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

2012-10-26 05:24:04薄曉麗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 2012年7期
關鍵詞:高職生心理健康院校

薄曉麗

(西南大學,重慶 400715)

我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

薄曉麗

(西南大學,重慶 400715)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普遍存在高職生龐大的心理訴求與落后的心理健康教育這一矛盾。針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推進和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在人才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職生在入學動機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其心理問題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高職生適應學校學習、生活以及角色轉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由于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對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無法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有必要深入探討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1 高職生心理分析

高職生心理問題具有復雜性和特殊性[1],對高職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分類整理、歸納有助于對癥下藥。影響高職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見圖1。

圖1 影響高職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1 個人因素影響下的心理問題

高考抱負、擇學期望與進入高職院校這一現(xiàn)實產(chǎn)生落差,在很多高職生心里會留下一定的遺憾和陰影。在他們看來,進入高職院校是無奈的選擇。這類高職生缺少成就感,信心缺失和成長受挫對其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也是巨大的。如何幫助高職生走出高考失利的陰影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一大問題。

此外,高職生所處階段也是價值取向形成的重要時期,同時在職業(yè)文化和專業(yè)科學技能的影響下,高職生從理想型開始向現(xiàn)實型轉變,從泛化的職業(yè)到分化的職業(yè)來思考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和職業(yè)規(guī)劃。面對未知的職業(yè)生涯,高職生容易經(jīng)歷很多干擾和困惑,產(chǎn)生就業(yè)壓力、迷茫情緒甚至挫折感,對個人學業(yè)的完成也有很大影響[2]。

1.2 家庭因素影響下的心理問題

當今社會發(fā)展迅猛,新舊觀念碰撞轉換,家庭結構趨向復雜和不穩(wěn)定。有的家庭由于父母工作等原因,孩子從小由祖輩撫養(yǎng),這種隔代教育往往使孩子嬌蠻、任性、不服管教;有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對孩子不管不問,孩子得不到應有的關心;有的單親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關心,容易產(chǎn)生放棄自我的念頭,放縱或閉塞自己[3];受家庭因素影響考試成績不理想而無奈選擇高職院校。因此,高職生很容易受到家庭負面因素的影響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

1.3 學校因素影響下的心理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由于受各種因素影響,容易給高職生造成心理壓力,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產(chǎn)生心理負擔;同時,教師教育方法簡單落后,無法顧及到所有高職生的心理感受,可能使部分高職生產(chǎn)生自卑、厭學情緒,不能正確地認識和接納自我[3]。

此外,校園文化也會對高職生的心理產(chǎn)生影響。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為高職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氛圍,有助于高職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和學業(yè)進步;反之,不良的校園文化可能會引發(fā)高職生的心理問題。

1.4 社會因素影響下的心理問題

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高職教育作為新興的教育類型,在內涵建設上較落后,辦學體系不完善,社會認同感較低,這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來改變。當前社會普遍對高職教育存在偏見,對高職生的自尊等心理產(chǎn)生的影響不可小視,高職生容易產(chǎn)生自卑感甚至仇恨情緒,有的干脆放棄學業(yè)。

2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心理健康教育不受重視

有關調查表明,我國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堪憂。學校是高職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然而現(xiàn)實情況是高職院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關心程度遠遠低于對高職生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過分強調升學、就業(yè)等應試教育,忽略了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2教育內容匱乏,方式單一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六條途徑:(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4)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6)小組輔導。雖然部分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課程,但大多流于形式,講授方式單調,內容枯燥,不能根據(jù)高職生心理特征對癥下藥。

2.3 心理輔導部門形同虛設

高職院校的心理輔導部門由于缺乏經(jīng)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宣講等,在高職生中的威信不高,心理咨詢室門可羅雀。這樣不僅無法充分發(fā)揮咨詢室作用,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同時,心理輔導人員也缺少定期的專業(yè)培訓和理論研究,難以和最新、最先進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實踐接軌,無法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技能。

2.4 校園文化建設有待加強

校園文化特別是良好的校風,具有顯著的教育作用,尤其對高職生的個性和品德的陶冶和導向功能,是其他教育形式難以替代的,對師生的心理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當今部分高職院校領導忽視校園文化的建設,在管理上放任自流,使校園內不良風氣橫行,嚴重影響到高職生的心理健康。

3 對策

3.1 建立高職生個體心理健康檔案

建立高職生心理健康檔案,有助于教師發(fā)現(xiàn)和診斷高職生個人存在的心理障礙與行為困擾,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端倪,使教師方便、及時地了解高職生的能力差異、個性特點、心理訴求、學習心理等,為教師科學地管理和教育高職生提供直接的方法,使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提高針對性,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心理健康檔案本身具有的連續(xù)性,可以當作高職生的一份“病歷”,每位教師都可根據(jù)它對高職生“對癥下藥”。高職院校應當十分重視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高職生心理健康檔案,并形成配套的應對高職生心理問題的心理咨詢、心理調試、心理干預等工作機制,為開展個性化的思想教育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3.2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師資水平

一個完備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師資隊伍必須由該方面的專家和受過專業(yè)訓練的人員組成。教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因此,教師本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態(tài)度、觀念、認識、方法及具備的心理教育知識和技能都會直接影響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高職院校應加強對教師心理知識的系統(tǒng)培訓,鼓勵教師在教學中用心理學的知識看待高職生,與高職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對話關系;同時,可定期邀請一些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作為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補充力量,集中為學生進行心理測驗和咨詢,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

3.3 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程和講座

心理健康教育應做到全體教育和個別咨詢相結合。高職院校應針對高職生集體特點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分年級有選擇地教授相關心理學知識,并進行科學的訓練。一方面,開設如普通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課程,使高職生掌握心理學知識,加深對各種心理現(xiàn)象的理解;另一方面,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如入學適應教育、學習策略輔導、人際交往教育、人格發(fā)展和情緒調節(jié)等。與此同時,可邀請校外專業(yè)教師來校舉辦心理講座,針對各年級高職生反映的熱點問題進行統(tǒng)一的分析和指導。通過以上方式讓高職生較系統(tǒng)地接受心理學常識,了解自身的心理狀況,學會自我調節(jié),促進身心的健康成長。

3.4 加強職業(yè)心理教育和職業(yè)指導

職業(yè)心理是高職生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生對社會職業(yè)的認識、評價、態(tài)度和方法等影響其擇業(yè)心理傾向,既是高職生職業(yè)理想的直接體現(xiàn),也是高職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表現(xiàn)[4]。對高職生加強職業(yè)心理教育,進行職業(yè)指導,有利于幫助其形成自己的職業(yè)選擇的價值觀體系,避免其在面臨就業(yè)、擇業(yè)時產(chǎn)生迷茫和困惑情緒。同時,高職院校的職業(yè)指導和職業(yè)心理教育要貫穿高職教育的全過程,為高職生的自我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和自我實現(xiàn)。另外,將職業(yè)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相互促進,保障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和實習、就業(yè)的順利進行。

3.5 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完整、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高效進行的保障。高職院校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充實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配備,包括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經(jīng)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領頭人,心理咨詢后續(xù)工作的負責人和高職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檔員等;其次,建立完整的工作制度流程,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的素質和能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正規(guī)化、標準化的層面上運行;再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開設心理健康必修課或選修課,使師生在教學相長的互動中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最后,還要注意開發(fā)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將職業(y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切合高職生實際。

[1]邱開金.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J].心理科學,2007,30(2):444.

[2]李雪蓉.職業(yè)院校學生職業(yè)心理狀況與職業(yè)指導[J].職教通訊,2005(1):51.

[3]胡華調.淺談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職教論壇,2006(11):51.

[4]周曉玲,邱開金.高職生職業(yè)心理與職業(yè)心理教育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008,31(5):1255.

G479

A

1671-1246(2012)07-0155-02

猜你喜歡
高職生心理健康院校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三年制高職生與五年制高職生學習力比較研究
基于自律的當代高職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為高職生打造更多的“學習路徑”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通道| 三门县| 桐梓县| 吐鲁番市| 昌都县| 龙州县| 和林格尔县| 黎城县| 江津市| 四平市| 纳雍县| 长治市| 福州市| 桑日县| 吴桥县| 泗洪县| 阜南县| 湄潭县| 富民县| 灵台县| 福贡县| 措勤县| 沅陵县| 石棉县| 罗江县| 桓台县| 漳州市| 四平市| 延安市| 舟山市| 天峻县| 蕉岭县| 上虞市| 通渭县| 绥宁县| 高雄县| 禹城市| 聂荣县| 黄平县| 凤庆县| 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