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繼紅 特約通訊員 牧 文
滿頭銀發(fā)飄逸,雙眼炯炯有神,談吐清晰敏捷,最愛讀書看球。這就是受人敬重的周立偉老先生給人超凡脫俗的第一印象。
九月中旬,北京理工大學隆重舉辦“慶賀周立偉院士科教活動60年暨80壽辰”座談會,由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簽發(fā)的《賀信》中說:“您是我國著名的電子光學和夜視技術專家,您長期從事電子光學領域的研究教學工作,研究同心球系統(tǒng)與移像系統(tǒng)的電子光學、陰極透鏡空間像差理論、寬電子束聚焦普遍理論、動態(tài)光電子學及時間像差理論、電子光學空間與時間傳遞函數、成像系統(tǒng)的設計與計算等,建立了寬電子束聚焦與成像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該理論和方法應用于工程實踐,為我國微光夜視行業(yè)由仿制走上自行設計研制、自主開發(fā)開辟了道路?!?/p>
這無疑就是對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周立偉先生畢生致力于科學研究如今步入髦耋之年的科學總結。
周立偉,著名專家,大學問者,毋須爭辯也。但怎樣步入一個又一個科技高地,也有著他自己循序漸進的一個奮斗過程。立志報國,矢志不渝,克己勤勉,努力創(chuàng)造,是周老沉醉科研重要的成功之道。
1951年7月,周立偉從國立上海高機(現上海理工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上海公私合營華通電機廠工作。這是他獨立人生的第一個驛站,也終于實現了人生第一個樸素的愿望:可以為父親分擔家庭重擔了。那時他還很自負,覺得自己機械科畢業(yè),機構學、金工原理、機械制圖等課程都學過,學問蠻高的??墒巧习嗟谝惶欤夹g科吳履梯主任安排他畫第一張圖就出了洋相。圖畫完自我感覺良好,當主任笑著對他說,你畫的圖犯了投影錯誤:正視圖是英美畫法,側視圖卻是蘇聯(lián)畫法。年輕的周立偉“唰”的一下成了紅臉關公,感到十分羞愧。便暗下決心要老老實實學習,努力工作,增長自己的知識才能。當時在大城市還比較流行上夜校學俄語,那是中蘇關系挺融洽的階段,周立偉就堅持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由此打下了較好的俄語基礎。而在工作中,他也是善于思考的人,因為在電表車間擔任技術員,常??吹焦び褌兪止だ@扁平線圈,不僅對眼睛視力損傷很大,而且勞動效率極低,這引發(fā)他動起心思進行技術革新。通過設計、制圖、加工、調試,并在工程師和老師傅的幫助指導下,他研制出了一種繞扁平線圈的繞線車,大大地提高了工效,工人們都十分高興。上海《勞動報》于1952年6月18日以《裝一只繞線車,工作快七倍半》為題作了專門報道。尚不到20歲的周立偉,初生牛犢不怕虎啊,已展示出動手動腦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
作為青年時代在科技道路上的第一次有益嘗試,成為周立偉終身難忘的一段經歷。他很慶幸在工廠的兩年學到了終身受益的東西,使自己在以后科學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叵胙兄票馄骄€圈繞線車的過程,周老仍然歷歷在目,他覺得自己運用機構學的基本知識是“基礎”,由此聯(lián)想出螺桿使漆包線進動的創(chuàng)意并將它應用于實踐是“智慧”,設計和制作扁平線圈繞線機便需要一定的“能力”,鍥而不舍努力實踐是“科學精神”,幾者巧妙結合使自己獲得了小小的成功。
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上世紀50年代初,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作為愛國熱血青年,周立偉曾報名參軍,想到戰(zhàn)場上保衛(wèi)剛剛誕生的年青共和國,但因身體原因沒能如愿。北京工業(yè)學院當時是一所國防工業(yè)院校,到上海招生時就動員他說,上這所大學,將來可以造最好的武器給戰(zhàn)士,同樣也是保衛(wèi)祖國。他想,這也是實現自己報效祖國的一個機會??!就義無反顧地將北京工業(yè)學院列為第一志愿。周立偉同那個年代的青年一樣,思想都很單純,想法也差不多,通過努力學習,學好本領為祖國服務,祖國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志向!入校以后,同學們真的很勤奮自覺,團結友愛像兄弟姐妹一樣,人人有理想抱負,個個是陽光向上。大學五年,他一心撲在學習上,哪怕當年政治運動不斷,能回避的都盡量回避,連談戀愛的事都忘卻腦后了。他感覺成績好的同學大有人在,比他聰明能干的可抓一大把,自己呢,唯有勤學苦練,努力努力再努力!
周立偉的勤奮努力、為人樸實得到了教師們的好評,大學畢業(yè)時他被留校任教,明確要他負責籌建夜視技術專業(yè)。夜視技術在當時是光學領域一個新興專業(yè),國防上很需要。那時,他一點也不懂什么是紅外光陰極、熒光屏、電子光學等,這些普通的專有名詞以前從未聽說過。但年輕氣盛的周立偉,毫不畏懼,他當時想起“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不能是”的格言,只要努力鉆研,哪怕比別人多花費幾倍的力氣,也一定要把新專業(yè)建設好。憑著這股韌勁,他一邊進修,一邊給學生上課,并指導畢業(yè)設計等,滿腔熱情全副身心地投入到新專業(yè)的教學和實驗室建設中。幾年下來,他寫出了《電子光學理論和設計》上下冊教材,讓很多人感到驚詫不已和刮目相看。他還擠時間把當時電子光學權威——德國人格拉叟的專著《電子光學基礎》的俄譯本從頭到尾啃了一遍。雖然有不少地方自認為也是一知半解,但這幾年的苦讀,為留學蘇聯(lián)和以后的工作都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1962年,是周立偉人生道路上的甜蜜之年,他有幸遇到了后來與之牽手的愛人呂素芹,從此相濡以沫一輩子。同時也是周立偉學術道路上的起步之年,他第一次走出國門,被派往蘇聯(lián)留學作為研究生研究電子光學,從此與之結下不解之緣也是一輩子。
周立偉被派往蘇聯(lián)就讀的大學叫做列寧格勒烏里揚諾夫(列寧)電工學院,分到了電物理系,這里雖然有從事電子光學的學者,但主要是搞強流和超高頻電子光學。學術導師看到周對閱讀的學術論文提出中肯的意見,并有新的創(chuàng)意,知道他的學術潛力,對他刮目相看。但導師的專業(yè)是行波管電子光學。半年后須確定選題時,導師竭力勸其協(xié)助搞超高頻電子光學,要說這一課題在20世紀60年代初是很時髦的。這就讓周猶豫:跟導師合作,按他的思路,拿個學位沒有問題,但要改變出國時的志愿,學成回國短期內也派不上用場;不跟著導師走,便沒有人指導,一切靠自己,而且學位還不保險。這時他想起系和學校對他的期望和要求:你的任務就是要攻克夜視器件的電子光學理論與設計。度過難熬的幾個不眠之夜,輾轉反側思慮再三,他覺得不應該改變原定的方向,決心要自己闖出一條路子來,實現自己對學校的承諾!他把最終選擇報告了導師,同時表達了歉意。導師當然有點不太高興,也坦誠地說了:“這樣,我無法幫助你?!保ㄖ钡綄W位論文脫稿,師生之間再也沒有討論過學術問題)。就這樣,周立偉把個人的興趣同祖國的需要結合在一起,或許就算是立下宏志吧,但以電子光學作為起點的科學生涯從一開始,他就步入了一條布滿荊棘充滿艱辛的求索之路。他清醒地認識到,走上這條艱難曲折的道路,是不會輕易獲得成功的;只有靠自己奮斗和拼搏,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才能獲得成功。那段日子里,周立偉的主要時間和精力都是從實驗室到寢室,在列寧格勒謝德林圖書館和蘇聯(lián)科學院圖書館這個圓圈里度過的。特別是早去晚歸泡圖書館,中午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打一個盹。懷揣目標,自由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讀書、筆記、探索、研究、思考,看似生活單調枯燥,但周立偉內心卻很充實。
在遠離祖國的校園里,在夜深寂靜的實驗室和圖書館里,周立偉找到了靈感,立下了宏愿,一定要在靜電聚焦同心球系統(tǒng)的電子光學和陰極透鏡的像差理論上有所突破。他胸中滿懷青年學子燃燒的激情,下定決心,一定要攻克第一個科研目標。
1966年4月底,列寧格勒電工學院學術委員會以22票全票通過周立偉物理數學副博士學位論文答辯。5月初,待他回到母?!本┕I(yè)學院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橫掃一切牛鬼蛇神”,讓人觸目驚心;“一切以階級斗爭為綱”,讓人亂了方寸。周立偉戰(zhàn)戰(zhàn)兢兢,小心翼翼地參加學校的運動。慶幸自己剛回學校,沒有任何職務,就沒有受到大的沖擊。1972年干校勞動鍛煉回校后,周立偉一方面繼續(xù)主持夜視技術教研室工作,另一方面,按原兵器工業(yè)部要求帶領一個研究組參加了國內微光夜視技術的攻關會戰(zhàn),與方二倫、馮熾燾等同事一起研究變像管和像增強器的電子光學系統(tǒng)計算與設計,取得了可喜成果。西安應用化學研究所成為他們研究這一成果的孵化器,更有意義的是,科學研究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不僅圓滿完成了任務,又遠離“革命的漩渦和風暴”。他們合作的項目后來還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令人欣喜若狂!
由于周立偉在科學研究上嶄露頭角,1973年和1974年,他兩次被派往荷蘭和英國考察夜視和像增強器技術?;貒笞珜懥顺鰢鴧⒂^考察報告,對比中國與歐洲的巨大差距,他言辭懇切言之鑿鑿地向有關領導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并促成了第一代像增強器技術的引進。
1977年,周立偉出版了《夜視器件電子光學》教材,并開始研究同心球電磁聚焦系統(tǒng)的電子光學問題,這是把在蘇聯(lián)時的研究由靜電聚焦擴展到電磁聚焦領域。而通過這10年間的醞釀思辨與實驗求證,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因此引起國際同行的關注。1978年初,從英國發(fā)來了兩封邀請信,邀請周立偉到倫敦參加兩個國際會議并宣讀論文。當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尚未召開,組團出國手續(xù)非常復雜,常與政治掛鉤。這絕不是開玩笑的事情,當時誰都害怕有人出國若一走了之,政治影響實在太壞了。最后由中央分管領導王震同志簽發(fā),中央政治局五位常委畫圈,才批準兵器工業(yè)部和電子工業(yè)部聯(lián)合組團,由周立偉率團出國參加國際會議。而更為戲劇的是,在倫敦光電成像器件國際會議上,周立偉與美國一位教授的研究方向非常接近,倆人先后在會上作了報告,但會議論文集《Advances in Electronics and Electron Physics》(電子學與電子物理學的進展)僅收錄了周立偉的論文“同心球電磁聚焦系統(tǒng)的電子光學”?;貒痪弥芰ミ€收到這位美國同行的熱情來函,邀請進行科學合作。在今天看來是一件很正常的科研合作事項,原本沒有什么了不起,那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剛開不久,出國報批手續(xù)依然十分繁瑣,從那時起,周立偉就不僅是在母校,可以說是在國內兵器系統(tǒng)和光電科學界都有一點小名氣啦!1980年10月,他又作為中國科協(xié)第二屆訪美代表團成員與孟昭英教授等到美國訪問。
如果說,文革的動亂,對封資修的批判,難免給知識分子帶來迷惘和不知所措。那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給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翻開了一頁又一頁全新的史冊。周立偉不僅感覺到有用不完的干勁,還想把過去損失的時間奪回來;加之步入中年,知識的積累,經驗的沉淀,精力的充沛,思想的活躍,都具備了跨越科學高地的基本要件。再對比歐美國家,總覺得自己應當為國家做些更多更大的事情。訪美歸來那幾年,圍繞自己的研究領域,冒出種種想法在腦海中翻滾,包括青年時代以來思考過的種種問題不停地叩擊心扉,周立偉捫心自問:要當好學術的領頭羊呀!從而產生一種對科學研究抑制不住的沖動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渴望。
經過腦海里的升騰、過濾、篩選、梳理,周立偉于1982年把自己研究領域中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棘手難點整理成10個問題,撰寫出《成像系統(tǒng)電子光學若干問題的探討》一文。這種條理化的自問自答形式蠻好,一個個問題就像一只只調皮的小鳥在眼前不停晃悠,還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敦促自己加倍努力,想方設法捕獲到手,否則真有點寢食難安的滋味。連續(xù)不斷的探索,鍥而不舍的追求,到上世紀90年代初,周立偉和他的好友方二倫與自己的研究生一道把這10個難題都解決了。讓他頗感意外的是,其中“寬電子束聚焦理論與設計”研究成果榮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圍繞這一新興的科研成果,周立偉出版了自己的學術專著《寬束電子光學》。這本專著的問世,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了很大反響。不僅榮獲1994年第八屆中國圖書獎,還榮獲1995年第七屆全國優(yōu)秀科技圖書獎一等獎和第二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美、英、法、荷、俄、德、日等國12位與我國20位電子光學和光電領域的專家、教授均給予很高的評價,被認為是一部具有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與系統(tǒng)性的著作,紛紛來函希望該專著能譯成英文或俄文出版……1994年再接再厲,他出版了自己的論文選集:《寬電子束聚焦與成像——周立偉電子光學學術論文選》。1995-1996年,“像管優(yōu)化設計及ODESI軟件包”研究成果再次榮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年,周立偉順理成章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0年,周立偉榮幸地當選為俄羅斯聯(lián)邦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10月,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俄羅斯科學院普羅霍洛夫院士在祝賀當選的賀信中贊揚道:“您是您自己的科學學派的創(chuàng)立者”。讓俄羅斯人高看一眼,的確是不容易不簡單?。?/p>
回眸一笑,盡管曾經舉步維艱,周立偉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勇于進取,度過了許多險灘暗礁的難關,熬過了不少披星戴月之夜。跨入新世紀前夕,成了周立偉豐收的季節(jié),凝結著他汗水和心血的成果噴涌而出,成就了他在寬束電子光學領域的顯著地位,成為赫赫有名的科學家之一,成為一位功成名就的杰出專家,毋庸置疑!
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在對周立偉祝壽《賀信》中還說:“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培養(yǎng)了眾多高素質人才?!薄澳礃I(yè)奉獻的高尚品德,嚴謹求實的治學態(tài)度,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工作作風,是我國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學習的榜樣?!?/p>
這無疑就是對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周立偉畢生熱愛教育事業(yè)如今步入髦耋之年的工作總結。
但他是怎樣迎來送往一批又一批學生,讓他們成為由此及彼的高素質人才,也有一個軌跡脈動過程。尊師重教,治學嚴謹,繼承傳統(tǒng),德學雙馨,是周老長期任教重要的立身之基。
大學畢業(yè)留校任教,這是可望不可求的美事,可能除了家庭出身、個人成份、工廠經歷等政治條件外,勤奮學習給學院留下了深刻印象。周立偉很喜歡教書育人這種高尚的職業(yè),雖然那時沒有“人類靈魂工程師”一說,但畢竟生活在東方文化國度里,一代先賢孔子孟子對教育的尊崇和獻身,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彼缇涂坦倾懶?。更有耳濡目染之處,就是一茬接一茬地全遇上了難以忘懷的學校和值得敬重的師長,成為他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成為他當好教師最好的楷模。
周立偉的少年時代是在淪陷的上??粗毡竟碜右鋼P威中度過的。小學的老師們雖然沒有直接教導孩子們怎么去打擊日本侵略者,但給他們講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蘇武、史可法、鄭成功的故事,唱“滿江紅”、“蘇武牧羊”等歌曲,教導他們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雖然是小孩子,但心中充滿著對日本侵略者的無比仇恨,都知道當“漢奸”和“賣國賊”最可恥,做人要有氣節(jié)要有正義的淺顯道理,深深植根在幼小的心靈。待周立偉長大后,才理解小學老師們的良苦用心,知道了作為一個教師肩負的責任:教師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者,更重要的應是人文精神的傳遞者。
進入上海浦東的高橋中學,快活時光,童趣多多;周立偉對潘鼐老師記憶猶新——俊美飄逸,溫文爾雅,博學多才,文理兼通,簡直就是當今的“高富帥”,因此成為同學少年之偶像。周立偉對他也非常傾慕崇拜,常追隨左右,幾乎就叫“粉絲”了;想到問題就問,有問必答,亦師亦兄,教誨有加,使少年周立偉受益匪淺,除科學知識有長進外,還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周立偉一直惦記著他,大約8年前,他有幸找到了自己中學時代的潘鼐老師—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吹嚼蠋熅幹拇笞髟诔霭尜Y金上的困難,他立刻出資,使老師主編的《彩圖本中國古天文儀器史》得以完美出版。
在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yè)學校,已彰顯青春活力,但正是社會大動蕩年代。人生尚處迷惘困惑階段,目標盯住“養(yǎng)家糊口”,注重專心學習,政治覺悟不高。但在地下黨和外圍組織的同學們的引導下開始接受進步思想,也閱讀了不少進步書籍,作者如魯迅、巴金、茅盾、郭沫若等。
作為調干生,周立偉于1953年10月考入北京工業(yè)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在這里,他不斷追求思想進步,經黨組織的培養(yǎng)教育,1956年1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立誓要把報恩思想提高到階級覺悟的認識高度,做黨的一名忠誠戰(zhàn)士,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生。在校五年,他總覺得學習機會來之不易,一方面勤奮學習,成績也算優(yōu)秀;一方面拼命工作,因為不僅是黨員,還先后擔任過團支委和班長等學生職務。
大學畢業(yè)留校任教,即邁上人民教師崗位。一開始,周立偉在連銅淑主任的教研室工作過,也曾當過馬士修教授的助教。兩位先生都給他很大的關懷和幫助,他們的治學方法給這位青年教師很多啟迪。
1962年11月,周立偉被派往蘇聯(lián)留學,在列寧格勒三年半的學習生活是難以忘懷的。由于堅持完成留學任務,跟導師的研究專業(yè)方向不同,雖然導師表明態(tài)度不便幫他,但也沒有坑他;沒齒難忘的是教研室主任茹里葉教授,不僅全心全意幫他,還不求半點回報。
茹里葉教授是蘇聯(lián)電子學界的一位學術權威,功勛科學家。他是蘇聯(lián)藉猶太人,蘇共黨員,非常正直,慈祥又嚴厲。但他對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周立偉十分友好,時不時來關切地問問他有什么新的想法,學習有什么新的進展(此時中蘇關系破裂,師生之間從來不談中蘇分歧等政治話題)。1966年初,當周立偉的學位論文工作基本結束,對自己的研究自問有新的發(fā)現和新的結論,可進行學位論文答辯。然而時間非常緊,必須在5月13日前結束即留學期滿一天也不能延長。但事情一大堆:論文要打印,圖表要拍照,摘要付印并郵寄100份到蘇聯(lián)高等院校和研究所,論文答辯的16張掛圖要找描圖員描,學術論文要發(fā)表還要在學術會議上宣讀,論文答辯的時間、地點須提前一個月在列寧格勒晚報上刊登,還要找兩位同行專家寫評議書。讓人著急呀!找到導師求助,他膽兒很小,中蘇論戰(zhàn)使他不知所措,便推說沒有權力很難幫忙,讓直接找茹里葉教授。茹里葉教授當時是室主任非常的忙。當時他心中很惶惑,只要其中一個坎邁不過,就只能放棄學位論文答辯,那將成為終生遺憾的事。周立偉心急火燎地找到茹里葉教授,匯報了學位論文的主要內容,以及答辯前的諸多事項。茹里葉很冷靜,說:“現在我們就一個一個來解決吧。”他滿口應承接連寫了幾張便條和申請單:給學術委員會秘書,給印刷廠,給外辦叫他們找打字員、描圖員、攝影技師,統(tǒng)統(tǒng)幫忙干事。最后談到發(fā)表論文和學術會議宣讀論文。教授爽朗地笑笑,這有何難?立即給某雜志編委寫了便條,要他們抓緊刊登出來;至于宣讀論文,他說他正在主持紀念波波夫的一個學術討論會好辦。周立偉坦誠地說自己的主題可能與之不太一致。他說,怎么不一致?這有何難!教授拿過論文摘要,在前言上加了一段,就把論文內容與他的會議主題聯(lián)系起來了。一個小時不到,原來雜亂無序無從下手的一系列問題全都解決了。那天晚上,讓周立偉輕松了許多,卻又徹夜難眠,他想了很久,茹里葉教授幫了大忙,值得感動感激;而教授給人的感覺,這一切都是應該做的;幫助一個上進有為的青年是他的職責和義務,不管兩國之間交惡如何,也不期待什么報答。那晚,周立偉就暗暗立下誓言,如果自己有朝一日當了教研室主任或有更高的學術地位,一定要像茹里葉教授那樣努力幫助上進有為的青年學子,要善待學生啊!最后這段學生經歷,進一步加深了周立偉對教師職業(yè)的理解:教師是幫助學生成長,高尚的教師總是希望學生超過自己而并非期盼報答的人。
1966年5月,當周立偉回到母校不久,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拉開序幕,學校停課了,紅衛(wèi)兵運動席卷全校,當權派和有學問的老師被批斗游街無一幸免。有一次,當看到系主任馬士修教授挨斗時,不禁聯(lián)想20年后那時挨斗的人或許就是我周立偉,心中不免泛起幾分悲哀和無奈愁緒。但認真地想,既然是教師,這就是自己的崗位,無論將來的命運怎樣,也不應該擅離自己的崗位。周立偉那時就默默地告誡了自己。
受文革不良氣候的沖擊,稀里糊涂過了幾年。1972年干校勞動鍛煉結束回校后,工宣隊安排周立偉繼續(xù)主持夜視技術教研室工作,同時給工農兵學員上課,這是求之不得的快活事。因為有課上了,可以不參加或少參加大批判,有些活動可以找借口請假不去了。盡管工農兵學員基礎較差,但他們很珍惜這個學習機會,教師們也很認真。那時教材奇缺,周立偉抓緊把自己在蘇聯(lián)留學的學位論文編寫成《變像管與像增強器電子光學》教材教學生們。
1977年起,恢復高考的第一屆學生進入大學了。學生們特別勤奮,當老師的也十分欣慰。周立偉除了給大學生上課外,還開始帶碩士研究生。1980年春節(jié),當國務院公布學位條例時,他欣喜若狂地寫了一份“關于研究生學習與學位論文工作的札記”提交校學術委員會,談自己培養(yǎng)研究生的親身體會,供全校研究生指導教師參考。1983年,周立偉被批準為博士生導師,1984年7月,又被國家教委特批為教授。
在教學工作中,周立偉樹立了“熱愛祖國,忠誠教育,獻身科學,勤于鉆研,勇于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的信條,教導學生們在“做學問中學做人,做人中學做學問”。他一直把“為祖國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優(yōu)秀高科技人才”視作光榮職責,努力關心年輕一代學者的成長,盡力為他們的脫穎而出創(chuàng)造條件。周立偉熱愛自己的學生,更把研究生看作是自己的子弟,盡一切可能把自己的學識傳授給他們,但從不放松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這些年來,他所帶出來的50余名博士和碩士,無論是學術素質或是思想品質都是很不錯的。其中不少人已成長為教授、研究員、副教授、高級工程師,成為院校和研究所的優(yōu)秀教學、科技骨干和領導成員,如博士生導師、系主任、總工程師、所長、副院長、副所長等比比皆是。
周立偉的大半生都是在北京理工大學度過的。由于在教育戰(zhàn)線的無私奉獻,黨和人民也給了他很多的榮譽。1984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6年被評為“全國兵器工業(yè)先進工作者”,1999年被授予北京理工大學“師德標兵”,2001年被評為“北京市高校系統(tǒng)優(yōu)秀共產黨員”,2004年榮獲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指導教師名師獎”。
1998年,周立偉出版了《一個指導教師的札記》,這是他指導研究生20余年的實踐寫下的有關科學培養(yǎng)方法的札記,從學習與研究過程中的科學方法、學習方法、治學和思想方法以及科學論文寫作方法方面敘述了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在學術界得到了很好的反響和評價。2008年,據此增訂出版了《科學研究的途徑——一個指導教師的札記》;2005年,他主編的《目標探測與識別》一書榮獲第三屆國防科技工業(yè)優(yōu)秀圖書獎。
每每提及在教育戰(zhàn)線的累累碩果,周老卻很謙遜地說:“教師的職業(yè)具有傳承性,是老師們的教誨和培養(yǎng)使我成長為一名人民教師。”“我的老師馬士修、于美文、連銅淑、李德熊、嚴沛然、樊大鈞、馬志清、李振沂先生等,言傳身教,既傳授業(yè)務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又以他們自己對事業(yè)的追求和奉獻,激發(fā)學生們?yōu)閳笮ё鎳W習的事業(yè)心?!薄袄蠋焸儗ψ鎳平淌聵I(yè)的獻身精神、嚴肅認真的治學、嚴謹求索的學風以及百折不撓的韌勁深深感染了我。我是以他們作為榜樣對待教學與科學研究,對待自己的學生們。當我從我的老師手中接過了棒,我理所當然地應該把接力棒傳遞下去!”
在文革期間,周立偉就獲得了“周善人”的外號。顧名思義,“善”,是善良,蘊涵真善美,好心腸也。這個外號源自喜歡他的人,他們說他總是以善心度人、好心待人,遇事總是往好處著想。后來不喜歡他的人也這樣叫,不過語氣里是在善字上打了引號,含有所謂與諷刺的意味。當年以他為主角的大字報上這樣寫著:周立偉,周“善”人,究竟對誰善?對階級敵人善。但隨之就有人在上面寫了批語反駁道:“善人總比你們惡人好!”
這無疑就是對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周立偉畢生憑良心坦蕩做人如今步入髦耋之年的人生總結。
周立偉,八十高齡,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才思敏捷。他不僅見證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也看到內戰(zhàn)帶來的動蕩不安,既高興地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又經歷了建國初期的種種運動,多少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沖擊影響,導致自己曾經迷惘困頓。作為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知識分子,曾游學歐美,痛感中國科技水平的落后;又趕上改革開放年代,奮起直追,為國家的科技水平大提升和高等教育的大發(fā)展做出了自己應有貢獻。在這種不平凡的人生經歷中,他始終堅守東方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保持著一個平凡人的心態(tài),憑借良知良心,敢于自責擔當,做人真實自我,牢記感恩回報,是周老立足社會重要的做人之本。
周立偉幼年在家就清楚地知道,父親學徒出師后幫藥店,也就相當于今天的打工仔,母親是家庭婦女,政治和經濟地位都十分低下。由于父母親疼愛,他并沒有受到什么饑寒交迫,哪怕前有姐姐,后有弟弟,也從未干過家務活。父親僅小學四年級文化,母親不識字,但他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讀書,而且對孩子們的教育很講究很嚴格。
周立偉還有一個頗有點知識的干外婆,她和父母親一樣,教導孩子都是一些傳統(tǒng)的樸素做人道理,如尊重長輩,待人要有禮貌;要幫助他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人窮志不短,絕對不偷不摸;不說謊,不騙人;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長輩為人正直善良,樂于助人,為晚輩樹立了良好榜樣。幼年時代的經歷既使他深切感受亡國之痛苦,家庭和老師的教育更使他養(yǎng)成了努力上進、刻苦學習、待人善良的高尚品德。
回想大學期間,正逢整風鳴放,記得有一天,他最要好的同學,也是他的入黨介紹人老杜在專心畫圖,主持人便點名要他發(fā)言,他站起來隨便放了兩炮,批評會議太多和進城后某些干部拋棄妻子另找新歡的現象。不久反右開始,便說他的發(fā)言是反黨言論,要組織批判。當時周立偉非常震驚!老杜解放前在四川加入地下黨,政治上很堅定。他是自己在上海復旦大學干部補習班的同學,又一塊作為調干生到北京
上學的同桌。平時非常
欽佩他學習的毅力并且相信他對革命事業(yè)的忠誠,便為他辯解。但老杜不久仍被打成右派分子,而他自己受到的處分在黨員中最輕,僅延長預備期半年。
往事已逝,時光不可逆轉,然記憶仍留在心中?;仡欉@一段歷史,周老依然感到遺憾和悲哀,他覺得當時自己人微言輕,隨波逐流,沒有挺身出來仗義執(zhí)言,實際是明哲保身,為自己沒有對受冤屈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感到羞愧。
1968年春天為躲避學校武斗,周立偉跑回上海老家。那時工資也沒有,每天早晨徒步到南京路上海圖書館讀書,翻譯自己的學位論文,拿著母親給的錢吃午飯。當時情緒十分低落,是父母親的勸慰和無私的愛,才使自己走出困境。
周立偉在駐馬店干校期間,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深深感到農民的質樸和善良。他不想把業(yè)務都丟了,在空閑時偷偷地讀英文辭典背誦單詞,后來被批評不安心扎根農村。他坦蕩承認還想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報效國家。盡管這樣,他和同事仍然每天清晨樂呵呵地騎自行車上馬路撿馬糞,到學校廁所掏大糞,沒有鄙視勞動。
在復課鬧革命期間,周立偉主持夜視技術教研室工作。當時校內有兩位被視為“反動學術權威”的老教授被趕出自己的教研室,身臨困境,無人理睬,他便想方設法把他們請到教研室工作,有人便戲稱周的教研室是“牛鬼蛇神”的避風港。在全系大會上,周立偉拿出證據說明老主任馬士修教授在北平淪陷期間堅決不為日本人做事,解放前夕雖然接到留法母校的邀請而堅決留下,是一位愛國知識分子。他竭盡全力保護系內的一些教師和同事。當有位老師被指有反對毛主席的所謂罪行時,周立偉通過調查證明這完全是誣陷;當工宣隊要對本室一位同事采取措施辦學習班時(實際是隔離),他極力為之辯解,回教研室后立刻給他放假,令其回滬探親一走了之;當有位老師因所謂516罪行挨打時,他竭力勸阻,并為之買藥治療創(chuàng)傷;在干校時他和一位教師與某領導據理力爭,堅決不同意把所謂“支持516擴大化”的罪名強加到本室一位黨員頭上。周立偉覺得,當時敢于這樣做,只是憑著自己的本能和良知,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父母親和老師的教誨。
1976年是祖國多事之秋的一年。年初周總理逝世,周立偉當時覺得天要坍塌了,在課堂上號啕大哭。接著,天安門“四五”事件、鄧小平同志下臺、朱德元帥逝世、唐山大地震,直到毛主席逝世,無一不是對共和國的致命打擊,令他悲痛萬分,心情沉重。
1976年10月初,當得知“四人幫”垮臺的消息,周立偉立刻告訴中央民族學院的好友呂大吉,兩人相聚舉杯同慶,喜悅之情難以言表。他還接連三天徒步參與游行到天安門慶祝這一偉大勝利。這時他深深感覺到:“中國有救了!”
1978年秋,從英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回國后,兵器工業(yè)部外辦負責組團的同志很高興,周立偉平安地回來,還為祖國爭得了一點榮譽。這時人家才實話實說:你們的系主任李振沂對你真好!當時我們真怕你跑了,是李主任竭力推薦并為你打保票,你才出了國。其實,“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兒時就懂得的做人道理;何況周立偉與絕大多數知識分子都一樣,拳拳之心日月可鑒,最擔憂的是報國無門啊!
1979年初,一位英國夜視技術專家來校訪問,剛下飛機就向嚴沛然副校長要求,攜夫人到周立偉家做客。他家實在沒有辦法待客,也沒有辦法推辭,只好借用鄰居(工人)家的兩室一廳接待。那時他家,晚上孩子們做功課占了桌子,自己只好在衣柜上趴著寫東西,腳都伸不開。1984年4月,因被評上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工資連升三級,生活條件才大大改善。
同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青年一樣,周立偉并沒有想過要當一名教授、博導、首席專家、工程院院士,但從那時起,報效祖國之心一直未變,愿在科學教育事業(yè)領域做出一番成就的志向一直未變。到今天取得了一些斐然業(yè)績,他仍然常懷感恩之心,認為主要還是靠黨和國家的培養(yǎng),老師的教育和栽培,也與父母親和家庭的支持分不開。周老說,自己的研究一直得到原兵器工業(yè)部現兵器工業(yè)總公司和兵器裝備總公司、國家人事部、教育部、原國防科工委、工信部、航天科工集團總公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等方面的關懷和支持。校內外的老師和同行專家們,國內外友人們,也給予很多支持和幫助?;仡櫟竭@里,他特別提到王大珩、母國光和金國藩院士,無論對其母校的光學工程學科建設,或者對其本人,都給了不盡的關懷和無私的幫助。還有與電子學界前輩孟昭英院士一起赴美考察,通過他介紹有幸認識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吳健雄、查爾斯·湯斯教授等科學大師,還鼓勵他申報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候選人;逝者已去,誨人不倦的音容笑貌仍不時在眼前晃動……
怎樣對自己的漫長人生做個點評?周老想了想說到,除了文革期間,有時表露出灰心喪氣和悲觀迷茫的情緒外,長期以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是積極的。概括來講,一是自己還是有點志氣,一定要攻下寬束電子光學這個碉堡,建立中國的學派理論體系。二是自己堅持研究的正是國家迫切需要的,具有較大的科學價值和實際意義。要在寬束電子光學上闖出一條路,這個目標始終召喚著自己鍥而不舍地努力,這叫做堅守信念信仰。
真實的周立偉就是這樣,正由于把個人的理想和興趣與祖國的需要和時代的追求緊密結合起來,以“感恩”和“奉獻”作為人生成長的橫豎坐標,并在時空舞臺中不斷調適自己,這樣才能踩踏出響亮節(jié)拍,才能發(fā)揮出最大潛能,才能書寫出不悔人生!
舉步髦耋之年,周老已深切地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快樂是在科學道路上有所創(chuàng)造!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感到人民需要你!他說,雖然現在的思維比不上從前了,但仍樂意在科學的道路上,蹣跚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