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張進風 金宇芬*
(1 山東科技大學校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590;2 山東青島市市立醫(yī)院東院放射科,山東 青島 266071;3 山東青島市市立醫(yī)院東院干部保健門診,山東 青島 266071)
胃腸道植物性胃石臨床常見,常引起明顯的臨床癥狀,及時正確地診斷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jù),而影像學檢查是目前診斷胃腸道植物性胃石的主要方法。本文收集經(jīng)胃鏡、手術及病理證實的胃腸道植物性胃石43例,對其臨床、影像學表現(xiàn)回顧性分析,以進一步提高對本病的認識。
1.1 本組43例中,男19例,女24例,年齡36~89歲,中位年齡為57歲。34例位于胃內(nèi),9例位于小腸,臨床癥狀為上腹脹痛、食欲減退21例,上腹不適、鈍痛11例,上腹脹痛伴嘔血、便血2例,腹脹、停止排便排氣9例。病史最短1天,最長1個月,追溯病史,皆有食用柿子、山楂、香蕉等果蔬及保健品史,其中最少食用山楂3枚。
1.2 方法
1.2.1 本組34例胃內(nèi)植物性胃石行GI檢查,檢查前12小時禁飲食。采用日本島津型X線遙控床,照射條件為87 KV,400mA。采用綜合法上胃腸道造影、常規(guī)胸腹部透視,在常態(tài)下服產(chǎn)氣粉3g,隨即口服青島QDIV型BaSO4混懸液,濃度200~250(W/V)200mL左右,按規(guī)范化檢查程序攝取多相位照片。
1.2.2 本組9例小腸植物性胃石行腹部MSCT檢查,采用SOMATOM Sensation 64層螺旋CT儀。因患者全部為急診檢查,故未行腸道準備,掃描范圍為全腹。掃描參數(shù):120KV,130mAs,層厚8mm,間隔8mm, 螺距0.9,掃描時囑患者屏氣,掃描完成后,將原始數(shù)據(jù)以層厚1.5mm、間隔1.5mm進行影像重建、多平面重組(MPR)圖像后處理。
2.1 GI表現(xiàn):34例胃內(nèi)植物性胃石中(圖1A),單發(fā)23例,多發(fā)11例。胃石形態(tài)呈類圓形18例,橢圓形9例,不規(guī)則形7例,最大直徑9.1cm,最小直徑2.6cm,平均直徑4.3cm。34例均表現(xiàn)為胃內(nèi)單發(fā)或多發(fā)充盈缺損,其密度不均,邊緣欠光整,壓迫相其形態(tài)可變,隨胃蠕動及體位變化其位置發(fā)生改變,呈典型“滾雪球”征(圖1B)。9例并發(fā)胃潰瘍,其中5例為單發(fā),4例為多發(fā),潰瘍位于胃體部者3例,角切跡處4例,胃竇部2例,均呈良性龕影表現(xiàn)。幽門不全梗阻7例,表現(xiàn)為胃空腹中到大量潴留液,排空延遲[1]。
圖1 A 胃內(nèi)多發(fā)植物性胃石(共4枚),密度不均圖1B 胃石隨體位改變其位置發(fā)生變化,呈典型“滾雪球征”
2.2 MSCT表現(xiàn):9例小腸植物性胃石均表現(xiàn)為小腸梗阻,其中完全梗阻7例,不完全梗阻2例;空腸梗阻4例,回腸梗阻5例,9例均于梗阻部位腸腔內(nèi)見類圓形或橢圓形軟組織密度與空氣密度相混雜的“蜂窩狀”團塊影,CT值-22~3HU,邊緣較光滑,其上腸腔擴張、積氣積液并見液平面。
3.1 臨床表現(xiàn):本病男女發(fā)病無明顯差異,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但以中老年患者為多,本組病例發(fā)病年齡均在36歲以上,臨床特點為食用明顯含鞣酸高的果蔬,如柿子、山楂等以及某些保健品。常見臨床癥狀為中上腹脹痛、食欲減退,伴有消化性潰瘍者可有消化道出血的表現(xiàn),本組有2例消化道出血。植物性胃石大者可引起幽門阻塞,本組有7例直徑>4.9cm的植物性胃石合并幽門梗阻;小腸植物性胃石主要為梗阻表現(xiàn),本組9例均以腹脹、停止排便排氣等腸梗阻癥狀來院就診。
3.2 發(fā)病機制:在形成植物性胃石的果蔬中,以柿子、山楂為多見,植物性胃石形成的機制:柿子、山楂等植物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果膠及樹膠,不成熟的果實中其含量更高,其高達25%[2]。鞣酸、胃酸可與蛋白質(zhì)結合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而沉淀于胃內(nèi),果膠和樹膠遇酸易形成凝膠,也可與食物殘渣聚積,形成巨大團塊。在空腹時游離胃酸增多,更容易與鞣酸、果膠發(fā)生凝聚形成結石[3-5]。食用山楂、柿子后再飲酒更容易形成胃石,原因可能是酒中的乙醇能加速蛋白質(zhì)的凝固,飲酒量愈大,酒精度數(shù)愈高,愈易形成胃石,且速度愈快。
3.3 GI表現(xiàn):胃腸道植物性胃石的GI表現(xiàn)較為特征,主要為胃腔內(nèi)多發(fā)或單發(fā)類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充盈缺損,壓之形態(tài)可變,隨胃蠕動或體位變化而改變其位置。由于鋇劑呈多發(fā)斑點狀附著在植物性胃石的表面輪廓而致其密度不均,邊緣欠光滑。植物性胃石的機械性刺激可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形成潰瘍。本組38例中有9例合并潰瘍,單發(fā)或多發(fā),均呈良性潰瘍表現(xiàn)。植物性胃石較大時可致幽門阻塞出現(xiàn)幽門不全梗阻表現(xiàn)。本組7例大于4.9cm者出現(xiàn)幽門不全梗阻表現(xiàn)。
3.4 MSCT表現(xiàn):小腸植物性胃石是引起小腸梗阻的原因之一,MSCT為其最主要的檢查方法,其CT表現(xiàn)甚為特征,表現(xiàn)為梗阻部位軟組織密度與空氣密度相混雜的“蜂窩狀”團塊影(圖2A),平均CT值HU,其上腸腔表現(xiàn)為擴張、積氣積液梗阻征象。MRP重建可精確直觀顯示梗阻位置(圖2B)。
圖2 A 空腸植物性胃石致小腸梗阻,胃石呈軟組織密度與空氣密度相混雜的“蜂窩狀”團塊影圖2B MPR重建,小腸梗阻部位見“蜂窩狀”植物性胃石影
3.5 鑒別診斷:胃內(nèi)植物性胃石主要與胃內(nèi)腫瘤相鑒別,前者隨胃蠕動及體位變化而改變位置為其特征。與胃內(nèi)腫瘤較易鑒別。小腸植物性胃石為軟組織密度與空氣密度混雜的“蜂窩狀”團塊影,與腫瘤不難鑒別。
總之,胃腸道植物性胃石的GI及MSCT表現(xiàn)均具特征性,是主要的檢查診斷方法,可為臨床提供全面可靠的診斷依據(jù)。
[1]李勤篤,朱同宣,高波.植物性消化道結石X線診斷[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0,10(2):97.
[2]黃家駟,吳階平.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9:610.
[3]趙國庫,杜繼民.胃石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2,26(11):779.
[4]Zalcman M,Sy M,Donckier V,et al.Helital CT signs in the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ischemia in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AJR,2000,175(6):1601-1607.
[5]Caooli EM,Paulson EK.CT o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another perspective using multiplane reformations[J].AJR,2000,174(4):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