解之大家梁實秋。先生出生于北平。自幼家學嚴謹,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基礎。少年起接受了完整的新式教育,后進入清華學校學習。及至弱冠,只身赴美,于美國各大高校進修,期間師從新派批評大師白璧德,受其人文主義的深刻影響。更以此立為個人文學觀,作用之深,延及終身學術和創(chuàng)作生涯。歸國后先生在大陸任教、創(chuàng)作,積極入世。著名的梁魯之爭,即此間所發(fā)生的。建國之后,世情種種,先生悵然赴臺,久居其中。臺島歲月里,梁實秋絕口不再過問政治,長居西席。埋首在一方三尺書桌前,皓首于古今中外典籍里,獨力譯出莎翁全集這般煌煌巨制,亦留下諸多妙筆文章。終卒于島內,世皆哀慟。
觀先生傳奇一生,便能對其文學創(chuàng)作,猶是那些最能反映個人心性的散文隨筆之作,有所參悟。其早年累積的淵博的國學功底,之后的西洋學識,長久的人生閱歷及羈客他鄉(xiāng)、逆旅各地后對風俗人情的見聞讓先生的文章形成了一種溫潤深厚、大氣優(yōu)雅、幽默放達、微言大義的綜合之美。且不談先生在大陸筆戰(zhàn)時的文學主張。僅從那一篇篇絕倫的文章來看,便仿佛窺得一位敦厚的長者用一派名士之風向我們娓娓道來這般舉重若輕的人間智慧。文章僅從點滴方面試賞析先生的文章之美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未敢言先生得失,姑且看高山景行。
一、 文字之美
通視文章,最先看到的便是文字。文字是一篇文章組成的全部和最表面的內容。文章素不以詞害意,文字的確無法取代文章中思想的重要的地位。但文字的美卻能給人一種文章美的最直觀的感受。先生雖以白話做文章,但在古文之功的影響下,文字顯得格外的洗練,再復雜的描述都力求用寥寥數語來解釋清楚。在《群芳小記》中有一段描寫:“來到臺灣,我大開眼界。友人中頗有幾位善于藝蘭,所以我的窗前幾上,有時候叨光也居然蘭蕊馳馨。嘗有客款扉,足尚未入戶,就大叫起來:‘君家有素心蘭耶?這位朋友也是素心人,我后來給送去一盆素心蘭。我所有的幾盆蘭,不數年分植為數十盆,乃于后院墻角搭起一丈見方的小棚,用疏隔的竹蔑遮覆以避驕陽直曬,竹蔑上面加鋪玻璃以防淫雨,因此還召致了‘違章建筑的罪名,幾乎被報請拆除。”[1]這段語言初讀來,便能品出其中濃重的古典風范,連人際間的對話都是文言句式,斷無一字一句的贅余,惜墨如金。這樣的語言風格使文章飽含古道之風,古典之美。讀來頓覺大氣端莊而又明白曉暢不似真正古文的艱深晦澀。
先生學貫中西,文字中決不只體現了其古文的一面。名篇《女人》中有一段精妙的描寫:女人善變,多少總有些哈姆雷特式,拿不定主意;問題大者如離婚結婚,問題小者如換衣換鞋,都往往在心中經過一讀二讀三讀,決議之后再復議,復議之后再否決,女人決定一件事之后,還能隨時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做出那與決定完全相反的事,使人無法追隨。因為變得急速,所以容易給人以“脆弱”的印象。莎士比亞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這脆弱,并不永遠使女人吃虧。越是柔韌的東西越不易摧折。女人不僅在決斷上善變,即便是一個小小的別針位置也常變,午前在領扣上,午后就許移到了頭發(fā)上。三張沙發(fā),能擺出若干陣勢:幾根頭發(fā),能梳出無數花頭,講到服裝,其變化之多,常達到荒謬的程度。外國女人的帽子,可以是一根雞毛,可以是半只鐵鍋,或是一個畚箕。中國女人的袍子,變化也就夠多,領子高的時候可以使她像一只長頸鹿,袖子短的時候恨不得使兩腋生風,至于鈕扣盤花,滾邊鑲繡,則更加是變幻莫測?!吧系劢o她一張臉,她能另造一張出來?!薄芭耸撬龅摹?,是活水,不是止水。[2]這段話中恰當的引用了莎翁的名言,增加了文字的厚度和說服力。且在文段中將中西方女性的異同置于細微的如穿衣戴帽的小事上表現出來,精巧無比。也印證了先生文章的十字結構,橫為中外對比,豎乃古今異同。其兼容并包,微言大義之風不言而喻。先生文章中歷來最為推崇的便是風趣幽默的一面,《老年》一文里先生這般調侃自己的相貌:“自己照照鏡子,也就應該心里有數。馬溜溜毛毿毿的頭發(fā)哪里去了?由黑而黃,而灰,而斑,而耄耄然,而稀稀落落,而牛山濯濯,活像一只禿。瓠犀一般的牙齒哪里去了?不是熏得焦黃,就是裂著罅隙,再不就是露出七零八落的豁口。臉上的肉七棱八瓣,而且還平添無數雀斑,有時排列有序如星座,這個像大熊,那個像天蝎。下巴頦兒底下的垂肉變成了空口袋,捏著一揪,兩層松皮久久不能恢復原狀。兩道濃眉之間有毫毛秀出,像是麥芒,又像是兔須。眼睛無端淌淚,有時眼角上還會分泌出一堆堆的桃膠凝聚在那里?!盵3]歲月流逝,生老病死向來為人生悲哀,但先生字里行間卻用一種近于智慧的幽默夸張的戲謔自己的老丑,浪漫的夸張了自己變老的相貌,對自然之序不以為然。文字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卻也感喟于先生笑對人生的從容放達。
二、 內容之美
在文章的思想內容方面,先生并不局限自身的狹小空間中或所謂的“高雅”藝術的陽春白雪里。而是將目光投向于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他的文章的寫作材料無一例外的取自于喧囂的市井,刻畫的事件諸如買賣、理發(fā)、看電影、散步甚至講價砍價等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jié)。在先生的散文如《男人》、《女人》中,他并沒有選取什么廣闊的視角或宏大的事件來論述性別的概念。僅是截取了男人和女人在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像“女人的聰明,有許多不可及處,一根棉線,一下子就能穿入針孔,然后一下子就能在線的盡頭處打上一個結子,然后扯直了線在牙齒上砰砰兩聲,針尖在頭發(fā)上擦抹兩下,便能開始解決許多在人生中并不算小的苦惱,例如縫上襯衣的扣子,補上襪子的破洞之類。至于幾根篾棍,一上一下地編出多少樣物事,更是令人叫絕。有學問的女人,創(chuàng)辟“沙龍”,對任何問題能繼續(xù)談論至半小時以上,不但不令人入睡,而且令人疑心她是內行?!奔啊坝行┠腥说氖纸伳贸鰜碛蚕袷峭粱颐嬷频陌俟?,黑糊糊粘成一團,而且內容豐富?!盵4]女人縫補衣物和男人懶于梳理自己的個人衛(wèi)生都是生活中的寫實先生以此作為文章的寫作素材,證實了內容的生活化,使其文章在讀者誦讀之后,有種貼近身邊之感,即文章的溫潤平和之風。同時作者并未讓平凡的內容流于平淡,反而用自己的幽默的態(tài)度在這些浮世相中進行美好的審美創(chuàng)作。精巧風趣的用筆將兩性這些特點如男人的懶、饞、臟,女人的聰明、靈巧、善變、形象的速寫出來。讓人們在開懷的哂笑中,仿佛得見自己,一笑之后,仍可有良久深思。
由此觀之,先生的文章內容,多于世俗中取景,卻用曠達幽默的態(tài)度,超越了市井中的功利。如與世無爭,世莫能與之爭一般,先生不斥世俗,故而超越世俗。
三、品性之美
自古皆言文如其人,先生高山流水之境從文中即可管窺一二。在先生的筆下我最欣賞的是關于品評美食的那一部分。談吃,原本就是文人雅士的精神享受。從《閑情偶寄》到《隨園食單》俱為美味精要。五四以來諸多大家也都頗有涉及,一如周作人、沈從文、老舍等。但我卻獨獨迷戀先生的美食之言。
先生所記瓊釀佳肴固然美好,但最珍貴的則是文中折射的一片真情和弄到化不開的一股哀怨鄉(xiāng)愁。這也是先生和他人的不同之處。在《豆汁兒》、《芙蓉雞片》、《酸梅湯與糖葫蘆》等文章中,除了對美食的探討外,還夾帶著對故里北平、兒時故人和先君的牽念?!抖怪瓋骸防镉涗浀氖窃谂f北平里,豆汁兒并無階級,三教九流趨之如鶩,而作者也十分享受光著脊梁,歡飲豆汁兒,但遷居之后卻再無福享用美味。文章寥寥幾筆,讓人們跟隨著作者一起享用了美食,也緬懷了舊時光?!盾饺仉u片》中不光對菜肴有所介紹,更多的在于對北平舊物的回憶,文中展現的對故里的深情厚誼,還有時光荏苒、物是人非莫不讓人唏噓。通過這些文章我們便不難看出先生于生活的那種情趣,以及在這種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上建立起的超然脫俗的、眷顧紅塵的人生境界。當然文章中最為關鍵的是他所蘊含的感情色彩。先生字句中的那份極度內斂的感情讓先生有情有義的君子形象更為飽滿。談及用情,《槐園夢憶》就是深情之作。這是先生哀悼亡妻的名作。全文承載的是生命不能承受的痛苦,長歌當哭,他寫下了“哀心傷悲,擲筆三嘆”,實如東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弊髡呋貞涀约汉屯銎蕹碳臼绲囊簧榫墸粘I?,事無巨細。如幾十年前熱戀約會,見面時所穿的衣物甚至襪子、鞋子都還記得。逝世后自己哀痛無言,就像歸有光所言:“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也?!蔽恼码m不再是反映作者的那種幽默達觀的態(tài)度,但這種真愛之心和赤誠之感更是一位偉大的作家須有的人生境界,亦是人性最閃耀的地方。先生此種愛恨情仇的真性情以及超然曠達的人生境界不光激勵人、啟發(fā)人,更是感動人。
斯人已逝,但一些純美真誠的東西總會同日月江河一般長存。對先生來說他的文字之美、文章之美、思想之美、境界之美,傳于后世即為名士之風流,人性之光輝!
注釋:
【1】梁實秋 ,《群芳小記》,《雅舍雜文》[M]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6
【2】梁實秋 ,《女人》,《雅舍小品》[M] 陜西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2
【3】梁實秋 ,《老年》,《雅舍小品》[M] 陜西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2
【4】梁實秋 ,《男人》,《雅舍小品》[M] 陜西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2
參考文獻:
[1]、梁實秋,《雅舍雜文》[M]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6
[2]、梁實秋,《雅舍小品》[M]陜西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2
[3]、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4
[4]、梁實秋,《梁實秋雅舍小品全集》[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