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紅兵
(武鋼程潮鐵礦職工醫(yī)院,湖北鄂州436000)
鹽酸氟桂利嗪與山莨菪堿聯合治療頸性眩暈的療效觀察
梅紅兵
(武鋼程潮鐵礦職工醫(yī)院,湖北鄂州436000)
目的分析比較鹽酸氟桂利嗪單獨應用與聯合山莨菪堿(6-542)治療頸性眩暈的療效。方法將64例患者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采用一般治療加上鹽酸氟桂利嗪10 mg.po.bid,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6-542針劑10 mg.iv.qd,7 d為一個療程,觀察比較療效。結果兩組眩暈癥狀均有改善,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鹽酸氟桂利嗪與山莨菪堿聯合治療頸性眩暈療效好,效果值得肯定。
頸性眩暈;鹽酸氟桂利嗪;山莨菪堿
眩暈是常見的臨床癥狀,是神經內科門診常見的主訴之一,患者非常痛苦,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約25%患者無法工作[1]。眩暈的發(fā)作原因十分復雜,國內外尚無成熟的眩暈診治規(guī)范,但立即解除患者的眩暈癥狀為當務之急。本人在臨床上采用鹽酸氟桂利嗪與6-542治療頸性眩暈,改善眩暈癥狀效果較好,現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門診及住院資料完整的64例診斷為頸性眩暈的患者,排除合并高血壓、動脈硬化及心功能不全等器質性病變以及不能配合治療的患者,診斷符合2010年《眩暈治療專家共識》[2]。64例患者均是急性入院,眩暈急性發(fā)作,視物旋轉,眼睛不能睜開,面色蒼白,出汗,惡心嘔吐;52例患者有頭頸部酸痛及上肢麻木;33例伴有心慌,胸悶;20例患者有間歇性耳鳴等不適;43例以前有發(fā)作史,反復發(fā)作數次。64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36例,年齡最小33歲,最大72歲,隨機平均分成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齡33~68歲,平均51.9歲;對照組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齡34~72歲,平均53.6歲。兩組發(fā)病時間、年齡、性別以及伴隨癥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應用鹽酸氟桂利嗪膠囊10 mg口服,每日兩次,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6-542,10 mg溶于50%葡萄糖20 ml,緩慢靜推,7 d為一個療程。兩組患者均囑臥床休息,避免聲光刺激,保持舒適體位,低流量給氧,推拿按摩穴位治療,必要時給予甘露醇脫水治療以及嘔吐嚴重者補充水電解質等。
1.3 療效評定①顯效:眩暈癥狀消失,雙眼能睜開能下地行走,無惡心嘔吐及心慌胸悶等伴隨癥狀;②有效:眩暈癥狀好轉,眼睛能睜開,其他伴隨癥狀減輕;③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1.4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2.0軟件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經治療一個療程后,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有5例出現嗜睡,3例出現胃部不適。治療組中10例出現口干面紅,3例出現嗜睡,1例出現排尿困難,給予熱毛巾外敷后好轉。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停藥后不良反應均消失。
眩暈是一種臨床癥狀,是患者感覺周圍物體或自身在旋轉升降和傾斜的運動幻覺。中老年人發(fā)生眩暈百分率較高,據國內報告女性發(fā)生率為52%,男性為39%。國外統計報告認為50%~60%的中老年人發(fā)生過眩暈癥狀。頸性眩暈通常與頸椎病有關[1],主要是椎基底動脈缺血引起的血管性眩暈,以椎基底動脈缺血癥狀較多見,椎-基底動脈是顱內發(fā)生最早亦最容易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由于血管痙攣、血管狹窄,導致腦干、小腦、枕葉發(fā)生缺血表現,前庭神經又是腦干中最大的神經核團,對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前庭神經因缺血缺氧而產生眩暈癥狀。
鹽酸氟桂利嗪是一種鈣通道阻滯劑,能緩解血管痙攣,對血管的收縮物質引起的持續(xù)性血管痙攣有持久的抑制作用,尤其對基底動脈和頸內動脈明顯,能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耳蝸內小動脈血流量,改善內耳微循環(huán),改變前庭器官缺血缺氧狀態(tài)[3]。山莨菪堿為抗膽堿能藥,阻滯乙酰膽堿與膽堿能受體的結合解除平滑肌痙攣,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改善腦部缺血缺氧狀態(tài),同時抑制腺體的分泌,特別適合合并嚴重胃腸道等自主神經反應者,但應排除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不適宜應用6-542的患者。眩暈患者一旦發(fā)病,最大的愿望就是迅速減輕眩暈及其伴隨癥狀。本文結果表明,患者發(fā)病后,在常規(guī)一般治療上聯合應用鹽酸氟桂利嗪和山莨菪堿治療一周后效果顯著,總有效率達94%,與單獨加用鹽酸氟桂利嗪治療,總有效率為9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顯示鹽酸氟桂利嗪和山莨菪堿藥理互相補充,協調一致,改善癥狀迅速,效果好、療效佳,值得肯定。
[1]潘婕,羅本燕.眩暈的診斷與鑒別診斷[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1,31(6):421-423.
[2]何及,樊東升,孫宇.頸性眩暈[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 31(6):414-415.
[3]熊友三,楊慧.頸性眩暈的發(fā)病機理及治療進展[J].鄂州衛(wèi)生, 2006,16:131-133.
R441.2
A
1003—6350(2012)02—063—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2.02.026
2011-08-30)
梅紅兵(1975—),男,湖北省鄂州市人,主治醫(yī)師,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