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光遠,雷招寶
(1.江西省兒童醫(yī)院藥劑科,江西 南昌 330006;2.豐城市人民醫(yī)院,江西 豐城 331100)
藿香正氣水是由廣藿香油、紫蘇葉油、白芷、厚樸(姜制)、大腹皮、生半夏、陳皮、蒼術、茯苓、甘草浸膏等藥物組成的中成藥,已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品種(2009年版中成藥目錄),具有促進胃腸運動與排空、解除胃腸痙攣、抗過敏、鎮(zhèn)吐、鎮(zhèn)痛、抗菌、抗病毒等作用,臨床主要用于感冒、嘔吐、泄瀉、中暑、霍亂、水土不服、皮膚癬、神經性皮炎的治療[1-2]。有關藿香正氣水不良反應(ADRs)與不良事件 (ADEs)國內沒有進行過系統(tǒng)研究,現(xiàn)有報告比較零散,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據(jù)江秀琴等[3]在1560例服用藿香正氣水的患者中觀察到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88%,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潮紅、頭暈和口苦等。本文對國內醫(yī)藥期刊零散的霍香正氣水所致的ADRs/ADEs病例報告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探討其特點與規(guī)律,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檢索中國醫(yī)院知識倉庫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1979—2011年)和萬方數(shù)據(jù)醫(yī)藥信息系統(tǒng) (1998—2011年),以“藿香正氣”、 “致”、 “引起”、 “不良反應”、 “不良事件”、“過敏反應”、“副作用”、“毒性”等為檢索詞進行檢索,下載病例報告原文。
剔除標準:重復病例報告,綜述性文獻,患者基本情況交代不清楚的病例報告,獲病例報告58篇101例。統(tǒng)計患者的性別、年齡、原患疾病與過敏史、ADRs/ADEs累及系統(tǒng)、臨床表現(xiàn)、發(fā)生時間、處理和轉歸等,分析其規(guī)律與特點,并提出合理用藥的幾點建議。
3.1 患者性別與年齡分布 101例中男性60例,女性39例,年齡范圍8月~82歲,平均 (23.81±17.23)歲,2例年齡性別不詳。其中,55例為8月~14歲的兒童 (占比54.46%)。具體年齡與性別分布見表1。
表1 性別與年齡分布
3.2 原患疾病與過敏史分布 急性胃腸炎62例,胃腸型感冒與暑濕感冒6例,腹痛、腹脹、納差8例,頭暈、頭痛、惡心、乏力7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秋季腹瀉3例,中暑3例,預防感冒2例,藿香正氣水洗浴1例,急性扁桃體炎1例,化膿性陰道炎1例 (靜滴給藥后死亡[4]),與家人口角服藥自殺 (300粒滴丸)1例,原發(fā)疾病不詳2例。
海鮮和海蠣過敏史1例,酒精過敏史10例,無藥物和食物過敏史16例,過敏史不詳74例。
3.3 劑型與劑量分布 101例患者使用劑量分布詳見表2。值得注意的是,兒童服用明顯偏大,27例口服后發(fā)生抽搐的2~8歲兒童服用10 mL 25例,20 mL 2例[5-7]。1例化膿性陰道炎婦女將藿香正氣水30 mL、50%葡萄糖注射液60 mL、慶大霉素24萬U、氯霉素0.75 g、維生素C 5支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靜脈滴注,給藥10 min即出現(xiàn)難受、寒戰(zhàn)、高熱 (42℃)、大汗淋漓、牙關緊閉、口流白沫、嘴唇發(fā)紺、呼吸困難,尼可剎米 (可拉明)、阿托品搶救無效,于給藥40 min內死亡[4]。
表2 口服劑量分布
3.4 與其他藥物合并使用情況 藿香正氣水與其他藥物合用時主要發(fā)生在戒酒硫樣反應和過敏反應的病例。合用藥物為:頭孢哌酮鈉針5例,頭孢唑林鈉針、頭孢曲松鈉針、阿莫西林膠囊、甲硝唑片、替硝唑片、酮康唑片、呋喃唑酮片、慶大霉素針、諾氟沙星膠囊、顛茄片、阿托品片、黃連素片各1例。
3.5 ADRs/ADEs發(fā)生時間分布 首次服藥即出現(xiàn)ADRs/ADEs者99例 (占比98.02%),第2次服藥出現(xiàn)者2例。2例再次用藥致不良反應迅速再現(xiàn)。服藥后即刻~60min內發(fā)生不良反應96例 (占比95.05%)。1例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時間詳見表3。
表3 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時間分布
3.6 ADRs/ADEs臨床表現(xiàn) 101例病例報告涉及286例次不良反應,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有抽搐 (33例/次),顏面或全身潮紅 (23例/次)、瘙癢 (17例/次),昏迷 (18例/次),煩躁不安 (16例/次),過敏性休克 (15例/次)、胸悶 (15例/次)和戒酒硫樣反應 (15例/次)。累及系統(tǒng)以全身性損害 (28.32%)、神經系統(tǒng)損害 (24.48%)、循環(huán)系統(tǒng)損害 (18.53%)和皮膚及其附件損害 (15.37%)多見,具體見表4。
表4 ADRs/ADEs累及系統(tǒng)及臨床表現(xiàn)
3.7 處理與轉歸 101例患者在出現(xiàn)ADRs/ADEs后輕度者經停藥、嚴重者 (如過敏性休克和過敏性哮喘、抽搐、呼吸困難、昏迷、低血糖、腸梗阻等)經停藥并進行積極的搶救與對癥治療,100例恢復正常。1例化膿性陰道炎婦女由于醫(yī)生采用了錯誤的給藥途徑 (靜脈滴注加有藿香正氣水30 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后10 min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樣反應)、搶救藥物應用不當 (只使用了尼可剎米和阿托品,沒有給予吸氧、注射腎上腺素和地塞米松等)致使患者死亡[4]。
4.1 相關因素分析
4.1.1 用藥前詢問患者用藥史和藥物過敏史存在不足 醫(yī)生在給患者處方前并未詳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用藥史及ADRs史。病例報告中多數(shù)沒有詳細記載,這也是國內醫(yī)生最常忽視的問題。更有甚者,醫(yī)生明知患者口服藿香正氣水出現(xiàn)了不良反應,仍然給予或允許患者自行服藥,致使同樣的不良反應再次發(fā)生,這樣的病例有6例。
4.1.2 用藥適應癥的選擇問題 101例中大部分是通過醫(yī)生處方用藥,患者自行服藥者也不少。用藥適應癥掌握存在不少問題,如上呼吸道感染4例、用藿香正氣水沐浴、急性扁桃體炎用藥均值得商榷,化膿性陰道炎靜滴給藥更是不可原諒的用藥事故。
4.1.3 聯(lián)合用藥不當 主要表現(xiàn)在與頭孢哌酮鈉、頭孢曲松鈉、呋喃唑酮、甲硝唑、替硝唑等藥物的聯(lián)合使用致戒酒硫樣反應。
4.1.4 用藥劑量偏大與給藥途徑選擇錯誤 藿香正氣水為口服給藥,1日2次,每次5~10 mL。作者發(fā)現(xiàn)每次用藥劑量20 mL者11例,為藥品說明書規(guī)定上限的2倍。更值得注意的是,55例兒童中27例用藥劑量明顯超量 (服藥后發(fā)生抽搐的2~8歲兒童服用10 mL 25例,20 mL 2例[5-7]。1例用于洗浴,1例靜脈滴注更是用藥途徑選擇錯誤。
4.1.5 ADRs/ADEs發(fā)生機制 ①過敏反應。因藿香正氣水中含有多種藥材,成分復雜,其中廣藿香含揮發(fā)油約1.5%,主要成分為廣藿香醇[5]。致過敏反應可能是由廣藿香醇所致,也可能是厚樸、生半夏引起,因為已有廣藿香醇、半夏和厚樸致呼吸困難、抽搐、喉部痙攣、甚至呼吸機麻痹死亡的報告[4-5,8-13],但患者究竟對哪一種成分過敏仍需進行研究。②酒精的致敏作用。藿香正氣水中含酒精,10例患者有酒精過敏史,服藥后發(fā)生的皮膚過敏反應與戒酒硫樣反應可能與其中的酒精成分有關。③酒精的局部刺激作用。本研究3例有十二指腸潰瘍病史的患者,空腹或餐后服藥致上消化道出血,其中1例25歲男性患者有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竇炎病史,先后2次服藥各10 mL均出現(xiàn)上消化道出血而住院治療[14]。④致出汗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有的廣藿香揮發(fā)油擴張微血管、促發(fā)汗等作用有關[8]。⑤致心動過速可能與其中的半夏、厚樸有關。半夏中含有的刺激性物質除了可引起胃腸道反應以外,還可直接刺激心肌,引起心律失常;厚樸所含的木蘭箭毒堿可引起心動過速[4]。
4.1.6 合理用藥的幾點建議 ①正確選擇用藥人群。根據(jù)中醫(yī)中藥辨證施治的原則,將藿香正氣水用于外感風寒引起的胃腸型感冒患者[1],不宜用于外感風熱引起的感冒。對藿香正氣水中任何一種成分過敏 (包括酒精過敏者)的患者禁用。過敏體質患者以及有食物、藥物過敏史的患者慎用。孕婦、小兒、年老體弱者應在醫(yī)師或藥師指導下服用,如果沒有醫(yī)師或藥師指導則小兒不宜服用[15]。②對超適應癥用藥持慎重態(tài)度。因為超說明書適應癥用藥可增加發(fā)生不良反應的風險,這已成為醫(yī)藥工作者的共識[16]。③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規(guī)定的劑量使用,特別是兒童嚴禁超量使用,否則將導致中毒反應。④使用頭孢哌酮鈉、頭孢曲松鈉、呋喃唑酮、甲硝唑、替硝唑等藥物期間禁用藿香正氣水,以免發(fā)生戒酒硫樣反應,有的將產生嚴重后果[17]。⑤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慢性胃炎病史的患者禁用。⑥建議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加強藿香正氣水的管理,是否考慮將其轉化為處方藥進行管理。⑦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應督促藿香正氣水生產企業(yè)及時修訂藥品說明書,加入“本品可致過敏性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兒童和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患者禁用”的警示語。⑧用藥期間應加強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并在患者的病歷或藥歷資料中完善相關記錄,避免同樣的ADRs在同一患者中再次出現(xiàn)。
[1]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編委會.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 (中成藥)2009年版基層部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31-33.
[2]國家藥典委員會.臨床用藥須知(中藥卷)[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6-27.
[3]江秀琴,陳淑芹,袁建興.我院中醫(yī)科1560例服用藿香正氣水患者情況分析[J].光明中醫(yī),2012,27(2):386-387.
[4]楊紹奇,鄧振華.藿香正氣水靜脈滴注死亡1例[J].法律與醫(yī)學雜志,1997,4(2):88.
[5]梁玉萍.兒童口服藿香正氣水中毒17例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7,36(5):462-463.
[6]何艾娟.口服藿香正氣水致小兒抽搐10例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24):3744.
[7]史文慧,郭 蓉,羅朝利,等.藿香正氣水致過敏反應1例[J].中國藥師,2007,10(8):790.
[8]張廷模.臨床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4:273-274.
[9]梁亞琴,王紅娣.口服藿香正氣水致過敏性哮喘2例[J].黑龍江醫(yī)藥,2007,20(6):636.
[10]張新榮.溫膽湯中半夏致呼吸困難1例報告[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7,14(9):105.
[11]孫立芳.半夏臨床新用及不良反應[J].河北中醫(yī),2010,32(7):1057.
[12]郭華林,郭 杰.附子與半夏中藥急性中毒的救治體會[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1,31(3):272-273.
[13]雷利鋒.生半夏中毒一例[J].中華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10,28(7):487.
[14]譚葉楠,高 天,張旭潔,等.藿香正氣水致消化道出血1例[J].中國藥物警戒,2009,6(12):759-760.
[15]“百萬藥師關愛工程”系列教材編委會.中成藥合理選用[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1-22.
[16]趙常軍,賈東崗,雷招寶.“超說明書用藥”的現(xiàn)狀、危害性及對策[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8):984-986.
[17]黃萬龍,雷招寶.藥源性雙硫醒樣反應及其防治[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8,3(2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