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昌
(陜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01)
南溝門水庫壩址工程地質(zhì)條件分析研究
徐宗昌
(陜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01)
南溝門水庫位于陜北黃土高塬南部的黃土梁峁區(qū),壩基為二迭系砂巖夾泥巖、第四系濕陷性黃土及砂礫石等。左壩肩主要工程地質(zhì)問題是基巖強風化帶的滲透問題,防滲帷幕深入巖面以下30 m;壩基存在表層堆積的砂壤土、黃土、古土壤的濕陷問題和下部砂礫石層、基巖強風化帶的滲透問題,對濕陷性土層進行工程處理或清除,對砂礫石層采用結(jié)合槽截滲處理,防滲帷幕垂直厚度應大于25 m;右壩肩存在斜坡表面土層的濕陷性問題和沿三級階地砂礫石層、基巖強風化帶的繞壩滲透問題,建議翻碾處理濕陷性土層,用砼墻對砂礫石層進行截滲處理,防滲帷幕應深入巖體表面以下20 m。
水庫壩址;工程地質(zhì);工程處理
南溝門水庫樞紐工程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境內(nèi),南溝門水庫壩址位于葫蘆河河口上游約3 km處的寨頭河村南溝門附近。工程樞紐主要由大壩、導流洞、引水發(fā)電洞、溢洪道及發(fā)電站等建筑物組成。大壩為均質(zhì)土壩,壩高68.0 m,壩頂高程852.0 m,正常蓄水位高程 848.0 m,水庫總庫容19 391萬 m3。是一座以供水與灌溉為主兼顧發(fā)電防洪的大(2)型水利樞紐工程。
壩區(qū)河流流向由西向東,河谷平面呈“S”形,左壩肩巖石裸露,巖石頂面高程845~850 m;右壩肩河流階地發(fā)育齊全,地形上稍緩。
漫灘高出河床0~5 m,寬度40~160 m;一級階地階面高出河床5 m,寬度70~180 m,基座巖面高程 788~790 m;二級階地階面高出河床28 m左右,寬度110~160 m,基座巖面高程792~794 m;三級階地臺面高程820~900 m,寬度150~310 m,基巖面高程807~812 m;四級階地基座巖面高程845~850 m;黃土塬面高程在950~1 000 m。階地堆積二元結(jié)構明顯,上部為黃土和黃土狀壤土夾古土壤;下部為礫石、卵石。
壩基范圍內(nèi)的巖土有二迭系胡家村組河湖相的砂巖、泥巖,第四系各種成因的松散土層,現(xiàn)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滑坡的粉質(zhì)壤土,厚度5~10 m。
(2)第四系(Q)風積的黃土、黃土狀壤土夾古土壤,厚度10~50 m。
(3)第四系(Q)河流沖積堆積的砂礫石、壤土、砂壤土、粉細砂等,厚度 2.0~10.0 m。
(4)三迭系胡家村組(T3h):砂巖夾泥(頁)巖互層,砂巖灰綠色、灰黃色,中細粒結(jié)構;泥巖灰黑色,層狀結(jié)構,夾煤線。出露于左岸邊坡及右岸壩肩上游部分地段。
工程區(qū)位于鄂爾多斯臺向斜南部的子午嶺次級向斜以東,區(qū)內(nèi)地質(zhì)構造簡單,巖層產(chǎn)狀近于水平,微向西傾斜,傾角2°~5°。未發(fā)現(xiàn)斷層,常見有 NNW和 NEE兩組共軛高角度剪切節(jié)理,發(fā)育長度3~5 m,裂隙間距1~2 m。
壩區(qū)地下水按照含水層巖性組成和埋藏條件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孔隙潛水:埋藏于漫灘,一、二級階地下部堆積的砂礫石層中,水位埋深4.0~7.0 m,相對隔水層為下伏基巖;受大氣降水、河水和岸邊基巖裂隙水交替補給,向河谷排泄。三、四級階地及黃土塬底礫石層淺部不含水。
2)基巖裂隙潛水:主要分布于河流兩岸基巖風化、卸荷帶內(nèi),系無壓層間水,含水層為砂巖,多由泥(頁)巖頂板附近以下降泉水出露于岸邊,顯示其多層性,泉水出露高程在801~808 m。地下水位受降雨影響明顯,含水層富水性相對較好。
3)基巖裂隙承壓水:主要分布于河床基巖面以下11.0~23.0 m 內(nèi),承壓水水頭高出孔口 2.10~8.36 m,含水層為砂巖,由于泥巖相對隔水層,承壓水具多層性,隨含水層埋深的增加,承壓水頭也隨之增大。在鉆孔 ZK12勘探過程中,伴隨局部承壓水有易燃氣體噴出,水面有油狀飄浮物。承壓水頂板埋深由南東向北西逐漸變淺,上覆基巖厚度變薄,最薄處位于壩址中游鉆孔 ZK12,承壓水層上覆基巖層厚7.45 m,順河流方向承壓水層分布高程變化明顯;根據(jù)鉆孔ZK11觀測,承壓水的水頭高程和流量有逐年降低和減少的趨勢。
壩址區(qū)有滑坡20個,其地貌特征明顯,大小各異,規(guī)模不等,多為坡體式覆蓋層滑坡,滑坡堆積層的厚度一般10.0~15.0 m,最大 60 m。
滑坡體的穩(wěn)定分析采用兩種方法:一是工程地質(zhì)類比,二是穩(wěn)定計算分析,穩(wěn)定計算分析采用推力傳遞系數(shù)法和畢曉普兩種方法?;碌姆€(wěn)定性計算參數(shù)選取,密度采用室內(nèi)試驗成果平均值:自然 ρ=1.90 T/m3,飽和密度 ρsr=1.98 T/m3,滑動面殘剪強度(c、φ值)根據(jù)室內(nèi)殘剪試驗和經(jīng)驗公式計算反演和工程類比綜合確定,采用值 φ=11.4°c=15.5 kPa。
自然狀態(tài)下,壩址區(qū)兩岸的 H5、H6滑坡基本穩(wěn)定,南溝內(nèi)H4、H7滑坡穩(wěn)定性較差。壩址區(qū)右岸下游H14號滑坡局部穩(wěn)定性差,須進行工程處理。水庫蓄水至848.0 m高程降落過程中,H5、H6、H4、H7滑坡可能失穩(wěn)。H5、H6滑坡規(guī)模較小,距壩址很近,滑坡堆積土層可作為上壩土料進行處理。
1.6.1 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zhì)
工程地質(zhì)單元物理力學指標表明:
1)風積黃土、黃土狀壤土、古土壤,干密度 ρd<1.45 g/cm3時具有濕陷性;ρd≥1.45 g/cm3時屬非濕陷性土。
2)Q3黃土相對壓縮系數(shù) a1-2> 0.5 MPa-1,為高壓縮性土,屬自重濕陷性土。
3)第三層古土壤以上Q2黃土狀壤土相對壓縮系數(shù) a1-2=0.30 ~0.41 MPa-1,屬中壓縮性土,具濕陷性;第三層古土壤以下Q2黃土狀壤土和古土壤相對壓縮系數(shù) a1-2<0.10 MPa-1,屬低壓縮性土,一般不具濕陷性。
4)各土層滲透系數(shù)垂直大于水平一個數(shù)量級,各層無大的差異,均呈 R×10-3~10-4cm/s,本區(qū)各類土透水性都較大。
1.6.2 巖石和巖體的物理力學指標
根據(jù)壩址區(qū)的勘探試驗資料分析,壩址區(qū)砂巖,呈厚層狀,弱風化砂巖飽和抗壓強度平均值 Rb=49.4 MPa,軟化系數(shù)平均值kr=0.70;微風化砂巖飽和抗壓強度平均值 Rb=84.6MPa,軟化系數(shù)平均值 kd=0.69。泥巖為軟巖,強 ~ 弱風化泥巖飽和抗壓強度 Rb=23.63~29.8 MPa,弱風化自由膨脹率≤18%,泥巖遇水崩解,失水干裂。
水庫樞紐勘探深度內(nèi)的巖體,按風化程度可劃分為強風化、弱風化及微風化,壩基巖體表面強風化帶垂直厚度2.0~3.0 m,壩肩斜坡強風化帶垂直厚度5~6 m,水平寬度8~10 m,弱風化帶的水平寬度21 m左右;岸邊卸荷帶水平寬度6~8 m。壩基巖體上部透水率 q=10.0~35.0 Lu,中等透水,中等透水巖體厚約10.0 m,下部巖體q<3 Lu,可視作相對隔水層。根據(jù)壩基巖體壓水試驗分析,壩基巖體表面強 ~弱風化巖體透水率q>10 Lu中強透帶的垂直厚度一般10 m左右,局部(鉆孔 ZK6)20 m。
根據(jù)GB50218-94《工程巖體分級標準》,強風化巖體的縱波速度 Vp≤2 150 m/s,完整系數(shù)Kv=0.08 ~0.23,基本質(zhì)量指標(BQ)=160~230,基本質(zhì)量級別Ⅴ級;弱風化砂巖巖體的縱波速度 Vp=2 150~3 225 m/s,完整系數(shù) Kv=0.23~0.51,基本質(zhì)量指標(BQ)=306~366,巖體級別為Ⅲ ~Ⅳ級;弱風化泥(頁)巖和砂泥巖互層巖體的縱波速度 Vp=2 325~3 636 m/s,完整系數(shù) Kv=0.27 ~0.65,基本質(zhì)量指標(BQ)=259~342,工程巖體級別為Ⅳ級。巖體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見表1。
表1 巖體力學指標參數(shù)建議值
1.6.3 土層的濕陷性
根據(jù)勘探資料分析,壩區(qū)一 、二、三級階地表面堆積黃土狀砂壤土、黃土和黃土狀壤土具濕陷性。一級階地表面濕陷性土層厚度5.5~9.0 m;二級階地表面濕陷性土層厚度21.7~22.7 m;三級階地表面濕陷性土層的最大厚度24.1m。
一級階地表面黃土狀壤土層厚 7.2~9.0 m,層底高程792.00~800.00 m,場地的濕陷類型屬自重濕陷性場地,壩基濕陷等級為Ⅱ級(中等);二級階地濕陷性黃土層底高程806~821 m,場地濕陷類型屬自重濕陷性場地,壩基濕陷等級Ⅳ級(很嚴重);三級階地上部(第三層古土壤以上)堆積的黃土、古土壤、黃土狀壤土具濕陷性,場地濕陷類型屬自重濕陷性場地,地基濕陷等級為Ⅲ~Ⅳ級。
左壩肩四級階地基座巖面高于水庫設計蓄水位高程848.00 m,基巖斜坡表面強風化帶的垂直厚度5~6 m,水平寬度6~8 m,強風化帶巖體透水率 q>10 Lu,中等透水。弱風化帶巖體透水率 q<10 Lu,巖體表面透水率 q>3.0 Lu的中~弱透水帶的垂直厚度20~25 m。強風化巖體基本質(zhì)量級別Ⅴ級,弱風化巖體基本質(zhì)量級別Ⅳ級。建議左壩肩結(jié)合槽建基面選擇弱風化基巖,壩肩防滲帷幕水平寬度應≥30 m,垂直厚度應深入巖面以下30 m。泥(頁)巖易風化破碎,施工時應采取保護措施。
壩基橫跨河床、河漫灘、一級階地、二級階地,長283 m,河床漫灘段壩基長50 m,堆積層分為兩層,上部砂壤土層厚3.0 ~8.5 m,土質(zhì)松軟;下部砂礫石層厚 2.0 ~4.5 m,滲透系數(shù)k=30~40.0 m/d。一、二級階地場地濕陷類型屬自重濕陷性場地,壩基濕陷等級Ⅱ ~Ⅳ級。階地下部堆積層砂礫石層強透水,允許水力坡降 I=0.10~0.12,滲透破壞型式以管涌為主。壩基砂巖夾泥(頁)巖巖體表面強風化帶的垂直厚度1.5~2.0 m。強風化巖體基本質(zhì)量級別Ⅴ級,承載力特征值fak=450 kPa,變形模量EO=1 000 MPa。弱風化巖體基本質(zhì)量級別Ⅳ級,承載力特征值 fak=650 kPa,變形模量EO=2.0 GPa。
壩基巖體表面透水率 q≥3.0Lu的中—弱透水帶的垂直厚度10~15 m。下部巖體透水率 q<3.0 Lu,可視為相對隔水層,初步估算壩基滲漏量為5 975 m3/d,占徑流量的1.88%。
建議對壩基表層堆積的砂壤土、黃土、古土壤進行工程處理或清除,對砂層、砂礫石層采用結(jié)合槽截滲處理,防滲結(jié)合槽建基面建議選擇弱風化的砂巖夾泥(頁)巖;壩基巖體防滲帷幕垂直厚度應大于25 m。
右壩肩由三級階地堆積的黃土、黃土狀壤土夾古土壤和砂礫石組成,堆積層厚50~70 m,由于南溝的切割,壩肩山梁比較單薄。右壩肩壩線上游四級階地斜坡表面發(fā)育 H5、H6號滑坡體在修建上壩公路及處理導流洞進口邊坡過程中已基本削除,殘留滑坡體穩(wěn)定性差,水庫蓄水后可能失穩(wěn),應結(jié)合土料上壩進行削坡處理。
右岸壩肩斜坡表面Q3黃土及古土壤屬自重濕陷性土層。壩肩斜坡表面濕陷性土層厚度10.0~19.8 m。下部堆積的砂礫石層厚 1.0~2.0 m,分布高程 805.0 ~807.0 m,壩肩上下游連通,最窄處寬度僅220 m,砂礫石層滲透系數(shù) k=10 m/d,允許水力坡降 I=0.10~0.12。階地基座表面強風化巖體的透水率 q=10~35 Lu,透水率 q≥3.0 Lu的中—弱透水帶的垂直厚約10.0~15.0 m,下部巖體巖體透水率q<3 Lu,可視為相對隔水層。
根據(jù)現(xiàn)有勘察資料分析,右壩肩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質(zhì)問題二個:一是壩肩斜坡表面濕陷性土層的處理;二是沿三級階地砂礫石層和基巖表面強風化帶的繞壩滲透。壩肩斜坡場地的濕陷類型屬自重濕陷性場地,壩基濕陷等級Ⅲ~Ⅳ級。估算繞壩滲漏量為1 110 m3/d。
建議翻碾處理壩肩斜坡表面的濕陷性土層,用砼墻對砂礫石層進行截滲處理,壩肩防滲帷幕應深入巖體表面以下20 m。
1)南溝門水庫壩基上部堆積的砂壤土、壤土、黃土,具濕陷性,必須進行工程處理。下部堆積的砂、砂礫石層中—強透水,應采取防滲措施。應重視壩基局部承壓水對結(jié)合槽開挖和帷幕灌漿的影響。
2)左壩肩巖面高程高于水庫設計蓄水位。右壩肩斜坡表面濕陷性土層厚10.0~19.8 m,必須進行工程處理,三級階地底礫分布高程805~807 m,上、下游連通,建議采用砼墻截滲。
[1]水利水電工程地質(zhì)手冊.水利電力出版社.1985.
[2]濮聲榮.陜西水利工程地質(zhì)實踐.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3]劉特洪,邵中勇,欒約生.巖土工程技術與實踐.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P642
B
1004-1184(2012)05-0212-03
2012-04-20
徐宗昌(1965-),男,陜西岐山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勘察、巖土施工及檢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