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桂云 陳維軍
▲半夏藥材
“半夏”是一味有名的中藥。半夏以塊莖入藥,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于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具有良好的祛痰、止嘔功效,但生用會有小毒。民間流傳著關于它的來歷和治病的傳說小故事。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位叫白霞的姑娘,她在田野里割草時,挖到了一種植物的地下塊莖,由于饑餓難耐,她就試著將塊莖放在嘴里咀嚼,想拿它填飽肚子。誰知吃完就吐了起來,她趕快嚼塊生姜止嘔,嘔吐止住了,誰知連久治不愈的咳嗽都治好了。
于是,白霞就用這種藥和生姜一起煮湯給鄉(xiāng)親們治咳嗽病,效果甚好。但這種植物塊莖含漿液豐富,要清洗好多次才能使用。一天,白霞在河邊清洗這種藥的時候,不慎滑入河中喪命。當?shù)厝藗優(yōu)榱思o念她,就把這種藥命名為“白霞”。后來,人們又發(fā)現(xiàn)白霞在夏秋季節(jié)采收,加上時間的推移,就逐漸把“白霞”改成“半夏”了。
半夏的形態(tài)特征: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25cm,塊莖近球形,基生葉出自塊莖頂端,葉柄長5~25cm,葉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花單性同株,肉穗花序,花序下部著生雌花;雄花位于花序上部,花序末端尾狀,伸出佛焰苞,綠色或表面紫色,直立,或呈“S”形彎曲。
生半夏:挑去雜質,篩去灰塵。
法半夏: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涼水浸泡。泡制10~12 天,每天換水2 次,再用白礬水浸泡3 天,去白礬水,用水再泡2 天。加甘草、石灰液(取甘草20 公斤加水煎煮2 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適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浸泡,每天攪拌1~2 次,保持PH12 以上,至口嘗微有麻辣感,切面呈均勻黃色為度。取出洗凈,陰干或低溫烘干。法半夏炮制用料為:半夏100 公斤,白礬2 公斤,甘草20 公斤,生石灰30 公斤。
姜半夏:取凈半夏,大小分開,浸漂,每天換水2~3 次,至起白沫時(約7 天),換水后加白礬(每100 公斤半夏,加白礬4 公斤)溶化,泡3 天后,去白礬水,再換水泡7 天,每天輕輕攪拌換水2 次,再加入白礬溶化,加姜水(取鮮姜片8公斤,加水煎煮2 次,煎液合并,晾涼)至半夏中,礬姜水再泡7 天后,用水洗凈,切開口嘗無麻辣感,取出置不銹鋼鍋中,加入剩余的白礬和生姜,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3 小時,至內無白心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時,再悶3 天,陰干。姜半夏炮制用料為:半夏100 公斤,鮮姜10 公斤,白礬12.5 公斤。
清半夏:取凈半夏,大小分開,浸漂,每天換水2~3 次,至起白沫時(約7 天),換水后加白礬(每100 公斤半夏,加白礬8 公斤)溶化,再泡7 天后,用水洗凈,取出,置不銹鋼鍋中,加入剩余的白礬,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3 小時,至內無白心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時,再悶3 天,切薄片,陰干。清半夏炮制用料為:半夏100 公斤,白礬12.5 公斤。
藥理研究表明,本品對咳嗽中樞有抑制作用,可解除支氣管痙攣,并能使支氣管分泌減少,有鎮(zhèn)咳祛痰作用。其各種制劑均有止吐作用。半夏不同制劑功效各有所長,清半夏長于化痰;姜半夏長于降逆止嘔;法半夏長于化濕痰;半夏曲善于消食化痰。臨床應用時應有所區(qū)別。
本品性溫燥,陰虛燥咳及咳血者不宜選用。不宜與烏頭類同用。生半夏有毒,有毒成分可使舌、咽、口腔麻木和腫痛,嘔吐,張口困難,嚴重者可引起窒息。此有毒成分可被白礬破壞,經(jīng)充分加熱也可消除。故生半夏不宜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