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冬梅
(輝縣市中醫(yī)院婦科 河南新鄉(xiāng) 453600)
念珠菌性陰道炎作為常見的陰道炎,又被稱為霉蕭性陰道炎,發(fā)病率僅次于滴蟲性陰道炎。由念珠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我們采用氟康唑聯(lián)合克霉唑陰道片治療念珠菌性陰道炎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年來醫(yī)院門診就診的念珠菌性陰道炎患者80例,年齡23~58歲,平均38.6歲,均符合念珠菌性陰道炎診斷標準。所有患者來院就診前未使用過其他藥物,并行陰道分泌物檢查排除滴蟲性陰道炎。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2組患者一般情況差別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克霉唑陰道片500mg于睡前陰道深部放l枚,3d后再放l枚,連用2次,治療期間用2%~4%碳酸氫鈉溶液坐浴,當天晚上沖洗陰道,然后每天清洗外陰,用藥期間禁止同房。同時氟康唑膠囊150mg晚餐后頓服,同時其丈夫服氟康唑膠囊150mg,1次。對照組:克霉唑陰道片500m放置方法同治療組。
治愈:外陰、陰道瘙癢、灼痛等癥狀消失,局部檢查正常,病原菌呈陰性;顯效:外陰、陰道瘙癢、灼痛癥狀明顯減輕,局部檢查體征明顯好轉(zhuǎn),病原菌呈陰性;有效:外陰、陰道瘙癢、灼痛癥狀減輕,局部檢查體征減輕,分泌物減少,病原體陰性或部分陽性。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無變化,病原體呈陽性。
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與對照組相似。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近年來,念珠菌性陰道炎發(fā)病率有逐漸增加趨勢,尤其對干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腎上腺皮質(zhì)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及妊娠婦女更為明顯。且念珠菌性陰道炎難以治療徹底,容易復發(fā)。因此,必須要快速、準確鑒定出念珠菌性陰道炎。念珠菌性陰道炎典型病例根據(jù)癥狀、豆腐渣狀臼帶,臨床診斷并不困難。
念珠菌寄居于正常人皮膚、消化道、生殖道。通常情況下婦女陰道內(nèi)可有念珠菌產(chǎn)生,作為一種條件致病菌,屬于正常菌群之一。在陰道環(huán)境適宜時生長,進入陰道黏膜組織內(nèi),陰道上皮脫落后再次達到陰道上皮表層而發(fā)生陰道念珠菌感染。常見于孕婦、糖尿病患者、大量口服廣譜抗生素者改變了陰道內(nèi)微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念珠菌得以繁殖引起感染。
念珠菌性陰道炎治療后有5%~10%可復發(fā),故應積極治療可以引起霉菌性陰道炎的其他疾病,消除易感因素。念珠菌性陰道炎的預防以消除誘因為主,穿著透氣的內(nèi)褲,注意個人衛(wèi)生。另外,頻繁沖洗陰道,每周沖洗1次或1次以上者,可以明顯增加盆腔感染的機會,中度增加宮外孕的危險。采用清水沖洗不會改變陰道的酸堿度,也不會破壞陰道的正常菌群,所以,不會引起盆腔感染。
聯(lián)合用藥治療念珠菌性陰道炎,療程短,臨床療效好,治療徹底,復發(fā)病例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劉朝暉,杜近云,董悅,等.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的真菌學研究及治療[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00,16(4):190.
[2] 吳紹熙,郭寧如.氟康唑的藥理及I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1998,17(7).
[3] 楊寶麗,馬博,李少華,等.念珠菌性陰道炎的研究進展[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05,26(1):55~59.
[4] 胡玉錄,劉煥龍.抗感染藥物的合理應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8:433~437.