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德需要研究“講法”了
最近曝光的皮革明膠膠囊事件,引發(fā)“企業(yè)道德潰敗”的憂慮,還有人一直在討論“底層淪陷”的話題,都是直指社會道德狀況。大家期盼“中國人的道德狀況”好起來,呼吁人們“講道德”。
“講道德”,通常被我們理解為道德實踐,意思是道德標準已經(jīng)確立,人們需要付諸實踐。最近上海有所小學,在教完“孔融讓梨”的課文后,出了一道考題:“如果你是孔融,你會不會讓梨?”有學生回答不讓,結果被老師打了一個大大的叉。這件事暴露了一個問題:學校將一些道德標準簡單化與絕對化,忽視了道德價值的內(nèi)部沖突與外部沖突。
現(xiàn)在社會上有些人不講道德,有不少人無恥而坦然地活著,甚至升著官、發(fā)著財,我們需要提倡道德,提倡大家講道德。專家一直呼吁重建道德,有關部門一直是“典型引路”,并寄希望于人們被“感動”。其實曾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爸v道德”是知與行合一,人們只有先“知”,然后才能“行”,并在講道德上更加堅定。這里,我們不妨探討一下學術、教育與社會道德的關系。在西方,倫理學一直是一門顯學。倫理學思想進入社會生活,形成政治倫理、經(jīng)濟倫理、管理倫理、醫(yī)學倫理等諸多應用,引領人們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倫理思考。行政機關,有倫理審查;科學研究,有倫理審查;醫(yī)院治病救人,也興倫理審查,可見倫理道德無處不在。
觀察我們的倫理道德教育,一方面它被“思想品德”教育代替了,另一方面它不受歡迎,因而不被重視。再向社會生活延伸,倫理道德概念變成了“紀律”、“作風”之類的含糊說法,人們但求“政治正確”,而不再作深入思考。人們的倫理道德意識,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結果是有些人恥感麻木,甚至是恥感消失。企業(yè)與黑心商人傷天害理卻無所敬畏,事后無人懺悔,有的只是掩飾與詭辯。
道德本質上是智慧,它不是人腦里的死知識,而是一個認知并不斷反思的過程。去年,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的多個倫理學課程視頻在中國走紅,說明中國年輕人也關心倫理問題,關鍵在于你教什么、如何教。先“知”,喚起思考,而后“行”之,這是道德重建的必由之路。
(文/楊于澤)
book=54,ebook=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