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靜
(云南魯布革顧問有限公司 昆明 650051)
李宏沖
(河南靈捷水利勘測設計研究有限公司 南陽 473000)
鄭培溪
(云南魯布革顧問有限公司 昆明 650051)
大壩安全監(jiān)測資料是判斷工程安危的重要依據(jù)。通過對監(jiān)測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對水工建筑物的工作性態(tài)作出評價,及時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為制定工程處理措施、指導工程處理、保障大壩安全運行提供科學的數(shù)據(jù)支撐。
磽磧水電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境內(nèi)。2006年12月5日,下閘蓄水,攔河大壩為礫石粘土心墻堆石壩,壩頂高程2143.00m,最大壩高125.50m。壩前正常蓄水位2140.00m,死水位2060.00m。電站裝機容量為3×8萬kW。壩址區(qū)左右岸及河谷谷底主要為炭質(zhì)千枚巖夾粉砂巖,遇水軟化嚴重,力學強度迅速降低。大壩采用防滲墻通過廊道與心墻連接的防滲結(jié)構(gòu),屬國內(nèi)首創(chuàng)[1];防滲墻底及左右岸采用灌漿帷幕深入弱風化基巖防滲。
磽磧大壩在蓄水過程中,壩基廊道縱0+227.00防滲墻后測壓管UP14水位表現(xiàn)異常,后根據(jù)監(jiān)測資料,對防滲墻進行灌漿處理。
壩基廊道防滲墻后布置測壓管UP13~UP15,沿壩軸線方向樁號分別為縱0+197.00、縱0+227.00、縱0+256.00,管底分別深入建基面以下9.0m、6.5m、8.5m,用以監(jiān)測防滲墻后水位。自2006年12月5日水庫蓄水以來,位于兩端的UP13、UP15水位較低且基本穩(wěn)定,而位于廊道中部的UP14水位較高且與庫水位相關(見表1)。2008年10月28日庫水位2139.70m時,UP14水位為2085.91m,遠超過設計控制指標2030.00m[1]。換算成位勢,UP14 為 55.83%,僅消殺了44.17%的水頭。
取下壓力表,測壓管內(nèi)水流瞬間呈噴出現(xiàn)象,約5s之后,流量迅速變小,僅沿測壓管口緩慢出流。水中夾有無數(shù)氣泡自管底向上翻滾,水質(zhì)清澈,并有一股類似H2S的味道。再次安裝上壓力表后,壓力緩慢上升,次日恢復至之前壓力。
位勢計算公式為
式中 Ψ——位勢,%;
hi——測點水位,m;
H1——上游水位,m;
H2——下游水位,m。
圖1 UP13~UP15水位過程線
為驗證UP14水位的正確性,我們首先更換了數(shù)個新的壓力表,所測水位均一致,表明壓力表本身沒有問題。隨后,我們于2007年12月12日在測壓管上安裝三向接頭,從其中一接頭處連接塑料管并引向高處,觀測水位的上升情況,同時觀測壓力表讀數(shù)。校測結(jié)果如下:塑料管中水位最后穩(wěn)定在2079.00m,壓力表所測水位為2078.77m,二者相差0.23m,再次表明壓力表測值正確,UP14水位確實較高。
3.2.1 模型構(gòu)建
現(xiàn)以多元逐步回歸統(tǒng)計模型對UP14水位進行影響因子的探討,模型構(gòu)造如下[2-4]:
式中 xHi、xθj、xRk、xTl——水壓因子、時效因子、降雨因子、溫度因子;
ai、bj、ck、dl——待定系數(shù);
const——常數(shù)。
選取2007年1月4日至2008年11月14日共283個測值為樣本進行建模。磽磧壩區(qū)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因此計算中未計入降雨因子。同時,不考慮多場耦合作用而未計入溫度因子??紤]到測壓管水位存在滯后效應,選取觀測當日、前5日、前10日、前30日平均水位與基準日、基準日前5日、前10日、前30日平均水位差的 1、2、3 次方 ΔH1、(ΔH1)2、(ΔH1)3;ΔH5、(ΔH5)2、(ΔH5)3;ΔH10、(ΔH10)2、(ΔH10)3;ΔH30、(ΔH30)2、(ΔH30)3等12 個水壓因子,t/100、ln(t/30+1)、1 - e-0.01t、lg(t+1)等4個時效因子,總計16個因子作為影響因子進行分析。
3.2.2 計算結(jié)果
經(jīng)過多次計算,求得最佳模型方程,見式(3)。其中 (ΔH5)3、ΔH10、(ΔH10)2、(ΔH10)3、ΔH30等 5 個因子未通過F檢驗而未能進入方程,觀測值、擬合值、擬合誤差過程線見圖2,分量過程線見圖3。
圖2 UP14觀測值、擬合值和擬合誤差過程線
圖3 UP14水壓、時效分量過程線
方程復相關系數(shù)R、顯著性檢驗值F、標準差σ分別為0.9857,841.7568,2.424。觀測值和計算值擬合較好,殘差在 ±2σ范圍內(nèi)。水壓分量對UP14水位的影響較大,且隨庫水位升降而周期性變化,而時效分量對UP14水位影響較小,且基本穩(wěn)定。如2008年10月28日,水壓分量所占比重為91.06%,時效分量所占比重為8.94%。
3.3.1 防滲墻或防滲墻與廊道接頭處存在薄弱部位
UP14水位主要受庫水位影響,壩基河床防滲墻深度較深,最深處為70.5m,采用“單反弧掃孔”工藝,而此工藝在當時尚不成熟,很難全部消除接頭處三角區(qū)殘留物,個別槽段接頭部位在一定深度可能存在缺陷,另外,防滲墻采用廊道形式與心墻連接,在接頭部位應力大,易產(chǎn)生裂縫[1]。初步判斷UP14測壓管水位異常的成因為:UP14對應防滲墻段或防滲墻與廊道連接處存在局部薄弱部位,導致UP14水位較高且與庫水位相關。分析認為上述原因是最有可能的。
3.3.2 測壓管內(nèi)存在巖層氣體侵入
在長期的地質(zhì)歷史過程中,一些地區(qū)深部巖體中會形成某種氣體,逐步向淺層運動,富集于淺層巖層的孔隙及裂隙中[5]?;诖?,分析認為磽磧地區(qū)淺層巖層孔隙及裂隙中富集著某種氣體,而測壓管UP14正巧與這些富集氣體的孔隙或裂隙存在細微通道,當壩基巖體受力情況發(fā)生變化,或巖體中滲流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這些存在于巖層孔隙或裂隙中的氣體逸出,并侵入到UP14測壓管中,導致其壓力測值偏高。此外,巖層中也可能存在某種成分,在一定條件下會發(fā)生化學反應而產(chǎn)生氣體,并侵入到UP14測壓管中,導致其壓力測值明顯偏高?,F(xiàn)場測試時,擰開壓力表后,測壓管水體中夾帶有氣體,也證明測壓管內(nèi)確有氣體存在。
為確保防滲墻的長期穩(wěn)定安全運行,根據(jù)監(jiān)測分析資料,于2008年11月中旬至2009年2月中旬對測壓管UP14對應防滲墻段進行灌漿處理,之后在UP14附近鉆孔埋設滲壓計。
4.1.1 灌漿時
在2008年11月中旬至2009年2月中旬的灌漿過程中,UP14水位波動較大,特別是2008年11月19日、12月 20日(庫水位分別為 2138.56m、2135.10m),UP14水位突然下降,分別下降10.71m、15.30m,后分別于11月20日、12月25日突然上升到下降前水平,并與庫水位同步變化,參見圖4。以上情況證明防滲墻存在缺陷,且灌漿已找到防滲墻缺陷的大概位置,但尚未完全封堵住滲漏通道。
4.1.2 灌漿后
2009年2月15日,灌漿處理結(jié)束后至同年3月底,UP14水位仍然較高,且隨庫水位下降而緩慢下降。2009年3月與灌漿前的2008年8月相同庫水位時相比,UP14水位低8m左右,說明灌漿處理起到一定效果,但十分有限,可能滲漏通道未完全封住。
圖4 灌漿處理及鉆孔過程中UP14水位過程線
2009年3~5月,在UP14附近鉆孔埋設滲壓計,其中2009年4月3日在UP14壩軸向3m處鉆孔時,UP14水位一天內(nèi)下降26.21m,之后基本穩(wěn)定在2024.71m左右,且與庫水位無關。換算成位勢,在2009年、2010年庫水位接近正常蓄水位2140.00m時,位勢均為5.50%,即防滲墻消殺了94.50%的水頭。
另外,擰開壓力表后,水中氣泡明顯減少,但仍然存在類似H2S的味道。
綜上所述,UP14水位在灌漿后并沒有明顯下降,而是之后在其附近鉆孔時才突然下降到與周圍地下水位相近水平,結(jié)合灌漿過程中UP14水位出現(xiàn)兩次突降突升現(xiàn)象,分析原因應該是灌漿已封堵住防滲墻的主要滲漏通道。UP14水位在灌漿后緩慢下降與庫水位無關,應是其所在部位排水不暢,導致水流消散較慢,當在其附近鉆孔時,間接導致滲流通道暢通,才發(fā)生2009年4月3日UP14水位突然下降的現(xiàn)象。后期至今UP14水位較低且基本穩(wěn)定,表明灌漿處理具有明顯效果(見圖5)。
圖5 灌漿處理后UP14水位過程線
滲壓計P12位于UP14左側(cè)約3m處,為2009年4月鉆孔埋設,其過程線見圖6。由圖6可知,P12水位與庫水位有一定關系,但水位不高且變化幅度不大,在2023.40~2028.40m之間,即正常蓄水位時防滲墻消殺了約92%的水頭,再次表明防滲墻灌漿處理效果明顯。
圖6 滲壓計P12水位過程線
a.磽磧大壩防滲墻后縱0+227處布置的測壓管UP14水位較高且與庫水位關系密切,多元逐步回歸統(tǒng)計模型分析表明:庫水位是影響UP14水位的主要因素,防滲墻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較大。
b.根據(jù)監(jiān)測分析資料并結(jié)合實際情況,針對性地對防滲墻進行補強灌漿處理后,UP14水位迅速下降至與周邊地下水位接近且與庫水位無關,其左側(cè)3m處補埋的滲壓計P12水位隨庫水位升降在2023.40~2028.40m之間小幅周期性波動。說明灌漿處理已封堵住防滲墻的主要滲漏通道,灌漿處理效果明顯。
c.測壓管UP14水中存在類似H2S的味道,可能存在某種化學反應。建議對上游庫水、防滲系統(tǒng)后包括UP14在內(nèi)的不同部位的地下水進行水質(zhì)分析,進一步確定化學反應類型及對防滲墻是否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
d.建議在加強觀測的同時,采取地質(zhì)雷達等必要補充手段對防滲墻可能存在的薄弱部位進行進一步檢測。同時,由于磽磧大壩采用的是“防滲墻通過廊道與心墻連接”的聯(lián)合防滲體系,三者的變形協(xié)調(diào)性對于大壩的防滲性能至關重要,因此,建議對“壩基防滲墻+廊道+心墻”的變形協(xié)調(diào)性及穩(wěn)定性進行計算分析。
1 王平,王曉東,王黨在等.磽磧水電站蓄水安全鑒定設計自檢報告[R].成都:中水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2006.
2 郞興學,崔會東,祈月.磽磧大壩滲流監(jiān)測成果初步分析[C]//周建平,宗敦峰、楊繼學,等.現(xiàn)代堆石壩技術進展—2009.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3 黃銘.數(shù)學模型與工程安全監(jiān)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4 方濤,張忠云,徐文彬.土石壩滲流監(jiān)測模型分析[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7(4):28-30.
5 何金平,施玉群,盧秋生.古田溪四級大壩壩基揚壓水位異常成因分析[J].大壩監(jiān)測技術,2010(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