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華
(浙江省安吉縣昌碩高級中學,浙江 安吉 313300)
試卷講評課是我們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一種重要形式,特別是在高三復習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在新課改強調有效課堂的前提下,如何對試卷講評課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提高其針對性和有效性,將直接影響到高中物理教學的質量.本文結合筆者試卷講評課上的實踐,談談創(chuàng)新設計的體會.
(1)教師方面.
對一份試卷不分主次,從頭講到尾;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講得津津有味;沒有讓學生動手、動腦和參與“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剝奪了學生的反饋與思考;教師閱完試卷后匆忙上陣講評,沒有對試卷整體作出評價,也沒有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分析,缺乏對重點題型、重要物理規(guī)律、方法的總結與拓展;有時對試卷的批閱也不及時,致使試卷的評價鞏固作用大打折扣.
(2)學生方面.
課堂上被動地接受,機械地去記,缺乏自己積極的思考;只管答案,不注重學習方法;課前不主動訂正,只等教師課堂講評等等.
顯然,怎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學習潛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何科學高效地講評試卷以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從而提高試卷講評課的效率,必須要從教學理念上究根源,模式上再創(chuàng)新,設計上下功夫.
(1)設計思想.
以相信學生、依靠學生、“解放”學生、發(fā)展學生為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通過學生自主訂正、小組合作訂正、學生互相點評、教師精講以及變式訓練、課后跟蹤提升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倡導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試卷講評課模式,從而真正達到試卷講評課的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① 通過學生自主訂正試卷,讓學生體會在解題過程中應細心謹慎,并且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② 通過學習小組中的合作訂正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提高.
③ 引導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構建和諧、有效、生動的課堂.
(3)教學模式流程概述.見圖1所示.
圖1
(1)考試情況簡要分析(約3min).
① 成績統(tǒng)計(平均分、最高分、80分以上人數,不及格人數,表揚成績優(yōu)秀和有進步的學生).
② 試卷得分率情況(使學生知道答題及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可采用百分比或指出錯誤的人數).
③ 本班級整體存在的問題(例如審題不清、基本概念沒理解,計算題格式不規(guī)范等等).
(2)教學展開的4個階段.
① 學生自主訂正(布置課前完成).
試卷在批改統(tǒng)計后先發(fā)給學生(一般在前一天),要求學生自主訂正,自己能解決的在題號前打勾,不能解決的在題號前打叉.
② 小組合作訂正(約15min).
小組合作訂正是針對學生自主訂正后不能解決的問題,以6人為小組,進行交流合作,并討論完成.這一階段是學生鞏固物理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參與每一組的討論,幫助解決一些個性的問題.
這一階段的教學效果如何,要重視班級中學習小組的建設.一般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策略,進行科學劃分,以6人為一組,學習成績均衡,分為AA、BB、CC 3個層次,便于各小組之間開展公平競爭.同時要注意合理搭配,讓不同智力水平、思維方式、情趣特長的學生成為小組成員,力求達到能力互補、性別互補、性格互補.這樣才可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調動一切非智力因素,引導各組成員展開積極的幫扶、討論等活動,從而達到糾正錯誤,鞏固知識點,完善知識結構的目的.
③ 展示點評及變式訓練(約27min).
這是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集中解決具有共性的疑難問題和典型錯題的過程,也是擴展學生思維、提升講評境界的階段.一般需要教師點評學生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而讓學生點評一些典型的錯題.通過學生自述解題時的錯誤想法和用投影儀等展示錯誤、不規(guī)范的解題過程等,引起學生在解決物理問題中的思維沖突,進而開展變式訓練加以矯正、拓展和提高.
案例1.分析“2010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期中物理試卷”中的實驗題.原題:在用電流表、電壓表“測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E和內電阻r”的實驗中,(1)請你不改動已接導線,在圖2中把還需要連接的導線補上.(2)某同學在實驗中測出了7組數據,并已在圖3的U-I圖上描出了相關的數據點.請你完成U-I 圖線_______.再由圖線求出E=________V,r=________Ω.
圖2
圖3
分析中,先展示一些學生在解答該題時所作出的圖示(如圖4、圖5、圖6所示),讓幾位學生點評其錯誤或不足之處.
圖4
學生能很快點評出:圖4中的電壓表接錯,沒有使電流表內接;圖5中的電鍵接錯;圖6中畫直線時沒有與兩軸相交.這樣的自主點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加深他們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
圖5
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對學生中有共性的問題從源頭上找出錯因,并且采取變式訓練,使學生及時進行矯正,以強化正確的問題思路和方法.
案例2.分析“2010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期中物理試卷”中的一個選擇題.原題:如圖7所示,均勻的長方形薄片合金電阻板abcd,ab邊為L1,ad邊為L2,當端點1、2或3、4接入電路時,1、2兩端的電阻與3、4兩端的電阻之比為_______.
圖7
(A)L1∶L2. (B)L2∶L1.
(C)L12∶L22. (D)L22∶L12.
該題有23人做錯(全班47人).筆者在講評課設計中,先讓學生回憶導體電阻的公式,再讓學生還原自己解題時的思路,接著再次要求學生思考書本上的討論題:
圖8中,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為正方形的導體,但R2尺寸比R1小很多.通過兩導體的電流方向如圖中所示.這兩個導體的電阻有什么關系?你認為這種關系對電路元件的微型化有什么意義?
最后通過變式訓練,強化電阻定律的知識點.
變式訓練:某金屬導線的電阻率為ρ,電阻為R,現將它均勻拉長到直徑為原來的一半,那么該導線的電阻率和電阻分別變?yōu)開______.
圖8 兩個導體的電阻
(A)4ρ和4R. (B)ρ和4R.
(C)16ρ和16R. (D)ρ和16R.
該階段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活動的引導、指導,分析題型特點和解題思路.要引導學生思考該試題是考查哪些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之間有什么聯系,解題的突破口在哪里?用什么方法解題更好、最好.要抓住典型題目,講基本解題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突破已有的思維定勢,敏銳地抓住試題的物理本質,排除干擾而速解、巧解,既要注重問題的結果,更應注重問題解決的過程,從中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規(guī)律,不斷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
圖9
案例3.分析“2010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期中物理試卷”中的一個計算題.原題:如圖9所示,EF與GH間為一無場區(qū).無場區(qū)左側A、B為相距為d、板長為L的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屬板,兩板間加上某一電壓,其中A為正極板.無場區(qū)右側為一點電荷形成的電場,點電荷位于絕緣的圓弧形軌道CD的圓心處,軌道半徑為R,O、C在兩板間的中心線上,D位于GH 上,∠DOC=120°.一個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正電粒子以初速度v0沿兩板間的中心線射入勻強電場,粒子射出勻強電場進入無場區(qū)后,恰能到達軌道的D處,并作與軌道無相互擠壓的勻速圓周運動.(不計粒子的重力,不考慮勻強電場與O處點電荷產生的電場的相互影響)求:(a)帶電粒子離開勻強電場時的速度大小和方向;(b)兩金屬板所加的電壓U;
(c)O處點電荷所帶的電荷量Q.
對于該題,筆者在分析掌握了學生的主要錯誤后,引導學生思考本題考查了什么知識點;審題中應把握好“重力不計”、“與軌道無相互擠壓的勻速圓周運動”等關鍵詞;分階段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并畫出運動軌跡,在不同的階段分別應用什么物理規(guī)律,再進行規(guī)范的解題示范;最后總結出“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這類問題的一般解題方法和規(guī)律.
④ 跟蹤提升(課后).
對其他沒有著重講評的錯題及一些重點知識點,再設置一份練習卷進行跟蹤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這樣也可以檢驗學生自主訂正和小組合作訂正的實際效果.
(1)筆者在所任教的高二普通班216班進行了一個學年的教改實驗嘗試.在10個平行班(B普:210~219班)中,兩個學期期末統(tǒng)考的物理成績對比如下(見表1、表2所列).
表1 本校2010學年第一學期物理學科期末考試成績分析匯總
表2 本校2010學年第二學期物理學科期末考試成績分析匯總
需要指出,這種試卷講評模式的根本指向是人的發(fā)展,它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改變了過去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由于在216班的物理教學取得了明顯的初步成果,學校決定在全校各學科教學中進行推廣.本人也被評為縣級課改先進個人.
(2)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提升,特別是學生在自主訂正、小組合作、師生互動中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從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于刻意引導、指導學生積極去思考、發(fā)言、展示與體驗,及時糾正了他們在認知知識點上的一些錯誤,掌握了相關的物理知識和方法,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魄,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用物理語言來描述物理規(guī)律和方法.同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還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作、交往的能力.
(3)實施這種講評模式,教師必須及時閱卷,逐題統(tǒng)計學生的出錯情況,分析學生產生典型錯誤的原因,考慮好如何展示這些典型的錯誤,把握好要詳細講評的問題并分類編制出變式訓練及對應的課后鞏固練習題.講評中不僅要有的放矢、揭示典型錯誤、突出物理建模和物理科學方法,還需要突出拓展延伸以及解題的規(guī)范性等等.這些都要求物理教師有較強業(yè)務水平和課堂駕馭能力.
(4)這種講評模式的成效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具備一個良好的、大環(huán)境的支撐,單班、單科的實施則難度較大.因為這種模式的成功實施,很重要的一條是班級中學習小組的建設,它關系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實際效果.學習小組的建設需要整個學校的支持和保障,需要有一整套的培訓、考核機制才行.
1 顧建新.優(yōu)化高三物理試卷講評課的實踐與思考.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