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波
心凈氣自清
■張春波
古人云:清正在德,廉潔在志。其中,“德”最為關(guān)鍵,有“德若水之源”的說法。德清,則水凈,靠的是自律;德污,則水濁,需要凈化。
春秋時,宋國的子罕為官清廉,深受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收,說:“你以玉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收下你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還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心凈,追求品德上的“潔癖”,它就像一根無形的約束繩,時時規(guī)范著子罕的行為,于是廉潔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心凈是一種境界,一種人性的回歸。明朝,一個叫董京的人在京城做官。有一年,董京被朝廷派遣到山東指揮抗旱救災,因抗災得力,他回朝后便被犒賞并加官一級。但就在自己的事跡被民眾口碑相傳時,董京卻突然說自己是個貪官,還把自己截留的救災銀兩如數(shù)退了出來,并請求朝廷將功贖罪,不要升官。事后,有人不解,為什么要在仕途飛黃騰達之時揭自己的短?對此,董京是這樣說的:“山東大旱,糧無收、民逃荒、尸橫野,不是親眼目睹,很難體會到災民的悲慘景況。百姓的不幸遭遇,使我寢食難安,深感截留救災銀兩的罪過。在抗旱救災中,汗水洗刷著我身上的塵土,也清洗著心靈中的污垢,我之罪,只有我來揭發(fā),才能減輕內(nèi)心的疚愧,求得寬恕?!被蛟S,一次生與死的考驗,一次血與淚的體會,人的本真便會回歸,人的靈魂便會得到凈化。后來,董京成為一位好官,一位清官。
記得一位哲人曾說過,“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是天使和魔鬼的結(jié)合體?!碧焓梗褪切猩坪檬┑囊幻?;魔鬼,也就是存有私心雜念的一面。其實,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都是一個具有情感和欲望的人的正常心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就看你是否能及時清理叢生的雜念,洗滌心靈的污垢,像屈原所詠嘆的“秉德無私,參天地兮”那般做人。否則,魔鬼的陰影便會靈魂附體,人就會迷失在“社交圈”、“燈紅酒綠”中,再也找不回屬于自己的純潔心靈。
“志正則眾邪不生,心靜則眾事不躁”。靜,凈也,要心靜,需凈心,而每個人就是自己最好的心靈清潔工。把心扉敞開,讓污垢暴露在陽光下,一洗凈之;如果總是捂住自己心靈深處的污垢,那么污垢就會變成淤泥,越來越臭,永遠也洗不干凈。
上海松江的洗心泉旁曾有一句警語:“物洗則潔,心洗則清”。不錯,心靈每得到一次凈化,都會洗出一個純潔的自我,可謂:心凈氣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